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青年亚文化:文化关系网中的一条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媒介强势传播的文化语境中,青年亚文化的存在价值需要重新反思。青年亚文化的多样性而非一体性的存在充分表征了社会主导文化对异质文化的宽容,这是一种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具有典型后现代特征的网络青年亚文化以"恶作剧者"的身份进入社会总体文化,其不确定性和可变性将对社会主流文化之间的裂隙进行有效的修补。青年亚文化的实践活动还不断地创生文化符号资源并向社会总体文化的其他类型输送这些资源,在共享中丰富现有的文化样态及存在方式,与此同时,青年亚文化还似鲶鱼,以其自身的创造性存在和文化活力不断地刺激和推动着社会主流文化的创新与前行。  相似文献   

3.
弹幕网站是近年来在国内出现的一种新型视频分享网站,其周围聚集了大量的弹幕族。本文通过对弹幕网站和弹幕族群的观察和描述,试图发掘此类小众网站及其使用者的亚文化特性,并将这一现象置于当下青年文化和网络文化的语境中进行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都市中,生活着一大批虽然早已超过了国家法定结婚年龄,但仍未成家的单身青年。他们对婚姻与家庭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让我们一起共同关注这批现代都市的单身族‘…··我不是为了寂寞而结婚‘张女士(28岁,高等院校教师)D目前有成家的打算吗?没有,因为太忙,既要工作,又要学习。这个社会发展快;不趁婚前学点东西;将会被淘汰。同时自己各方面尚未定型、定性。主要是没碰上让我一眼看过去就呼瞟闪电的。D一个人在蓉飘着感到孤单吗?这种时候肯定有,有财还颇寂寞。因为远离父母和亲人,好在有个已婚的姐姐在蓉工作,寂寞…  相似文献   

5.
恶搞与青年亚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稿:恶搞是通过戏仿、拼贴、夸张等手法对经典、权威等人与事物进行解构、重组、颠覆,以达到搞笑、滑稽等目的的文化现象.恶搞是一种具有抵抗性的青年亚文化,为社会矛盾提出象征性的解决方式.恶搞有可能沦为负文化,在商业大潮中被收编,失去亚文化的抵抗功能.  相似文献   

6.
一、对亚文化的界说亚文化概念最初是由米顿·格顿于1947年提出来的。格顿在他的规定中提出亚文化是文化系统中较为宽泛的部分。格顿认为亚文化是一种对部分人口的文化类型的再分割,这是由于诸如在种族、经济、宗教和地区等社会要素的不同所产生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7.
校园亚文化与青年社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年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和传统中进行社会化的,青年社会化实现的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环境的情况。校园亚文化日益侵蚀着校园主流文化的阵地,成为青年社会化进程中的主要障碍。随着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文化创新已成为青年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作为流行于青年群体的一种都市文化现象,拍客文化以娱乐为宗旨,以图像、视频解构权威、张扬个性、表达诉求、反讽社会,具有典型的亚文化特征。拍客亚文化是网络时代青年族群态度表达的风格化体现。但由于其社会和商业价值,拍客文化将成为主流社会追逐的目标,逐步褪去其亚文化风格,成为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青年亚文化的形成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青年形象类型与青年价值观入手,着重探讨青年亚文化发生与发展的特点,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多元化趋势。通过对几种青年亚文化主要表现形式和变化的分析,论述其对社会整体文化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亚文化和青年亚文化内在属性界定的多元化和泛化,导致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内在规定性问题一直在学术界尚无定论.只有以亚文化和青年亚文化内在属性界定中的问题为着力点,从网络媒介的时代特征入手,以风格意蕴廓清内涵,将网络青年亚文化与流行文化和大众文化相区别,才能科学把握网络青年亚文化在价值观念、情感表达、文化品格以及亚文化资本等方...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学的青年亚文化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朝辉 《求索》2007,(11):154-156
网络文学与青年亚文化存在着内在的姻亲关系。网络写作特点所表达的一些文化要素鲜明地体现了一种青年亚文化的意义,网络文学自始至终都恣意着青春化的写作姿态,其内核为青年特质,其属性体现了青年亚文化的特点。它的内容与形式以及趣味表达是别于传统的其它艺术类型,它是青年这个特定文化群落的独特表达。网络文学走向市场的必然彰显了青年群体旺盛的亚文化需求和强大的亚文化建构能力,同时也意味着它被市场整合和收编,交融到大众文化的生产机制之中。  相似文献   

13.
对2012年国内重要期刊发表的有关青少年群体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扫描、梳理和分类,并从互联网与青年政治参与、网络社区与青年白组织、新媒介与青年业文化、青年亚文化与性别、青年亚文化研究的方法,以及青年研究的过去与未来等方面概括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整体勾勒出该年度国内青年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研究的全貌、存在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变迁视野中的青年单身:一种社会学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一轮“青年单身”现象开始浮现,进入新世纪,又一波单身潮已经形成。本文从现代化和市场转型的视角对青年单身现象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笔者认为现代化为青年在婚恋方式选择上的宽容提供了可能,而中国特色的市场转型则使单身青年在理想和现实中做了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来,农村青年的单身问题日益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农村青年被迫单身的现象在人口流出地农村普遍出现,显然是有着一个更大的结构性的背景的,这一背景就是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下外出务工带来的农村女青年的流出。就本文的调查来看,农村青年单身问题较之于城市青年单身问题,有两个独特的方面:一是农村青年单身问题主要是男性青年的单身问题;二是农村青年单身是一种被迫性的单身,农村青年感到的更多是无奈和压力。  相似文献   

16.
<正>现代社会急速的社会变迁跨越了数代人的经验,青少年再不可能仅从书本和长辈那儿接受社会化的知识,他们开拓了自己的活动空间:网络、时尚、服饰、流行歌曲等,由此构成这个群体的亚文化生活风格。在大众文化当中,应该说流行歌曲是最为青年所熟悉与喜爱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成为青年亚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7.
科学治理网络青年亚文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提升主流文化对青年群体的影响;要调整对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管控方式,转换治理观念,创新治理范式,促进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健康发展,促使社会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亚文化是指与主导文化既相从属又相背离、为社会上特定群体所认同的一套独特价值观、行为方式以及风格时尚等符号系统,即该群体人们所共同经历的一种集体认同形式.亚文化环境是指不同亚文化之间、亚文化与主导文化之间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它能促成不同亚文化群体对经历着的共同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影响并规定着相关群体的社会心态.社会心态一般是指对人、事物以及观念等带有一定态度取向的群体性社会心理状态.青年社会心态则是青年群体中反映出来的带有一定态度指向的心理状态.青年社会心态受青年亚文化范型特征所规定,同时又受制、从属于社会  相似文献   

19.
国内学界对于青年亚文化的研究,较多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的伯明翰学派,无法对当下丰富多样的青年亚文化现象进行有解释力的分析;或是以“后亚文化”理论视角切入,而忽略“后亚文化之后”发展出来的理论主张。在不断修正伯明翰学派理论的基础上,西方学术界持续拓展后亚文化理论,将“亚文化”的阶层、种族、性别等结构性要素与“后亚文化”的个体能动性之间建立互动关系,并结合数字媒介文化进行考察,可以梳理出“伯明翰理论新发展”“后亚文化理论新突破”“后亚文化之后新转向”“数字女性行动主义”以及“网络亚文化新现象”五种新的理论观点。这些新的理论为理解青年亚文化的新现象提供更具阐释力的研究框架,也为国内进行青年亚文化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20.
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在"总体镜"下对其进行多维透视。总起来说,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逻辑必然,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运而生的。本文从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性质、特征、方向与道路、主体向度、根本要求等六个维度进行总体性探讨。只有在"总体镜"下进行多维透视,才能对全面深化改革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