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在5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逐步由深水灌溉向浅灌、湿润灌、控制灌等方面发展,总结推广了不同形式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安徽省六安地区水利工作者通过6年时间的研究试验、筛选,总结出适合既能节水又能增产的一种适宜水稻“浅湿间歇”灌溉的新技术,它改变了水稻长期淹灌的旧传统。并通过在金寨县灌区白塔畈乡两年的早、晚稻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证明“浅湿间歇”灌溉,方法简便,群众易接受,增产、节水效果明显。1“浅湿间歇”灌溉技术及其要点 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是不同的。“浅湿间歇”…  相似文献   

2.
针对永幸河灌区“一麦一稻”的农业生产格局和在灌区工程已配套完善的情况下,提出了以推广水稻节水高产灌溉技术为灌区的主攻方向,文章介绍了两种水稻节水技术,并结合实际建议推广水稻“浅湿间歇”灌溉,提出了具体的推广措施。  相似文献   

3.
水稻浅湿间歇灌溉制度的研究和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树萱  顾承志 《治淮》1992,(3):35-36
淠史杭灌区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兼有小麦、油菜等,水田占耕地面积的72%。在各种作物中水稻增产潜力最大,但耗水量及灌溉定额也最大。所以水稻节水、增产是这里农业节水增产的关键。水稻浅湿间歇灌溉制度是通过多年对比试验、调查和和推广中筛选总结出来的节水增产的新灌溉技术。一、浅湿间歇灌溉方案的处理设计一般情况下掌握浅水灌溉,按不同发育阶段灌水深度为20~50毫米,让其自然落干。  相似文献   

4.
尉宝龙  牛豪震 《人民黄河》1997,19(1):31-33,43
随着汾河水库调蓄能力的下降,加之工业挤占农业用水,汾河灌区灌溉水源日趋紧张。但汾河一坝灌区内的稻田仍采用传统的种植、灌溉模式、灌溉用水量最高达3万m^3/hm^2,浪费水现象很严重。而且还存在着水稻与小麦灌溉用水的矛盾。为此,我们对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的栽培、灌溉技术旱育秧、旱整地、浅湿间歇灌溉比传统的水育秧、水整地、深水灌溉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旱育秧比水育秧多栽6.7  相似文献   

5.
根据实测资料,通过对控制灌溉技术与浅湿间歇和旱作覆膜灌溉制度在耗水总量、灌水总量、灌溉次数、降雨利用率等不同技术指标的对比分析论证,研究其在淠史杭灌区适宜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辽宁省水资源紧缺的情况,利用试验研究成果和实验经验,从充分利用水源、改进耕作方法与灌溉技术、工程节水措施几方面综合论述了水稻灌区的节水措施。通过引蓄桃花水、利用感潮河段淡化库容、利用灌溉回归水、降雨的有效利用等措施扩大灌溉水源,通过旱育苗、稻田旱耙、水稻旱种水管节水栽培、水稻旱作、浅湿灌溉技术等措施来减少灌水定额,通过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等工程措施减少输水损失。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杭埠灌河灌区双季水稻的需水量,需水规律及灌溉制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浅晒深湿”灌溉制度推广情况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水稻浅湿干交替间歇灌溉是寒区节水、丰产的管理模式,结合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有效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从而促进水稻增产,提高经济效益,宜大力推广这一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就是严格控制田间的水层深度,根据水稻生长各个时期的需水量进行灌水。黑龙江省汤原县汤原灌区通过近4年的研究试验,总结推广了“浅一晒一浅”和“浅一湿一浅”两种节水灌溉模式。以及适合不同灌区的水稻节灌方法。即提水灌区采用死水补灌的方法和自流灌区  相似文献   

10.
水稻间歇灌溉是本灌区试验站在多年试验中总结筛选出来的一种节水增产的明显的水稻灌溉新技术。1989年在灌区范围内示范推广了3.34ha。试验和推广资料均表明,间歇灌溉可使水稻每0.0667ha(1亩)增产稻谷5—10%,节省水量50m~3左右。提高了水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1引进项目的目的和意义近几年来,我国各地都广泛开展了水稻节水灌溉制度的试验研究,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各地通过研究都提出了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制度,如浅湿洒灌溉、薄露灌溉、湿润灌溉、间歇灌溉、控制灌溉等.归纳起来,这些节水灌溉技术的共同点都是改变以往田间维持一定水层的传统灌溉模式,而是在某些生育期使田间保持很浅的水层,在另一些生育期田间完全无水层,只使根层土壤含水量保持在饱和含水量的60%~90%.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这些节水灌溉制度可节水30%~50%,节水效果非常显著.同时,还有一定的增…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江苏省水资源分布不均,引供水能力不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阐述了推广水稻节水灌溉的必要性,介绍了江苏省主要推广的水稻浅湿灌溉技术、浅湿调控灌溉技术和水稻控制灌溉技术以及“小区示范—扩大示范—大面积推广—全面推广”的推广模式,总结了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效果.通过1998~2000年的推广实践,累计推广水稻节水灌溉面积418.9万hm2;节水超过124.8亿m3;增产粮食25.5亿kg;投入产出比达到1∶103,表明江苏省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达到了节水、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水稻综合节水灌溉技术集成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示范区水稻节水灌溉实践,从高台营养钵节水旱育苗、三旱整地、抛秧节水栽培到浅湿干灌溉技术几方面论述水稻综合节水技术,给出了节水灌溉技术参数指标,并对示范区节水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针对淠史杭灌区农业生产的现状,通过对秧田耗水量-泡田用水量-本田需水量-本田灌溉制度的系列试验资料分析,提出了适合淠史杭灌区目前条件下节水增产的水稻优化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5.
发展节水灌溉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垦区节水灌溉现状分析红兴隆垦区自1978年开始发展旱田节水灌溉,1996年开始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模式浅、湿、干技术.2003开始试验、推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政府相继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和扶持职工群众发展节水灌溉。以旱田移动喷灌和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为重点,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有效地缓解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但与新形势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建设、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垦区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仍显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水稻优化灌溉技术及效益珲春市珲春灌区梅锋顺吉林省水科所朱景武水稻优化灌溉技术,即水稻浅湿型适时优化灌溉配水模型。由于该技术是从水稻水份生理、水稻需水规律的角度出发,在建立水稻水份生理函数的基础上,以高产和高效两个目标为函数进行优化提出的,所以,既能满...  相似文献   

17.
北方水稻浅湿灌溉的省水增产作用及其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1984年全省水稻面积650万亩,平均亩产485kg,约有一半面积的高产田块不同程度地实行浅湿灌溉。作者在文献[1]中介绍了浅湿灌溉的内容,阐述了土壤水分状况的调节和对水稻生育的促控,说明了水稻浅湿灌溉较常规的淹灌有明显的省水增产效果。本文根据试验结果对浅湿灌溉的省水增产作用及其理论依据探讨如下。 一、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水的生产效率的影响 水稻浅湿灌溉在推广应用过程中,有关科研单位和灌区管理部门继续开展了各种试验研究和观测工作。如辽宁省农科院稻作研究所以浅湿灌溉为基础,开展了综合性的水稻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这种综合性研究除节水灌溉外,包括筛选水稻耐旱品种、培  相似文献   

18.
盐碱土种稻“浅--晒--浅--湿”型灌溉制度,具有节水明显,增产显著,土壤脱盐效果显著,提高泥温、水温,促进水稻早熟的特点,是利用低产土壤,扩大水田生产,提高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唐山市稻田缺水情况,河北省灌溉中心站,唐山市水利局等单位共同研究和提出了水稻节水增产灌溉新技术,它的主要特点是把节水育秧技术与节水整地技术及本田节水灌溉制度作为一个整体,把组织管理与技术指导,田间灌溉技术与灌区灌溉管理紧密结合起来配套实施,保证了田 间节水增产灌溉技术的落实,增强了技术失言的有效性和主动性,取得了明显的节水与增产效果,是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针对唐山市稻田缺水情况,河北省灌溉中心站、唐山市水利局等单位共同研究和提出了水稻节水增产灌溉新技术,它的主要特点是把节水育秧技术与节水整地技术及本田节水灌溉制度作为一个整体,把组织管理与技术指导、田间灌溉技术与灌区灌溉管理紧密结合起来配套实施,保证了田间节水增产灌溉技术的落实,增强了技术推广的有效性和主动性,取得了明显的节水与增产效果,是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