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水源热泵机组能效标准制定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源热泵机组的使用特性、其他制冷设备的能效评价方法和能效标准的实施情况,解决水源热泵机组能效评价方法和能效等级数的选择问题;通过对水源热泵机组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水源热泵机组的各级能效指标、节能评价值等几个关键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
从湖体水温、热泵机组能效、冷排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及热泵系统节能性四个方面分析了湖水源热泵在冬季供暖的适应性。研究表明,湖水源热泵供暖技术具有良好的节能效益,实测热泵机组能效达到4.34~4.81,相对传统的风冷热泵、电锅炉、燃气锅炉系统而言,水源热泵系统的节能率分别达到5%、68%和29.8%。  相似文献   

3.
介绍热泵热水机国内外如美国、日本相关能效标准。对国内55家热泵热水机企业460多个型号的样本数据进行调研。对热泵热水机名义工况下COPh与制热量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显示:空气源普通型热泵热水机最低COPh值为2.93;水源热泵热水机最低COPh值为3.55。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热泵热水机COPh值与制热量的线性关系不明显,故建议制定热泵热水机的能效等级可不考虑制热量对COPh值大小的影响。本文建议热泵热水机能效等级标准采纳三级能效等级:其中3级表示入门级,2级表示节能级,1级表示最高级。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和数据统计给出空气源热泵热水机(含普通型和低温型)及水源热泵热水机这3级能效标准的建议值,例如普通型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的COPh从3级、2级到1级分别3.7,4.0和4.3,可供标准制定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国家标准GB/T 18837—2002《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正在讨论修订中,关于多联机的能效评价方法成为此次修订内容的关注点。本文通过分析ISO标准及现有国家标准中的不足,并结合欧盟标准,提出一种新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更能体现多联机的运行特性。  相似文献   

5.
中高温水源热泵工质的筛选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提高中高温水源热泵机组的性能,首先简要分析中高温水源热泵制冷剂的选取原则.对几种中高温热泵工质进行热力计算和比较,计算中蒸发器的进水温度为30~50 ℃,冷凝器的出水温度为70~90 ℃.结果表明:R123可用于水源的中高温热泵机组,供热温度可以达到95 ℃,R134a可适用于冷凝温度为中温的水源热泵机组,R22/R142b的混合工质也适用于中高温热泵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针对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部分负荷能耗效能的评价参数指标IPLV的标定计算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是针对多联式空调系统有别于单台冷水机组运行特性和能效的特性,决定TIPLV的标定计算忽略了室内机作为机组系统的一部分而对系统负荷率及能效变化所构成的影响.提出多联式空调系统IPLV的计算公式理应在综合分析研究机组运行工况、系统开机率、室内机负荷均匀度、部分负荷率及对应负荷率下机组的能效比这些影响因素而综合定义给出.  相似文献   

7.
张明圣  彭飞  钟瑜 《制冷技术》2012,(3):46-50,17
针对正在修订的GB/T 19409《水源热泵机组》标准,介绍了标准名称、产品分类、能效指标以及试验工况等主要修订内容,并对主要修订内容的依据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8.
多功能热泵机组评价指标及相关标准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在介绍多功能热泵机组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依据多功能热泵机组在不同的模式下的对象特性分别对国内外相关标准进行了研究.为了使多功能热泵机组的标准制定更具针对性,还按照热源形式等11个方面对多功能热泵机组进行了类别的划分,并根据我国5个不同的气候区域的特点,按运行模式和温区对多功能热泵机组进行了全年运行过程中各种运行模式的累积时间分布的分析,给出了多功能热泵机组全年运行的能效评定指标APF的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9.
依据AHRI 1230-2010标准和GB/T 18837-2015标准对水源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制冷综合能效比IEER和制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C)这两个参数的适用范围、测试要求和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为正确的理解标准和产品检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对AHRI Standard 1230-2014 Performance Rating of Variable Refrigerant Flow(VRF)Multi-split Air-conditioning and Heat Pump Equipment中水源热泵型可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分类、测试项目、测试要点等进行解析。阐述多模块机组水泵修正功率方法以及多模块机组并联的水流量测试方法,旨在为标准的正确理解以及水源热泵型可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产品的AHRI认证测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阐述了《带全热回收的容积式冷水(热泵)机组》标准中产品的设计温度/流量条件、检测方法、能效要求,为正确理解标准条款,评价产品性能进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重点介绍从2002年起至今我国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综合性能系数IPLV的发展趋势,并以此对我国能效标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验研究给出了水源热泵机组在标准工况和变工况下的运行数据,对比分析实验数据表明,变工况环境不会对水源热泵机组的高能效工作特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能效标准限定值的现状,对比美国、欧洲和中国关于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性能的最新评价方法。以一台35 kW的风冷冷水机组为例,分析基于EN标准的SEER和基于AHRI标准的IPLV两种评价方法的内在联系,以期为我国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产品性能评价方法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分析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换热器热平衡,推导其综合性能系数极限值的计算方法,并用该计算方法计算得知,在GB/T18837—2002规定的工况下,多联机IPLV(C)的极限值为18.19,IPLV(H)的极限值为10.35。指出若不能通过改进盘管设计、增大换热面积、提高盘管换热效率的方法使满负荷下的室内盘管空气温差和室外盘管空气温差分别低于8℃和10℃,多联机的综合性能系数将很难突破以上极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房间空调器、转速可控型房间空调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及冷水机组等典型制冷空调产品和设备能效水平进展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政策法规及标准标识等仍然是影响其产品与设备能效水平变化的重要因素,2009年至2012年间,此五类产品和设备能效水平持续提升,2012年房间空调器、转速可控性房间空调器的节能产品型号所占比例已超过7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节能产品型号所占比例超过50%,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节能产品型号所占比例达到100%,且绝大多数为能效等级1级产品,冷水机组节能产品型号所占比例接近70%。  相似文献   

17.
姜昆  刘颖  王芳  王祥  姜莎 《制冷技术》2012,(1):24-27
文章提出一种热泵热水器全年综合能效(ACE)的方案,并对影响热泵热水器全年综合能效(ACE)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该方案将热泵热水器全年运行工况分为高、中、低三个区间,计算得出各个温度区间在全年范围中的比重,以及各个温度区间的平均发生温度,将计算出的平均温度作为测试工况,测试系统COP,最后经过加权计算,得出热泵热水器全年综合能效(ACE)。对该方案进行的实验验证证明,全年综合能效(ACE)能够考虑环境温度对机组性能的影响,即能反映了热泵热水器夏季时的高效率,也能反映了冬季时机组性能受影响较大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对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简称"多联机")施行的能效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依据多联机市场分布区域数据,选取3个区域中心城市:上海、广州和北京,根据厂家提供的部分负荷性能数据,分别计算多联机的APF(SEER),并与标准规定值、厂家实际标称值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联机制热性能极大影响APF,当前标准规定的多联机能效值偏低,不能有效推进多联机技术进步。以北京为例,8hp多联机计算APF比现行标准规定值高约57%,16hp多联机计算APF比现行标准规定值高约28.5%。基于分析结果,针对多联机能效标准的后续改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清华同方与中弘集团强强联手开展战略合作,近期一举签订洛阳中弘卓越城、钓鱼台一号院、中弘卓越新天地以及中富锦园4个高端住宅小区中央空调项目,通过公司高效满液式水源热泵机组、环保型满液式高温水源热泵机组、高效型水源热泵机组的多类型组合,在满足建筑冷热负荷需求的同时,实现建筑高效节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冷水机组、单元式空调机和水源热泵机组等产品的能效指标从名义工况EER或COP发展到IPLV或ICOP,机组的变容量或变工况性能主要取决于压缩机的变容量或变工况性能。固定内容积比的螺杆式压缩机如果在偏离设计工况下工作,效率下降,进而导致整个机组的性能下降。本文研究变内容积比螺杆式压缩机,内容积比可变化,使得压缩机内压比与外压比与工况相适应,可提升压缩机效率及机组性能。应用于冷水机组、水源热泵机组时,水源热泵机组在制冷工况时能效比可提高14.1%~35%,冷水机组的IPLV可提高7.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