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考察黄连与吴茱萸按不同比例配伍时,黄连中主要化学组分溶出率的变化规律。方法:黄连与吴茱萸分别按1:0,6:1,3:1,2:1,1:1,1:2,1:3,1:6,0:1等9个比例配伍,水煎,制得各供试样品,在优化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得到色谱分析数据,然后考察其中8种组分的溶出率与配伍比例之间的关系,建立回归方程。结果:8种组分中,1种组分的溶出率保持相对稳定;6种组分与黄连比例成线性关系;另外,检出1种新组分,它与黄连比例成非线性关系。结论: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后各种黄连生物碱的溶出率成相同比例下降,并检出1个二药单煎时未能检出的组分。  相似文献   

2.
黄连解毒汤不同配伍对盐酸小檗碱溶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连解毒汤原载于唐《外台秘要》 ,由黄连(9g)、黄柏(6g)、黄芩(6g)、栀子(9g)四味药组成 ,为清热解毒代表方。经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 ,该方除有原载的泻火解毒功效作用外 ,还有抗菌、解热、降压和调节免疫能力等作用。近年报道尚有改善脑血流作用及益智、抗衰老作用等 [1、2]。由于其不同配伍的功效研究尚未见报道 ,对其进行不同配伍的药理实验很有必要。黄连解毒汤除君药黄连含小檗碱外 ,臣药黄柏也含有小檗碱。小檗碱是活性成分之一 ,故选其作指标成分进行测定比较。现报道在不同配伍条件下黄连解毒汤中小檗碱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鲁佳慧  涂瑶生 《中成药》2007,29(2):311-312
黄连与吴茱萸两药配伍使用最早见于明代朱震亨《丹溪心法》中的左金丸[1],该方由黄连6两、吴茱萸1两组成,苦寒与辛热并用,是寒热配伍的代表之一,具有泻火、疏肝、和胃、止痛等功效。现代临床常将此两药合用治疗肝火犯胃之各种疼痛及多种消化道病症。吴茱萸的主要成分为吴茱萸胺  相似文献   

4.
黄连与吴茱萸配伍比例对黄连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叶富强  徐颂芬 《河北中医》2000,22(5):397-398
目的 探讨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后黄连生物碱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 黄连、吴茱萸分别按1:1、1:2、1:4、1:8、1:16、1:32比例配伍,水煎制得水提液,用柱层析-紫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方剂提液中黄连生物碱的含量,实验数据进行配伍比例与黄连生物碱的含量的变化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 黄连配伍吴茱萸可引起其生物碱含量的减少,其损失率与吴茱萸的配伍剂量线性相关,经统计学检验P〈0.01。结论 在现代制药工艺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前后吴茱萸中主要生物碱的含量。方法 :HPLC法测定含量。结果 :测定组分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和分离度 ,两种生物碱的回收率分别为 97.82 % ,97.00% ,RSD分别为 0.81% ,1.10%。结论 :黄连配伍吴茱萸后各种生物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本法可用于含吴茱萸复方水煎剂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黄连、吴茱萸不同配伍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富强  徐颂芬 《中成药》2005,27(10):1209-1210
黄连和吴茱萸配伍使用已有悠久历史,北宋<太平圣惠方·治水泻诸方>载有茱萸圆方,由黄连和吴茱萸2味按1:1比例组成,用于下痢水泻;<圣济总录>载甘露散,由黄连和吴茱萸按2:1比例组成,主治暑气为病.<丹溪心法>专用黄连与吴茱萸6:1比例组成左金丸,用于清肝泄火.宋代已有用吴茱萸与黄连同炒炮制黄连,到明代,出现了用吴茱萸煎汤浸炒.明代出现吴茱萸与黄连同炒的记载,至今一些地方标准还收载有黄连水制吴茱萸的的炮制方法.现代化学和药理学的不断发展,在黄连吴茱萸配伍的化学研究方面已有不少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吴茱萸对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组织分布及肝脏摄取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黄连组、黄连吴茱萸合用组,分别灌胃给予黄连粉末、黄连与吴茱萸混合粉末。于末次给药后1h、2h、4h分批麻醉大鼠取心、肝、肾、脾、肺等组织,HPLC检测各组织中小檗碱的量;将SD大鼠离体肝灌流给予黄连、黄连与吴茱萸混合粉末,取出不同时间点肝灌流液,HPLC法测定肝灌流液中小檗碱的浓度,计算肝脏摄取率。结果:黄连配伍吴茱萸后,小檗碱在肝脏中的分布最高,较配伍前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檗碱的肝脏摄取率较配伍前提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可增加黄连中小檗碱在肝脏中的分布,促进小檗碱的肝脏摄取。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黄连与干姜配伍后对黄连的5种主要生物碱(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黄连碱和表小檗碱)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分别单次灌胃给予黄连单煎液和黄连干姜合并液后,运用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时间点的5种生物碱血药浓度,分别求算其药动学参数,比较配伍前后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变化。结果:黄连干姜合并液组与黄连单煎液组比较,黄连的5种主要生物碱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和峰浓度(Cmax)增加,半衰期(t1/2z)和平均滞留时间(MRT0-t)均降低,达峰时间(Tmax)无明显变化。结论:黄连与干姜配伍后能够促进黄连中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吸收量和加速其消除速率,干姜能够显著影响黄连5种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不同用量的吴茱萸炮制过的黄连的成分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取100g黄连,平均分成5份,分别加入2.5ml、5ml、7.5ml、10ml、12.5ml吴茱萸汁,而后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组分的萸黄连中小檗碱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不同量吴茱萸所制得的萸黄连中小檗碱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7.5ml时检测结果最高(P〈0.05)。结论不同量的吴茱萸炮制黄连的成分会出现明显变化,因此需要根据炮制需求对吴茱萸的用量予以满足,已达到最佳的炮制效果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242-2245
辛开苦降属中医性味配伍法之一,而黄连吴茱萸配伍是辛开苦降配伍的代表,临床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文章从二者配伍的理论基础、古代文献研究、现代化学和药理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合理应用黄连吴茱萸配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连和吴茱萸在传统临床应用中,常按不同比例配伍用于各种胃热、胃寒证,治疗胃炎,胃溃疡等疾病。随着现代分析仪器的应用及分子药理学理论的发展,黄连与吴茱萸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已得到比较充分的研究。该文主要采纳Pubmed中收录的文献,尤其侧重国际同行的研究成果以及黄连与吴茱萸中主要化学成分组分配伍的研究进展,从化学成分分析、药理学及生物药剂学研究等方面阐述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应用的科学性,展望了黄连和吴茱萸配伍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黄连吴茱萸药对中黄连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黄连中主要生物碱成分在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前后的差异.方法:采用TLCS法对黄连单煎液、黄连吴茱萸合煎液、黄连吴茱萸单煎混合液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后,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的含量均显著降低,以盐酸小檗碱的减少较为明显.结论:两药合用,黄连生物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说明吴茱萸可制约黄连苦寒之性,为临床两药配伍使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黄连、吴茱萸配伍药对的有效成分。方法:选取4对不同产地的黄连、吴茱萸配伍药对进行研究,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作为本研究的色谱柱(1. 7μm,100 mm×2. 1 mm),柱温为40℃;加入2μL10℃的样品后,以乙腈(流动相A)-纯水加0. 05%甲酸(流动相B),流速为0. 4 m L/min进行梯度洗脱,建立UPLC-质谱(MS)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结果:在黄连、吴茱萸配伍药对的对照指纹图谱和样品指纹图谱的比较中,相对保留时间标定16个较有特征的共有峰分别与单味黄连药物及单味吴茱萸的指纹图谱特征峰比较,发现9、15和16号共有峰是黄连、吴茱萸都存在的特征峰,而1、2、13、14号共有峰仅吴茱萸方有的特征峰,余下共有峰为黄连药物的特征峰。9、15和16号黄连、吴茱萸配伍药对共有的特征峰,结合质谱分析和化合物质裂解规律,推测出木兰花碱、格陵兰黄连碱和1-甲基-2壬基-4(1H)-奎若酮等3中化合物。结论:采用UPLC-MS技术建立黄连、吴茱萸配伍药对有效成分,为黄连和吴茱萸药材的有效成分和质量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孔维军  赵艳玲  山丽梅  肖小河  张萍  刘军 《中草药》2009,40(12):1893-1897
目的 从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角度,探讨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时的药性差异.方法 黄连和吴茱萸药材用水分别煎煮,分煎液按相应的比例配伍.在100℃下水浴加热1 h,得单味药分煎后配伍所得的左金丸、甘露散、茱萸丸和反左金丸药液.采用微量热法,测定了痢疾杆菌在类方水提液作用下的生长代谢热谱曲线,获得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结合文献报道,综合分析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时的药性差异.结果 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的药液之间存在稳定的药性差异.左金丸及类方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痢疾杆菌的生长代谢过程,左金丸的抑制作用最强.反左金丸的抑制作用最弱,4方抑菌作用强弱顺序为:左金丸>甘露散>茱萸丸>反左金丸.结论 微量热法可用于刻画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左金丸配伍和提取方法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薄层层析和紫外吸收光谱测定方法,比较黄连与吴茱萸用量配伍比例及提取方法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连与吴茱萸6:1与1:1配伍比例并未引起药物化学性质的变化,在6:1配伍比例中黄连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的浓度明显增高;传统水提法较醇提法可获得较高浓度的吴茱萸生物碱。  相似文献   

16.
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时主要组分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考察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二药配伍时主要组分的含量变化规律。方法 黄连和吴茱萸药材用水分别煎煮,分煎液按不同比例配伍,在100℃下加热1h。在优化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比较色谱指纹图谱,考察主要组分相对峰面积变化和配伍比例之间的关系。结果 黄连水煎液和吴茱萸水煎液配伍后色谱峰具有加和性,未见新峰产生。吴茱萸中主要组分的相对峰面积未见明显变化,黄连生物碱的相对峰面积随吴茱萸水煎液配比的增加呈线性下降。结论 吴茱萸组分存在时可使黄连生物碱的溶解度下降。  相似文献   

17.
吴茱萸对黄连生物碱在大鼠肠道吸收中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吴茱萸对黄连中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大鼠肠道吸收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维拉帕米和吴茱萸提取物对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各肠段吸收的影响,利用HPLC分别测定小檗碱和巴马汀的量,计算两种生物碱的肠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结果:黄连提取物和吴茱萸提取物配比为6∶12时小檗碱和巴马汀的Ka和Papp显著增加.黄连生物碱单体化合物小檗碱、巴马汀与吴茱黄提取物6∶12配伍时,能明显促进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吸收;6∶1配伍时,减弱小檗碱的吸收,促进巴马汀的吸收.P-糖蛋白(P-gp)抑制剂维拉帕米的存在均能促进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吸收.结论:黄连配伍吴茱萸可促进黄连中小檗碱和巴马汀的肠吸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gp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吴茱萸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在分析吴茱萸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括了吴茱萸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研究现状,主要对生物碱、内酯及挥发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介绍和讨论,包括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液-质联用法(LC-MS)、气-质联用法(GC-MS)、毛细管电泳法(CE)测定吴茱萸主要化学成分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吴茱萸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吴茱萸对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药根碱在大鼠组织中分布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吴茱萸的引经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黄连、黄连吴茱萸合煎液,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组织样本,利用UPLCMS/MS测定组织中3种黄连生物碱类成分的经时变化,采用DAS 2.0软件计算组织分布动力学参数、相对摄取率(Re)和峰浓度比(Ce)。结果:左金丸组大鼠肝组织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 051.268±518.354),(2 179.139±195.617)ng·g-1·h,药峰浓度分别为(1 645.961±129.862),(383.889±19.526)ng·g-1,与黄连组比较显著增加。3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在肝中Re分别为1.338,1.475和1.065,Ce分别为1.548,1.751和1.369;肺中Re分别为0.985,0.780和0.930,Ce分别为0.834,1.051和0.905。结论:吴茱萸可能是通过增加黄连生物碱类成分在大鼠肝中分布和减少其在肺中分布来发挥引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