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为对比电缆隧道不同材质防火隔板的防火隔热效果和为防火隔板选型提供参考依据,首先对隧道内应用的4种典型防火隔板进行燃烧性能和力学性能测试,然后搭建模拟电缆隧道火灾的真型试验平台,对不同隔板进行防火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无机硅酸钙板不可燃,但其力学性能最差,在真型试验中,3种火源功率下隔板均发生断裂现象,断裂后无法起到防火作用;无机玻镁板不可燃,在真型试验中300、400 kW火源功率下力学性能变差,隔板的火源上方处变形,防火效果较差;有机拉挤板可燃,在300、400 kW火源功率下隔板背火面会被引燃,无法起到防火作用;有机模压板难燃,在真型试验中,3种火源功率下,隔热效果均表现良好,背火面不会被引燃,且力学性能良好,能起到很好的防火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苏州城北路综合管廊标准段为参考建立FDS全尺寸火灾数值仿真模型,模拟分析综合管廊电力电缆舱室发生火灾时的火势发展形势、温度分布。在管廊左、右两侧设置了4层电缆,分有、无防火隔板两个场景研究防火隔板对火势发展及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未设置防火隔板时,管廊内发生火灾时火势的发展方向首先以横向蔓延为主,顶部电缆随着火势的扩大及烟气聚集传热发生燃烧最后向管廊的其他区域蔓延。设置防火隔板后,竖向火的蔓延时间延缓了约40%,管廊内最高温度降低约18%。  相似文献   

3.
为测试实际隧道中的中间接头区域的防火措施效果,进一步优化配置,设计点火装置和数据采集系统,利用一条待投运的电缆隧道开展实体火灾试验,通过监测图像和数据分析中间接头区域燃烧的火灾发展情况,然后对不同配置下的防灭火效果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模拟中间接头击穿破裂故障下的燃烧,温度高且容易产生滴落熔融物,现有防护措施下故障接头周边电缆仍可能受到损伤。优化配置措施为:在中间接头区域上下层都加装防火隔板;在中间接头所在的最上一层支架距电缆接头中心线两侧1 m处各安装一个4 kg的超细干粉灭火装置;对电缆中间接头两侧4 m范围内电缆绕包防火包带,可有效防护中间接头区域火灾。  相似文献   

4.
电力电缆隧道内防火措施的研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的增加,电力隧道将成为电缆敷设的主要方式,电力隧道内的防火控制也越来越重要。本文针对电缆隧道内火灾的不同机理,就目前常用的防火措施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电缆火灾原因、火灾特性及电气工程中电缆的防火与阻燃主要措施,对消防机构在建设工程中检查、评估电气系统的安全性能、消除电气系统火灾事故隐患具有一定的实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某城市电缆隧道的消防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电缆及电缆隧道的几种解决方案比较,提出某城市电缆隧道应设消防分隔和采取防火阻燃措施,消防报警应在每层电缆桥架上按蛇形 布置多级线型感温电缆,应设水喷雾封堵和通风系统,在危险性大、重要性强的区域应设水喷雾灭火系统。  相似文献   

7.
无卤膨胀型防火密封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动防火技术是防止火灾中有毒烟气扩散的有效措施,介绍了无卤膨胀型防火密封胶不含卤素阻燃剂,采用复合膨胀阻燃体系,是一种应用于被动防火系统的高效环保的新型防火阻燃产品。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取T型电缆隧道火灾参数,研究隧道内空气温度及火灾烟雾浓度随时间、空间的分布情况,利用FDS软件建立T型电缆隧道模型,对电缆隧道火灾进行全尺寸模拟.通过对模拟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给出了电缆隧道发生火灾时烟气和氧气体积分数以及纵向温度的变化规律,为现实灭火救援以及火灾中逃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105个试件的湿热老化试验和隔热性能试验,研究了2种面漆对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层耐湿热老化性能和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经过84次湿热老化循环后,无面漆试件等效导热常数比未老化试件增大131%,涂有2层E型和A型面漆试件的等效导热常数分别比未老化试件增大42%和21%,面漆降低了湿热环境对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层导热系数的影响,涂层隔热性能提高;面漆抑制了涂层膨胀,膨胀层隔热性能降低;当老化时间较短时,面漆对涂层膨胀的抑制作用大于其对涂层耐老化性能的提高,总体上降低了涂层的隔热性能;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面漆的正向作用逐渐显现;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层的隔热性能随面漆厚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分别对有无面漆的膨胀型防火涂层保护的钢板试件进行了火灾试验,并对有无面漆的膨胀型防火涂层的膨胀率和等效导热系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将钢构件温度为400~600℃时涂层导热系数的平均值作为等效导热系数,并用之来评价有无面漆的膨胀型防火涂层的隔热性能.结果表明:面漆使膨胀型防火涂层的膨胀率降低了30%左右;无论有无面漆,膨胀型防火涂层的等效导热系数都与涂层干膜厚度呈线性关系,有面漆的膨胀型防火涂层等效导热系数比相同厚度的无面漆膨胀型防火涂层等效导热系数增大了30%~70%.  相似文献   

11.
以某综合管廊为研究背景,利用PyroSim模拟软件建立的仿真计算模型,研究了设立挡烟垂壁、改变防火门开启程度、增设排烟设施等情况下的烟气蔓延规律.研究发现:在烟气未充满管廊时,挡烟垂壁会使烟气蔓延速度降低,烟气蔓延速度与挡烟垂壁高度成反比;防火门打开会使火灾烟气蔓延至相邻防火分区,烟气蔓延速率与防火门开启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专用防火涂料对电缆受热时绝缘失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红外辐射加热炉及绝缘电阻测量系统,研究了涂敷不同厚度防火涂料的VV电缆、ZC-YJV电缆在ISO834标准火灾条件下绝缘电阻的失效时间及温度。结果表明,涂敷防火涂料能够明显延长电缆受热时绝缘失效时间;两种电缆的绝缘失效时间均与涂层厚度成正比例关系,但是从失效时间延长率来看,相似厚度的防火涂料对VV电缆的保护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大埋深电缆隧道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的可行性与灭火效果,本文以一条220 kV大埋深电缆隧道为研究对象,开展试验研究。试验共设置3组工况、5组火源,对比了不同工况和火源点灭火时间、灭火时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变化、环境温湿度变化、管网系统压力衰减以及管道结冰等。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快速扑灭电缆隧道火灾,固定式管网系统尤其适用于大埋深电缆隧道。  相似文献   

14.
电缆隧道内阻燃试验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电缆隧道火灾危险性及成因,结合电缆隧道火灾特点,模拟电缆隧道火灾进行了电缆阻燃及灭火试验,通过试验现象和数据分析,比较了各类电缆阻燃及灭火设施的阻燃灭火性能,总结了电缆隧道的阻燃、灭火、防火分隔、疏散等设施的设置原则,为电缆隧道消防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提供最真实的试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摘 要:排烟口风速随着负压差增大而增大,而增大排烟口负压容易出现吸穿效应,同时由于烟气沿顶棚纵向扩散时存在水平惯性力,往往还未进入排烟口就流向其后方,使控烟效果变差。针对上述问题,在排烟口下方设计了一种倾斜导烟板(ISD)来优化排烟口处流场,增大排烟口处的负压差,抵挡排烟口下方烟气的水平惯性力并抑制吸穿效应,提高排烟效率。应用FDS模拟验证ISD对排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ISD装置能明显提高排烟口的排烟能力,当倾斜挡烟板垂直高度为600 mm时,与普通排烟口相比,流向下游的热量流量减少99.8%,排烟口下方负压增大3倍,并且对抑制吸穿现象效果明显,机械排烟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隧道火灾的特点与危害,探讨了几种常用的隧道火灾探测器及其工作原理,提出了一套由手动报警按钮、数字感温火灾报警线缆和火灾报警处理器构成的火灾早期预警方案,并在隧道中进行了点火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解决方案是切实可行的,对隧道火灾监控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电缆隧道火灾成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吉芬 《山西建筑》2004,30(17):116-117
介绍了电缆隧道火灾的特点,针对电缆隧道防火的薄弱环节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进行了论述,对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量化隧道内部发生火灾后的特征温度影响范围,以人眼高度的特征温度(70 ℃)和顶棚高度处的特征温度(334 ℃)作为影响范围界定参数。采用FDS数值模型方法研究了岩后隧道事故中单火源、多火源情况下的温度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隧道中心线位置,无论是单火源还是多火源,人眼特征高度处的温度影响范围皆小于顶棚处温度影响范围。多火源时,在相邻火源区域间,人眼特征高度处温度出现明显叠加效应,而顶棚高度处则未出现该现象,但其区域内温度远高于人眼特征高度处,且衰减所需时间更长。以464 m长的岩后隧道为研究对象,30 s后距离第一火源50 m范围内的汽车已经达到可燃温度,360 s后距离第一火源184 m的煤车尚未达到可燃温度。人眼特征高度处烟流叠加区域温度呈现出极不稳定的动态升高,但最高温度较顶棚处低。叠加区域以外,顶棚处温度衰减比人眼特征高度处更为缓慢,但影响范围会持续扩大,受时间效应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临界风速研究较少考虑隧道内阻塞物或仅讨论隧道内存在小阻塞物的情况,以某一铁路隧道为研究对象,构建铁路隧道列车火灾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列车阻塞对铁路隧道临界风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阻塞情况下,本文数值模拟结果与Li模型的吻合度较高;随着阻塞比增加,临界风速呈下降趋势。基于模拟数据分析,修正了临界风速下降率ε和隧道阻塞比φ的对应关系,得到隧道列车火灾临界风速理论模型,并利用已有的隧道火灾实验数据及CFD模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