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获得草莓根腐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优良拮抗菌,以草莓种植基地的土壤为拮抗菌来源,通过室内测定不同菌株的抑菌活性,筛选抑菌率最高的菌株,在此基础上对所筛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评价其抑菌谱和防效.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获得39株拮抗菌,筛选出3株对尖孢镰刀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  相似文献   

2.
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草莓灰霉病是草莓栽培中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严重降低食用以及经济价值。本研究以“红颜”草莓为试验材料,测定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 Pa2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防治效果以及草莓病程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Pa2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其上清液可以破坏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细胞膜,导致细胞内容物泄露。离体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a2对草莓叶片灰霉病、草莓果实灰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79.13%、54.29%。经菌株Pa2上清液处理24h后草莓果实病程相关基因FaPR1、FaPR4、FaGR分别上升19.05、24.64、3.69倍。综上所述,砖红镰刀菌菌株Pa2是一种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新型生防菌资源。  相似文献   

3.
从宁夏中卫硒砂瓜连作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有抑制作用的菌株B6,研究了其生物防治效果及诱导西瓜幼苗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的规律。经单菌落形态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拮抗菌株B6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拮抗菌株B6皿内抑菌试验显示其能够抑制尖孢镰刀菌生长,抑菌率达50%。温室盆栽试验表明,拮抗菌B6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效达88.89%。B6发酵液浇灌西瓜幼苗,能够诱导幼苗中SOD及POD升高。尖孢镰刀菌侵染B6预处理幼苗,1h后幼苗中SOD活性达最大值1.07 nmol/s,6 h后POD活性达最大值0.73 nmol/s,较对照升高更早,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4.
海洋细菌NH-8防治草莓灰霉病机理及其抗菌物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从海藻分离获得的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NH-8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机理,采用酸沉淀法分析其抗菌活性成分,并从促生、抑菌和诱导草莓防御酶活性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菌株NH-8后,草莓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最大分别为35.4、3.63、51.5、43.8 U;同时接种菌株NH-8和灰霉病菌比单一接种菌株NH-8或灰霉病菌对草莓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更大,PAL、POD、SOD、CAT活性最大分别为37.5、3.91、55.5、47.6 U。NH-8菌株发酵液对草莓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苗株高、鲜重和干重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57.58%、131.43%和45.45%;发酵液的粗提物对灰霉病菌具有抑菌活性,可引起菌丝不规则生长,菌丝顶端或中间膨大成泡囊状,引起原生质泄露;NH-8菌株及其分泌物质对草莓具有抗性诱导作用,分泌的抗菌活性产物为伊枯草素(iturin)。  相似文献   

5.
用尖孢镰刀菌接种盛花期(播种60 d)的结瘤大豆,接种0、24、48、72、96、120、144 h后测定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4种防御酶的活性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接种尖孢镰刀菌后接种根瘤菌的大豆植株防御酶活性均高于未接种根瘤菌的大豆植株和空白对照,表明大豆接种根瘤菌对尖孢镰刀菌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同时可提高其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4种防御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制高效、无毒的生物农药,采用自主分离的寡雄腐霉生防菌株Pythium oligandrum CQ2010制备发酵液,研究其对温室番茄生长及灰霉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寡雄腐霉发酵液(Pythium oligandrum broth,POB)能显著提高番茄叶绿素含量,增强根系活力,增加氮、磷、钾吸收,促进植株生长,使生物量比对照提高65.14%;同时能激活与叶片抗病性相关的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诱导植株产生抗病性反应,提高抗病能力,其效果优于寡雄腐霉卵孢子制剂;而且POB能显著抑制离体灰葡萄孢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施用POB能使番茄灰霉病发病率下降22.28%~31.05%,病情指数从52.5(对照)下降至22.5~27.5,相对防治效果达47.62%~57.14%,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说明POB减轻了灰葡萄孢菌对细胞膜的伤害。表明POB兼具促进番茄生长及防治灰霉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大蓟总黄酮对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melonis的抑制效果,采用微波超声法提取大蓟种子中的总黄酮,并测定其对其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其田间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大蓟总黄酮浓度为10 mg/mL时,对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和孢子萌发抑制率达到100.0%,菌丝畸变、断裂;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OD650 nm和pH最小,分别为0.3和5.5;其电导率是对照组1.2倍。不同浓度大蓟总黄酮处理下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呼吸强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羧甲基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降低,浓度为10 mg/mL大蓟总黄酮处理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60 h后,呼吸强度、SOD和CAT活性均降至最低,分别为7.8 mgCO2·cm-2·h-1、22.9 U/mL和20.8 U/mL。田间防治结果表明,浓度为10 mg/mL大蓟总黄酮处理下,甜瓜枯萎株数最少,防治效果最佳,为93.5%。表明大蓟总黄酮能够有效地抑制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生长,具有进一步发展为绿色新型植物源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防治剂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植物根际细菌HQ1-2在黄瓜根际定殖能力及对根际土壤微生态和枯萎病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HQ1-2在黄瓜根际定殖密度,采用对峙试验和孢子萌发试验测定其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活性,通过盆栽试验评价其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和对黄瓜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HQ1-2在黄瓜根系和根际土壤具有稳定的定殖能力,处理12 d时在黄瓜根系和根际土壤分别能保持104和106 cfu/g的定殖密度;HQ1-2处理显著增加黄瓜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提高根际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加根际土壤速效氮、磷、钾的含量。在室内试验,HQ1-2对尖孢镰刀菌的菌丝生长、分生孢子形成和孢子萌发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盆栽试验,HQ1-2显著防治黄瓜枯萎病,其防效达到84.62%。另外,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HQ1-2菌株鉴定为多粘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2株木霉菌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和对温室盆栽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绿木霉DB14、加纳木霉DB35孢子悬浮液(1×10~6cfu/mL)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90.06%和85.95%,对盆栽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可达68.63%、66.67%。喷施木霉菌提高了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同时降低了丙二醛含量,说明喷施绿木霉DB14、加纳木霉DB35也可同时增强小麦抗逆性。  相似文献   

10.
具防病并提高植物耐旱功能的小链霉菌HS57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寻找防治黄瓜枯萎病并提高植物抗逆能力的多功能菌株。从连作田健康黄瓜根际土中分离筛选到1株放线菌HS57。平板对峙法测定菌株HS57对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平皿对扣共培养法测定其挥发性物质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温室盆栽法测定其对黄瓜枯萎病的防病效果及对小麦耐旱能力的影响,结合菌株形态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HS57可抑制3种病原菌生长,其中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为52.4%;其挥发性物质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为32.1%。浓度为10^7个/mL的HS57孢子悬浮液浸种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最好,为51.0%;小麦种子经浓度为10^7、10^8个/mL的HS57孢子悬浮液浸种,麦苗经连续7 d缺水处理后再浇水,比对照恢复得更好。初步鉴定HS57菌株为小链霉菌Streptomyces parvus,是一株非常有潜力的多功能菌株。  相似文献   

11.
 草莓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可造成草莓烂果,严重影响草莓产量和采后保存。为了探明日光温室草莓灰霉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在2013—2014年生长季和2014—2015年生长季,对北京地区草莓日光温室空气中灰葡萄孢分生孢子数量、草莓花瓣带菌率和灰霉病病果数进行了动态监测和调查,同时对日光温室中气象因子进行了系统监测和记录。结果表明,在草莓日光温室中,利用孢子捕捉器捕获的灰葡萄孢分生孢子数量在一天中主要集中在5:00-18:00,以11:00-14:00数量最大。在一天中每小时捕获的分生孢子数量与温度和光照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新增草莓灰霉病病果数与7 d前当天捕获的分生孢子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2,P≤0.01),与7 d前当天的新鲜花瓣带菌率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807,P≤0.01),这为利用捕获的分生孢子数量和新鲜花瓣的带菌率预测7 d后草莓灰霉病的发生情况提供了重要参考。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日光温室中草莓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为该病害的防控和预测测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药丁香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抑制作用及生防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测定了中药丁香的甲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室内抑菌作用和对番茄灰霉病的温室防治作用。室内抑菌试验采用菌丝干重法测试结果表明,提取物在20 000μg/mL和10 000 μg/mL两个浓度下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均达到了80%以上,5 000μg/mL浓度下抑制作用迅速下降到35.37%。在抑制分生孢子产生的测试中,浓度为10 000μg/mL的处理完全抑制了分生孢子的产生,浓度为5 000μg/mL的处理也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产孢作用,抑制率达到85.40%,而进一步稀释的处理则没有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采用生长速率法测试了丁香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结果表明其抑制中浓度为3 292.38μg/mL。在温室盆栽试验中,浓度为20 000μg/mL的处理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防治效果达到86.45%,与化学药剂处理达到无显著差异,浓度为10 000μg/mL的处理在保护作用测试中也表现出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哈茨木霉Th33菌株能拮抗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实验室前期研究了哈茨木霉Th33 Gα蛋白基因Thga1的功能,发现Thga1敲除突变株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量显著减少。对该敲除株和Th33进行转录组测序,发现共有29个转录因子发生显著差异表达。本文选取差异表达量最大的C2H2型转录因子基因Tha09974进行功能研究。构建了Tha09974敲除突变株Δ9974及其回复突变株R9974,对野生菌Th33、Δ9974和R9974分别进行了生长、产孢及拮抗特性检测。结果显示,与野生菌Th33相比,Δ9974的菌落生长速度没有显著差异,菌丝生物量降低了51.5%,产孢量降低了73.6%;Δ9974较野生菌Th33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和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的生长抑制率分别降低了41.67%和45.15%。R9974和Th33的生长速度、生物量、产孢量及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没有显著差异,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低于野生菌Th33,但高于Δ9974。以上结果说明,Tha09974能够正调控Th33的生长、产孢和对病原菌的拮抗能力,并受到Thga1的正调控。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木霉菌的产孢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灰霉病是葡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葡萄果实的品质和产量。为明确葡萄灰霉病菌对四霉素和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本研究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四霉素和啶酰菌胺对采自云南省宾川县、湖北省武汉市和辽宁省北镇市60株葡萄灰霉病菌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建立了敏感性基线,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交互抗性。结果显示,葡萄灰霉病菌对四霉素和啶酰菌胺的敏感基线分别为0.245和1.115 μg/mL;上述葡萄灰霉病菌均对四霉素敏感,而11.7%的菌株表现为啶酰菌胺抗性。并且四霉素与啶酰菌胺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r=-0.040,P>0.05)。因此,四霉素可作为防治葡萄灰霉病的候选药剂,研究结果对两种杀菌剂的科学使用以及葡萄灰霉病的可持续防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大豆是黑龙江省四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大豆根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土传病害[1],主要侵染大豆茎基部至根部,引起根茎腐烂,一般田块减产 10%~30%,重病田块减产达 60%以上,严重时甚至造成绝产[2]。由镰刀菌引起的大豆根腐病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 [3]。2017 —2018年,对黑龙江省富裕县、讷河市、五大连池市、北安市、克东县、拜泉县、海伦市、望奎县、林口、牡丹江、尚志、  相似文献   

16.
 设施番茄灰霉病发生频繁,易产生抗药性,利用微生物杀菌剂防治番茄灰霉病是切实可行且对环境友好的措施之一。本研究通过抑菌活性测定和田间棚室试验,获得一株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生防细菌HMB19198,通过16S rDNA联合gyrAgyrBrpoBrpoC等看家基因序列比对将菌株HMB19198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峙培养结果表明,菌株HMB19198的脂肽提取物对灰霉菌表现较强的抑菌活性,通过色谱分离技术结合质谱分析,证明菌株HMB19198主要产生脂肽类抗生素丰原素(fengycin)和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其中fengycin包含fengycin A(C15-C18)和fengycin C(C19-C20)两种同系物。抑菌活性测定表明,fengycin对灰霉菌表现较强的抑菌活性,显微观察发现,fengycin处理后造成灰霉菌菌丝畸形。通过对菌株HMB19198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获得fengycin合成酶基因簇,从基因水平证明菌株HMB19198可以产生fengycin。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设施作物生产水平和产量最高的地区之一,灰霉病在该地区发生普遍,严重影响作物的品质和产量。本研究从长三角地区(江苏盐城、南通、淮安、苏州、扬州、镇江,上海嘉定,浙江嘉兴、宁波)种植番茄、草莓等的温室大棚中采集了灰霉病菌195株,根据采集地点和寄主植物种类将这些菌株划分为16个群体,利用9对SSR引物对这些菌株进行了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灰霉病菌遗传多样性丰富,所分析的灰霉病菌的亲缘关系与采集地点的相关性不紧密,而与寄主植物种类有一定关系。进一步对27个大棚的菌株群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在寄主植物相同的情况下,通常同一地点相邻大棚的菌株群体亲缘关系更近。遗传变异分子方差分析(AMOVA)发现灰霉病菌群体的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部,但群体间的遗传变异比率非常高,表明群体间分化较大,温室大棚的存在对菌株的进化起到了明显的隔离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温室大棚的使用对灰霉病菌遗传进化及病害流行的影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竹醋液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制竹醋液抑制6种作物8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活性大小序为:苹果霉心病菌 > 小麦赤霉病菌 > 黄瓜炭疽病菌 > 番茄灰霉病菌 > 葡萄炭疽病菌 > 番茄早疫病菌 > 草莓灰霉病菌 > 苹果腐烂病菌 > 苹果轮纹病菌 > 黄瓜灰霉病菌,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介于0.1185%-0.8035%(g/mL,干重/体积)之间。室温下保存1年的竹醋液抑制7种作物8种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在0.0832%-0.3334%之间,对苹果霉心病菌的抑制活性下降,对6种作物的6种病菌的抑制活性均高于新制竹醋液。在2%水琼脂培养基上测定发现竹醋液明显抑制草莓灰霉菌分生孢子萌发,对该菌7个菌株的EC50在0.0365%-0.1311%之间,平均为0.0673±0.0332%。叶盘漂浮法测定发现0.0125%、0.025%和0.05%的竹醋液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分别为23.5%、38.8%和78.4%,对葡萄霜霉病菌5个菌株EC50在0.0191%-0.0464%之间,平均为0.0317 ±0.0109%。  相似文献   

19.
河北廊坊大豆枯萎病病原镰刀菌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河北廊坊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试验基地大豆孢囊线虫病田内大豆枯萎病病原镰刀菌的种类,对362份罹病枯萎大豆植株进行病原真菌分离,得到335株真菌;使用镰刀菌通用引物鉴定出镰刀菌(Fusarium spp.) 279株,占分离菌株83.3%;镰刀菌特异性引物、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形态学特征进一步鉴定镰刀菌种类,鉴定出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189株,占分离菌株56.4%;茄病镰刀菌(F. solani)67株占20.0%、禾谷镰刀菌(F. graminearum)16株占4.8%、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3株、层出镰刀菌(F. proliferaum)2株、燕麦镰刀菌(F. avenaceum)和厚孢镰刀菌(F. chlamydosporum)各1株;致病性测试结果表明数量最多的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中约92.8%菌株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病力;这些结果表明该试验基地大豆枯萎病的优势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研究结果可为大豆枯萎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大豆孢囊线虫与尖孢镰刀菌复合侵染大豆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番茄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番茄上重要的土传病害之一,危害番茄果实、叶、茎等部位,严重制约番茄的安全生产,微生物菌剂的施用被认为是防治该病害的有效措施。前期研究发现贝莱斯芽胞杆菌5YN8能够显著防治番茄灰霉病,本研究通过构建相关基因突变体,探究生物被膜在5YN8防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生物被膜增强突变体具有更致密的褶皱,而减弱突变体生物被膜光滑。进一步研究发现,菌株5YN8及其突变体处理14 d后,生物被膜减弱突变显著减少细菌在叶面的定殖,而增强突变则提升其定殖。另外,生物被膜减弱突变体防病效果显著降低,∆spo0A对灰霉病防效仅为16.02%,而生物被膜增强突变体∆abrB、∆sinR防病效果显著增强,分别达80.77%、78.94%。相关性分析表明,5YN8的抑菌率、叶面定殖与其防效显著正相关。综合结果表明,5YN8生物被膜的形成依赖保守基因的调控,通过改变生防菌定殖及抑菌能力影响对番茄灰霉病防效。上述研究将为生防菌5YN8的功能修饰增强及在番茄灰霉病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