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0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训练组采用感觉统合训练,药物治疗组采用利他林治疗。两组均在接受治疗前、第4周、第8周、第12周末进行多动指数评定。结果治疗前训练组和药物组的多动指数分别为(18.4±3.9)分和(18.3±3.7)分。治疗后分别下降到(10.1±2.5)分和(9.8±3.4)分,两组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可以通过纠正患儿的感觉统合能力低下而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症状,疗效与利他林相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6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患儿均已明确诊断并系统采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应用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患儿应用心理行为干预。比较2组患儿感觉统合评定量表项目评分、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多动得分(PSQ评分)及患儿视听觉注意力测试评分。 结果 干预前,2组患儿感觉统合各项能力评分、PSQ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感觉统合各项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且PSQ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注意力测试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反应时间为(50.83±0.57)s、错误数为(54.32±0.81)个、漏报数为(67.23±0.56)个,均少于对照组的(55.69±0.46)s、(60.23±0.77)个、(69.79±0.68)个,均P<0.05。 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症状,有利于提高患儿认知、行为能力,有效改善患儿平衡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感觉统合训练对改善ADHD儿童行为与智力问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行为及智力问题的疗效。方法对96例ADHD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在治疗前后进行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ASQ)、Rutter儿童行为量表(Rutter′s)、瑞文推理测验联合型(CRT)评定并将两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ADHD患儿在ASQ、Rutter′s、CRT中多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感觉统合训练是提高ADHD儿童感觉统合能力、改善其行为和智力的一项有意义的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4.
李全梅 《中国全科医学》2012,(29):3419-3420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伴感觉统合失调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山东省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测定智力正常,临床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ADHD诊断标准,同时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测定为重度感觉统合失调的患儿179例,由专职治疗医师指导,采用以滑板、圆筒、平衡台、吊缆为主的游戏运动训练疗法,训练时间为6个月。评价感觉统合训练前和训练6个月后测定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和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多动得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79例ADHD患儿感觉统合训练治疗6个月后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中前庭平衡、触觉防御、本体感觉、学习能力和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多动得分与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是治疗ADHD的有效辅助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感觉统合训练治疗感觉统合失调32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感觉统合训练是一套集训练、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增强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方法,易于被患儿接受。作者用该法治疗注意力缺陷障碍、多动、冲动、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等感觉统合失调儿童3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学习能力不足儿童的感觉统合功能分析.方法资料对照和多因素分析.结果238例就诊儿童中有199名儿童存在感觉统合失调情况,占就诊儿童的83.61%.平均年龄(8.177±1.65)岁,男孩149例,女孩50例.199例中重度失调儿童96例(48.24%).199例中另有47.74%(95例)的儿童符合注意缺陷多动综合障碍.结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是造成儿童学习困难及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感觉统合失调与注意缺陷多动综合障碍存在必然的联系.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可能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综合障碍的病因方面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感觉综合训练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果。方法:选取64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盐酸哌甲酯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感觉综合训练。采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项目评分、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感觉统合评定量表项目评分、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多动得分均较之前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儿的感觉统合评定量表项目评分、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多动得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感觉综合训练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功能训练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68例ADHD患儿分为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对照组不进行统合功能训练,进行对照研究。结果:ADHD患儿训练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可改善ADHD患儿神经心理功能,提高适应能力,减轻其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冲动等症状,可作为ADHD的一种很好的针对性和辅助性的治疗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感觉统合功能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7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分为A组和B组。A组接受感觉统合功能训练治疗,B组接受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进行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评定及Conners多动指数问卷调查。结果两组治疗后多动指数均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lt;0.05),但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无显著性差异。A组统合能力各指标治疗后均升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lt;0.05),B组则只有学习能力较治疗前升高(P&lt;0.05),且两组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A组&gt;B组,P&lt;0.05)。结论对ADHD患儿采取感觉统合功能训练的方法进行治疗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认知和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学习障碍的疗效。方法对215例有学习障碍的患儿采用认知训练和感觉统合训练进行干预。2个疗程后比较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和儿童感觉统合检测量表评分情况及语文数学两项学习成绩。结果治疗后,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4个项目评分,儿童感觉统合检测量表各项及总分,数学语文成绩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认知和感觉统合训练干预儿童学习障碍在改善行为和情绪障碍、提高感觉统合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成绩方面,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护理中知信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2017年8月—2019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治疗的98例SUI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49例患者采用知信行护理模式。干预2周后,对比2组患者每日漏尿次数、女性下尿路症状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ICIQFLUT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随访2个月,对比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干预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每日漏尿次数[(1.52±0.11)次vs. (3.06±0.18)次]、ICIQFLUTS评分[(35.12±1.62)分vs. (40.65±2.5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92%,47/49)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 3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2.95±5.49)分vs. (70.16±3.84)分],且2组社交限制评分[(20.62±3.62)分vs. (14.28±1.64)分]、日常生活限制评分[(35.62±4.85)分vs. (30.16±2.22)分]、心理影响评分[(40.52±4.55)分vs. (33.25±2.9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知信行护理模式可有效减轻SUI患者尿失禁症状,降低漏尿次数,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适合产科三位一体家庭式病房产妇的“互联网+”医疗护理模式,以进一步提高母婴VIP健康管理服务水平。  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6月在丽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三位一体家庭式病房分娩的足月初产妇240例,按照“互联网+”医疗护理模式建立前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产科VIP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产科护理新模式。比较2组护理效果。  结果  产后24 h,观察组分娩恐惧程度得分[(28.63±7.6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2.81±8.16)分],自我效能得分[(259.04±60.1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32.10±63.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9、-3.368,均P<0.05);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190.13±34.98)mL]明显小于对照组[(218.07±41.1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7,P<0.05);观察组产后42 d母乳喂养率为90.00%(108/1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94/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8,P<0.05);观察组对院外护理的满意度评分[(24.57±3.4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8.59±4.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87,P<0.05)。  结论  “互联网+”医疗护理模式在产科三位一体家庭式病房产妇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明显减轻产妇分娩恐惧度,提高自我效能,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母乳喂养率及院外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深度烧伤后瘢痕增生常严重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本研究旨在探讨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儿童深度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5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深度烧伤患儿68例,其中男44例,女2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5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压力治疗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和患儿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对患儿进行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儿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儿VSS[(5.54±1.41)分]、OSAS[(3.42±0.79)分]、PSAS[(4.00±0.79)分]总体评分较治疗前VSS[(8.24±1.73)分]、OSAS[(5.00±0.82)分]、PSAS[(5.48±0.97)分]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儿VSS[(6.94±1.64)分]、OSAS[(4.28±0.75)分]、PSAS[(4.91±0.70)分]总体评分较治疗前改善,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联合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在传染病学实习生带教中的策略与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实习的160名本科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80例,采用CBL结合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和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带教法)。对比2组学员的理论考试成绩、病例分析能力和临床技能能力成绩,分析观察组教学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入科理论考试成绩相近,分别为(86.66±4.57)分和(87.50±1.2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6,P=0.118),实习结束后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为(36.25±1.71)分,高于对照组理论成绩[(32.50±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38,P < 0.001);观察组的案例分析能力成绩[(25.23±1.82)分]和临床操作考核成绩[(28.50±2.16)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9.50±3.44)分、(24.65±4.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150、7.458,均P < 0.001)。观察组的问卷调查显示该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临床思维和实践运用能力。  结论  CBL联合阶段性目标教学方法能提高传染病学实习生的案例分析和临床操作能力,提升传染病专科知识掌握程度,同学对教学满意度较高,大部分希望继续使用该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强化心理干预措施在中青年基底节出血患者保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21年4月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保守治疗的86例中青年基底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共40例,予以强化心理干预;对照组共46例,予以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和发病8周后的抑郁、焦虑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50%和93.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0);8周后观察组抑郁评分为(48.28±4.2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00±6.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8周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为(40.73±4.8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48±7.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而8周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6.75±11.4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5±1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结论  强化心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中青年基底节出血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还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利于全面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有氧耐力训练联合电针刺激疗法对脊柱侧弯患者术后康复情况、VAS评分及SRS-22评分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收治的脊柱侧弯术后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有氧耐力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电针刺激疗法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0 d,观察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VAS评分及SRS-22评分情况。  结果  2组患者首次站立时间[(2.92±0.33)d vs. (3.87±0.41)d]、首次站立持续时长[(9.34±1.22)min vs.(6.97±1.32)min]和治疗30 d后左右侧屈肌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0 d,观察组患者疼痛、自我形象、活动功能、心理健康、治疗满意度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和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治疗7、30 d,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6.47±0.82)分vs.(5.75±0.67)分,(3.21±0.36)分vs.(3.98±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有氧耐力训练联合电针刺激疗法对脊柱侧弯患者术后具有更好的康复作用,能有效降低VAS评分、提升SRS-22评分值,可以更好地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用于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术治疗四肢创伤患者对康复效果、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四肢创伤患者共9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均予以VSD术治疗,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优质护理,对患者的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治疗费用、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前及护理1个月后的疼痛(VAS)评分、肿胀周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  结果  优质护理干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换药次数[(4.19±0.71)次vs. (2.43±0.42)次]、创面愈合时间[(26.62±6.31)d vs. (20.57±5.12)d]、创面愈合治疗费用[(3 245.86±254.39)元vs.(1 628.09±103.54)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从81.64%提升至9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前,2组VAS评分、肿胀周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降低[(1.93±0.46)分vs. (6.98±1.41)分],肿胀周径明显缩短[(1.21±0.15)mm vs. (12.91±0.19)mm],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升[(90.24±5.09)分vs. (65.28±2.61)分],且优于对照组[(4.02±0.86)分、(4.12±0.18)mm、(78.59±4.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优质护理用于VSD术治疗四肢创伤患者对康复效果、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不仅能够降低VAS评分,缩短肿胀周径,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创面愈合治疗费用,同时能够提升生活质量评分与临床护理满意度,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膝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合肥京东方医院于2019年4月—2020年8月收治的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常规护理+快速康复理念)和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术前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疼痛情况及膝关节活动情况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VAS评分),活动度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情况,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膝关节镜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的效果。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0.00% vs. 18.18%, P < 0.05),术后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0.67±0.65)分vs. (2.67±0.48)分, P <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5.84±0.71)d vs. (11.90±1.42)d, P < 0.05],膝关节术后活动度较对照组高[(92.48±2.42)分vs. (79.27±2.85)分, P <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明显较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的应用能够减少膝关节镜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的同时,提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精准护理对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治疗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住院的6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精准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2组的体位依从率、药物依从率、用药正确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满意度、视力、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生活质量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的体位依从率、用药正确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2组的药物依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6);2组入院及出院时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观察组在出院15 d和30 d视力为(0.15, 0.40)、(0.18, 0.45),优于对照组的(0.10, 0.30)、(0.10, 0.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费用为(14 916.96±3 966.91)元、住院时间为(8.77±3.38)d, 少于对照组的(23 763.22±8 098.87)元和(15.20±4.2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入院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6),观察组在出院时、出院15 d及30 d为(34.97±3.43)分、(40.96±4.96)分、(46.25±5.23)分,优于对照组的(27.56±2.87)分、(30.41±4.51)分、(35.43±5.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精准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较常规护理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采用基于医护一体化的预见性护理模式,研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50例患者的手术资料,根据围术期采用的护理模式,分为观察组(医护一体化预见性护理模式,25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25例)。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6.72±0.79) h vs. (10.20±0.82) h]、术后下床时间[(6.88±1.00) h vs. (10.84±0.75) h]、术后导尿管拔除时间[(1.44±0.51) d vs. (2.40±0.65) d]、术后静脉输液时间[(3.40±1.12) d vs. (5.04±1.06) d]、住院时间[(6.52±1.05) d vs. (8.00±1.15)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4.878,P=0.027)。  结论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围术期应用医护一体化的预见性护理模式,可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护理质量与效果,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