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计参数图软件对Alzheimer病患者脑PET图像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特点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对AD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统计参数图(SPM)软件对13例AD患者和13例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脑PET检查结果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1)健康老年人可出现顶叶葡萄糖代谢的减低,但程度较轻;AD组全脑葡萄糖代谢减低,以顶叶为最明显,其次为颞叶,再次为额叶;(2)AD组扣带回31、23、7、30区,顶枕40、39区,颞叶20区和额叶9、6、8区等部位葡萄糖代谢减退较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0.001)。降低区域双侧基本对称,但额叶和颞叶的降低区左侧明显大于右侧。结论 AD患者脑葡萄糖代谢普遍性降低,个别脑区较为明显。扣带回的31、23、7、30区,顶枕的40、39区,颞叶的20区和额叶的9、6、8区等部位的葡萄糖代谢半定量指标降低可作为诊断AD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对阿尔茨海默病(AD)和额颞叶痴呆(FTD)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AD 20例和FTD 10例的~(18)F-FDG PET/CT脑代谢显像资料,采用脑代谢影像进行视觉分析,测量相应部位的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 take value,SUV),以小脑为参考脑区,以放射性摄取减低脑区的SUV与小脑SUV的比值(SUVr)表示。采用NeuroQ脑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其代谢模式特点。结果 20例AD患者视觉分析显示,16例(80.0%)伴有双侧顶叶代谢减低,8例(40.0%)伴有双侧颞叶代谢减低,5例(25.0%)伴有单侧额叶代谢减低,2例(10.0%)伴有单侧颞叶代谢减低;定量分析显示,全部患者(100.0%)均伴有双侧顶叶代谢减低,18例(90.0%)伴有后扣带回代谢减低,17例(85.0%)伴有双侧颞叶代谢减低,7例(35.0%)伴有单侧额叶代谢减低。10例FTD患者视觉分析显示,8例(80.0%)患者伴有颞叶代谢减低,6例(60.0%)患者伴有额叶代谢减低,3例(30.0%)伴有双侧顶叶代谢减低;定量分析显示,10例患者(100.0%)均伴有额叶代谢减低,8例(80.0%)伴有颞叶代谢减低,4例(40.0%)伴有双侧顶叶代谢减低,4例(40.0%)伴有基底节代谢减低,3例(30.0%)伴有后扣带回代谢减低。AD患者和FTD患者额叶、顶叶和颞叶SUV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8±0.13 vs 0.75±0.09,0.78±0.14 vs 1.06±0.05,0.81±0.14 vs 0.95±0.12,P<0.01)。结论 ~(18)F-FDG PET/CT脑显像显示的AD和FTD患者不同的代谢减低模式,有助于临床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5):275-276
目的探讨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静止期18F-脱氧葡萄糖(FDG)PET的脑影像学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对8例双侧症状的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64.5±3.7岁;H-Y分级4.1±0.5)和8例正常人(对照组),经静脉注射FDG后行脑造影断层显像,获得脑局部葡萄糖代谢图像,通过SPM99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之间脑内代谢的差异.结果与正常人相比,帕金森病患者双侧丘脑、中央前回皮质(BA6)以及豆状核代谢增加(P<0.001);前额叶运动区(BA46)以及顶枕部代谢减低(P<0.001).结论帕金森病患者丘脑、豆状核代谢增加,其相应的前额叶运动区以及顶枕部代谢减低,帕金森病的这一脑内代谢特点有助于帕金森病的辅助诊断及对其发病机制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晚期帕金森病 (PD)患者静止期 1 8F-脱氧葡萄糖 (FDG) PET的脑影像学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对 8例双侧症状的晚期帕金森病患者 (男 5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64.5± 3.7岁 ;H- Y分级 4.1± 0 .5)和 8例正常人 (对照组 ) ,经静脉注射 FDG后行脑造影断层显像 ,获得脑局部葡萄糖代谢图像 ,通过 SPM99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比较两组之间脑内代谢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 ,帕金森病患者双侧丘脑、中央前回皮质 (BA6)以及豆状核代谢增加 (P<0 .0 0 1 ) ;前额叶运动区 (BA46)以及顶枕部代谢减低 (P<0 .0 0 1 )。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丘脑、豆状核代谢增加 ,其相应的前额叶运动区以及顶枕部代谢减低 ,帕金森病的这一脑内代谢特点有助于帕金森病的辅助诊断及对其发病机制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冠心病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水平,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与脑葡萄糖代谢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冠心病患者58例,3d内分别完成~(99m)Tc-MIBI静息门控心肌灌注SPECT/CT(GSPECT)断层显像和~(18)F-FDG门控心肌葡萄糖代谢PET/CT显像(GPET)以及脑葡萄糖代谢PET/CT显像检查。GPET数据采用定量门控心脏断层软件QGS分析,获取左心室功能参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参数(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脑功能软件Scenium定量分析脑葡萄糖代谢。比较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LVEF≤25%)与无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患者(LVEF25%)的脑葡萄糖代谢的差异,分析左心功能参数与脑葡萄糖代谢定量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LVEF≤25%的患者(n=17)不同脑功能区的葡萄糖代谢(SUV_(mean))明显低于EF25%的患者(n=41)(P均0.05)。心肌梗死面积≥10%的患者(n=31)不同脑功能区的葡萄糖代谢也明显减低于心肌梗死面积10%的患者(n=27)。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患者心肌梗死范围(r=-0.344,P=0.008)、LVEF(r=0.311,P=0.017)和ESV(r=-0.269,P=0.041)与小脑葡萄糖代谢SUV_(mean)之间存在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患者(EF≤25%)和有大范围心肌梗死(≥10%)患者,脑葡萄糖代谢水平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VBA)前瞻性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扩散张量成像(DTI)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在体素水平上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的相关性. 方法 12例AD患者,平均年龄(70.0±10.5)岁和16例正常志愿者,平均年龄(66.5±6.7)岁,采用平面回波扩散序列和32通道线圈采集扩散张量数据获得ADC和FA图像.VBA观察AD患者ADC、FA值改变与神经心理学相关性. 结果 AD患者双侧颞叶、双侧前扣带束ADC值增高,FA值减低,左侧颞叶、左侧前扣带束ADC值增高和FA值减低范围大于右侧;AD患者双侧后扣带回ADC值增加,FA值无阈上差别;ADC值增高范围大于FA值减低范围.AD患者MMSE评分与右侧海马ADC值呈负相关(r=-0.9474,P=0.0232),与右侧海马FA值呈正相关趋势(r=0.5414,P=0.5853). 结论 AD患者右侧颞叶病变程度和范围小于左侧,扩散张量成像ADC值优于FA值,与AD患者智能异常具有更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脑活动局部一致性的改变。方法收集该院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PD患者30例及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Philips Achieva 3.0T TX多源发射MR成像设备,对健康志愿者和PD患者均行T1WI、T2WI、FLAIR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扫描。经T1WI、T2WI、FLAIR发现异常影像学表现的受试者排除本研究。将采集的原始数据利用SPM5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工具包软件进行处理。局部一致性分析在REST软件上计算并获得脑活动局部一致性(ReHo)图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组ReHo值增高的脑区为右侧中央前回、右侧舌回、左侧枕中回、双侧楔前叶;ReHo值减低的脑区为右侧额中回、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中回、左侧嗅皮层、右侧海马旁回、右侧距状皮层、左侧角回。结论 PD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存在异常的脑部神经活动,这些异常的脑部神经活动可能和PD认知和行为功能障碍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分别对7例伴有轻度焦虑抑郁(抑郁焦虑组)和8例不伴有焦虑抑郁(非抑郁焦虑组)的FD患者行脑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用统计参数图软件(SPM2)比较两组间脑葡萄糖代谢的差别.结果:抑郁焦虑组与非抑郁焦虑组比较,脑葡萄糖代谢下降的脑区集中于右侧大脑半球,主要位于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左侧大脑半球较少,主要位于额下回和中央前回;脑葡萄糖代谢升高的脑区集中于右侧大脑半球的颞叶、枕叶和左侧大脑半球的顶叶,枕叶及边缘系统.结论:FD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加工和调节涉及广泛的脑区,左右大脑半球均参与,主要集中于额叶、颞叶和边缘系统,枕叶和顶叶也参与了抑郁焦虑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FDG PET)对阿尔茨海默病(AD)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对10例AD患者和10例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匹配的健康老年人的头部~(18)-FDG PET进行分析。选取双侧海马、后扣带回、小脑为感兴趣区,测量并比较两组海马、后扣带回的FDG标准化摄取值(SUV)与小脑FDG的SUV比值之间的差异,并对AD组海马、后扣带回FDG低代谢程度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轻度AD痴呆患者主要在后扣带回及双侧颞顶联合区的FDG摄取减少,中度AD患者的后扣带回、双侧颞顶联合区、海马及额叶皮质葡萄糖代谢减低明显,重度AD患者全脑皮质代谢广泛减低。AD组的双侧后扣带回/小脑的SUV比值(左侧0.83±0.33,右侧0.87±0.34)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左侧1.23±0.04,右侧1.31±0.04,P0.01),双侧海马/小脑的SUV比值虽然也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患者海马及后扣带回的FDG代谢水平与MMSE评分显著相关,左、右侧海马和左、右侧后扣带回的FDG代谢水平与MMSE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P0.01)、0.74(P0.05)和0.85(P0.01)、0.87(P0.01)。结论 AD患者的~(18)-FDG PET检查有助于评价AD患者痴呆的严重程度,FDG低代谢的范围和程度均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在老年抑郁症患者脑功能及结构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于利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2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均采用fMRI检查,比较两组受试者脑内情况及简易智力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表(HAMD)、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老年抑郁症组患者脑内ReHo存在广泛异常。其中ReHo显著下降的脑区主要为:右侧枕叶、双侧岛叶、右侧丘脑、左侧中央前回以及双侧小脑半球;ReHo显著升高的脑区主要为:双侧海马旁回、右侧中央后回、左侧颞叶及角回。观察组患者MMSE、GDS评分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脑内局部一致性存在广泛、显著变化,主要集中在右侧枕叶、双侧岛叶、右侧丘脑、左侧中央前回、双侧小脑半球、双侧海马旁回、右侧中央后回、左侧颞叶及角回等脑区,而这些脑区的改变可能是老年抑郁症发病的重要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脑桥梗死(pontine infarction, PI)患者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 GMV)改变及结构协变网络(structural covariant network, SCN)模式的异常。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10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首发单侧慢性期PI患者作为病例组, 同时纳入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受试者高分辨率三维T1结构MRI图像及行为学评分。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和双样本t检验探索组间GMV的差异。以GMV差异脑区作为种子点, 构建SCN探索PI患者结构协变模式的异常。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差异脑区GMV与行为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60例PI患者, 其中左侧PI 33例, 右侧PI 27例, 同时纳入34例健康对照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左侧PI组双侧小脑后叶GMV显著缩小, 右侧PI组左侧小脑前后叶及右侧小脑后叶GMV均显著缩小(高斯随机场校正, 体素水平P<0.001, 簇水平P< 0.05, 簇体素>20), 且左侧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患者脑功能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FD的中枢机制.方法:以肝郁型F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为研究手段,以疏肝解郁常用的足少阳胆经穴为电针刺激点,观察针刺治疗F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针刺前后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变化.采用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epean dyspepsia index,NDI)评价针刺治疗效应,采用统计参数图软件分析针刺治疗前后患者脑功能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针刺治疗后患者NDI症状积分显著减低(32.30±13.17 vs 52.10±14.69),NDI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增高(88.57±11.59 vs 75.45±17.52,P<0.05);患者双侧小脑、前扣带回、海马、海马旁回以及左侧脑岛等边缘系统脑区的葡萄糖代谢显著降低(P<0.005).结论:针刺足少阳胆经穴可以有效改善肝郁型FD患者临床症状,其治疗效应的发挥可能与改善FD患者边缘系统为主脑功能活动异常,调节与病情相关的脑岛、前扣带回和小脑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肝脏》2020,(7)
目的 通过静息态fMRI影像学研究轻微肝性脑病患者双侧楔前叶与全脑其他区域连接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作为观察组(n=95),另选择同期来院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95)。采用fMRI扫描仪对两组脑部进行扫描成像。通过种子体素相关性脑功能分析方法,分析处理图像,观察双侧楔前叶与其他脑区连接变化。观察两组血氨水平、数字连接试验及数字符号实验结果。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观察组连接强弱存在差异的脑区与患者血氨水平、数字连接试验及数字符号实验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氨水平、数字连接试验结果高于对照组,数字符号实验结果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侧楔前叶与左侧顶下小叶、右侧额上回、左侧岛叶、左侧中扣带回的连接强度比对照组低,与左侧额上回连接强度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右侧楔前叶与右侧缘上回、右侧颞极、双侧前额叶、内侧扣带回及左侧颞上回的连接强度比对照组低,与左侧后扣带回的连接强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大脑双侧楔前叶与其他脑区连接能力在轻微肝性脑病患者中会出现部分降低或升高情况,左右侧楔前叶与其他脑区连接异常情况不完全相同。此变化可能是轻微肝性脑病神经损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观察帕金森病(PD)针刺治疗前后脑活动局部一致性(Re Ho)的差异。方法收集该院针灸科诊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PD患者18例,针刺治疗6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帕金森病联合评分标准(UPDRS)评分。利用Philips Achieva3.0T TX多源发射MR成像设备,对PD患者针刺治疗前行T1WI、T2WI、FLAIR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扫描,针刺治疗后仅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扫描。T1WI、T2WI、FLAIR发现异常影像学表现的受试者排除本研究。将采集的原始数据利用SPM8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工具包软件进行处理。Re Ho分析在REST软件上计算并获得脑活动Re Ho图像。对PD患者针刺治疗前后的UPDRS评分及Re Ho图像分别进行t检验。结果 PD患者针刺治疗后较治疗前UPDRS评分明显减低(P<0.01)。PD患者针刺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Re Ho增高的脑区有右侧前额叶背外侧皮层、左侧小脑后叶、右侧顶下小叶、左侧楔前叶;Re Ho减低的脑区有:右侧颞下回、右侧辅助运动区、左侧豆状核、右侧豆状核、左侧丘脑、右侧丘脑、左侧尾状核。结论 PD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在静息状态下脑部神经活动存在差异,这些不同的脑部神经活动区可能和针刺治疗后PD患者症状改善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及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患者18 F-脱氧葡萄糖(18F-deoxyglucose,18F-FDG)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的特点。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核医学科就诊并诊断为AD和FTD的患者29例,按诊断分为AD组19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1.57±7.46)岁;FTD组1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62.80±7.53)岁。同期选健康老年人9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0.11±10.79)岁。所有研究对象行18F-FDG的SPECT检查。结果 对照组双侧大脑皮质、丘脑和基底节区未见异常放射性浓聚、稀疏或缺损。AD组和FTD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18F-FDG的SPECT检查均表现为皮质代谢减低。AD组15例双侧大脑皮质对称性减低,其中40.00%顶、颞叶皮质代谢对称性明显减低;33.3%双侧顶叶皮质代谢对称性明显减低;13.33%伴有双侧额叶皮质代谢对称性减低。FTD组8例对称性减低,其中50%双侧额叶皮质代谢对称性明显减低。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显示,AD组和FTD组患者的SPECT脑代谢表现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8F-FDG的SPECT能够为临床鉴别诊断AD和FTD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在摄99mTc功能增高的桥本氏甲状腺炎(HT)甲减期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筛选60例HT甲减期患者,其中研究组30例摄99mTc功能增高,对照组30例摄99mTc功能减低或正常。所有患者行血清TPOAb、FT3、FT4、s TSH、甲状腺摄131I功能测定及99mTc甲状腺显像,观察血清各检查指标及甲状腺摄131I、99mTc功能的结果,分析TPOAb与甲状腺摄99mTc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TPOAb、s TSH及甲状腺摄99mTc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TPOAb与甲状腺摄99mTc比值呈正相关(r=0.381,P0.05)。结论在摄99mTc功能增高的HT甲减患者中血清TPOAb较摄99mTc减低或正常者升高更为明显;并且血清中TPOAb滴度越高,甲状腺摄99mTc功能越高。由此推断TPOAb为造成HT甲减患者摄99mTc增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路易体痴呆与帕金森病伴认知功能损害(Parkinson's disease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PD-CI)患者分子影像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南楼神经内科诊治的可能路易体痴呆患者6例及PD-CI患者15例,回顾分析临床病史、神经心理学特点以及~(11)C-甲基-N-2β-甲基酯-3β-(4-氟苯基)托烷(~(11)C-β-CFT)、~(11)C-匹兹堡复合物B(~(11)C-PIB)、~(11)C-雷氯必利(~(11)C-RAC)和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特点。结果路易体痴呆患者双侧壳核~(11)C-β-CFT摄取对称性减低比例、皮质~(11)C-PIB摄取增高比例以及顶枕连接区18F-FDG下降比例明显高于PD-CI患者(50.0%vs 13.3%,80.0%vs 16.7%,100.0%vs 40.0%,P0.05);而双侧壳核~(11)C-β-CFT摄取不对称性减低比例明显低于PD-CI患者(33.3%vs 86.7%,P0.05)。3例行~(11)C-RAC显像的路易体痴呆患者中,双侧摄取减低1例(33.3%),双侧摄取增高2例(66.7%);15例(100.0%)PD-CI患者均呈现双侧摄取增高。结论路易体痴呆与PD-CI的分子影像特征性改变,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细胞能量代谢的角度评价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与脑葡萄糖代谢水平之间的关系,探索心功能受损患者脑葡萄糖代谢减低的功能区。方法入选于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门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CT(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18F-脱氧葡萄糖(FDG)门控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CT(PET/CT)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和脑葡萄糖代谢显像(于3 d内完成所有检查)的IHD患者110例。采用QGS软件分析门控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和门控PET/CT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数据,获取左心室功能参数,包括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参数(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17段-5分法判断心肌存活和心肌梗死,并计算心肌存活范围及心肌梗死范围。根据心肌存活范围将患者分为存活心肌<10%组(44例)、存活心肌10%~<20%组(36例)和存活心肌≥20%组(30例)。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心肌存活范围及心肌梗死范围等影像参数与脑葡萄糖代谢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脑代谢定量分析软件SPM评估全脑葡萄糖代谢标准摄取值的平均值(SUVmean)与小脑葡萄糖代谢SUVmean,并计算靶本比值全脑/小脑(TBR全脑/小脑),即全脑葡萄糖代谢SUVmean与小脑葡萄糖代谢SUVmean的比值。采用SPM软件评估3组之间不同脑功能区脑葡萄糖代谢水平的差异。结果男性101例,年龄(57±10)岁。TBR全脑/小脑与存活心肌范围、梗死心肌范围、门控SPECT/CT及门控PET/CT测得的LVEF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280、-0.329、0.188、0.215,P均<0.05)。存活心肌<10%组患者的TBR全脑/小脑为(1.25±0.97),明显低于存活心肌10%~<20%组的1.32±0.17(P<0.05)和存活心肌≥20%组的1.34±0.16(P<0.05)。SPM分析发现,与存活心肌≥20%组比较,存活心肌<10%组患者的楔前叶、额叶、中央后回、顶叶、颞叶等脑功能区的脑葡萄糖代谢水平明显减低。结论IHD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受损与脑葡萄糖代谢水平存在相关性。心肌存活量少的IHD患者,全脑葡萄糖代谢水平减低,且主要集中在与认知功能相关的脑功能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在不同临床阶段脱氧葡萄糖(FDG)代谢特征和变化过程。方法对33例PD患者(PD组)以及8例无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正常对照组)进行了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PD患者中H-Y分期:Ⅰ期3例,Ⅱ期18例,Ⅲ期10例,Ⅳ期2例。分别取豆状核、尾状核、丘脑、小脑、双侧额叶、双侧顶叶、双侧颞叶和双侧枕叶为感兴趣区(ROI)进行放射性显像强度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组不同临床阶段FDG代谢的共同点是:颅内结构FDG脑代谢呈现不对称性,以豆状核代谢不对称为主;丘脑、尾状核、额顶叶交界区FDG代谢降低;豆状核代谢高于尾状核以及丘脑。随着病情进展FDG脑代谢逐渐变化:H-YⅠ期时症状首发肢体对侧豆状核代谢高于同侧豆状核,H-YⅡ~Ⅳ期时症状首发肢体同侧豆状核代谢也逐渐增高接近于对侧的豆状核;H-YⅠ期的额顶交界区皮质代谢降低,Ⅱ、Ⅲ期低代谢范围逐渐扩大,Ⅳ期则发展到额、顶、颞叶广泛低代谢。结论PD的FDG代谢随着病情进展既有共性,也有不同的特征性改变。这种FDG代谢的变化有助于P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1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患者的脑内影像学特点,以探讨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患者常见的病变部位,脑内血流量、代谢及语言功能区之间联系纤维的变化。方法利用西门子3.0T磁共振仪对1例确诊失语类型为感觉性失语的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患者进行(1)常规磁共振;(2)磁共振灌注成像;(3)磁共振波谱分析;(4)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分析。结果常规磁共振成像显示左侧额叶及颞叶萎缩,功能磁共振显示左侧颞叶和额叶前部代谢较对侧明显减低,左侧颞极及额前部的血流量较对侧减低;左侧皮质脊髓束部分各向异性值及追踪到的纤维束较对侧减少,Broca区与Wernicke区之间的联系纤维与对侧相比减少。结论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病变的部位主要在左侧颞叶、额叶,与对侧相应区域对比呈现低灌注、低代谢状态,Broca区与Wernicke联系纤维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