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青 《云南档案》2020,(2):27-30
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几千来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早在新石器时代,从北方的红山文化到南方的良渚文化,各地的地方玉被研磨雕琢作为神器,玉器有着与神沟通的功能。直到商代,玉器的样式开始多样化,玉文化逐渐向着王权靠拢。而到周朝开始大力推崇礼制,也是中国玉器发展上的一个成长期。周王朝建立后,以礼治国,《周礼》中规定不同等级玉器的质地、型制、规格,对祭祀、礼仪等用玉也有成文规定。此段时期也成就了大量玉雕礼器精品,有环、璜、琥、珩、珑、觽等形制。这一时期的大量玉器选用材质有河南的南阳玉、新疆的和田玉、还有岫岩玉、绿松石、孔雀石等。玉料的颜色有青玉、白玉、黄玉、碧玉、墨玉,均属透闪石类。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石峡文化玉器的形制、纹饰和出土背景,认为石峡文化中以琮、璧、钺为代表的玉器,是良渚文化工匠南下,制玉技术南传的反映,而非实物、精神层面的交流。石峡文化早期Ⅰ段的墓葬中已有玉钺随葬,但其形制多为本地特色,不能确定是否受到良渚文化的直接影响。石峡文化早期Ⅱ段时,出现了以玉琮为代表的良渚风格玉器,在器形与纹饰上皆可与良渚文化的同类器直接相比,但在制作工艺和纹饰结构上都略显粗糙。石峡文化中晚期时,良渚文化风格玉器已被本土化,形成了矽卡岩琮、重圈眼无眼线神人纹等制器特色。根据随葬琮、钺与墓葬等级之间的关系,以及制钺所用材料优于制琮的情况判断,石峡文化先民自始至终更偏爱用钺而非琮来标榜身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查海和牛河梁两处遗址出发,系统地梳理了苏秉琦先生关于玉器方面的相关论述,指出苏先生由辽西地区史前玉器的内涵中所提升出的许多重要学术观点,如"上万年的文明起步"、"最初的王权象征物"等,已成为他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系统学术思想的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4.
遗址博物馆作为现代人类与古代遗址之间的沟通媒介,为我们了解历史文化提供了最形象的教材。如何全面、真实地展示和保护遗址的历史文化信息,协调现代建筑和古代遗址间的平衡关系,协调博物馆专业化保护与观众普及化欣赏的平衡关系,从而更好地为遗址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无疑是当前遗址博物馆建设规划和展示设计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作为福建省首个考古遗址类专题博物馆,在其规划建设过程中,整体以"补山"为理念,在做好遗址本体保护工作的同时,通过场馆展示、标识展示和局部复原展示等全面真实地展示遗址价值,是对我国遗址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5.
小双桥遗址发现有夯土建筑基址、宫城城墙基槽遗迹及大型青铜建筑构件,祭祀遗存数量多,分布密集,出土有与铸铜、制陶和制骨手工业相关的文化遗存以及较多的青铜器、玉器和原始瓷器等珍品,完全具备都城的规模和内涵。而此时郑州商城的宫殿逐渐废弃,制陶和铸铜等手工业作坊趋于衰落,青铜器、原始瓷器和玉器的出土数量减少,出土地点比较分散,已不具备都城应有的规模和内涵。作为都城,小双桥与郑州商城遗址存在着兴废交替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玉舞人"组佩是汉代玉器中独特的门类,盛行于西汉早、中期,佩带者都是女性贵族。目前全国经考古发掘的"玉舞人"组佩墓葬有20余座,分布在陕西、山东、河南、河北、江西、北京、广州、江苏等地,但可复原的组佩并不多。徐州西汉楚国王室墓中发现有7处陪葬"玉舞人"组佩,可复原的组佩有7组,是出土"玉舞人"组佩最多的地区。徐州出土的"玉舞人"组佩皆出自西汉楚国刘氏宗室的女性高级贵族墓葬中,不仅玉质精良、样式独特、雕刻精美,而且有明确的考古信息。这些重要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玉组佩的发展演变、汉代的组佩制度、"玉舞人"组佩的编排方式以及佩带者的身份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7.
与殷志强相识,纯属偶然.一次在南京大学出版社谈书时,学术图书中心主任杨金荣编审与我谈起一个人,他就是江苏省政协副秘书长、民革江苏省委副主委、中华玉文化中心顾问殷志强,并送我一套近期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他的玉文化丛书:《说玉道器——玉器研究新视野》《鉴玉甄宝——中国历代玉器鉴定通则》《旅美华玉——美国藏中国玉器珍品》.殷志强的玉文化系列丛书和其他说玉的书不同的是,他是站在一个中国玉文化发展的历史高度上来说玉的,并非只是简单地谈玉,或者如何鉴定收藏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考察良渚文化、二里头文化、商文化墓葬中玉锥形器、玉柄形器、圆陶片、漆觚的空间关系,认为漆觚在良渚文化时期、夏商周时期墓葬的器物组合,特别是酒器组合中占有重要地位。玉锥形器与玉柄形器形态上存在递变关系,在功能上存在同一性,使用方式上都是榫接于木棒上置于觚中以祼酒。这种玉柄形器是为瓒,与觚组合在祼礼中使用。墓葬中常见的圆陶片是漆觚用来堵塞剜制中形成的孔腔的隔断,其来源当是良渚文化漆觚使用的木塞与圆玉片。可以用圆陶片来判断漆觚的存在,从而重估墓葬的器物组合。祼礼的来源相当古老,良渚文化时期就在江南地区流行,在二里头文化时期进入中原,随早商文化的开拓而广布,并传承至西周时期。  相似文献   

9.
桐乡市留良乡湾里村,看起来并不起眼,但近日在省考古研究所和桐乡市文物保管部门联合发掘的大量4000多年前良渚末期文化珍品,而令人刮目相看.据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桐乡湾里考古领队蒋卫东介绍,他们的发掘工作,自3月下旬开始以来,在1800多平方米的考古现场中,发现有古墓49座,可称迄今为止良渚文化最大的墓葬群.经过三、四个月的发掘,已清理古墓葬43座,出土文物多达300多件,为研究良渚文化末期提供了有力例证,正因为如此,这里被命名为"新地里遗址".  相似文献   

10.
根据良渚文化墓葬中随葬品的种类及数量,可将良渚文化墓葬所承载的人分为7个等级,并且其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7个等级的人所拥有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均有所不同。通过对良渚文化墓地的研究可发现,良渚社会竞争非常激烈,以家族为单位的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兴盛或衰落;同时,同一个家族内人群的等级差别也非常明显,良渚文化可能产生了凌驾于血缘关系之上的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11.
“君子比德与玉”,近年来国人对玉的附庸热潮再起,风雅的背后,演绎的是残酷与刺激的财富故事。 有7000年历史的和田玉在最近短短的10年中价格飙升了千倍多,开采、交易、收藏都近疯狂,在和田玉最主要的交易城市——新疆和田和乌鲁木齐。今年最主要的刑事案件即为盗玉.《疯狂石头》中的故事不断上演,现实的传奇性甚至远远超过电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晋陕高原包括今陕西北部和山西西北部地区,属黄土丘陵的自然地貌单元。此区域文化面貌独立而极具特色,一般被认为属与商王朝同时期的方国文化,学者称之为"李家崖文化"。从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清涧李家崖遗址、绥德薛家渠遗址、吕梁柳林高红遗址的逐步发掘和近年来清涧辛庄遗址的发掘以及周邻区域的调查和发现,增进了对该区域文化的认知,丰富了该考古学文化的内涵。本文在搜集相关报告和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晚商时期该地区四处遗址的聚落特征作对比分析,从位置、规模、布局、建筑遗存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得以发现其间的共通和差异。结合该地区的环境特征,本文试图架构出晚商时期李家崖文化的聚落形态,以期对商代方国地理结构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结合本科生导师制和项目工作室制的特点,提出了"导师工作室制"的教学新模式,并参照在相关的录音艺术专业进行了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的经验。论述了导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及其具体运行和管理办法,同时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去完善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吴山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是雍五畤考古研究的又一大突破。自2015年血池遗址被发现以来,已经陆续发现并发掘3处雍五畤祭祀遗址,极大地丰富了对雍五畤祭祀的认知,证明了研究方法和思路的正确性。综合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吴山遗址应是秦灵公所作吴阳下畤,祭祀炎帝。研究过程中注重多学科交叉的合作,利用DNA、锶同位素等自然科学方法分析出土材料,对雍五畤祭祀用牲、用玉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山西闻喜邱家庄墓地M5001号墓是战国早期晋国最大的墓葬之一。本文对该墓出土27件战国早期青铜样本进行了铅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以讨论晋国在战国时期的矿料来源与变迁等问题。综合铅同位素与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我们认为以邱家庄样本为代表的战国早期三晋地区铜料与铅料相比春秋晚期均发生了变化。通过对比主要现代矿区与战国矿冶遗址的样本数据,邱家庄M5001青铜器的铅矿料很可能来自豫西地区。邱家庄M5001青铜器微量元素与战国早期楚国青铜器差异较大,但后者与春秋晚期晋国青铜器数据一致。因此三晋地区战国早期的铜料产地可能也从南方楚地转移到了豫西地区。  相似文献   

16.
自八十年代辽宁发现大量红山文化玉器以来,许多学者开始对中国东北地区出土的史前玉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关这一方面的专题研究亦FI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为了更全面地介绍东北地区史前玉器方面的考古发现,阐述不同地区史前玉器的特点,笔者从已往发表的材料人手,对吉林省境内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玉器进行了全面的搜集和整理,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作为本地区史前玉器方面的阶段性认识.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台湾交通大学应用艺术研究所与故宫博物院及民间科技公司合作,制作故宫珍宝光碟,第一套完成的是《藏玉》,已在去年底上市,每辑新台币1650元。这套光碟内含五大功能,最大的特点是以虚拟实境技术,让使用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透过滑鼠,使用者可将主题作360度的翻转,模拟玉器的把玩观看,从不周角度欣赏作品。其它功能尚包括放大、3D立体显示、动态显示,基本资料及相关玉器介绍。以故宮的“翠玉白菜”为例,使用者在电脑中,可以调出其制作背景、年代等资料,可以放大欣赏其细微部份,也可用虚拟实境欣赏左右前后不同部位之美。如要了解其它玉器资料,只  相似文献   

18.
明代时期手工业日益发展,民间文化艺术也日益繁荣。在苏州、扬州、北京等地,玉器文化濒于鼎盛。而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玉器雕刻大师陆子冈则开一代"玉器雕刻"新风气,其雕刻的"子冈玉"深受历代收藏家喜爱。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海拉尔河流域哈克遗址和辉河水坝遗址调查及发掘出土新石器遗存的文化性质与年代问题,将其划分为哈克一期遗存、辉河水坝一期遗存、哈克文化、辉河水坝二期遗存四种文化遗存。认为它们的年代分别为距今9000-8000年、8000-7500年、6000-5000年和5000-4000年,初步建立起海拉尔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序列,讨论了这四支考古学文化的源流关系。并对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辽西地区和嫩江流域相关考古学文化在不同阶段对海拉尔河流域文化影响的强弱程度做了简要分析,认为来自南、北两个方向的文化因素是海拉尔河流域新石器文化序列形成的重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用"三维立体"视角关注新媒体在民族地区特殊的政治文化生成模式中如何发挥其传播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对于问题的解决思路。研究的三个维度分别是民族地区固有的契合于地理因素的特征(包括民族因素、宗教因素和区位因素),该地区新媒体存在状态及发展趋势,该地区政治文化生成、传播以及社会化现象。立体的视角则指将三个研究维度联系在一起形成对民族地区新媒体政治文化传播功能的分析和对于相关问题的对策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