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科研项目的管理与其他项目的管理有较大区别。基于对科研项目管理特点的分析,本文讨论了建立科学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强调对科研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将过程分为规划、立项、实施、验收和成果推广应用五个阶段,采用里程碑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构建科研项目立项、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与控制及项目验收三个关键点评价模型的方法,江将全过程管理模型和评价模型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2.
科研项目的管理与工程项目的管理有较大区别。基于对科研项目管理特点的分析,本讨论了建立科学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强调对科研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将过程分为规划、立项、实施、验收和成果推广应用五个阶段,采用里程碑式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构建科研项目立项、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与控制及项目验收三个关键点评价模型的方法,并将全过程管理模式和评价模型在新疆采油工艺研究院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3.
科研项目管理中的管理模式与评价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对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的分析,讨论了建立科学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强调对科研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将过程分为规划、立项、实施、验收和成果推广应用5个阶段,采用里程碑式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构建科研项目立项、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与控制及项目验收3个关键点评价模型的方法。实践证明,该科研管理模式切实可行,评价模型简单有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科研项目管理特点的分析,讨论了建立科学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强调对科研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将过程分为规划、立项、实施、验收和成果推广应用5个阶段,采用里程碑式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构建科研项目立项、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与控制及项目验收3个关键点评价模型和加强科研过程控制的方法,对科技型企业加强科研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技管理是一个包含了科技能力的规划、发展和执行,并且用来规划和完成组织营运以及策略目标的跨科别领域。彩南作业区科技管理的原则秉承质量管理上坚持从油田实际出发,重点科研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制,项目研究人员从立项、开题、检查、验收等环节全方位参与,逐步培养作业区自己的科研人才队伍,确保研究项目的消化吸收。同时严格执行科研项目季度检查制度,及时解决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对外协作项目达到预期技术经济考核指标。虽然存在着各种问题,但是问题都在前进中逐步解决与改善。  相似文献   

6.
根据江苏油田科技重大专项研究的管理与实践,分析总结了选题立项、目标优化、资源配置、过程组织与控制,以及验收考核等管理环节的做法和经验。认为运用科技重大专项联合攻关的集中管理模式,有助于解决老油田系统性综合性的技术难题,较好地满足了油田生产需求和长远发展需要。提出立项阶段必须以瓶颈技术的突破为关键,集中科技资源,优化目标体系;过程组织与控制应当以提高管理能效为目标,在组织机构、计划安排与技术交流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实现项目运行的动态优化;验收考核要加强项目应用潜力的评价,在指标设计上更加突出技术创新和应用效益的权重。应用表明,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具有较强的综合效应,可以实现项目管理最优化,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井下作业公司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无统一流程管理、缺少监管和质量控制、延期拖后与中期终止时有发生、后期转化与应用效果差等问题,结合油田非科研单位实际,指出项目管理必须结合生产实际,必须产生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依靠基层;抓好项目立项管理、实施管理、验收管理、成果管理四大环节;通过贴近生产实际需求开发革新项目,使科技项目在实际生产中发挥降低安全风险、降低劳动强度、降低作业污染、提高生产效率的“三降一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1996年我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59项,科研经费总额达4000多万元。承接的项目中纵向项目322项,横向项目237项,其中,有国家计委、国家科委的“九五”国家攻关项目20项,在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九五”科技规划的52项重大科研项目中,争取到5个一级课题,并参与了30余个项目的研究工作,三、四级子课题达130个。全年共完成科研项目110项,其中通过鉴定或验收的40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的有11项,国内首创或国内先进的19项,共有11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96年我校科研处被国家教委与北京市教委表彰为科研管理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9.
摘要:根据江苏油田科技重大专项研究的管理与实践,分析总结了选题立项、目标优化、资源配置、过程组织与控制,以及验收考核等管理环节的做法和经验。认为运用科技重大专项联合攻关的集中管理模式,有助于解决老油田系统性综合性的技术难题,较好地满足了油田生产需求和长远发展需要。提出立项阶段必须以瓶颈技术的突破为关键,集中科技资源,优化目标体系;过程组织与控制应当以提高管理能效为目标,在组织机构、计划安排与技术交流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实现项目运行的动态优化;验收考核要加强项目应用潜力的评价,在指标设计上更加突出技术创新和应用效益的权重。应用表明,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具有较强的综合效应,可以实现项目管理最优化,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2013年7月26日,科技重大专项《主力油田再稳产技术对策研究》(含8个子课题)通过油田重大专项领导专家组验收,同时对《江苏油田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及有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含7个子课题)重大专项进行了中期检查。领导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各子课题取得的技术成果和实施效果,并对下步科技重大专项的工作从技术方向、管理目标等提出了具体要求。7月至8月,油田科技处对今年在研的72项研科技项目也进行了中期检查,并对其中20个项目进行了评估。检查结果显示,油田整体科研项目按进度运行,同时对一些项目的技术细节、知识产权申报和进度等工作进行了督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在油气储运领域有长达40年的研究历史,在管道输送工艺、腐蚀防护、完整性管理、化学添加剂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引领着国内油气储运行业的科技进步。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公司科技成果的产出和应用水平,充分发挥科技成果的价值特性,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十分必要。文章在介绍中国石油管道公司科技成果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公司管理实践,提出并建立了科技成果管理体系。该体系包含5个节点:成果研发—技术集成—成果认定与发布—推广应用—后评价。在完成成果应用评价后,根据后评价结果,实现对科技研发过程和科研人员的反馈与反哺,由此实现了对科技成果的闭环管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聚焦油气勘探开发主战场重大工程技术需求,将“创新驱动、技术引领、人才优先、价值导向”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着力搭建基础前沿储备、关键核心攻关、现场试验、推广应用多层次成果培育体系,建立健全科研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创新驱动成果转化机制、引才育才用才培养机制、精准激励薪酬分配机制4项配套机制,形成支撑和引领工程技术发展的现代化科技研发体系;创建“自主转化、研发与制造一体化、外委合作、技术许可”多元化成果转化模式,强化全方位一揽子靠前技术支持与服务“4+1+N”布局,建立技术研发与市场开发有效衔接的平台,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价值增长和产业升级;放大休斯敦中心优势,优化运行管控机制,搭建国际技术合作平台和研发高地,建立“研发+生产+应用”国内外成果转化全链条转化模式,形成中美两地一体化高效协同发展新格局。“十三五”期间,工程院科技供给力、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实现跨越式提升,有力支撑了高效勘探、效益开发,高起点开启建设世界一流研究院新征程。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贯彻中国石油集团新发展理念,强化改革创新、提质增效和数字化转型,工程材料研究院在科研管理创新体系构建中,以完全项目制管理为抓手,以科技成果及经费收支量化考核为激励措施,建立了完全项目制管理系统,实现“两个机制、一个平台”的“双轮驱动”模式和数字化转型。该系统以“价值创造者”为本,采用数据可视分析,建立了项目信息库、知识文档库、项目与成员的技术及经济账户等,具备项目、成果、预算、经费、过程管理功能,可量化反映相关人员技术能力与水平,体现项目经济效益能力,为实施科研项目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及科技创新体系优化提供信息平台支撑。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中央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国家队,承担的使命日益重要,需要进一步突破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层次的障碍。研究分析了央企直属科研院所与所属企业在创新研发链上分工不明、定位不清、缺少配套机制与措施等问题,提出央企内部需明确“龙头+专精特新”科技创新链的有效分工。直属科研院所作为科研“龙头”,负责开展“基础、前沿、重大共性”技术攻关;所属企业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及研究优势,负责地区特色技术研发和成熟科技成果推广。通过建立“研发、应用、推广、转化创效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创建科技成果转化创效平台等,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科研组织格局。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任务深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显著加快,传统能源行业面临巨大挑战。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近年来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科学决策,创新驱动,实施企业业务多元化发展与节能减排双效并举,推动老油田转型,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华北油田在预算体制、奖励制度、科研体制、深化组织与经营模式方面改革探索,创新效益开发机制,建立单井经济效益界限模型,推行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揭榜挂帅”模式,建立健全三级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调动科研人员主动性、拓宽人才成长空间、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通过进一步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推进CCUS工程提高油田产能,在保障国家能源供给的同时,加强生态安全环保工作,实现老油田绿色效益开发。  相似文献   

16.
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技术经济分析评价工作。要做出准确、科学的评价,就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后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计算出项目实际目标与可行性研究阶段预测情况的偏离度,从而比较客观地做出评判。文章从我国油气管道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管道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进行了探讨,采用综合评价法对项目的前期工作、项目实施、项目运营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初步建立了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介绍了具体的操作步骤。通过具体指标的量化计算,为衡量和分析项目决策、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影响和持续性等实际情况与可行性预测情况的差距提供评判的依据。文章还列举了一个运用综合评价法对某输油管道工程进行后评价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当今世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其科技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一。美国政府曾先后出台《拜杜法案》和《史蒂文森-怀特勒创新法案》,有效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其科技发展资金来源呈企业主导特征。美国还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实施税收优惠、拓宽投融资渠道、科技人才培育引进、科技创新柔性监管等措施,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产学研交流合作,引导知识和技术向企业转移,有效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参考美国的经验做法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激发我国企业创新活力的政策建议:创新研发优惠方式,扩大税收激励范围;以市场化运作模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强化STEM教育战略地位,吸引国际STEM人才;提升科研人员基本工资待遇,增强研发队伍稳定性;拓宽监管沙盒参与主体,适当精简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持续推进科技创新驱动,深化“技术、服务、品牌”三大定位;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整合研发技术力量,打造行业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建立健全创新发展体制机制,配套完善激励政策制度,激活创新内生动力;坚持业务主导组织科技攻关,倡导中国润滑油自主规格制定与实施,形成一批原创性成果,做强特色产品;推进成果转化,打破国外垄断,助力油田重要设备润滑油国产化。“十三五”期间,公司的产品开发类科研成果总转化率达80%,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柴油机油、齿轮油、变压器油、船用油等优势领域,“昆仑润滑”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Pu Renlong 《中国油气》2006,13(4):32-34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during the lOth Five.Year Plan Period Qinghai Oilfield focused itself on fuel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celerating technological results conversion, and reasonably using core packaged lechnologies during the 10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n the last five years, Qinghai Oilfield has invested RMB 149 million to launch more than 340 item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with industrial conversion rate of technological results exceeding 90 percent trod obtained economic benefits of more than RMB 500 million.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控制油气井投资、降低成本,提高勘探开发效益,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以市场经济原理为指导,引入目标成本法和价值分析原理,探索油气井项目投资全过程控制方法,构建了“6+4”运行模式。该投资控制体系涵盖项目决策、设计、招标、施工及竣工全流程,包括目标成本的制定、优化、分解、实施、控制、分析考核6个环节,涉及市场、总承包、预警、激励4个配套保障机制,以及相应信息保障措施,以效益为导向,用经济指标引导约束技术指标,实现全过程各环节精细化管控,为油气项目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取得的成效主要包括:为公司投资控制提供依据,应用于公司重点项目投资审查中,投资审减率超10%;推动公司造价大数据建设,其中钻井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块已在塔里木油田、西南油气田等风险井投资估算管理中全面普及应用;促进了西南长宁页岩气稳产方案优化,为低油价形势下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有效动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