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早期干眼应用地夸磷索钠滴眼液与玻璃体钠滴眼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3月至12月济南明水眼科医院行SMILE手术后干眼者67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个组:地夸磷索钠组, 24例;玻璃酸钠组, 21例;联合组, 22例。所有患者均选右眼作为研究对象, 地夸磷索钠组给予地夸磷索钠滴眼液, 玻璃酸钠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 联合组给予地夸磷索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术后随访1个月, 比较3组的视力、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TMH)及SchirmerⅡ试验。结果 3组视力在术后1周、1个月均有明显改善, 屈光度稳定。3组BUT、TMH、SchirmerⅡ试验及症状评分在手术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BUT、TMH、SchirmerⅡ试验结果术后1周时均下降明显, 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时均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 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与玻璃酸钠组的BUT、TMH、SchirmerⅡ试验结果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3 g·L-1玻璃酸钠滴眼液术前干预对小梁切除术后眼表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住院拟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52例63眼,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从术前1周开始给予3 g·L-1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照组从术后1 d开始给予3 g·L-1玻璃酸钠滴眼液,均于术后1个月停药。术前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匹配,比较两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和泪液分泌试验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干眼症状和体征。术后1周两组患者干眼症状均较术前加重,且以对照组症状加重更为显著,表现为OSDI评分和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均较术前增加,BUT较术前缩短(均为P<0.05);术后1个月干预组OSDI评分、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和BUT分别为(14.43±5.33)分、(0.71±0.56)分、(8.65±3.01)s,均优于对照组的(22.08±6.71)分、(1.38±0.88)分、(7.12±2.98)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3个月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小梁切除术前应用3 g·L-1玻璃酸钠滴眼液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术后眼表损伤,缩短眼表恢复时间,改善患者干眼症状。  相似文献   

3.
周文熙  姜静  林冰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8):1352-1356
目的:探讨地夸磷索钠滴眼液联合清润养目口服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09/2021-01就诊于我院眼科的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57例65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8例32眼,使用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和观察组(29例33眼,使用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联合清润养目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1wk(治疗前),1mo(治疗后)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CF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75%,两组患者OSDI评分、NIBUT、SⅠ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BUT、SⅠt、CF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地夸磷索钠滴眼液联合清润养目口服液可改善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主观症状及客观临床指标,为白内障围手术期干眼的眼表管理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地夸磷索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对改善角膜塑形镜配戴后的泪膜稳定性的作用。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2-03/08于安徽爱尔眼科医院门诊就诊的初次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82例82眼(均取右眼数据),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玻璃酸钠组(玻钠组)30眼、地夸磷索钠组(地夸组)24眼和地夸磷索钠联合玻璃酸钠组(联合组)28眼,各组患者均配戴同一品牌的角膜塑形镜。每位患者分别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前,配戴后1 d,1 wk,1 mo进行非接触式泪膜破裂时间(NIBUT)、非接触式泪河高度(NITMH)和脂质层厚度检查,并记录患者是否有角膜点染。

结果:联合组与地夸组治疗1 mo的NITMH与NIBUT较配戴前升高(均P<0.05)。配戴1 mo,联合组的NIBUT和NITMH分别为19.74±3.29 s和0.30±0.05 mm,均优于地夸组(NIBUT:16.09±2.98 s,NITMH:0.22±0.08 mm)和玻钠组(NIBUT:15.67±3.90 s,NITMH:0.22±0.04 mm)(均P<0.01)。各组间脂质层厚度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各组患者角膜点染发生率无明显区别(P>0.05)。

结论:地夸磷索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 mo对改善NIBUT和NITMH有更佳的效果,有效提高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的泪膜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刘子彬  张蕊  李能  来坚 《国际眼科杂志》2022,22(8):1271-1276

目的:研究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性干眼的疗效。

方法:选取2020-05/2021-05就诊于杭州市中医院眼科的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性干眼患者2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60例320眼)及对照组(120例240眼)。对照组予养血润目颗粒剂联合0.3%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组予养血润目颗粒剂联合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4wk。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wk测定以下指标:眼表疾病评分指数(OSDI)评分,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眼表综合分析测定泪河高度(TMH)、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TBUT),睑板腺睑脂分泌通畅度评分,睑板腺管缺失评分,测定泪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95.6%、81.7%(P<0.05)。治疗2、4wk后两组OSDI评分、NITBUT、睑板腺管缺失评分、睑板腺睑脂分泌通畅度评分、泪液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有差异(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两组治疗前后SⅠt与TMH组间均无差异(P>0.05)。

结论: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可通过延长泪膜的稳态促进睑板腺的正常分泌,还可抑制泪液中炎症因子的释放等作用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性干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对中重度干眼患者眼表状况和视觉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中重度干眼患者78例 (78眼),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人工泪液组38例(38眼)和地夸磷索钠滴眼液组40例(40眼), 人工泪液组使用人工泪液点眼3次/d,地夸磷索钠滴眼液组使用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点眼6次/d和人工泪液3次/d,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2组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差异使用卡方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指标评分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各项参数间相关性分析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点眼1个月后,2组患者眼表状况及视觉质量均有所改善, 地夸磷索钠组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染色(FL)和泪膜客观散射指数(TF-OSI)较人工泪液组比较效果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13,P=0.029;t=8.498, P=0.001;t=4.082,P=0.015;t=15.06,P<0.001;t=5.021,P=0.007)。2组使用前后的TF-OSI与BUT、 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呈负相关(r=-0.298,P=0.045;r=-0.478,P=0.033;r=-0.478,P=0.004; r=-0.399,P=0.006),且地夸磷索钠组TF-OSI与干眼问卷调查得分、FL呈正相关(r=0.479, P=0.035;r=0.254,P=0.027)。结论:地夸磷索钠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可以有效改善中重度干眼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效果优于单用人工泪液。  相似文献   

7.
李游  刘丹  庞东渤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6):1272-1274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滴眼液促进翼状胬肉手术后泪膜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翼状胬肉手术患者68例76眼,随机分为玻璃酸钠组和对照组2个组,每组38眼,玻璃酸钠组术后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对照组术后不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记录患者术前1d,术后1,7,14,30d进行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mi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ehirmerⅠtes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CFS)检测。结果:术前和术后1d两组BUT,SⅠt,CFS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14d玻璃酸钠组BUT,SⅠt,FS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具有促进翼状胬肉手术后泪膜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广泛应用,部分患者术后感到明显的烧灼感、异物感,该手术对患者眼表的损伤及影响多有报道.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眼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89例120眼,依据术后第1天给予滴眼液的不同分为rhEGF组、玻璃酸钠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40眼.各组间术前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及泪液分泌(Schirmer Ⅰ)试验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基础用药为质量分数0.3%氧氟沙星眼膏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持续2周.术后第1天rhEGF组和玻璃酸钠组分别给予rhEGF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每日4次,持续4周.患者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1d、1周、2周和1个月时行角膜荧光素染色、BUT及Schirmer Ⅰ试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个组间人口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年龄=3.740,x2性别=0.615,P>0.05),术前1d眼表检查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0.247,P>0.05:BUT:F=0.579,P>0.05;Schirmer Ⅰ试验:F=0.475,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各组内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Schirmer Ⅰ试验结果均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BUT出现先缩短后延长的趋势,3个组术前1d,术后1d、1周、2周、1个月时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值、BUT、Schirmer Ⅰ试验结果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6.754、6.233、6.079,P<0.01);3个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F分组=4.953、4.071、4.511,P<0.05).rhEGF组术后2周和术后1个月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明显低于玻璃酸钠组(P=0.039、0.014),1个月时恢复至术前水平(P=0.137).rhEGF组术后1周和2周时BUT均明显高于玻璃酸钠组(P=0.019、0.007),于2周时恢复至术前水平(P=1.009).rhEGF组在术后1周、2周、1个月时Schirmer Ⅰ试验值均明显低于玻璃酸钠组(P=0.022、0.003、0.019),于2周时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2).结论 rhEGF可明显促进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表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鱼腥草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单纯玻璃酸钠滴眼液,及其联合鱼腥草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干眼症患者125例198眼,随机分为单纯玻璃酸钠滴眼液组(A组)63例100眼和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鱼腥草滴眼液组(B组)62例98眼。A组用1g/L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B组交替给予1g/L玻璃酸钠滴眼液和鱼腥草滴眼液治疗。连续治疗2mo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泪液基础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程度。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明显改善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症状、SⅠt,BUT和FL程度;但B组的主观症状、SⅠt,BUT和FL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A组。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鱼腥草滴眼液可明显改善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李洁  黄蒂  周希彬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9):1634-1635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治疗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有干眼症状的患者42例6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1例30眼治疗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rhEGF滴眼液滴眼,对照组单独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记录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2,4wk的干眼症状评分,裂隙灯下观察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荧光素染色(FL)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干眼症状评分、BUT,SⅠt,FL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2,4wk,治疗组干眼症状评分、BUT,SⅠt,FL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rhEGF滴眼液治疗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干眼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长期使用0.1 g·L-1阿托品对青少年近视患者泪液分泌、泪膜稳定性及睑板腺形态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视光门诊及近视防控门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20例120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使用阿托品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60例60眼,患者规律使用0.1 g·L-1阿托品滴眼液24个月及以上;对照组60例60眼,患者仅配戴单光框架眼镜且近6个月内未使用人工泪液等药物。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眼表疾病指数评分、泪河高度、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等指标;并进行睑板腺形态评估,包括睑板腺缺失率和睑板腺弯曲腺体个数。结果 试验组患者眼表疾病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泪河高度、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上、下眼睑的睑板腺缺失率及总睑板腺缺失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在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早期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对眼表和泪液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6月到10月来我院近视防控门诊就诊并接受角膜塑形镜验配的近视患者59例(118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9例58眼(戴镜后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对照组30例60眼(不使用任何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的药物)。分别于戴镜前及戴镜后1周、1个月进行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泪膜脂质层厚度(lipid layer thickness,LLT)、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BUT)、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检查以及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调查。结果 对照组戴镜后1周和1个月时角膜上皮着染发生率分别为33.3%和26.7%,试验组分别为10.3%和8.6%;两组间各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在戴镜后1周和1个月的LLT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后1周,两组角膜曲率、BUT均下降,SRI、OSI、OSDI评分均增加(均为P<0.05);戴镜后1周与1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的角膜曲率、SRI、BUT、LLT、OSI、OSDI评分在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在角膜塑形镜配戴早期对角膜上皮起到一定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高度近视散光患者5年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根据所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患者被分为SMILE组和FS-LASIK组,术后随访5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裸眼远视力(UD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等效球镜度(SE)、散光、总高阶像差(HOAs)、球差、彗差、泪液分泌功能、泪膜破裂时间(TBUT)和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分析。结果 2组患者相比,术后UDVA、SE、HOAs、球差、彗差、泪液分泌试验、TBUT、OS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BCDVA、散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MILE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SE低于FS-LASIK组,而术后1~5年的SE均高于FS-LASIK组(均为P<0.05)。SMILE组患者术后3~6个月、3~5年的HOAs均较FS-LASIK组更低(均为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1(Nod-1)在人泪液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干眼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受试者50名(右眼),其中干眼患者27眼(干眼组),健康人23眼(对照组)。通过分析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实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以及泪液中Nod-1受体蛋白、核因子kappa B p65(NF-κB p65)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确定Nod-1受体蛋白和眼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干眼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的OSDI评分、BUT、SⅠT、F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干眼组患者的Nod-1受体蛋白、NF-κB p65蛋白、IL-1β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干眼组患者中,Nod-1受体蛋白、NF-κB p65蛋白、IL-1β的表达水平与OSDI评分、FL评分均呈正相关性(均为P<0.05),与SⅠT均呈负相关性(均为P<0.05),与BUT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收集云南省不同民族人群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IOL)术后的干眼数据,分析各民族及云南省各地区干眼发病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在云南省不同少数民族聚集地面对面调查9740人(18 908眼),将既往有Phaco+IOL手术史并符合干眼诊断标准的227眼设为Phaco组,分别随机抽取既往无手术史符合干眼诊断的227眼为干眼组、健康眼227眼为正常组。对3组受试者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BUT)、睑板腺开口堵塞、上睑板腺缺失面积及临床症状评分(OSDI评分)依次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Phaco+IOL术后干眼的特点以及危险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未手术眼(18 020眼)中干眼发生率21.98%,其中哈尼族最高,为14.65%;苗族最低,为2.80%。Phaco组患者术后干眼发生率为25.56%,其中拉祜族最高,为20.26%;景颇族最低,为0.88%。与干眼组和正常组受试者相比,Phaco组患者年龄大、睑板腺开口阻塞率高、上睑板腺缺失面积>1/2者占比高、泪河高度低、BUT短及OSDI评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云南省多民族白内障患者Phaco+IOL术后,普洱市拉祜族患者干眼发生率最高、德宏州景颇族最低;患者年龄大、睑板腺开口阻塞及上睑板腺缺失面积>1/2均是干眼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2滴眼液对苯扎溴铵导致的小鼠眼表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SPF级BALB/c雄性小鼠30只,均取小鼠右眼作为实验眼。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只,其余的6只则作为空白对照不作任何处理。实验组采用1 g·L-1苯扎溴铵滴眼液+H2滴眼液滴眼,对照组采用1 g·L-1苯扎溴铵滴眼液+生理盐水滴眼,中间均间隔10 min,每天4次。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1 d、7 d、14 d观察各组小鼠的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 Ⅰ 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 test,FL)评分,并于干预14 d后取小鼠眼球,利用电子显微镜对角膜上皮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干预1 d后,实验组和对照组S Ⅰ t干预前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的S Ⅰ t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14 d后,对照组S Ⅰ t与干预前相比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S Ⅰ 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实验组S Ⅰ t均大于对照组。干预1 d后,两组BUT干预前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BUT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14 d后,对照组BUT与干预前相比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BU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实验组BUT均长于对照组。实验组干预1~14 d角膜变化不明显,对照组干预1~14 d后FL染色区域增加。干预后 4 d 和 7 d,两组F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均高于实验组。实验组角膜上皮细胞表面可见密集排列的微绒毛和微皱襞,而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微皱襞部分平坦或出现融合、缺失。结论 H2滴眼液能通过保持角膜上皮的完整性从而改善干眼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0.1%溴芬酸钠滴眼液(普罗纳克滴眼液)与0.3%妥布霉素/0.1%地塞米松滴眼液(典必殊滴眼液)在SMILE术后的抗炎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将2013年9月至2013年10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激光近视眼治疗中心接受SMILE手术的患者60例(120眼)分为2组:普罗纳克组30例和典必殊组30例.普罗纳克组术后第1天开始滴用溴芬酸钠滴眼液,每天2次,使用2周;典必殊组术后第1天开始滴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每天4次,使用1周,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定期观察患者视力、屈光度、眼内压、中央角膜知觉及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sⅡtest)及国际眼表面疾病指数(OSDI)等干眼参数变化情况.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 SMILE术后使用溴芬酸钠滴眼液与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在对术后UCVA、BCVA、角膜中央知觉、干眼参数(BUT、Schirmer'sⅡtest、OSDI)及角膜荧光染色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SMILE术后1周时,普罗纳克组平均眼内压为(12.51 ±2.45) mmHg,明显低于典必殊组[(15.57±2.5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409,P<0.05).在观察期间,普罗纳克组眼内压保持在一平稳水平,典必殊组停药后眼内压逐渐恢复.结论 SMILE术后应用0.1%溴芬酸钠滴眼液可以达到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同样的治疗效果,而相对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溴芬酸钠滴眼液没有明显的升高眼内压作用,可作为SMILE术后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SAC)对糖尿病患者眼表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于南京大学医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80例(160只眼)。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8.5±8.2)岁。SAC发作期的糖尿病患者40例(80只眼)为观察组;糖尿病常规眼科体检者40例(80只眼)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患者发作时与病情缓解后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液分泌量(SⅠt)、泪河线高度(TMH)、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及睑板腺综合评分,并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发作期和缓解期眼表各相关参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参数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非参数检验。 结果两组患者性别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1,P>0.05);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5,1.218,0.787,1.014,0.962, 1.231;P>0.05)。观察组发作期患者的OSDI、BUT、FL及睑板腺综合评分分别为(44.79±17.26)、(5.47±2.30)s、(1.45±1.13)及(3.75±2.20),对照组分别为(28.49±9.18)、(10.39±3.66)s、(0.98±0.80)及(2.83±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387、14.015、4.293,6.011;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发作期糖尿病患者的OSDI、FL及睑板腺综合评分增高,但BUT缩短。两组患者OSDI、FL、睑板腺综合评分及BUT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86,8.230,5.795,-6.016;P<0.05)。经治疗缓解后,各项相关参数有所改善,OSDI和睑板腺综合评分仍高于对照组,BUT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缓解期患者的OSDI、睑板腺综合评分及BUT分别为(35.89±10.76)、(1.10±0.84)及(8.40±3.7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7,3.840,-6.233;P<0.05)。两组患者SⅠt和TMH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85,1.214;P>0.05)。观察组发作期糖尿病患者的OSDI与SⅠt、TMH及BUT呈负相关。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652,-0.640,-0.343;P<0.05)。OSDI与FL和睑板腺综合评分呈正相关。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679,0.817;P<0.05)。SⅠt与TMH呈正相关。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745,P<0.05)。BUT与FL和睑板腺综合评分呈负相关。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521,-0.559;P<0.05)。观察组SAC缓解期糖尿病患者的OSDI与TMH和BUT呈负相关。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321,-0.398;P<0.05)。OSDI与睑板腺综合评分呈正相关。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272,P<0.05)。SⅠt与TMH呈正相关。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799,P<0.05)。BUT与FL和睑板腺综合评分呈负相关。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697,-0.602;P<0.05)。 结论SAC对糖尿病患者眼表的OSDI、FL、BUT及睑板腺综合评分均有影响,但对SⅠt及TMH的影响不大;SAC缓解期患者眼表的OSDI、BUT及睑板腺综合评分恢复较慢;OSDI与SⅠt、TMH、BUT、FL及睑板腺综合评分等眼表相关参数有着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李能  来坚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3):509-514
目的:探讨氟米龙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的效果及对泪液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连续收集2017-02/2019-12我院眼科收治的干眼患者116例232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116眼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58例116眼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0.1%氟米龙滴眼液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2、4wk时进行眼表疾病评分指数(OSDI)评分,测定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进行眼表综合分析测定泪河高度(TMH)、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KBUT),采用结膜印记试验测定上皮细胞分级及杯状细胞密度,测定泪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94.8%、82.8%(P<0.05)。治疗4wk时,观察组SⅠt、BUT、NIKBUT高于对照组,FL评分、OS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杯状细胞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4wk时泪液中IL-6、IL-1β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4wk时TGF-β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1.7%(P>0.05)。结论:氟米龙联合玻璃酸钠可显著改善干眼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泪膜稳定性,其机制可能与其对眼表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