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脱落与手足口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12月本科门诊诊治的350例甲脱落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相关文献,探寻其发病诱因。结果 343例(98%)患儿甲脱落症状出现前2~6周有手足口病病史,4例(1.14%)甲脱落发生前约4周时有其他家庭成员患手足口病病史及咽部疱疹史。手足口病与甲脱落症状出现间隔17~43天。结论甲脱落可能是手足口病的后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正手足口病,主要发生于儿童。病原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1])。近年来,成人手足口病有增多的趋势~([2])。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共收治成人手足口病12例。现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2例手足口病中,男5例,女7例;年龄18~40岁,平均23.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6天。1.2诊断标准12例患者符合国家卫生部制定的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因双手、足红斑、水疱2天于我科就诊。2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感咽痛,后双手、足出现红斑,水疱,同时伴低热,体温38.5℃左右,乏力。患者邻居小孩患有手足口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成人手足口病患者以及家庭成员感染情况。 方法 对成人手足口病患者进行观察,并对家庭成员作随访调查,用RT-PCR检测患者及家庭成员的粪便标本病毒分型。 结果 4例成人手足口病患者病原学检测结果均为阳性;随访4例成人手足口病患者9名家庭成员,发现2例患者家中曾有手足口病患儿和3例成人手足口病隐性感染患者。 结论 成人可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并存在成人隐性感染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成人手足口病患者以及家庭成员感染情况。方法对成人手足口病患者进行观察,并对家庭成员作随访调查,用RT-PCR检测患者及家庭成员的粪便标本病毒分型。结果 30例成人手足口病患者病原学检测结果均为阳性;随访30例成人手足口病患者45名家庭成员(包括大学生舍友),发现30例患者家中曾有手足口病患儿7例和17例成人手足口病隐性感染患者。结论成人可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并存在成人隐性感染者。  相似文献   

6.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手足口病的定义、病原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鉴别诊断、流行特征、流行过程、手足口病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等进行了综述,重点对手足口病与皮肤科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了描述,并对手足口病的三间分布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同时详细地介绍了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72例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的小儿手足部皮肤及口腔黏膜疱疹疾病,是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的一种传染病。病例资料2005年3~8月我院接诊的手足口病患儿72例,其中男49例,女23例,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5岁6个月,平均年龄3岁2个月。幼儿园群居的患儿44例,在家散养的患儿28例。临床表现:潜伏期2~6天,多数患儿无前驱症状而突然发病。一般表现:多数患儿体温升高至38℃左右,持续1~3天。少数患儿有感冒样症状。因口腔溃疡疼痛,吞咽困难而拒食,局部淋巴结肿大,咳嗽、恶心、呕吐、腹泻等。皮疹多与口腔黏膜疱疹同时出现,先为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皮疹多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云南德钦县某幼儿园小班幼儿集中发生甲损害事件,分析发生原因。方法采用走访、调查的方法了解患儿各方面健康情况及周边环境状况。结果该幼儿园曾有手足口病爆发流行,9名甲损害患儿发病前有4例曾明确诊断"手足口病"(44.4%),有4例疑似"手足口病"(44.4%),有1例曾患"水痘"(11.1%),只有1例为无特殊病史(11.1%)。结论本次甲损害事件与病毒感染尤其手足口病有密切关系,推测甲损害为手足口病的一种中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相关甲脱落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8例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昆明市延安医院皮肤科、儿科诊断为手足口病愈后出现甲脱落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8例患者中女63例,男55例,平均发病年龄4.25岁(3个月~28岁),患者均有发热、皮损,皮损消退中位时间为8.7天(7~14)。对其中32例患者行病原学检查,咽拭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核酸扩增检测,肠病毒71(EV71)11例(34.38%),柯萨奇病毒A16(CA16)3例(9.38%),其他肠病毒2例(6.25%),其余无阳性结果。随访中发现手足口病发病后的(3~8)周有15例出现了甲损害,这些患者此前均无甲外伤、甲周炎等病史,所有患者甲损害在(2~4)个月内均恢复。结论甲脱落是手足口病的一个暂时继发甲损害,可能由某些特定类型病毒引起。且由于其症状较轻,并可自愈,故无需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我院门诊手足口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41例手足口病患者中男90例,女51例,以(2~3)岁发病为主,占42.55%;3岁以下(包括6月-3岁患儿)占76.69%,未有危重患者。结论手足口病患者发病以3岁以下为主。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疾病的发展和转归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危重型手足口病并发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方法对并发肾功能衰竭的2例危重型手足口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手足口病患儿均有神经系统的症状及体征,出现呼吸循环障碍及浮肿,少尿,均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表现,1例大便病原EV71阳性,1例阴性。结论重症或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应重视多器官功能监测,在监测呼吸循环功能的同时,加强对肾功能诊断与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对于儿童手足口病患者采用全面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方式对其临床疗效与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6月时间段内选择至我院就诊的儿童手足口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的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治疗,后者在相同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的护理和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结果 3天后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整体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7.5%、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干预后3天检测患者的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显示研究组内患者的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儿童手足口病患者采用全面护理及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降低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成人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手足口病(Hand-Food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儿童的病毒性传染病,成人极少见。国内外关于成人手足口病的文献多为个案报道,现将作者多年来收集的12例发生于成人的手足口病作一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 手足口病是一种多发于小儿的病毒性疾病。齐齐哈尔市区在1984年末开始散发,持续至今。现将1984年12月至1990年12月在我科就诊并有完整病案的320例儿童手足口病病例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20例儿童手足口病中,男性184例,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相关的甲脱落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9例2012年10月至2012年11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皮肤科诊断为手足口病愈后出现甲脱落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9例甲脱落患儿,年龄22个月至10岁,甲脱落出现3 ~ 8周前均有发热,并诊断为手足口病。平均每个患儿有7.3个指甲受累,3.2个趾甲受累。 结论 儿童甲脱落是手足口病的一个暂时继发甲损害,可能由某些特定类型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昆明地区(2009-2010)年儿童手足口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昆明市儿童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感染病门诊收治的4 508例儿童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结果 4 508例手足口病患儿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4∶1。39.46%为婴幼儿,7岁以下儿童占97.90%。(4~7)月及12月为发病高峰期,呈双峰型。2010年(4~5)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31%。结论昆明手足口病主要以幼托儿童为主,流行季节在(4~7)月,2010年5月呈爆发流行趋势。积极加强卫生宣教,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是控制昆明市手足口病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本地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构成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其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8年本院皮肤科及手足口病专科送检的手足口病患者粪便、肛拭标本,采用Real Time PCR技术进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及肠道病毒通用型(enteroviruses,EV)检测。结果:共收集手足口病病例3 193例,其中2 073例(64.92%)肠道病毒检测阳性,其中CA16和EV71分别占8.44%和8.25%。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97.41%),其中1~2岁儿童占45.78%。男童感染EV71型阳性率高于女童( X2=4.49, P=0.034)。结论:2015-2018年东莞市手足口病发病流行优势株为CA16和EV71以外的其他EV,提示今后手足口病监测工作应加强对 EV71 和 CA16 以外的其他肠道病毒的分型检测;手足口病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居多,男童感染EV71型病毒机率要大于女童,应加强该年龄段的管理及防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10年开封市手足口病疫情及其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方法 使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SPASS软件对2010年开封市手足口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开封市共报告手足口病5 207例,重症779例,其中2例死亡.发病率为108.66/10万.全市10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但病例主要集中于杞县、兰考、开封县等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发病居多,散居儿童发病为主,3月份为发病高峰.2010年开封市手足口病流行毒株仍以EV71型为主,占63.18%,重症病例EV71型占78.23%.结论 2010年手足口病在开封市农村地区有较高的发病率,是当前严重危害开封市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0岁.口唇、外阴溃疡,躯干、四肢红斑伴疼痛5天.患者5天前无明显诱因口唇及外阴部突发数处绿豆大小红色皮疹,部分破溃,表面少许分泌物,伴疼痛,未予重视.随后皮疹逐渐增多,累及双手和躯干部,出现水疱,疼痛加剧,外院以"手足口病"予"泛昔洛韦"及"头孢克洛"等治疗后,皮疹反而增多,遂至本院就诊.发病以来患者无明显全身症状,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外伤手术、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20.
无环鸟苷病毒唑和病毒灵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手足口病近来发病明显增加 ,但治疗尚不理想 ,1998~ 1999年 ,我们用无环鸟苷片口服治疗 36例患儿 ,并与病毒唑含片及病毒灵片对比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典型手足口病患儿 10 8例 ,其中男 5 8例 ,女 5 0例 ;年龄 11月~ 7岁。其中 3岁以下 78例 ,发病天数 0 .5~ 3天。随机分为 3组。治疗I组 (无环鸟苷组 ) 36例 ,治疗II组 (病毒唑组 ) 36例 ,治疗III组 (病毒灵组 ) 36例。所有患者近 2周内未口服或外用抗病毒药物。1.2 临床表现 有低热、头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者 77例 (71.3% ) ,有典型手足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