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并发重度脑积水的效果.方法 对10例结核性脑膜炎并发重度脑积水的患者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10例患者中,9例术后意识障碍好转,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缓解,1例头痛、头晕缓解不明显,但经治疗4 d后逐渐缓解.1例术后2个月后出现分流管阻塞,无一例发生结核性腹膜炎.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并重度脑积水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EVD)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脑室内出血(IV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28例脑室内出血病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4例。治疗组行脑室外引流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对照组单纯行脑室外引流。比较两组的血肿清除效果、脑室引流时间、脑脊液蛋白水平、脑积水发生率及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脑室引流时间较对照组短,脑室出血评分、脑脊液蛋白水平及脑积水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E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室外引流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脑室内出血,能够促进血肿清除,缩短引流时间,降低脑积水发生率,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双管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伴发脑积水引流的效果。方法将于靖江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脑室出血伴发脑积水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管组(n=20)与双管组(n=20),其中单管组均采用单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双管组则采用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手术治疗后引流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前GC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3,P> 0.05),术后两组GCS评分均显著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7、7.204,P <0.05),且术后单管组GCS评分高于双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32,P <0.05)。单管组引流管放置时间明显短于双管组(t=8.212,P <0.05),单管组血肿清除率、每日引流量与双管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8、0.739,P> 0.05);单管组ICU住院时间、颅内感染率、穿刺道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双管组(t=5.803,χ~2=22.222、21.645,P <0.05)。结论针对脑室出血伴发脑积水进行临床治疗时,相较于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单侧脑室外引流术的使用可保证引流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治疗结局及预后的改善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联合脑室外引流(EVD)治疗脑室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EVD治疗的脑室出血患者69例,依据是否给予脑室局部注入rt PA分为rt PA组(15例)和对照组(54例)。采用计算机辅助、半定量的容量分析方法计算脑室血肿体积,比较2组患者血肿清除效果、脑室积血程度(Graeb评分)、意识水平(GCS评分)、30d并发症、病死率及临床预后良好(Rankin评分3分)患者的比例。结果:术后第7天,rt PA组脑室血肿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13. 38±13. 90) m L vs (28. 48±17. 65) m L,P 0. 05)],Graeb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 (2,4) vs 5 (4. 5,5. 5),P 0. 05],GC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 (8,12) vs 8(7,12),P 0. 05]。2组患者30d内颅内感染、再出血、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率、病死率及临床预后良好患者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与单纯的EVD相比,EVD联合脑室局部注入rt PA治疗脑室出血可以更快速地清除脑室血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对艾滋病(AIDS)伴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M)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40例艾滋病合并CM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20例患者先后分别行侧脑室外引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组),20例患者未行手术干预治疗(对照组)。手术组患者均恢复良好,均治愈,病死率为0;对照组患者治愈8例,病死10例,2例无效自动出院。两组治愈和病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0,13.333,P<0.05)。结论行侧脑室外引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艾滋病合并CM可能是一种值得采取的新方法,可明显降低艾滋病合并CM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杨勇  余双燕 《山东医药》2010,50(2):29-29
患者男,38岁,因车祸右额硬膜外血肿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因合并重度颅底骨折,脑脊液鼻漏,术后行半卧位及持续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等保守治疗,疗效欠佳。20d时行右额底入路前颅底探查漏口填封术,鼻漏消失,但迅速出现进行性脑积水、头痛症状。27d时行脑室外引流,拔管后积水又迅速增加,于45d行左侧脑室腹腔分流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侧脑室外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侧脑室外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方法及护理经验。结果 23例患者中19例在1周内颅内压恢复正常拔管,2例并发颅内出血,2例因椎管阻塞改行侧脑室内引流。结论侧脑室穿刺外引流联合抗结核治疗,以及有效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赵勇刚 《山东医药》2003,43(24):36-36
近 6年来 ,我院共对 16 4例脑积水患者施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术后 42例发生并发症。现对此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 ,以探讨其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临床资料 :16 4例脑积水患者中 ,男 10 8例 ,女 5 6例 ;年龄 1~ 72岁 ,平均 38岁。其中梗阻性脑积水 135例 ,交通性脑积水 18例 ,脑室穿通畸形 4例 ,颅内巨大蛛网膜囊肿 3例 ,脑外脑积水 4例。所有患者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术后随访7天至 6年。出现分流管堵塞 2 2例 ,感染 8例 ,过度分流 3例 ,硬膜下血肿 2例 ,腹腔并发症 7例。讨论 :分流管堵塞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失败的最常见原因 ,文献报道发…  相似文献   

9.
<正>脑室感染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危及生命。脑室内注药灌洗持续外引流是治疗脑室感染的有效措施。本文回顾性分析8例脑室感染的临床资料,分析脑室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脑室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1例脑室出血患者,单侧侧脑室出血者单纯行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多脑室出血者先行脑室外引流,再行腰大池置管引流。结果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少于未引流者。认为该方法是治疗脑室出血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上海市养老机构对结核病防控措施实施情况和工作人员对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情况,为完善养老机构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1—4月,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上海市7个区的84家养老机构(城区30家、郊区54家)和其中的21家机构内的858名工作人员(城区234名,郊区624名)开展问卷调查。对养老机构中工作人员和入住老年人在入职/入住前后的胸片检查、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以及工作人员接受传染病相关培训和对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养老机构要求工作人员和老年人在入职/住前后定期进行胸片检查的比例分别为76.2%(64/84)和79.8%(67/84)、98.8%(83/84)和73.8%(62/84);落实每日查房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传染病(包括结核病)相关知识培训的机构分别占97.6%(82/84)、89.3%(75/84)、91.7%(77/84)和81.0%(68/84)。其中,城区养老机构对工作人员入职前后和老年人入住后胸片检查的比例[分别为93.3%(28/30)、86.7%(26/30)、93.3%(28/30)],以及在传染病报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传染病(包括结核病)相关知识培训制度的落实情况[分别为100.0%(30/30)、100.0%(30/30)、96.7%(29/30)]均明显优于郊区机构[分别为66.7%(36/54)、75.9%(41/54)、63.0%(34/54)、83.3%(45/54)、87.0%(47/54)、72.2%(39/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179、6.579、11.580、5.600、4.242、7.474,P值分别为0.010、0.037、0.003、0.018、0.039、0.006)。858名工作人员中,城区工作人员在入职前和入职后接受传染病相关培训率[分别为76.5%(179/234)和79.9%(187/234)]均高于郊区工作人员[分别为63.0%(393/624)和69.2%(432/624)](χ2值分别为13.988、9.666,P值分别为<0.001、0.002);对咳嗽超过2周、有咳痰和发热疑似症状,以及结核病是呼吸道传染病的知晓率[分别为88.5%(201/227)、74.9%(170/227)、49.3%(112/227)、95.2%(216/227)]均高于郊区工作人员[分别为71.3%(427/599)、64.3%(385/599)、41.1%(246/599)、84.8%(508/5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6.911、8.416、4.586、16.280,P值分别为<0.001、0.004、0.032、<0.001)。 结论: 养老机构应加强工作人员入职前后的胸片检查和传染病(包括结核病)相关知识培训,以及老年人入住后的胸片检查,尤其是郊区养老机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门诊部登记治疗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特征,为肺结核与糖尿病共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将2014—2021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门诊部登记治疗的261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与同期1839例单纯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包括性别、年龄、治疗分类、发现方式、病原学阳性率、涂阳率、培阳率、利福平耐药率、2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率、治疗成功率、就诊及确诊延迟率、就诊及确诊时间间隔。结果: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复治比例[16.48%(43/261)]明显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8.70%(160/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22,P<0.001),主动发现比例[7.28%(19/261)]明显低于单纯肺结核患者[13.05%(240/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0,P<0.01)。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病原学阳性率[65.90%(172/261)]明显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35.07%(645/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81,P<0.001),2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率和治疗成功率[84.62%(110/130)和80.46%(210/261)]均低于单纯肺结核患者[91.15%(412/452)和87.71%(1613/18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63,P=0.031;χ2=10.495,P=0.001)。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利福平耐药率[3.07%(8/261)]与单纯肺结核患者[1.41%(26/1839)]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45,P=0.086)。就诊延迟率、就诊时间[52.87%(138/261)和16(2,53)d]均明显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42.09%(774/1839)和9(0,3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822,P=0.001;U=2.775,P=0.006)。确诊延迟率、确诊时间[32.57%(85/261)和7(0,24)d]与单纯肺结核患者[31.92%(587/1839)和7(1,20)d]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44,P=0.834;U=0.167,P=0.867)。结论: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病原学阳性率高、复治比例高、就诊延迟率高、就诊时间间隔长、主动发现率低、痰涂片阴转率低和治疗成功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艾滋病(AIDS)合并分枝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提高对AIDS患者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临床特征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搜集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确诊并收治的135例AIDS合并分枝杆菌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原学特点、影像学特征和诊治情况。分析比较合并MTB感染者和NTM感染者的相关资料。结果: (1)病原学检查:135例研究对象中MTB感染者64例(47.4%),NTM感染者71例(52.6%)。NTM分离株中以鸟分枝杆菌为主(40株,56.3%)。(2)临床表现:研究对象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83.7%,113/135)、咳嗽(44.4%,60/135)、乏力(30.4%,41/135)、腹泻(25.2%,34/135)等。MTB感染组发热(92.2%,59/64)、咳嗽(56.3%,36/64)、咳痰(32.8%,21/64)的发生率,以及体温峰值[(39.0±1.0)℃]均明显高于NTM感染组[分别为76.1%(54/71)、33.8%(24/71)、11.3%(8/71)、(38.6±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21,P=0.011;χ2=6.869,P=0.009;χ2=9.263,P=0.002;t=2.025,P=0.045)。(3)实验室检查:MTB感染组降钙素原[1.57(0.42,6.71)ng/ml]、白细胞计数[6.62(3.39,8.78)×109/L]、血红蛋白[(95.5±21.5)g/L]、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45.3%,29/64)均明显高于NTM感染组[分别为0.31(0.11,1.80)ng/ml、4.03(2.81,6.20)×109/L、(78.7±14.6)g/L、11.2%(8/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33,P=0.001;Z=-2.798,P=0.005;t=5.344,P<0.001;χ2=19.609,P<0.001)。MTB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4(8,55)×106/L,明显高于NTM感染组的7(2,20)×10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34,P=0.001)。(4)影像学表现:MTB感染组粟粒影(17.2%,11/64)与胸腔淋巴结肿大(85.9%,55/64)的发生率高于NTM感染组[分别为1.4%(1/71)和71.8%(5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491和3.971,P值分别为0.004和0.046)。(5)治疗转归:MTB感染组住院时间为18(8,25)d,明显短于NTM感染组[26(15,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44,P=0.001)。MTB感染组死亡率为17.2%(11/64), 明显高于NTM感染组(2.8%,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8,P=0.021)。结论: CD4+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的AIDS患者,如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临床表现,同时伴有炎性指标明显升高、贫血、低蛋白血症和肺部典型的影像学改变时,应警惕合并分枝杆菌血流感染的可能。MTB与NTM感染虽然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行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结核性脓胸的疗效。方法: 收集武汉市肺科医院行纤维板剥脱术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开胸组(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期间入院的74例患者)和单孔胸腔镜组(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期间入院的5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h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带管时间、并发症(再次手术止血率、切口感染率、术侧胸壁感觉异常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孔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210.0(165.0,240.0)min]、术后48h引流量[585(450,813)ml]和术后住院时间[9.0(8.0,11.0)d]均低于传统开胸组[分别为270.0(210.0,330.0)min、865(695,1040)ml和14.0(11.0,16.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1134.725、995.463、635.841,P值均<0.01)。单孔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400(300,800)ml]、术后带管时间[8.0(7.0,9.3)d]、再次手术止血率[0.0%(0/58)]和切口感染率[1.7%(1/58)]与传统开胸组[分别为350(200,600)ml、9.0(7.0,14.0)d、1.4%(1/74)、4.1%(3/7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1774.672、U=1879.735、χ2=1.163、χ2=0.637,P值分别为0.086、0.267、0.281、0.425);而术侧胸壁感觉异常发生率传统开胸组为95.9%(71/74),显著高于单孔胸腔镜组的15.5%(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834,P<0.01)。随访5个月以上,传统开胸组总有效率为93.2%(69/74),单孔腔镜组的总有效率为94.8%(55/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9,P=0.928)。结论: 与传统开胸相比,单孔胸腔镜行纤维板剥脱术治疗Ⅲ期结核性脓胸安全有效,且创伤更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及胸腔积液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2021年西安市胸科医院收治的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的444例患者,依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结核性胸膜炎合并2型糖尿病组(合并糖尿病组;116例)和未合并糖尿病的结核性胸膜炎组(非糖尿病组;328例)。分别采集两组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前胸腔积液和外周血标本,进行T-SPOT.TB检测,分析两组患者T-SPOT.TB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合并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患者外周血T-SPOT.TB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6.55%(54/116)和56.10%(184/3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40,P=0.076);胸腔积液T-SPOT.TB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5.52%(76/116)和88.41%(290/328),合并糖尿病组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25,P<0.001)。合并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患者胸腔积液T-SPOT.TB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外周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45,P=0.028;χ2=12.848,P<0.001)。结论: 当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时,胸腔积液T-SPOT.TB检测阳性率降低,但仍高于外周血T-SPOT.TB检测结果;建议考虑优先行胸腔积液T-SPOT.TB检测,以提高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常规化疗方案联合中成药“抗痨合剂”及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丽水中医院结核科诊治的30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等分成3组,即常规西药抗结核治疗组(A组)、常规西药抗结核治疗联合中成药抗痨合剂组(B组)、常规西药抗结核治疗联合中成药抗痨合剂及中医适宜技术组(C组)。剔除24例因诊断变更、中断治疗、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后最终纳入276例患者,其中A组97例、B组93例、C组86例。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疗程末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肺部病灶吸收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B组和C组中医证状改善有效率[92.5%(86/93)和94.2%(81/86)]、肺部病灶吸收有效率[92.5%(86/93)和94.2%(81/86)]、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65.76±5.42)%和(67.06±5.95)%]、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44.97±5.35)%和(46.51±5.26)%]、治疗成功率[94.6%(88/93)和97.7%(84/86)]均明显优于A组[分别为82.5%(80/97)、76.3%(74/97)、(63.80±4.57)%、(42.72±4.82)%、80.4%(78/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00,P=0.046;χ2=2.999,P=0.003;χ2=2.427,P=0.015;χ2=2.886,P=0.004;t=2.699,P=0.008;t=4.186,P=0.005;t=3.048,P=0.003;t=6.428,P<0.001;χ2=2.069,P=0.039;χ2=2.192,P=0.028)。而B组和C组治疗后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27.12±2.32)%和(26.35±3.17)%]均明显低于A组[(29.12±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51,P<0.001;t=9.231,P<0.001)。结论:中西药联合抗结核治疗可明显减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肺部病灶吸收,提高肺结核患者免疫力,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但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效果未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7.
程武  谭守勇  李艳  李琼 《中国防痨杂志》2021,43(10):1006-1009
目的 分析复治菌阴肺结核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2月1日至7月31日于广州市胸科医院诊断并住院治疗的201例复治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前分泌物抗酸杆菌涂片或培养是否阳性分为菌阳组(146例)和菌阴组(55例)。收集研究对象的既往治疗情况及本次治疗的临床资料,对菌阴组和菌阳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治疗史、耐药情况、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治疗史:201例研究对象中,停药后需再次治疗者148例(73.6%),初始治疗失败者53例(26.4%)。停药后需再次治疗者中,菌阳组有110例(75.3%),菌阴组有38例(69.1%),两组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4,P=0.375)。(2)临床症状:菌阴组有咳嗽症状者占100.0%(55例),明显高于菌阳组[127例(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5,P=0.005)。菌阴组出现结核中毒症状者占25.5%(14例),明显低于菌阳组的41.8%(6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3,P=0.033)。(3)影像学表现:菌阴组肺部病灶内空洞≥3个者占23.6%(13/55),明显低于菌阳组的53.4%(78/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08,P<0.001)。(4)并发症:两组并发支气管结核均以瘢痕狭窄型为主,菌阴组占85.7%(12/14),明显高于菌阳组的60.0%(3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6,P=0.046)。菌阴组血清白蛋白≤40g/L者占29.1%(16/55),明显低于菌阳组的54.1%(79/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3,P=0.002)。结论 相比于复治菌阳肺结核,复治菌阴肺结核患者咳嗽症状更多见、结核中毒症状较轻、更少发生广泛空洞及低蛋白血症,但并发瘢痕狭窄型支气管结核更为多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探索提高贫困地区肺结核发现”项目实施地区肺结核患者就诊行为,为制定经济欠发达地区肺结核患者发现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2017—2020年登记的“现住址”为项目县(清涧县和子洲县)的875例肺结核患者个案信息。项目实施前(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患者共441例,项目期间(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患者共434例。采用Excel 2016将《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与《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患者信息进行匹配和整理;对项目地区项目实施前和项目实施期间肺结核患者外诊比例、就诊延迟率、诊断延迟率进行分析。 结果 项目实施期间肺结核患者外诊构成比为84.10%(365/434),高于项目实施前外诊构成比[62.81%(277/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4,P=0.000)。2017—2020年项目县肺结核就诊延迟率为48.34%(423/875),诊断延迟率为18.63%(163/875),其中项目实施期间就诊延迟率[52.76%(229/434)]高于项目实施前[43.99%(194/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P=0.009);项目实施前诊断延迟率[23.36%(103/441)]高于项目实施期间的诊断延迟率[13.82%(60/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1,P=0.000)。外地首诊患者项目实施前诊断延迟率[33.94%(94/277)]高于项目实施期间的诊断延迟率[15.07%(55/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5,P=0.000);项目县首诊患者项目实施期间就诊延迟率[73.91%(51/69)]高于项目实施前[48.78%(80/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6,P=0.000)。首诊在定点医院的患者项目实施前诊断延迟率[16.53%(60/363)]高于项目实施期间[7.58%(27/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2,P=0.000);首诊在非定点医院的患者项目实施期间就诊延迟率[32.05%(25/78)]高于项目实施前[24.36%(1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2,P=0.000)。 结论 项目实施期间,陕西省经济欠发达地区肺结核患者外诊比例增高,患者就诊延迟没有明显改善,诊断延迟有所改善,需进一步采取综合措施改善患者就诊行为,加强分级诊疗,降低患者就诊延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CT扫描影像表现。方法: 对2012年6月1日至2021年3月3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单纯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8例和同期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44例的CT扫描影像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1) 68例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 CT扫描影像表现中胸膜粘连62例(91.2%),胸膜有钙化者28例(41.2%),叶间裂受累22例(32.4%),胸腔积液12例(17.6%),包裹性胸腔积液8例(11.8%)。(2)44例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CT扫描影像表现中胸膜粘连30例(68.2%),未见胸膜钙化,叶间裂受累32例(72.7%),胸腔积液43例(97.7%),包裹性胸腔积液26例(59.1%)。(3)非活动性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CT扫描影像比较:胸膜粘连、胸膜钙化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630,P=0.002;χ2=23.737,P=0.000);叶间裂受累、胸腔积液、包裹性胸腔积液的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692,P=0.000;χ2=68.548,P=0.000;χ2=28.301,P=0.000)。结论: 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的CT扫描影像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比较胸膜粘连、胸膜钙化的发生率高,胸腔积液、包裹性胸腔积液、叶间裂受累的发生率低。识别非活动性和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的CT扫描影像特点,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中的效果。 方法: 收集青岛市胸科医院外科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47例脊柱结核患者。其中,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8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79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融入了ERAS理念,作为ERA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引流管拔除、最初下床进行功能锻炼、最初自主排尿的时间,术后72h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住院天数,恶心呕吐、肺部感染、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ERAS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6.00(4.00,8.00)d和8.00(7.00,8.00)d;W=4321.000,P<0.001]、最初下床进行功能锻炼时间[2.00(2.00,4.00)d和5.50(4.25,6.00)d;W=3376.000,P<0.001]、首次在床上自主排尿时间[5.00(3.00,6.00)h和9.00(7.00,9.00)h;W=3369.000,P<0.001]、术后72h疼痛评分[3.00(2.00,4.00)分和5.00(5.00,6.00)分;W=4078.500,P<0.001]、住院总天数[19.00(18.00,21.00)d和22.00(19.00,27.00)d;W=4791.500,P<0.001]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ERAS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7.6%(6/79)和19.1%(13/68);χ2=4.311,P=0.038]、肺部感染发生率[2.5%(2/79)和11.8%(8/68);χ2=4.914,P=0.027]、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1.3%(1/79)和13.2%(9/68),χ2=8.258,P=0.004]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RAS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2%(76/79)和85.3%(58/68),χ2=7.100,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ERAS理念应用于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加速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