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目前,三维地震勘探手段在解决煤层赋存形态、构造等方面已经被煤炭勘探、开发领域广泛采用和认可,在解决煤层厚度、结构方面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本文仅就山东省济宁二号煤矿二采区、十一采区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通过振幅类、频率类、波形类曲线等物性特征进行煤层结构预测,对煤层合并区、分叉区、冲刷区解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孔德玺 《山东煤炭科技》2023,(12):139-142+147+152
甘肃赤城煤矿作为新建设煤矿,现有勘探程度无法满足煤矿开采建设要求,通过分析研究区区域地质资料和地震地质条件,针对性地设计了三维地震勘探系统,通过对先期开采区域开展三维地震勘探工作,并对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和资料成果解释,最终查明了煤矿先期开采区域主要可采煤层赋存状态、构造等特征,从而为煤矿建设、巷道掘进、工作面回采等工作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和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3.
《煤矿安全》2017,(Z1):80-85
以补连塔煤矿五盘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矿区主要煤层的厚度进行预测,以明确煤层赋存状况,为后续回采作业的安全、高效开展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实现了对主要可采煤层厚度变化情况的有效预测,并编制了相应的厚度变化趋势图,为后续回采工作的开展进行了一定资料积累,但由于勘测数据的局限性,对煤层厚度的预测仅为定性与半定量解释,所得结果即可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陕西某煤矿为例,依据煤层厚度变化的地震响应特征,利用三维地震勘探精细解释与正演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有效预测煤层厚度,取得较好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涡北煤矿厚度大、地质构造发育、煤层多、埋藏条件较差的特点, 从三维地震勘探设计、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成果解释采取的技术措施,以及取得的构造超前探测效果等方面, 论述了三维地震勘探所具有的技术优势.指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能够更有效地查清煤矿5 m以上落差的断层, 为采区、工作面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在煤矿生产和建设中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有效地提高了矿井安全生产和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6.
地震勘探在我国煤炭工业中的应用已有60多年历史。简要回顾了煤炭地震勘探在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勘探的应用效果,如地震法探查断层、陷落柱、煤层厚度、煤层顶板与底板突水灾害、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采空区、废弃巷道、岩浆岩倾侵入区、河床冲刷煤层变薄带等;系统分析了煤矿采区采前勘探前沿地震技术的攻关进展。在综合分析我国煤炭地震勘探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地震岩石物理分析方法研究、优化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等未来几年我国煤炭地震勘探技术10个方面的发展方向,以大幅提高地震勘探在探查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煤层厚度的变化是煤炭开采过程中最常见的地质现象,如果煤层厚度预测误差过大,必将给煤矿生产产量和安全带来很大的影响。目前,三维地震勘探成果对煤层厚度的预测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它主要是分析煤层反射波的地震属性随煤层厚度变化的规律,进而依据这种规律对煤层的厚度进行预测。本文在介绍、归纳地质统计煤厚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将这种预测方法应用在三维地震勘探解释过程中,通过实际对比、分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波阻抗反演技术在三维地震勘探煤厚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震波阻抗反演技术可计算煤层厚度、顶底板岩性等丰富的地质资料,为井下开拓提供依据,目前,这种技术在煤田勘探中正在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介绍了波阻抗反演技术的原理及影响因素,并以淄博矿业集团岱庄煤矿三维地震综合勘探为例,说明了波阻抗反演技术在煤田三维地震勘探煤厚解释中的具体方法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深化煤层气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价,开展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呼图壁区块三维地震勘探。地震数据采集针对宽方位、小道距和高覆盖次数目标设计,采用16L×6S×160R观测系统。地震数据处理针对复杂地貌野外静校正问题和陡倾角煤层成像精度要求高的技术难点,建立了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数据处理流程,以满足煤层气富集区预测需求。根据影响煤层气富集的主要地质因素(煤层埋深、断层特征、煤层厚度、煤层顶板岩性和煤层含气量等)定义了煤层气富集区划分原则和有利区分类模式。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将地震资料解释与地震属性分析相结合,利用地震岩性反演结果获得煤层厚度、煤层顶板岩性和煤层含气量信息。在钻孔约束下,进行了研究区B4煤层气富集区预测,提出了煤层气开发生产井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立国 《西部探矿工程》2013,25(4):155-157,161
煤层厚度及煤层分叉合并直接影响着煤矿综采、综放工作面的布设及开采工艺的选择。在地震勘探中,岩性反演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解释煤层厚度及岩性变化领域。介绍了地震岩性反演技术的原理,并结合实例对岩性反演成果进行分析,解释了煤层厚度变化和分叉合并边界。  相似文献   

11.
叶红军 《中州煤炭》2018,(5):144-147
沉积环境及岩浆岩侵入常常引起煤层厚度的变化,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煤层厚度的变化常常困扰着煤矿的巷道布设及安全生产,尤其是煤层尖灭影响更为严重。作为煤炭勘查主要手段之一的地震勘探,其数据中蕴含了大量的岩性信息,通过分析提取煤层、顶底板等岩性物性信息,构建地质模型,进行正反演模拟,以证实煤层变薄乃至尖灭时,其对地震反射波的频率、振幅、相位等地震属性的影响较为明显,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约束反演的分辨率受地震子波主频及频宽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严重覆盖区煤炭资源的寻找一直是困扰地质工作者的难题,选取白干湖一带覆盖区为研究区,以地表地质资料为依托,在详细了解研究区地质背景的基础上,运用二维地震勘探的方法,在该区设计试验点2个、试验段1个,得出了该区的最优激发因素和接收因素。通过对主要资料的解译,得出了煤层的顶底板标高,并且详细解译了影响煤层变化的主要构造特征,说明二维地震勘探法在严重覆盖区寻找沉积型矿床是极为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三维地震技术作为煤矿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手段,有效解决了煤层赋存地质问题,对巷道布设和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赵楼煤矿八采区和十采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译,识别了新生界与奥灰顶界面形态,主要褶皱、断裂和岩浆岩的展布形态以及异常体、异常区的分布及导致因素;阐述了主采3煤层的深度、厚度和起伏形态变化,否定和修正了部分断层的形态和位置;新发现断层35条,并进行了勘探前后地层和构造变化对比。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阐述,结合采掘工程资料,进一步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地质解释。通过三维地震勘探工程的精细地质解释实践,结合后期矿井采掘资料对解释成果的验证,获得的煤层冲刷变薄带、煤层厚度和顶板稳定性等资料,可为现代矿井设计和开采提供多种可靠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李村煤矿地质勘探钻孔资料、试井资料及井田地质条件的分析,应用瓦斯地质理论和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李村煤矿3#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其主控地质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层埋深、上覆基岩厚度是影响李村煤矿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控制因素,地质构造在局部构造部位影响煤层瓦斯赋存和富集,煤厚、顶底板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秦志强 《中州煤炭》2020,(9):109-112
宜洛煤田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工程地质技术条件是制约煤层开采难易程度的基本因素。为了后期合理总体规划该矿区,分析了勘查区主要含水层、隔水层及勘查区充水条件;研究了勘查区工程地质条件,研究了影响煤层顶、底板岩体稳定性因素及对该区进行了工程地质评价。研究为矿井建设以及矿床开采中加强开采技术条件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7.
张文炤  李欢 《中州煤炭》2021,(10):86-90,115
新疆沙吉海煤田位于新疆阿勒泰市西南部,其北部为准噶尔盆地,南部为谢米斯台山,具有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为了查明新疆沙吉海一号井田中主要煤层的赋存形态,以满足井田开拓的要求,为煤田采区设计、布置提供地质依据,对沙吉海一号井田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的研究工作。研究认为,利用三维地震时间剖面与反射波特征能较好地反映B213煤层、B12煤层、B10煤层、B6煤层、B1煤层的连续特征及赋存形态。通过对煤层反射波振幅与煤层厚度建立联系,反演了煤层厚度的变化特征,对B10煤层进行厚度的预测。通过对B10煤层水平展布特征及厚度的描述,为煤田的下步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碧峰  王果 《中州煤炭》2022,(10):296-302
为了进一步了解河南省内黄煤普查区煤层分布概况,研究了河南省内黄煤普查区地质及煤层特征,采用先二维地震后钻探,配合数字测井、测试化验等手段相结合的综合勘查方法,研究了普查区地质特征(主要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特征),得到了构造复杂程度以及控制可能影响矿区划分的主要构造;分析了煤层主要含煤地层,含煤性,可采煤层厚道、夹矸、分布范围以及煤岩层对比情况等,大致确定了可采煤层煤类特征以及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研究为煤炭工业的远景规划和下一阶段的勘查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凤亚龙 《中州煤炭》2020,(4):97-100,104
在煤炭资源勘探中,对煤层厚度的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介绍了应用地震属性技术预测煤层厚度变化的方法。基于陇东某矿区8号煤层的地震资料,提取地震属性数据;通过对地震属性的分析,优选出最大振幅、均方根振幅、平均能量、中值振幅4种地震属性作为煤层厚度预测模型基本参数,构建地震反射波属性多元回归分析和神经网络模型,对模型进行误差分析和实际结果对比分析,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三维地震勘探是一种旨在提高地下目标图像清晰度、位置预测精准性的综合性地球物理勘测技术,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全球油、气、煤等地下资源矿产的勘测中。以新疆玛纳斯县涝坝湾煤矿井田勘探为例,针对区内复杂地形、施工难度大、成孔困难等诸多难题,采用风钻成孔、加水压实等措施,有效提高地震勘探激发效果,获得了较好的原始资料。查明了研究区内各组煤层分布特征,各煤层底板形态基本相似,总体呈东西走向,倾向北的单斜构造,南部浅,北部深。全区可采煤层厚度稳定;查明了区内断层分布情况,新发现3条落差皆小于5 m断层。此次工作为浅层地震条件较为复杂的地区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