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D-二聚体、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90例,参照肺炎严重指数,将患者分为低危组(肺炎严重指数积分<90分)、中危组(肺炎严重指数积分91~130分)、高危组(肺炎严重指数积分>130分)。分析对比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D-二聚体、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按照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疾病进展,进一步将90例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比两组间D-二聚体、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结果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的D-二聚体、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预后存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者与预后死亡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者的D-二聚体、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D-二聚体、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可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对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进行联合监测,是否对肺栓塞患者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积极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的研究目的决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肺栓塞患者,也就是PE患者。从笔者所属的单位接收的病人中选择研究对象,共计45人。对两者的含量水平测试的方法是现在较为可靠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组有两个依据,一是病情严重程度,二是患者的远期预后。分别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还有一个分组是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不同组别之间两个因素的水平差异,评估其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D-二聚体和FDP水平是随着PE病情严重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病情严重程度越高,二者含量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的,在肺栓塞患者的随访过程中,复发组中的D-D及FDP的水平比未复发组要高(P0.05)。结论:D-二聚体和FDP水平差异与患者的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复发呈现出相关性,水平越高,病情越严重,复发风险越大。联合二者进行预后评估,可以大大提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综合评价结合血清D-二聚体测定及增强CT在快速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近6年我院内科收住的70例急性肺栓塞(PE)疑诊患者(治疗组)和我县中医院内科同期收住的43例急性肺栓塞(PE)疑诊患者(对照组)进行总结。对照组43例疑诊患者主要通过胸片、彩超、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作为主要诊断手段,治疗组70例疑诊患者采用临床综合评价(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及胸片、心电图等)结合血清D-二聚体测定及增强CT新诊断方法。结果对照组43例疑诊患者确诊6例,治疗组70例疑诊患者确诊23例,应用临床综合评价结合D-二聚体测定及增强CT新诊断方法后确诊率明显上升。结论临床综合评价结合血清D-二聚体测定及增强CT检查是快速准确诊断急性肺栓塞(PE)的较好方法,且均为无创性检查,值得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4.
付玮  韩永生  范西真 《安徽医药》2018,39(6):647-649
目的 应用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PESI)探讨D-二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超敏肌钙蛋白I (cTnI)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经肺动脉CT造影确诊的APE患者89例,根据简化版PESI评分将APE患者分为高危组(41例)与低危组(48例)。检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NT-proBNP及IcTnI水平,比较不同PESI评分及危险分层患者检验结果的差异,分析血浆D-二聚体、NT-proBNP以及cTnI水平在患者预后中的评估价值。结果 高危组患者的D-二聚体、NT-proBNP以及cTnI水平均高于低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E患者的D-二聚体、NT-proBNP以及cTnI水平与PESI评分(原始版)均呈正相关性(P<0.05)。在预后的多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中,血浆D-二聚体、NT-proBNP及cTnI均为APE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依次为1.121、1.000、3.949。结论 APE患者血浆D-二聚体、NT-proBNP及cTnI可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联合检测对早期肺栓塞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
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肺栓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中D-二聚体(DD)含量的检测对于肺栓塞疾病(PE)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肺栓塞组患者以及62例非肺栓塞组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31例肺栓塞组患者当中的12例高临床概率患者以及19例低临床概率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 31例肺栓塞组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为(3.1±2.79)mg/L,其D-二聚体阳性率约为87.10%(27/31);62例非肺栓塞组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约为(0.8±1.10)mg/L,其D-二聚体阳性率约为30.65%(19/62);31例肺栓塞组患者与62例非肺栓塞组患者之间的D-二聚体含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低临床概率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的高于高临床概率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结论血浆中D-二聚体(DD)含量的检测对于临床肺栓塞疾病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特别是对于临床低概率肺栓塞疾病的排除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在急性肺栓塞(PE)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急性PE患者42例和对照组20例血清D-二聚体水平。结果肺栓塞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1.71±0.86)mg/L显著高于对照组(0.29±0.1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阳性率为92.1%,D-二聚体诊断PE的敏感性为93.0%,特异性为69.7%。结论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dimer可作为PE的敏感、快速、廉价的初步筛选指标,值得在急诊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苑学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110-111
目的监测肺癌患者术前术后D-二聚体变化,用以分析未发生肺栓塞(PE)及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方法选择住院肺癌患者140例,非肿瘤患者38例进行D-二聚体检测。选取其中100例后期确诊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术前与术后2~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较高,连续监测D-二聚体水平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血尿酸与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D-二聚体的检测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和26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D-二聚体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患者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二聚体及血尿酸明显升高,有助于急性肺栓塞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王铭健 《河北医药》2016,(18):2754-2757
目的:观察 E-选择素、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 AECOPD 合并肺栓塞(PE)中诊断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 AECOPD 合并 PE 患者65例,为AECOPD合并 PE 组。根据 COPD 分级分为Ⅱ级25例,Ⅲ级29例和Ⅳ级11例。根据 PE 危险程度分为低危组18例,中危组27例和高危组20例。选择同期就诊的 AECOPD 患者45例为 AECOPD 组。另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对照组、AECOPD 和 AECOPD 合并 PE 组的 E-选择素、IMA 和 H-FABP 水平的比较,并观察 COPD合并 PE 患者 E-选择素、IMA 和 H-FABP 与 COPD 分级,PE 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分析 E-选择素、IMA 和 H-FABP 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ECOPD 合并 PE 组和 AECOPD 组的 E-选择素、IMA 和 H-FABP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而 AECOPD 合并 PE 组的水平最高( P <0.01)。 AECOPD 合并 PE 患者的 E-选择素、IMA 和 H-FABP 水平随着COPD 分级和 PE 危险程度升高而升高( P <0.01)。 AECOPD 合并 PE 患者死亡组的 E-选择素,IMA 和 H-FABP 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 P <0.01)。 COPD 合并 PE 患者血清中 E-选择素水平与 IMA( r =0.653, P <0.05)和 H-FABP (r =0.753, P <0.05)水平呈正相关,IMA 和 H-FABP( r =0.575, P <0.05)水平呈正相关。结论E-选择素、IMA 和H-FABP 参与了 AECOPD 合并 PE 的发生发展,对于判断 AECOPD 合并 PE 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徐笑洋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211-2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发病前后肺动脉压力变化等临床特点与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关系,减少PE的漏诊及误诊率。方法比较43例AECOPD合并PE组患者和41例AECOPD无PE组患者发病前后肺动脉压力变化情况及其临床特点。结果 PE组与非PE组患者肺动脉压力升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组下肢非对称性肿胀发生率、血浆D-二聚体阳性情况、超敏CRP(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均高于非栓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动脉压力升高、下肢非对称性肿胀、血浆D-二聚体阳性、超敏CRP水平提示AECOPD合并PE,临床出现这些情况应及时行CT肺血管成像(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王榕生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5):28-29,3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血气分析检测在肺栓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72例肺栓塞患者,根据栓塞面积分为两组,A组大面积36例,B组小面积36例,选取同期36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分析3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A、B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PCO2明显高于对照组,PO2明显低于对照组;A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PCO2明显高于B组,PO2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PCO2明显高于治疗前,PO2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联合血气分析检测对肺栓塞患者病情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利于诊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不同方法评价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515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冠脉造影结果正常组,冠心病组分别按照SYNTAX评分等级及冠脉病变血管支数评价病变程度,分别分析比较冠脉造影结果正常组与不同病变程度组的尿酸水平的差异.结果 血尿酸水平冠心病组(347.23±88.10)μmol/L,正常组(359.99±100.79)μmol/L,两组间的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YNTAX评分和冠脉病变血管支数作为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标准而进行的分析,结果显示①以SYNTAX评分值作为标准分组,高危组(399.42±128.48)μmol/L均高于正常组的(347.23±88.10)μmol/L、低危组的(348.39±80.16)μ mol/L、中危组的(399.42±128.48)μ mol/L(P<0.05);而造影结果正常组、低危组、中危组间的血尿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以冠脉病变血管支数作为标准分组,造影结果正常组(347.23±88.10)μmol/L、单支组(342.79±89.38)μmol/L、两支组(368.49±98.72)μmol/L、多支组(364.01±108.35)μmol/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冠脉SYNTAX评分高于正常尿酸水平冠心病患者,血尿酸独立地影响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而单纯按照冠脉病变支数评价,未能发现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在急性肺栓塞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2011年12月~2012年11月间经25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48例,分为大面积肺栓塞组和非大面积肺栓塞组,测定2组患者血浆cTnI、BNP及D-dimer水平。比较分析2组间测值水平的差异及2组间右心功能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48例APE患者中,大面积肺栓塞组21例,非大面积肺栓塞组27例,大面积肺栓塞组血浆cTnI、BNP浓度明显高于非大面积肺栓塞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dimer浓度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大面积肺栓塞组发生右心功能不全者和病死率均高于非大面积肺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联合应用BNP、cTnI及D-dimer浓度水平对APE患者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在APE患者早期危险分层、临床决策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肺栓塞治疗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50例肺栓塞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病情不同分为低危组(15例)、中危组(23例)、高危组(12例);根据最终疗效分为有效组(29例)和无效组(21例).另选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联合Daniel心电图评分在急性肺栓塞(AP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58例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阳性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根据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分为急性肺栓塞组(急性肺栓塞患者)和对照组(无急性肺栓塞患者),每组79例。两组均进行Daniel心电图评分。比较两组Daniel心电图评分,并应用ROC曲线评估其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结果急性肺栓塞组的Daniel心电图评分(3.97±2.1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2±1.4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标准误为0.033),面积95%CI=(0.767,0.897),Daniel心电图评分越大诊断肺栓塞的可能性越大,最佳界值为2分,在该处敏感性和特异度为最大,以≥2分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为82.28%,特异度为75.95%。结论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联合Daniel心电图评分在急性肺栓塞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D-二聚体、脑钠肽、C反应蛋白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D-二聚体、脑钠肽、C反应蛋白对肺血栓栓塞症(PE)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PE组87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患者行血浆DD、BNP、CRP浓度比较。结果 PE组患者血浆DD、BNP、CRP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PE组患者血浆DD、BNP、CRP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浆DD、BNP、CRP的实验室联合检测对判断PE有一定临床意义,本文未对实验室联合DD、BNP、CRP检测判断PE严重程度及疗效做进一步的研究,仍需做进一步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本院心内科住院患者90例,男53例,女37例,平均年龄52.1岁,根据出院诊断分成3组,即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和非缺血性胸痛(NICP)组,另选同期来本院健康体检人群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6.00岁,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IMA浓度,对比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效能。结果:ACS组的IMA值为(50.10±28.35)μg/L,明显高于NICP组(23.53±21.34)μg/L和健康对照组(20.30±11.05)μg/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MA可用于疑似ACS的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与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将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间于我院就诊的45例OSAHS患者,按照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指数(AHI)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患者分别为26例和19例;同时于我院住院患者中随机选择无OSAHS患者30例组成对照组.对三组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并对OSAHS与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在年龄、吸烟指数、血压、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SAHS高危组明显高于OSAHS低危组与对照组,而OSAHS低危组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且随着OSAHS程度的增加,年龄、吸烟指数、血压、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均明显升高.结论 脑卒中危险度与OSAHS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