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抽样理论为基础,以全国森林资源宏观监测9个省的遥感判读结果为依据,对比分析了群团样地判读和图斑区划判读的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正判率、抽样精度和差异原因。结果表明:群团样地判读和图斑区划判读2种方法监测森林资源都能取得预期效果;通过U检验,2种方法得到的森林覆盖率没有明显差异。但群团样地判读质量相对易控制、工作量较小、工作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全国森林资源宏观监测的抽样设计与估计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全国森林资源宏观监测的抽样框架设计及群团抽样设计;研究提出了针对图斑区划判读和群团样地判读2种方案的抽样估计方法,包括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和两阶抽样,其中整群抽样更适合于图斑区划判读,而两阶抽样更适合于群团样地判读;9个省的抽样估计结果对比表明,不等群团的整群抽样估计方法对图斑区划判读和群团样地判读都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3.
森林资源监测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遥感技术弥补了传统人工抽样调查的不足,然而遥感样地的布设方式、数量及遥感判读精度是宏观森林资源监测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在西藏自治区2015年森林资源宏观监测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群团抽样方案与遥感判读相结合的方式,得出全区森林覆盖率,并分析群团内样本数量变动对西藏森林资源宏观监测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样地内群团数量达到25个时,估计均值与实际森林覆盖率相差最小,变动系数最稳定,抽样精度达到最高94.49%。由此可知,大样地群团抽样方法对森林资源宏观监测来说是一种可行高效的方法,且工作量显著低于图斑区划判读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4.
在广东省2012年大样地试点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群团抽样方案与遥感判读相结合的方式,产出全省森林覆盖率,并与2012年试点成果和连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样地群团抽样方法是一种可行高效的方法,且工作量显著低于图斑区划判读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5.
在大样地群团样地布设中,通过生成大样地中心点并进行点复制平移,得到群团样地的中心点,然后以中心点生成样地正方形,即可完成群团样地布设。文章针对该技术流程,基于Arc Engine技术开发Arc GIS工具插件,解决按指定边长参数由样地中心点生成样地的技术问题。实践表明,应用该工具插件由样地中心点批量生成样地,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样地布设及森林资源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固定样地位移情况较严重,对森林资源连续清查遥感判读成果的影响也不能忽视。怎样使判读样地和固定样地相匹配,文章通过三种方法的对比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精度要求,建议用GPS测定固定样地的大地坐标,对有位移的固定样地,在完成固定样地调查的同时,调查记录固定样地理论位置上各判读因子属性,用它作为遥感判读统计计算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遥感成数样地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应用的方法、目的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影响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复位率的因子,寻找样地复位的途径,以提高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复位率。  相似文献   

9.
固定样地是森林资源清查体系最基本的抽样单元,通过对所有固定样地多期的调查监测,最终得出各地区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所以固定样地的准确复位便成为森林资源清查体系的核心工作。目前,我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依靠人工设置一些固定样地标志,以保持样地位置的固定,并保证样地在以后的调查监测工作中不再发生位置和形状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国家级森林资源清查地面样地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世界主要国家森林资源清查地面样地设计进行了述评, 包括样本单元的构成、样地大小、形状、样本单元中树木的选择方法、调查因子和调查周期。发现样本单元多采用群团样地或样地群, 圆形样地应用较多, 调查因子除森林资源外, 还包括森林健康、生物多样性、碳和土壤等。结合我国森林资源清查在样地设计方面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FAO全球森林资源评估山东遥感样地数据处理过程,分析了样地判读结果,并对FAO遥感监测这种机械抽样技术,在山东省林业上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地面固定样地是大区域尺度范围内开展森林资源监测的基本抽样调查单元。地面固定样地对林分的预估精度将直接影响到整体区域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从样地类型、空间排列方式、样地尺度大小出发,在1 hm2大样地中采用随机抽样法,通过抽样精度验证在不同类型林分中开展森林资源监测的最优样地类型。结果表明:1)在不同类型林分中开展蓄积量监测的最优样地面积尺度大小不一,在布设地面固定样地时,应当根据林分起源、龄组的不同,确定样地面积、间距;2)在样地面积相同情况下,单一圆形样地抽样监测精度略高于单一方形样地,群团样地的蓄积抽样监测精度明显高于单一样地,四点圆形群团样地抽样监测精度略高于方阵式群团样地。  相似文献   

13.
一种衔接森林资源一类清查和二类调查的新方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我国现行森林资源一类清查和二类调查数据不协调的问题,借鉴国外森林资源清查中的相片样地或景观样地设计,提出了衔接一类清查和二类调查的大样地设计新方案,分析了新方案的主要特点,并对一类清查和二类调查数据的协调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方阵样地进行森林资源清查的基本原理与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管理局根据瑞典林学家哈格伦德教授的建议,于1984年在通河、山河屯两林业局建立了132个方阵样地与原有森林连续清查的系统抽样(相隔8×8km)设计进行对比(见图1)。试验数据在VAX小型机上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方阵无论从蓄积、面积估计,还是时间效率都较原方案好得多。因此1986年及以后的省级森林连续清查体系中,我们设计了部分重复替换系统群团抽样新方案。  相似文献   

15.
就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而言,清查是目的,连续是关键。只有建立在样地复位连续清查的基础上,才具有资料数据的可比性、分析性。根据山东省第五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实践经验,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如何提高样地复位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SPOT5遥感影像的样地判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SPOT5卫星遥感资料在沾益县大坡乡进行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试点。共布设目视判读样地7711个、野外实测样地290个,其总体抽样精度为87 29%。介绍了工作方法,分析了判读结果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湖南省按照不同地貌类型和地类破碎程度抽取4 km×4 km大样地10个,采用不同判读方式(充分参考林业档案信息与不参考林业档案信息)和不同判读人员(有5年以上遥感判读经验人员与无任何遥感判读经验人员)对10个大样地进行遥感判读区划,并对判读区划结果进行实地调查验证。分析表明:各地类正判率与其面积成正相关,其它调查因子判读难度较大;充分参考林业档案信息能够显著提高正判率,但优势树种、起源、龄组、郁闭度等因子综合正判率仍然偏低;不同判读工作经验人员对遥感判读有一定的影响,无判读工作经验人员应经过一定程度培训后才可参与判读工作。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宏观监测遥感群团样地调查结果,分析具有丰富遥感判读经验人员和无判读经验人员在参考不同分辨率、不同时相遥感影像,以及林业经营管理资料的条件下进行判读,各地类的正判率情况。结果表明:经验丰富的判读人员对于乔木林、竹林、特殊灌木林和森林的正判率均高于无判读经验人员;高分辨率和合适时相的遥感影像,以及充分利用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均有助于提高正判率。  相似文献   

19.
采取固定样地是实现森林资源清查信息连续可比、动态评价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固定样地设置是影响森林资源调查准确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分析了方形固定样地产生误差的原因,同时提出了减少误差的措施,为提高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准确度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广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角规样地体系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以下简称"广西连清)"角规样地体系,是我国唯一的以点抽样理论为基础,以固定角规样地为监测载体的省(区)级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广西连清第7次复查,除了增设的方形样地调查以外,还对原有的角规样地进行了复查,因此本文得以用同时进行调查的方形样地调查结果作为参照对象,对角规样地体系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与方形样地比较,角规样地除了具有显著的隐蔽性外,外业工作量只相当于方形样地的53%,两套体系的活立木蓄积量差异仅为3.16%,角规样地和方形样地体系总蓄积量抽样精度分别为94.47%与94.57%,均达到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要求(≥90%)。角规样地复位率大于规定的98%,样木复位率远大于规定的95%,达97%以上,能满足林木蓄积生长量和消耗量监测的要求。角规样地体系的不足主要是由于漏测木和进测木的存在,导致森林资源的现状估计值偏低,且动态估计精度明显低于方形样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