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总结长期留置Allium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治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的初期临床经验及随访结果。方法: 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及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例(10侧)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患者,均采用Allium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长期留置的方式进行输尿管狭窄的治疗。收集患者术前肾脏B超下肾盂宽度评估肾积水、手术前后肌酐及尿素氮、围手术期是否出现全身感染等手术相关和支架管相关并发症。出院后第1、3、6、12个月和之后每年复查血肌酐、尿素氮、超声下肾盂宽度,并通过尿路造影及泌尿系腹部X线检查观察支架位置和形态有无变化。回顾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和随访资料,观察统计患者的支架长期通畅率、并发症发生率、肾功能变化和肾积水情况。使用t检验或者秩和检验比较术前-末次随访的配对样本计量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有6例(7侧)输尿管-回肠流出道吻合口狭窄,2例(3侧)输尿管-回肠原位新膀胱吻合口狭窄。5例患者术前长期留置输尿管单J管,平均留置时间为(20.6±8.8)个月,平均更换频率为(3.6±1.3)个月/次。术前肾脏超声检查平均肾盂宽度为(26.5±9.1) mm。6例患者采用逆行置入方式成功留置Allium输尿管支架,2例患者采用双镜联合、顺逆行结合的方式成功置入支架;围手术期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患者平均随访9.8个月,所有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均保持Allium支架和输尿管通畅,未进行过更换或移除;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的平均肾盂宽度和平均尿素氮均显著降低[(26.5±9.1) mm vs. (13.4±2.5) mm,P=0.008;(11.6±2.3) mmol/L vs. (10.2±2.2) mmol/L,P=0.017)],而平均血肌酐和血红蛋白均无明显差异(P>0.05);未见输尿管再梗阻、支架管移位等支架管相关并发症。结论: Allium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长期留置可用于治疗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可以保持相对长期的通畅率,有助于保护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长期留置Allium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治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的初期临床经验及随访结果。方法: 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及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例(10侧)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患者,均采用Allium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长期留置的方式进行输尿管狭窄的治疗。收集患者术前肾脏B超下肾盂宽度评估肾积水、手术前后肌酐及尿素氮、围手术期是否出现全身感染等手术相关和支架管相关并发症。出院后第1、3、6、12个月和之后每年复查血肌酐、尿素氮、超声下肾盂宽度,并通过尿路造影及泌尿系腹部X线检查观察支架位置和形态有无变化。回顾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和随访资料,观察统计患者的支架长期通畅率、并发症发生率、肾功能变化和肾积水情况。使用t检验或者秩和检验比较术前-末次随访的配对样本计量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有6例(7侧)输尿管-回肠流出道吻合口狭窄,2例(3侧)输尿管-回肠原位新膀胱吻合口狭窄。5例患者术前长期留置输尿管单J管,平均留置时间为(20.6±8.8)个月,平均更换频率为(3.6±1.3)个月/次。术前肾脏超声检查平均肾盂宽度为(26.5±9.1) mm。6例患者采用逆行置入方式成功留置Allium输尿管支架,2例患者采用双镜联合、顺逆行结合的方式成功置入支架;围手术期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患者平均随访9.8个月,所有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均保持Allium支架和输尿管通畅,未进行过更换或移除;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的平均肾盂宽度和平均尿素氮均显著降低[(26.5±9.1) mm vs. (13.4±2.5) mm,P=0.008;(11.6±2.3) mmol/L vs. (10.2±2.2) mmol/L,P=0.017)],而平均血肌酐和血红蛋白均无明显差异(P>0.05);未见输尿管再梗阻、支架管移位等支架管相关并发症。结论: Allium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长期留置可用于治疗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可以保持相对长期的通畅率,有助于保护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输尿管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的输尿管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输尿管狭窄位于上段11例(其中完全闭锁4例)、中段5例、下段2例,输尿管狭窄合并结石6例,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550 μm激光光纤,输出功率35 W)内切开术治疗,术后留置矫形输尿管支架,3~6个月后拔出.结果 手术时间25~70 min,平均32 min.1例手术失败,余17例平均随访时间10.7(2~14)个月,1例因肾脏无功能继发难治性感染而行肾切除,16例肾功明显改善,患侧肾小球滤过率由术前的(16.4 ±6.9)ml/min升至(24.9±8.2)ml/min(P<0.01),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结论 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术结合矫形输尿管支架置入治疗输尿管梗阻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不易复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但应进行周密的术前准备并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置输尿管导管在预防宫颈癌根治术中输尿管损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438例,其中40例术前在膀胱镜下行输尿管插管(包括输尿管支架及double-J stent),术后立即拔出或术后3个月拔出输尿管导管。结果 40例术前预置输尿管导管者,其中1例术中发现输尿管损伤,未予特殊修补,术后3个月拔出D-J管,自然修复,余无输尿管损伤。经腹手术230例,输尿管损伤6例,1例为术中发现输尿管瘘口,行修补术,留置输尿管支架,其余5例为肿瘤侵润或致密粘连行输尿管部分切除,膀胱输尿管植入术;腹腔镜手术208例,输尿管损伤7例,3例为术中损伤,1例因术前插入D-J管,未行特殊处理,自然愈合;1例行腹腔镜下修补,置入D-J管引流;1例为术后发现,再次行经腹输尿管膀胱植入术。4例因器械热损伤术后14d左右发现,1例行单纯膀胱镜下置入D-J管引流,2例行腹腔镜下修补,留置D-J管引流,1例行肾盂造瘘。结论宫颈癌根治术中,术前预置输尿管导管有助于术中识别输尿管,可预防和治疗输尿管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ohen输尿管再植术治疗儿童输尿管末端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Cohen术治疗儿童输尿管末端狭窄的40例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抗生素应用时间,尿管、输尿管支架管留置时间,对比术前与术后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程度。结果 40例患儿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长(2.13±0.65)h,输尿管支架管留置时长(12.48±2.08)d,尿管留置时长(13.20±3.04)d,术后住院天数为(9.08±2.55)d,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天数为(6.28±1.43)d。术后3个月复查患儿患侧肾盂前后径(0.90±0.49)cm,较术前的(1.89±0.75)cm明显减小(P<0.05);输尿管直径(0.46±0.50)cm,较术前的(1.43±0.55)cm明显减小(P<0.05)。结论 Cohen输尿管再植术在治疗儿童输尿管末端狭窄中手术成功率高,疗效明显,术后并发症可防可控。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2):76-79
目的对输尿管软镜术(flexible ureteroscope)治疗上尿路结石术前留置输尿管支架的必要性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2月至我院使用输尿管软镜术治疗的上尿路结石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单双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不留置输尿管支架,一期直接行输尿管软镜术。观察组患者一期在膀胱镜下留置输尿管支架管,2周后二期行输尿管软镜术。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输尿管软镜术鞘一次性置入成功率、手术时间和手术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输尿管软镜术鞘一次性置入成功率为100.00%,对照组为85.00%,观察组患者输尿管软镜术鞘一次性置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计发生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发生3例,发生率为7.5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术前留置输尿管支架能够明显提高尿管软镜鞘一次性置入成功率,且安全性好,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术前留置输尿管支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良性输尿管狭窄腔内手术治疗后置入海马型输尿管支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行良性输尿管狭窄腔内手术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置入输尿管支架类型分为3组,采用单根标准形状输尿管支架者纳入A组,采用海马型输尿管支架者纳入B组,采用多根标准形状输尿管支架者纳入C组,每组各20例。同时收集3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狭窄侧别、狭窄部位、狭窄长度、狭窄程度、肾积水程度、术前肌酐水平等)及留置输尿管支架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包括腰痛症状、肉眼血尿症状、膀胱刺激症状及支架结石壳形成等),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讨论。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轻度狭窄36例,重度狭窄24例;轻度积水30例,中度积水20例,重度积水10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和狭窄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4),但A组的狭窄复发率(55.0%)明显高于B组(40.0%)和C组(25.0%)。A、B组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输尿管支架症状问卷(USSQ)血尿评分、USSQ...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的必要性.方法:因单纯性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104例,术后未留置支架(A组)52例,留置支架(B组)52例,比较2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结石大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腰部疼痛、血尿、下尿路症状、尿路感染、术后结石清除及术后输尿管狭窄发生率.结果:2组术后腰部疼痛、下尿路症状、尿路感染、血尿、结石清除及输尿管狭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单纯性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不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是安全可行的,临床工作中视具体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9.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狭窄7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分析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狭窄的疗效。方法经输尿管镜逆行至狭窄处,钬激光内切开输尿管狭窄处,留置F6双J管8~12周。拔除双J管后,比较治疗前、后症状肾小球滤过率(GFR)了解术侧肾功能改善情况,B超、静脉尿路造影(IVP+KUB)及CT检查了解治疗前、后影像学改变。术后随访2年。结果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49例(67.1%),GFR显示术侧肾功能明显改善,B超检查示术侧肾积水明显改善,IVP+KUB检查示术侧造影剂排泄通畅,CT检查示术侧肾积水改善、狭窄处恢复通畅。12例失访,12例无效。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治疗输尿管狭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输尿管狭窄的长期随访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Song Y  Li M  Na YQ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2):2992-2994
目的报告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输尿管狭窄的经验和长期随访结果。方法1995-2004年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9例输尿管狭窄的患者,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29—63岁。输尿管狭窄段长1.0~4.0cm,其中直肠癌根治术后输尿管狭窄2例,输尿管慢性炎症狭窄3例,其余4例均为良性疾病术后输尿管狭窄。在腰麻下共放置了10个记忆合金网状支架,中位随访时间27.2个月(5—96个月)。结果7例患者在随访期内输尿管狭窄解除,肾积水缓解。2例患者术后5—6个月时因纤维肉芽组织增生而阻塞输尿管支架管腔,其中1例手术取出支架,另l例输尿管内留置双猪尾管(D—J管)引流。在随访期内,未出现支架移动、结石形成等并发症。结论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输尿管狭窄与D-J管相比耐受性较好,副作用小,再狭窄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无X射线监视内镜下消化道支架置入治疗消化道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3年3月至2017年11月所有无X射线监视全程内镜直视下消化道支架置入治疗消化道狭窄患者的资料库,详细记录手术经过、疗效、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比较恶性肿瘤患者与同期未行支架置入的消化道恶性狭窄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 562例患者中,食管、贲门狭窄310例,胃、十二指肠狭窄40例,结、直肠狭窄212例,其中合并食管气管狭窄、食管纵隔瘘、吻合口瘘共63例。成功置入支架560例(99.64%),症状缓解有效率达100%。术后胸骨后不适、胸痛、腹痛26例(4.64%),消化道出血18例(3.21%),食管支架移位后再调整9例(1.61%),支架再次狭窄15例(2.68%),均再次成功放置支架。术后7 d无患者死亡。食管、贲门狭窄组术后胸/腹痛、出血、支架移位的发生率高于结、直肠狭窄组(均P < 0.05)。284例恶性狭窄中,食管、贲门狭窄组,胃、十二指肠狭窄组,结、直肠狭窄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40±0.71)、(11.00±1.78)、(27.50±1.94)个月,其中直肠恶性狭窄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食管、贲门恶性狭窄组及胃、十二指肠恶性狭窄组(均P < 0.05)。与同期未行支架置入术的上消化道恶性狭窄患者比较,食管、贲门狭窄组及胃、十二指肠狭窄组置入支架术后患者生存时间明显提高(均P < 0.05)。结论: 无X射线监视全程内镜直视下消化道支架置入治疗消化道良恶性狭窄及封堵瘘口简便、准确、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 LN)患者足细胞损伤与肾组织巨噬细胞浸润的关系,探索LN足细胞损伤的潜在机制。方法:选择初次诊治经肾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LN的患者60例作为病例组,其中肾疾病活动指数≥4分的38例纳入活动组,另选择10例因肾外伤行肾切除患者的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组。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肾组织及足细胞的损伤,通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60例LN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的肾组织中足细胞特异性蛋白nephrin的表达和巨噬细胞(CD68 +细胞)的浸润情况。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两变量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N患者nephrin表达显著减少,并且活动组LN患者肾nephrin的表达显著低于非活动组(P<0.05);(2)LN患者肾组织巨噬细胞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主要分布在肾小球中,且活动组浸润的巨噬细胞数量多于非活动组(P<0.05);(3) LN患者肾组织中nephrin的表达与巨噬细胞的浸润呈负相关(r=0.761, P<0.001)。结论:LN肾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可能是狼疮肾炎足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冠脉搭桥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MICS CABG)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的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冠脉搭桥术患者作为实验组(MICS CABG组),同期收集接受常规正中开胸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off-pump coronary aortic bypass grafting, OPCABG)患者,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照年龄、性别、左心室射血分数、体重指数、冠脉血管病变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史、慢性阻塞性肺病史与接受MICS CABG的患者进行1 ∶1配对作为对照组(OPCABG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临床资料及近中期随访结果。结果:MICS CABG组共入选85例患者,其中男性68例(80.0%),女性17例(20%),平均年龄(63.8±8.7)岁;OPCABG病例451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出85例作为对照组(OPCABG组),匹配后两组基线水平一致(P均>0.05)。MICS CABG 组平均搭桥(2.35±0.83)支/例,对照组平均(2.48±0.72)支/例(P=0.284),MICS CABG组无中转正中开胸者,两组均无中转体外循环手术。MICS CABG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术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MACCE)发生率[1.17%(1/85) vs. 3.52%(3/85)]、二次手术率[2.34%(2/85) vs. 3.52%(3/85)]、术后新发心房纤颤率[4.70%(4/85) vs. 3.52%(3/85)]及新发肾功能不全率[1.17%(1/85) vs. 0%(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ICS CABG组手术时间较OPCABG组长[(282.8±55.8) min vs. (246.8±56.9) min, P<0.05],但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16.9±7.8) h vs. (29.6±15.9) h]、术后监护病房住院时间[(29.3±20.8) h vs. (51.5±48.3) h]及住院时间[(18.3±3.2) d vs. (25.7±4.2) d]均较短(均P<0.05)。术后冠脉造影检查,MICS CABG组总体桥血管通畅率(A+B级)为 96.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MACCE累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1/85) vs. 3.61%(3/83), P>0.05]。结论:经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全可行,近中期随访结果良好,MICS CABG出院更早,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冠脉搭桥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MICS CABG)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的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冠脉搭桥术患者作为实验组(MICS CABG组),同期收集接受常规正中开胸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off-pump coronary aortic bypass grafting, OPCABG)患者,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照年龄、性别、左心室射血分数、体重指数、冠脉血管病变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史、慢性阻塞性肺病史与接受MICS CABG的患者进行1 ∶1配对作为对照组(OPCABG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临床资料及近中期随访结果。结果:MICS CABG组共入选85例患者,其中男性68例(80.0%),女性17例(20%),平均年龄(63.8±8.7)岁;OPCABG病例451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出85例作为对照组(OPCABG组),匹配后两组基线水平一致(P均>0.05)。MICS CABG 组平均搭桥(2.35±0.83)支/例,对照组平均(2.48±0.72)支/例(P=0.284),MICS CABG组无中转正中开胸者,两组均无中转体外循环手术。MICS CABG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术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MACCE)发生率[1.17%(1/85) vs. 3.52%(3/85)]、二次手术率[2.34%(2/85) vs. 3.52%(3/85)]、术后新发心房纤颤率[4.70%(4/85) vs. 3.52%(3/85)]及新发肾功能不全率[1.17%(1/85) vs. 0%(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ICS CABG组手术时间较OPCABG组长[(282.8±55.8) min vs. (246.8±56.9) min, P<0.05],但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16.9±7.8) h vs. (29.6±15.9) h]、术后监护病房住院时间[(29.3±20.8) h vs. (51.5±48.3) h]及住院时间[(18.3±3.2) d vs. (25.7±4.2) d]均较短(均P<0.05)。术后冠脉造影检查,MICS CABG组总体桥血管通畅率(A+B级)为 96.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MACCE累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1/85) vs. 3.61%(3/83), P>0.05]。结论:经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全可行,近中期随访结果良好,MICS CABG出院更早,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癌栓粘连静脉壁对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手术难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于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4例非转移性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病理特征、手术及生存信息。按术中发现癌栓粘连静脉壁为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64例为癌栓粘连静脉壁组(deep invasive tumor thrombus, DITT), 30例为非粘连组(non-invasive tumor thrombus, NITT)。分别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两组间分类变量和连续变量的单因素比较,绘制Kaplan-Meier曲线并进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以评估癌栓粘连静脉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与NITT组相比,DITT组患者的手术难度明显增加,主要表现为手术时间更长(362.5 vs. 307.5 min,P=0.010),手术出血量更多(1 200 vs. 450 mL,P=0.006),围术期输血量更多(800 vs. 0 mL,P=0.021),血浆输注量更多(200 vs. 0 mL,P=0.001),开放手术占比更高(70.3% vs. 36.7%,P=0.002),术后住院时间更长(9.5 vs. 8.0 d,P=0.036),且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比例更高(46.9% vs. 13.8%,P=0.002)。DITT与患者的总生存期更差呈正相关(P=0.022),即使在多因素分析中,DITT仍是影响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不良预后因素[HR: 4.635 (1.017~21.116),P=0.047]。结论: 对于非转移性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患者而言,癌栓粘连静脉壁会明显增加其手术难度,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以及身体机能情况,分析疾病活动度对于HR-QoL以及各个维度身体机能的影响,并比较不同疾病活动判断标准下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 选择2021年1—7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规律随诊的RA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生活质量(RA-specific quality of life,RA-QoL)评分以及36项简明健康调查问卷(the medical outcome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bar x}$±s表示,两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共纳入RA患者207例,RA-QoL评分7.8±7.1,躯体功能汇总(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PCS)评分63.8±23.8,心理功能汇总(mental component summary,MCS)评分71.7±21.0。以基于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的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DAS28)评分(DAS28-ESR)为标准,病情缓解、低疾病活动度的患者共119例(59.5%),以简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指数(simplified disease activity index, SDAI)为标准,上述患者共125例(62.5%)。病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的患者各个维度HR-QoL均显著优于治疗未达标的患者。以DAS28-ESR为评估标准,低疾病活动度组的生理功能评分(76.7±17.2 vs. 86.4±15.0, t=2.855, P < 0.01)、身体疼痛评分(67.8±8.5 vs. 77.7±15.6, t=4.277, P < 0.01)均低于完全缓解组,健康变化得分低于缓解组(52.8±22.3 vs. 63.9±24.1, t=2.134, P < 0.05),其他各个维度生活质量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疾病活动组PCS评分低于缓解组(68.3±15.2 vs. 77.3±15.2, t=2.716, P < 0.01),两组间MCS评分、RA-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SDAI为评估标准,低疾病活动度组RA-QoL评分显著高于缓解组(9.4±7.1 vs. 6.0±4.8, t=-2.260, P < 0.05),SF-36评分中躯体功能的各个维度以及PCS评分(69.9±16.4 vs. 81.4±15.1, t=3.879, P < 0.05)均低于缓解组,MCS评分低于缓解组(67.9±19.3 vs. 74.5±18.8, t=2.721, P < 0.01)。结论: 门诊就诊RA患者的RA-QoL以及SF-36评分情况较好,心理健康汇总评分高于躯体健康汇总评分,达标治疗对于提高HR-QoL至关重要。SDAI标准在缓解及低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中可以更好提示各个维度HR-QoL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以关节病变起病的复发性多软骨炎(R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9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201例RP患者临床资料。除外16例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的RP患者后,共纳入185例RP患者。其中16例RP患者以关节病变起病,169例以非关节病变起病。比较以关节病变起病的RP患者和非关节病变起病的RP患者的人口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死亡预后的差异。结果 以关节病变起病的RP患者中,5例患者最初被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与非关节病变起病的RP患者相比,以关节病变起病的RP患者病程更长[(37.50±66.50)个月比(9.00±11.00)个月,z=-3.186,P=0.001],诊断延迟时间更长[(24.00±41.25)个月比(7.00±9.00)个月,z=-2.890,P=0.004)];更容易出现眼(62.50% 比36.09%,χ2=4.309,P=0.038)、神经系统(43.75% 比 15.38%,χ2=6.205,P=0.013)受累。结论 以关节病变起病的RP患者容易被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且以关节病变起病的RP患者病程及诊断延迟时间更长,更常出现眼、神经系统受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移植肾动脉狭窄(transplant renal artery stenosis,TRAS)、判断狭窄程度及评估血管介入治疗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20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肾移植术后患者资料,其中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确诊为TRAS的患者27例,作为狭窄组(中度狭窄6例,重度狭窄21例),随机选取同期移植肾功能稳定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并记录主肾动脉、段间动脉、叶间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以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比较狭窄组与对照组、中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以常用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标准评估TRAS的诊断效能,并比较狭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狭窄组患者主肾动脉PSV[(3.42±1.31)m/s vs.(1.26±0.48)m/s,P<0.001]及峰值流速后比[14.75±7.30 vs.3.91±1.77,P<0.001]均高于对照组,段间动脉PSV[(0.43±0.19)m/s vs.(0.53±0.16)m/s,P=0.021]和RI(0.52±0.11vs.0.63±0.08,P<0.001)、叶间动脉PSV[(0.26±0.11)m/s vs.(0.34±0.10)m/s,P=0.002]和RI(0.49±0.10 vs.0.61±0.09,P<0.001)及主肾动脉RI (0.60±0.12 vs.0.71±0.09,P<0.001)均低于对照组。主肾动脉PSV≥2.5 m/s、峰值流速后比≥10.0以及叶间动脉RI<0.55诊断TRAS的灵敏度分别为77.8%、77.8%和70.4%,特异度分别为50.0%、75.0%和50.0%,准确率分别为74.2%、77.4%和67.7%。重度狭窄组峰值流速后比大于中度狭窄组(16.41±7.00 vs.8.96±5.41,P=0.024);狭窄组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各参数均发生显著改变,主肾动脉PSV[(1.48±0.43)m/s vs.(3.50±1.35)m/s,P<0.001]及峰值流速后比(4.20±1.90 vs.16.78±9.35,P<0.001)较治疗前下降,段间动脉PSV[(0.52±0.19)m/s vs.(0.40±0.14)m/s,P=0.008]和RI(0.64±0.07 vs.0.52±0.17,P<0.001)、叶间动脉PSV[(0.39±0.11)m/s vs.(0.25±0.11)m/s,P<0.001]和RI(0.62±0.11 vs.0.50±0.18,P=0.001)、主肾动脉RI(0.67±0.09 vs.0.62±0.15,P=0.035)均较治疗前上升。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操作简便、无创、准确度高,可作为肾移植术后监测移植肾动脉狭窄、评估狭窄程度及评价TRAS患者血管介入治疗效果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