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未闭动脉导管的超声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动态观察新生儿动脉导管关闭的时间 ,新生儿动脉导管生理及病理特点 ,为临床早期诊断动脉导管未闭 (PDA)提供准确依据。方法 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对出生 2 4h~ 7d的新生儿 (Ⅰ组 )及 6月~ 3岁患儿 (Ⅱ组 )未闭的动脉导管的内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进行测量 ,并比较测量结果 ,连续三次动态观察新生儿动脉导管关闭情况。结果 新生儿动脉导管多数可自然关闭 ,关闭时间多在 2 4~ 72h内 ,少数 3d后关闭。本组仅 1例经 4月的连续观察 ,动脉导管依然未闭。未闭的动脉导管内血流速度Ⅰ组与Ⅱ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0 1)。结论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不仅能早期诊断PDA ,也可进行跟踪观察 ,动态检测动脉导管的关闭时间 ,对诊断PDA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我院动脉导管未闭 2 3例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与手术结果的对照 ,探讨超声对动脉导管未闭的分型及对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价值。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9- 0 1~ 2 0 0 2 - 0 7共收集动脉导管未闭手术 2 3例 ,男 10例 ,女 13例 ,年龄 10月龄~ 4 2岁 ,平均年龄 11岁。临床体征 :15例在心前区 2、3肋间可闻及明显连续性杂音 ,有周围血管体征 ;8例可闻及 ~ 级收缩期杂音 ,舒张期杂音不明显 ,无周围血管体征。1.2 方法 使用仪器为 GE SYSTEM- FIVE彩超 ,观察方法为取大动脉短轴 ,重点观察主肺动脉远端分叉处与降主动脉之间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左心功能的改变 ,明确动脉导管未闭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运用超声心动图对 48例患儿进行左心功能 (包括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收缩期内径LVDs、左房内径LA、左房射血力LAF、二尖瓣环直径MD、左室短轴缩短率△D %、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参数 )进行检测 ,同时与健康儿童进行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动脉导管未闭组的左房、左室内径明显增大 (P <0 0 1) ,左房射血力明显增强 (P <0 0 1) ,左室收缩功能除心输出量增高外 (P <0 0 1) ,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没有改变 ;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 ;左心房收缩功能加强。  相似文献   

4.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4岁,体重18kg。健康普查时超声检查发现“动脉导管未闭(PDA)”半月入院。入院查体:一般状况良好,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Ⅰ级收缩期杂音,无震颤。超声检查发现直径1.2mm的细小PDA。心电图及X线胸片未见异常。入院第5天于全身麻醉下预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成功穿刺右股静、动脉,分别置入6F、5F动脉鞘管,送入5F猪尾导管于左侧位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造影显示主动脉弓降部与肺动脉间有一长约10mm、直径0.6mm的细小管型PDA,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方法:19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经导管用Rashkind伞进行封堵。超声检查示19例患者PDA均为管型,直径为3~8mm,平均4.6mm。心血管造影示PDA最窄处直径为平均4.69mm。3例患者用12mm封堵伞,16例患者用17mm封堵伞。术前、术后三天及术后一年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大动脉水平有无分流及心腔大小变化。结果:1.术后仅1例出现封堵伞脱落,手术成功率为94.7%。术后三天复查,有3例存在残余分流,占15.8%,一年后复查仅1例有分流,占5.3%。2.术后心功能改善明显,术后三天左室内径即有显著的回缩,左房及肺动脉内径也有明显的减低。结论:经导管的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术,是一种创伤小、疗效较高的有发展前途的非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对三维超声心动图在经皮弹簧圈动脉导管未闭堵塞术前后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本文选1997年4月至5月间,拟于本院经皮弹簧圈动脉导管未闭(PDA)堵塞术患儿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1~8岁,平均467岁。经体检、心电图、胸片及二维彩...  相似文献   

8.
彩色超声对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应用彩超评价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疗效。方法 2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经导管用3种方法(弹簧圈法、蘑圈法、蘑菇伞法、海绵塞法)进行封堵。超声心动图检查示17例患儿PDA为管形,5例为漏斗形,直径为1.9~5.2mm,平均(3.5℃0.9)mm,6例采用蘑菇伞法,10例采用弹簧圈法,6例采用海绵塞法,分别于术前、术后3d、1月、半年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大动脉水平有无分流及心脏大小变化  相似文献   

9.
超声心动图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中的应用。方法:封堵术前超声心动图测量PDA直径、左心腔和肺动脉内径、左室收缩功能指标等,封堵器治疗1周后检测有否残余分流,并复测上述指标。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测9例患者的PDA均为管型,PDA直径4-11mm,平均6.8mm,主动脉弓降部88.9%(8例)无残余分流,11.1%(1例)有少量的残余分流;左房、左室及肺动脉内径明显缩小(P<0.002-0.05),左室收缩功能明显下降(P<0.01),表明心脏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结论: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是一种创伤小、疗效高且安全的介入治疗方法。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封堵术前PDA大小的判断、封堵术指征的选择、术后残余分流的检测、心脏血流动力学评价以及随访观察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卵圆孔及动脉导管未闭的超声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的心脏超声检查报道较少,我院自2000年检查患有动脉导管未闭(PDA)及卵圆孔未闭的新生儿37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14例经胸超声心动图表现不曲型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中进行了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方法和诊断价值的研究。结果显示:(1)采用特殊的切面和角度,在全部患者中均可获得PDA解剖结构和分流信号的清晰显示;(2)在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TTE检查无分充信号的患者,MTEE可敏感地检出分流束的存在;(3)在分流束走行特脉殊,TTE难以最大发流速度和压差的患者,MTEE可记录满意的分流频谱并对肺动脉压出准确  相似文献   

12.
微小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微小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方法学和即刻及中期随访结果.方法我们应用pfm公司DUCT-OCCLUD弹簧圈为37例PDA患儿作了堵塞术.PDA平均最小直径为1.1±0.2mm(0.5~1.5mm).结果 37例PDA堵塞术均获成功.堵塞后10min行升主动脉造影无一例有残余分流,即刻堵闭率为100%.平均透视时间为22min(7~32min).住院时间为5天.在平均1.3年(1月~2年)随访中,没有溶血、延迟的弹簧圈漂移、PDA再通、血栓栓塞、细菌性心内膜炎发生;也没有左肺动脉狭窄及主动脉狭窄.结论应用DUCT OCCLUD弹簧圈,通过改良的操作方法,可安全有效地治愈微小动脉导管未闭.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46岁。出生后8个月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一直未进行治疗。1年前因活动后胸闷、喘憋2年,加重3d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血压90/60mmHg(1mmHg=0.133kPa,下同),心界向左下扩大,心脏多个瓣膜听诊区间及Ⅲ/6级杂音。超声心动图示:动脉导管直径约12.4mm,肺动脉主干(内径62mm)及左右分支明显扩张。主肺动脉前壁根部至右肺动脉起始部可见线样中等回声飘动,  相似文献   

14.
对超声心动图漏诊动脉导管未闭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46岁。因咳嗽、气喘、胸闷0.5a入院:查体:BP140/80mmHg,双下肢无水肿,口唇无发绀,心界向右扩大,HR103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3肋问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心动过速。胸部X线:肺充血,右心室、右心房增大。右肺中叶、左肺舌叶及下叶条索状病变,肺内透光度不均匀增强,肺气肿,肺大泡形成。临床诊断:室间隔缺损待排。  相似文献   

15.
超声心动图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中作用的再评价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全组148例,年龄0.6~64岁,平均(24.1±21.8)岁.根据造影结果按Krichenko方法分型,按PDA最窄处直径分为直径<2.5mm的Ⅰ组、直径2.5~10.0mm的Ⅱ组和直径>10.0mm的Ⅲ组.采用Cook或PFM弹簧圈和Amplatzer封堵器行介入治疗.结果148例PDA患者中145例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PDA最窄处直径造影测量为Ⅰ组34例,(1.9±0.4)mm,Ⅱ组97例,(5.6±2.3)mm和Ⅲ组14例,(13.8±4.1)mm,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为(2.1±0.6)mm,(5.9±2.4)mm和(11.2±1.9)mm(5.4±1.8)mm,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148例PDA 10例用COOK弹簧圈、8例用PFM弹簧圈、126例用Amplatzer封堵器,2例用Amplatzer间隔封堵器治疗,2例有严重阻力性肺动脉高压不适宜治疗,其中3例直接依据超声结果选择Amplatzer封堵器.术后即刻造影21.7%(31/143)有微量残余分流,1例间隔封堵器治疗后有少-中量残余分流,13h后发生溶血,72h后外科急诊行PDA缝合术.后术24~48h超声心动图仅4例有微量残余分流.随访1~6m,所有左心内径增大的患者均明显回缩,未发现残余分流和导管再通.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在PDA介入治疗术前筛选合适患者、判断PDA的直径大小、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法,术后治疗效果的评价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术中仍应结合主动脉造影了解PDA的形态以选择合适的封堵器,但超声测量PDA的直径大小是选择封堵器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29岁.心慌气短13年,加重3个月人院.查体:体温36.5℃,脉搏100次/min,血压110/70mmHg.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血管腔内超声辅助盘圈关闭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 9例动脉导管未闭婴幼儿患者在血管腔内超声辅助下进行盘圈关闭术。结果 :所有 9例患者都成功地进行了血管腔内超声检查 ,无一例发生并发症。血管腔内超声显示动脉导管为一单层中等回声的管状结构 ,管壁厚度均匀。血管腔内超声测量的平均动脉导管最小内径为 3.0 8± 0 .71mm。 8例患者的盘圈关闭术成功 ,一例患者因动脉导管直径太大(5 .6 1mm)而未能成功。术后随访未发现残余分流 ,盘圈移位以及主动脉或肺动脉阻塞。结论 :血管腔内超声能够安全有效地评价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 ,为盘圈关闭术提供了血管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所不能得到的信息 ,从而帮助选择大小适宜的盘圈 ,减小盘圈栓塞和移位的危险性 ,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婴幼儿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仅经静脉途径行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术的效果,探讨TTE在婴幼儿PDA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6岁以下行PDA介入封堵术的患儿110例,根据不同的介入封堵方法分为常规组(按传统方法建立股动静脉双通道)和实验组(仅建立静脉通道)。两组相比较,评价实验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技术成功率100%,常规组和实验组即刻、术后10min残余分流率分别为4%vs 8.3%、2%vs 3.3%,术后1d、1个月、3个月未见残余分流发生;TTE测量的PDA直径分别为(10.3±2.7)mm(4~16mm)vs(9.8±2.4)mm(4~16mm),封堵器大小为(12.0±3.0)mm(8~18mm)vs(12.3±3.0)mm(8~18mm);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组PDA造影测值为4~16mm,平均(11.1±2.9)mm,与该组TTE测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明显小于常规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TTE引导下仅经静脉途径行PDA介入封堵术可行安全简便,在婴幼儿经皮行PDA介入封堵术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观察了17例室间隔缺损和1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左心室功能。除计算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左室容积、“每搏出量”和射血分数外,还计算了左室长轴内壁周长及其缩短率、短轴周长及其缩短率。对比分析二种容量负荷过度的先心病表明,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左室功能是一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动脉导管未闭儿童结扎术前后左心室的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的变化,探讨Tei指数是否受容量负荷改变的影响。方法38例动脉导管未闭儿童术前、术后3d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利用传统的脉冲多普勒(PW)和组织多普勒(TDI)2种方法(Tei-1和Tei-2)观察左心室Tei指数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较,术后Tei-1和Tei-2增加(术前Tei-1:0.27&#177;0.06,Tei-2:0.28&#177;0.04;术后Tei-1:0.39&#177;0.09,Tei-2:0.38&#177;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动脉导管未闭儿童结扎术前后容量负荷的改变对左心室Tei指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