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与肿瘤的血管生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生成素 (Ang)家族是唯一含受体激动剂及抑制剂的促血管生成因子 ,编码四种结构相似的蛋白质 ,包括Ang 1,Ang 2 ,Ang 3和Ang 4 ,均能与内皮细胞上的酪氨酸激酶受体Tie 2结合 ,参与生理性及病理性的血管生成。Ang 1激活Tie 2 ,促进血管生成 ,维持血管稳定 ;Ang 2的作用呈VEGF依赖性 ,VEGF存在时 ,可促进血管出芽 ,VEGF缺乏时 ,则促进血管退化。Ang家族在不同的肿瘤中表达水平及分布形式不一。应用sTie 2或以Ang家族为靶标可抑制肿瘤性血管生成 ,对肿瘤的治疗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血管生成素1是血管形成过程中始动并且使之持续的重要因子,研究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促血管生成素1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迁移与增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在血管生成方面的作用机制。 方法:在大鼠脐静脉内皮细胞内单独或联合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血管生成素1后,划痕实验和MTT检测对细胞迁移与增殖的影响,观察内皮细胞形态、活性、迁移能力。 结果与结论:划痕实验显示单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用时,与空白对照组细胞迁移无明显差异,单独促血管生成素1作用时,不仅不能增加细胞的迁移作用,反较空白对照组有所减弱,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促血管生成素1联合作用时,细胞迁移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强;MTT实验结果表明:单纯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或促血管生成素1,均不能起到有效促进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促血管生成素1可有效促进增殖。结果可见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促血管生成素1联合应用时,才能有效促内皮细胞迁移与增殖,发挥促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3.
肿瘤血管生成不仅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 ,而且在肿瘤病理分级、治疗和预后判断上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研究表明 ,细胞粘附分子介导的细胞粘附行为异常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中有重要作用。近年 ,随着免疫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逐渐成为肿瘤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细胞粘附分子与血管生成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关注〔1〕。现就其中整合素家族在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1 整合素分子的基本结构整合素家族 (integrinfamily)为细胞粘附分子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 ,是一组广泛分布于细…  相似文献   

4.
刘芳 《医学信息》2001,14(12):883-883
子宫内膜的生长和修复需要血管的生成 ,破坏这个过程可能导致妇女的一些疾病 ,如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妊娠期 ,重建的子宫内膜螺旋动脉的减少可引起先兆子痫。研究发现 ,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A (VEGF- A)以外 ,子宫内膜中还含有编码 VEGF- C、胎盘生长因子 (PIGF)、血管促血细胞生成素类、血管促血细胞生成素 1(Ang1) ,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3(VEGFR- 3)、 Tie1和 Tie2的 m R-NA的表达 ,且 VEGF- C、 PIGF和 Tie2的表达水平随月经周期而变化。在子宫内膜分泌期 ,子宫内膜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内发现有 VEGF- …  相似文献   

5.
血管生成素的作用机制和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是1组分泌型的细胞因子,该细胞因子家族在血管重塑、胚胎血管发育、癌症等研究热点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根据目前研究现状,对血管生成素家族做一简要介绍。 一、引言 血管生成素家族的4位成员:Ang-1、Ang-2、Ang-3和Ang-4所起的作用相互之间迥然不同,而其受体Tie-1、Tie-2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和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已成为发达国家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疾病之一。血管重建 (即血管新生、血管生成及动脉生成 )是机体在血管闭塞状态下的病理生理性代偿反应。以改善缺血为目的 ,应用促血管因子、基因治疗和血管祖细胞补充治疗已成为当前缺血性血管疾病治疗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 ,在生理及病理性血管生成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发现其不是单一因子 ,还有其它因子与之相关 ,称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  相似文献   

8.
血管生成素2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是近年来发现的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的一个新家族,包括Ang-1、Ang-2、Ang-3、Ang-4,参与胚胎血管的发生及成年机体生理、病理性血管形成,尤其Ang-2,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9.
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神经肽之一,在介绍NPY的生物学特性及受体基础上,本文阐述了释放的有活性的NPY与促血管生成相关受体结合呈浓度依赖性双峰性直接刺激血管生成,及通过上调促血管生成相关受体的表达、诱导其它促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及降低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表达、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等其它途径促进血管生成,为其在临床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研究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及其受体系统是调控血管完善性的重要因子,参与子宫内膜生理性及病理性血管生成。正常月经周期中Ang-1对排卵后期子宫内膜血管发育,尤其对哺乳动物子宫内膜螺旋动脉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Ang-2可能促进异常子宫内膜血管生成,从而促进其病理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1.
Ang-1/Tie2系统与病理性血管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生成素1(Ang-1)是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后,人们发现的又一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血管生成素家族包括Ang-l、Ang-2、Ang-3、Ang-4四种分子。其共同的特异性受体为Tie-2。目前对Ang-1/Tie2系统参与新生血管形成、促进血管成熟、抑制血管渗漏及炎症的作用研究相对深入,在创伤后修复、缺血后再通、肿瘤、糖尿病并发症及子宫内膜异位等多种病理性血管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肿瘤的无限制侵袭性生长及转移依赖于血管的生成。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过程,且有众多生长因子的参与,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最重要的促血管生长因子,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及预后有关,也是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重要靶点之一。本文旨在对VEGF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治疗性血管生成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新方法,而自体骨髓细胞移植为血管生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并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结合最近几年内的相关研究,对于骨髓细胞移植与促血管生成的有关细胞学基础、相关机制作了分析,同时对于骨髓细胞移植用于促心肌血管生成治疗的有关动物和临床实验作了回顾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2型受体(AT2R)对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AT2R cDNA转染到培养的大鼠VSMC中, 分别观察AngⅡ、AngⅡ+losartan、AngⅡ+PD123319等不同处理因素处理对VSMC的 细胞数目以及PCNA、 NOS表达的影响。 结果:losartan 处理组细胞数目和PCNA表达量少于AngⅡ处理组,NOS表达量高于AngⅡ处理组, 而PD123319处理组细胞数目和PCNA表达量显著高于AngⅡ处理,NOS表达量较之为少。结论: 激活AT2R能拮抗AngⅡ的由AT1R介导的促细胞增殖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激活AT2R后NOS表达增多使 NO合成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分泌型糖蛋白 ,是调节血管生成最重要的细胞因子。近年又发现了几种新的与之结构和功能类似的因子 ,它们组成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 ,通过与其受体组成的复杂的网络信号传导系统 ,调节生物体内脉管系统的发生和发展 ,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近年发现的一种与血管增殖有关的多肽生长因子.因它具有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又称血管通透性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 VPF).它能特异的、高效的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因此,VEGF对生理性血管生成过程十分重要,VEGF促成血管生成活性是通过多种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数值模拟抗血管生成因子Angiostatin和Endostatin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肿瘤内外血管生成的二维离散数学模型。模型耦合两种抗血管生成因子Angiostatin和Endostatin的抑制效应,数值模拟在促血管生成因子诱导下肿瘤微血管网生成,讨论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影响。结果抗血管生成因子Angiostatin对肿瘤内外血管网络生成的速度和成熟度有抑制作用。抗血管生成因子Angiostatin和Endostatin耦合作用时,在肿瘤血管生成的早期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在肿瘤血管生成的中后期,它们可以降低肿瘤血管化程度。结论本文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抗血管生成因子Angiostatin和Endostatin对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血管生长素(Angiogenin,Ang)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rial growth fac-tor,VEGF)属于同一类型的生物活性物质,1985年Fett从人体HF-29腺癌中分离出Ang,1987年Shapiro又自人血浆中获得Ang,1988年Bond从牛血浆中提取Ang、其获得率为30~80μg/L。人体的Ang分子量为14.4kD,是由123个氨基酸组成,只需35fmol就能促进血管增生。牛的Ang氨基酸组成与人Ang极类似,N-末端序列有65%与人类  相似文献   

19.
背景:血管生成对于组织修复与再生是必不可少的,提高医用金属材料促血管生成的能力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的:整理讨论了医用金属材料促内皮细胞血管化的可能分子机制,为后续研发各种促血管生成的医用金属材料奠定基础。方法:检索PubMed、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medical metal materials OR alloy”“stent OR scaffold”“vascularization OR angiogenesis”“molecular mechanism OR signaling pathway”“endothelial cells”,中文检索词为“医用金属材料、金属”“支架”“血管化、血管生成”“分子机制、信号通路”“内皮细胞”,最终纳入76篇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与结论:(1)医用金属材料植入机体后在降解过程中所释放的金属离子,可以通过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黏附和提高成管能力来影响血管生成。(2)镁、锌、铜、锶及钴等金属离子可以激活Wnt、PI3K/Akt、MAPK、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信号通路,上调...  相似文献   

20.
支架材料对血管生成的诱导作用可以提高成骨的容积以及骨组织移植的成功率,所以血管生成是骨组织形成的先决条件之一。如何在支架材料中构建血管网络或在材料诱导成骨中促进血管的生成,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研究表明,磷酸钙作为骨组织工程研究中最常用的支架材料,可以通过结构优化赋予其良好的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但磷酸钙支架的应用研究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其在血管生成方面的影响和所起的关键作用。综述磷酸钙支架材料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并强调其在骨组织工程中促血管生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