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运用中医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07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行中医辨证治疗4周,2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复查胃镜下的变化,并设西医治疗对照组36例。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9例,好转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能达到对症治疗的目的,是可取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17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4%。观察组27例显效,22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两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理想,可有效优化和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于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分析,为我国慢性萎缩性胃炎医疗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治疗)、观察组(西医基础上采取中医治疗)各50例~[1];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无效治疗3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无效治疗20例,总有效率,为60%,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要比西医治疗效果要明显,但是个人体质不同,最好结合西医共同进行治疗,从而更好的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中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治愈15例(30%),显效20例(40%),有效13例(26%),总有效率96%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实施中医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除炎症反应,修复胃粘膜病变部位,促进腺体再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种有效途径,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主要采用西医治疗,并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果胶铋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脾和胃,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治疗。治疗后行胃镜和病理检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7例,显效率84.38%,有效4例,无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显效21例,治愈率65.63%,显效3例,总有效率75%,无效8例。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应鹏 《大家健康》2013,(14):30-31
目的:分析健脾活血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53例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27例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健脾活血汤的中西结合治疗方法,对照组26例采用奥美拉唑单独治疗方法,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联合组中痊愈9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效率为88.89%;对照组中痊愈4例,显效5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9.23%。两组相比较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差异(P0.01)。结论:健脾活血汤联合奥美拉唑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是临床上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规范化治疗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14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普瑞酮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有效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41例,有效2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6%,对照组患者显效37例,有效2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明显,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用中医辨证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结果 经过8周的治疗,试验组痊愈10例,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痊愈率为20%,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15例,痊愈率为6%,总有效率为70%.试验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加味祛瘀萎消生肌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均行祛瘀萎消生肌散辨证治疗8周,2月后观察临床症状、复查胃镜下的变化,并设西药治疗对照组60例.结果加味祛瘀萎消生肌散治疗组临床痊愈12例,显效20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60例,痊愈8例,显效18例,有效2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从两组治疗后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20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60例,痊愈6例,显效18例,有效2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3.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加味祛瘀萎消生肌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中医治疗的临床方法与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以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间接治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科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治愈13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到96.7%,相比于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两组差异显著,此外,在HP转阴率与复发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HP转阴率达到93.3%(28/30),复发率为0%;相比于对照组83.3%(25/30)的转阴率和6.7%(2/30)的复发率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常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彻底根除病症,联合中药治疗能够显著彻底根除病根,且具有高效安全的特征,在实践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脾消萎方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根据中医辨证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消萎方,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镜下黏膜病变积分、胃黏膜组织病理积分及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转阴率。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更显著(P0.05);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胃镜积分、胃黏膜组织病理积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健脾消萎方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灵芝蛋壳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脾胃虚弱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灵芝蛋壳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30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2例,痊愈率为65.2%,总有效率高达95.7%;对照组临床痊愈21例,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9例,痊愈率为45.7%,总有效率为80.4%。2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灵芝蛋壳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比采用西药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00例,对照组190例。治疗组应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照组采用胃苏冲剂、胃蛋白酶合剂、甲硝唑、阿莫西林、吗丁啉等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8例,显效64例,有效78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190例,痊愈5例,显效45例,有效65例,无效70例,总有效率63.1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固始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40例患者,显效16例,好转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观察组40例患者,显效27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名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西医治疗,观察组加入中医益气活血养阴治疗。结果经系统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加入中医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中医辨证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CAG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和常规的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统计治疗效果,进行疗效分析。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痊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AG的治疗,相比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中医疗法有明显而高效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辛开苦降、清热除痞类中药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60例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结果:对照组60例中,显效30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1.7%;治疗组60例中,显效40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方法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治疗,观察组给予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20例,有效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31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71.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所收治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应用中医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研究组总有效率达9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结论: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其效果显著,不易复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