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和抑癌基因蛋白(p53)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0例标本中这4种蛋白因子的表达。结果表明,VEGF、bFGF、PCNA、p53在胶质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0%、66.7%、77.5%和50%,并且随着胶质瘤病理分级递增,高级别组(Ⅲ~Ⅳ级)与低级别组(Ⅰ~Ⅱ级)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5)。结论:VEGF、bFGF、PCNA、p53的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进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促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正常成人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成人皮肤组织VEGF、bFGF的表达及分布.结果正常成人皮肤组织中,VEGF、bFGF阳性细胞均主要位于基底层,呈弱阳性表达.结论正常成人皮肤组织中,基底层是表达VEGF、bFGF的主要细胞,在维持真皮微血管的正常生理功能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由于血管为肿瘤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氧气和养料。因此,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存、生长、浸润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一些与血管生成相关的因子在肿瘤细胞中表达上调,如促细胞分裂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其中VEGF在病理性血管生成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MVD、VEGF和bFGF与口腔颌面部肉瘤分化程度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微血管密度(MVD)在口腔颌面部肉瘤(OMFS)的表达及与肉瘤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经病理证实OMFS患者57例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bFGF、MVD的表达,对其相互间关系及与肉瘤分化程度的关系进分析。结果VEGF、bFGF、MVD在高分化肉瘤和中低分化肉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bFGF在MVD计数〈28和MVD计数≥28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VD、bFGF和VEGF表达与OMFS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对于OMFS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bFGF和VEGF阳性表达率与MVD相关,预示通过抑制或减少bFGF和VEGF,可降低肿瘤MVD。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后肢动脉硬化闭塞血管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后肢动脉硬化闭塞模型60只,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治疗组(NS组)15只,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bFGF组)15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VEGF组)15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VEGF+bFGF组)15只。NS组、VEGF组分别隔日一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100μg/LVEGF 1mL;bFGF组隔日一次后肢股内侧多点肌肉注射100μg/L bFGF 1mL;VEGF+bFGF组隔日一次腹腔注射100μg/L LVEGF 1mL+后肢股内侧多点肌肉注射100μg/L bFGF 1mL,共治疗21d。分别于7d、14d、21d观察大鼠后肢缺血情况如:间歇性跛行情况、皮肤颜色改变、皮温改变、足溃疡情况等。继续饲养至3个月后取后肢股内侧部位肌肉组织行免疫组化观察血管数。结果 VEGF+bFGF组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bFGF组、VEGF组及NS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VEGF与bFGF联合应用可促进后肢动脉硬化闭塞大鼠的血管再生。结论 VEGF联合bFGF能促进大鼠后肢动脉硬化闭塞血管再生,为临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提供新的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bFGF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上皮化生(IM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Dys组)各30例、胃癌(GC组)40例组织中bFGF的表达情况,观察四组间差异。结果经检测,CSG组、IM组、Dys组及GC组bFGF表达情况分别为46.67%(14/30)、53.33%(16/30)、60.00%(18/30)及77.50%(31/40),四组间bFGF表达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0);bFGF的阳性表达位于大部分上皮和腺体,可见棕黄色颗粒沉着,主要位于细胞浆。结论bFGF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PTTG、bFGF和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F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TTG、bFGF及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PTTG、bFGF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81.2%、77.1%及66.7%,其阳性率及表达等级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三者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PTTG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而高表达的PTTG可刺激bFGF和VEGF的表达,三者共同促使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探索超深低温脑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 成功建立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实验模型7只恒河猴,饲养到术后12周处死开颅取脑.低温组与常温组分别对大脑皮质脑组织切片用bFGF、VEGF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系统对切片进行分析,得出每张切片的平均灰度值,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超深低温能使神经元和胶质细胞bFGF表达增高,抑制VEGF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的表达.结论 超深低温能够抑制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增生及肥大,增加bFGF的表达,抑制VEGF的表达,从而减少脑缺血对神经细胞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鼠星形胶质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考察bFGF对VEGF信使RNA(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影响。对不同剂量bFGF(1,10,100 ug·L~(-1))和不同孵育时间(3,6,12,24 h)的作用均进行了分析。 结果:bFGF可以剂量依赖性升高VEGF的mRNA水平。bFGF 10ug·L~(-1)在孵育3 h后即可上调VEGF mRNA水平,孵育24 h后细胞内VEGF 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细胞化学分析结果表明bFGF也能升高细胞的VEGF蛋白质水平。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上调鼠星形胶质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因子中胎盘生长因子(PI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4例SLE患者(SLE组)及28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PIGF、bFGF、VEGF的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同时常规检测血沉、SLE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和补体C3等。根据SLEDAI评分,将SLE患者分为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结果 SLE组PIGF、bFGF、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PIGF、bFGF、VEGF及缓解期组PIGF、bF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PIGF、bFGF、VEGF水平与缓解期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SLE组的PIGF与VEGF、bFGF和VEGF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PIGF、VEGF水平与血沉、SLEDAI评分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PIGF、bFGF、VEGF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D105在乳腺癌和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作为肿瘤新生血管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70例乳腺癌、64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和18例正常乳腺组织中CD105及三种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和PDGF的表达,并对其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变区周围MVD明显高于病变区内的MVD,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分化程度低、临床TNM分期高、淋巴结转移阳性以及VEGF、bFGF和PDGF表达阳性的患者中,CD105表达明显升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D105主要在处于增殖状态的血管内皮细胞上表达,在标记肿瘤组织新生血管方面的特异性优于泛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特异性环氧化酶2(COX-2)在肾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与肾细胞癌血管增生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肾细胞癌组织标本(85例)以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48例)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结果 COX-2、VEGF和bFGF在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20.8%和22.9%,在肾细胞癌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6%、80.0%和74.1%,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肾癌组织MVD为(55.47±18.47),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0.42±8.72)(P<0.01).COX-2、VEGF、bFGF表达阳性的肾细胞癌其MVD均大于表达阴性的肾细胞癌MVD(P<0.05或P<0.01).肾细胞癌组织COX-2表达与VEGF、bF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COX-2在肾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与肾细胞癌血管增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CGRP经鼻用药促进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供和VEGF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鼻给予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供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入正常对照组、SAH组、经鼻生理盐水(NS)+SAH、经鼻CGRP+SAH组。用枕大池两次注入自体动脉血法制作SAH模型,CGRP和NS经鼻腔给予。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检测皮层局部脑血流量(rCBF)动态变化;于第2次枕大池注血后3d,将大鼠处死取脑制作冰冻切片,用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大脑皮层VEGF蛋白表达。结果解剖学观察表明SAH模型制作成功。SAH组和经鼻NS+SAH组大鼠大脑皮层rCBF持续下降,经鼻CGRP+SAH组大脑皮层rCBF下降的程度较轻。第2次枕大池注血后3d,SAH组和经鼻NS+SAH组大鼠大脑皮层VEGF蛋白表达增多,经鼻CGRP+SAH组大鼠大脑皮层VEGF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强。结论CGRP经鼻用药可缓解SAH脑血供下降,并促进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儿肾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2R2(flk21)表达,并将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改变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肾小球内VEGF和flk21在中度病变组肾小球内表达最多,重度病变组表达最少,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病变组肾小球内VEGF表达与尿蛋白含量呈正相关(P<0.05)。肾小球VEGF表达与肾小球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P<0.05),重度病变组肾小球微血管密度明显减少(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VEGF在小儿IgA肾病的发病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有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多、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强、血管生成障碍等。  相似文献   

15.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及体外基因转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培养方法和经脂质体介导转染VEGF121基因的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体外基因表达特点。方法选取孕14天SD大鼠胚胎海马,机械消化后在神经干细胞培养液中悬浮培养,并传代。脂质体介导法将VEGF121基因转染到大鼠神经干细胞中,经RT-PCR检测转基因神经干细胞体外基因表达时间窗;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培养获得高纯度神经干细胞、转基因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的子代细胞均有VEGF121的表达并持续两周左右。结论经脂质体介导转染VEGF121基因的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在体外良好表达基因产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子宫肌瘤子宫内膜中血骨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揭示症状性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内环境的改变.方法 将子宫肌瘤65例患者根据有无月经过多的症状分为2组(A组:症状性子宫肌瘤组;B组:无症状性子宫肌瘤组),各组再根据子宫内膜病理类型进行组内分型.C组:正常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共12例.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bFGF在3组子宫内膜中表达水平.结果 VEGF及bFGF在3组子宫内膜中均有表达,VEGF、bFGF在A组子宫内膜增生期、分泌期中的表达水平高于B组及C组同型子宫内膜,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A组单纯性增生过长和复杂性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组及B组、C组增生期, 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B组与C组同型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0.05).A组增生过长、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中VEGF表达水平与bFGF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29,P<0.05;r=0.798,P<0.01;r=0.626,P<0.05).结论 子宫内膜内环境异常是子宫肌瘤患者产生月经过多的原因.VEGF、bFGF作为促血管生成因子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蔺子甲素对碳离子放射增敏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马蔺子甲素( Q) 对碳离子的放射增敏作用并与γ射线进行比较。方法 在有氧和乏氧条件下,荷瘤小鼠被随机分为6 组:对照组;碳离子与γ射线治疗组;碳离子与γ射线加药治疗组;单独用药组。以动脉夹阻断小鼠局部血流以造成肿瘤乏氧20 min ,比较在有氧与无氧情况下的增敏作用。结果 此药对乏氧肿瘤的增敏比(sensitizationenhancement ratio , S E R) 值明显大于不乏氧肿瘤,且6 Gy 碳离子的放射增敏作用大于18 Gy γ射线的放射增敏作用。结论 马蔺子甲素对小鼠正常皮肤无增敏作用,对小鼠肿瘤乏氧细胞具有选择性地放射增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