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估乳腺断层摄影(DBT)对结构扭曲(AD)型病灶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于陕西省肿瘤医院放射科行全视野数字乳腺X线摄影(FFDM)和DBT的112例有AD型病灶的患者资料,共126处AD型病灶的影像学资料纳入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FFDM和DBT对AD型病灶检出能力的差别。根据超声检查BI-RADS分类结果,将病灶分为有超声相关征象组(BI-RADS 4A类及以上)和无超声相关征象组(BI-RADS 1~3类),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间病理结果分布及乳腺癌比例的差别。 结果FFDM检出80处AD型病灶,DBT检出126处,DBT检出率高于FFDM[100%(126/126)比63.5%(80/126),χ2=56.272,P<0.001]。126处AD型病灶中恶性病灶45处、良性病灶40处和高风险病灶41处。有超声相关征象组(82处)与无超声相关征象组(44处)的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02, P<0.001)。有超声相关征象组中恶性病灶占比为48.8%(40/82),而无超声相关征象组中恶性病灶占比为11.4%(5/4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61,P< 0.001)。FFDM未显示而仅DBT检出的46处AD型病灶中,有超声相关征象组(21处)与无超声相关征象组(25处)的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72,P=0.022),2组内恶性病灶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7/21)比12.0%(3/25),χ2=3.053,P=0.081]。 结论DBT检出乳腺内AD型病灶的能力高于FFDM。超声检查提示BI-RADS 4A类及以上的AD型病灶恶性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可显著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但作为一种二维成像方式,对于致密型乳腺构成分类患者,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较低。探讨数字乳腺体层合成成像(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结合FFDM对乳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以及高分辨率扫描(high-resolution,HR)模式(扫描角度为40°,DBT-HR)和标准扫描(standard,ST)模式(扫描角度为15°,DBT-ST)诊断乳腺病变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7月—9月经临床或超声检查怀疑有乳腺异常病变,且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75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行FFDM和DBT检查,随机进入DBT-HR组和DBT-ST组,对FFDM图像和DBT结合FFDM图像进行分析。参照2013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标准,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FFDM和DBT结合FFDM的诊断效能,根据不同的乳腺构成分类分别分析DBT-HR和DBT-S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75例患者共检出181个病灶,良性病灶50个,恶性病灶131个,所有入组病例的FFDM和FFDM结合DBT的灵敏度为81.92%和91.15%,特异度为77.45%和87.25%,两种方法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8 vs 0.94,Z值=5.37,P<0.01)。随机分入DBT-HR组病灶86个而DBT-ST组病灶95个。DBT-HR组FFDM和DBT主要征象表现一致率为83.14%,仅DBT可见率为3.49%,DBT-ST组FFDM和DBT主要征象表现一致率为92.63%,仅DBT可见率为0.53%。致密型乳房在结合DBT后灵敏度和特异度提高均较非致密型乳房明显,尤其是HR组致密型乳房灵敏度(18.72%)和ST组的致密型乳房的特异度(14.28%)均有所提高。结论:FFDM结合DBT的诊断效能优于FFDM,且DBT-HR优于DBT-ST,尤其是对致密型乳房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视野数字乳腺X线(FFDM)联合数字断层(DBT)摄影对乳腺不可触及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本前瞻性研究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镇江市妇幼保健院临床查体阴性而影像学检查发现乳腺病灶的患者126例,共计137处病灶。术前分别采用FFDM和FFDM+DBT检查进行独立诊断,入组后行导丝定位切除活组织检查、穿刺活组织检查或真空辅助旋切,标本送病理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用McNemar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或χ~2检验比较2种方法的诊断效能。采用Bowker检验比较2种方法对肿块型病灶的边缘特征检查结果差异。结果 FFDM和FFDM+DBT对137处不可触及乳腺病灶的总检出率分别为86.9%(119/137)、94.2%(129/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9,P=0.039);在致密性乳腺中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79.8%(71/89)、91.0%(81/89),FFDM+DBT优于FFDM(χ~2=4.504,P=0.034);对非致密性腺体,2种检查均可检出所有病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FFDM+DBT对全部病灶的诊断准确率高于FFDM[92.0%(126/137)比78.8%(108/137),χ~2=9.485,P=0.002];FFDM+DBT的AUC为0.976±0.010 (95%CI:0.934~0.994), FFDM的AUC为0.821±0.037 (95%CI:0.747~0.8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131,P0.001)。对于致密性腺体,FFDM+DBT的敏感度、准确率和阴性预测值均优于FFDM(P=0.008、0.012、0.037);对于非致密性腺体的检查,两种方法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0)。对于112个肿块型病灶,FFDM+DBT的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FFDM (P=0.011;χ~2=9.333、5.829;P=0.002、0.016);其中,对62个良性病灶,FFDM及FFDM+DBT的清晰边缘检出率分别为54.8%(34/62)、80.6%(5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wker T=18.000,P0.001);对50个恶性病灶,FFDM及FFDM+DBT的毛刺征检出率分别为50%(25/50)、72%(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wker T=12.000,P=0.017)。对于45个可疑钙化病灶,FFDM+DBT的特异度与准确率优于FFDM[83.9%(26/31)比61.3%(19/31),P=0.046; 88.9%(40/45)比71.1%(32/45),χ~2=4.444,P=0.035]。对于结构纠结性病灶,FFDM及FFDM+DBT的检出率分别为3/9、9/9,FFDM+DBT优于FFDM(P=0.003)。结论 FFDM+DBT对于不可触及病灶的诊断效能优于FFDM,尤其对于致密性乳腺腺体。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X线摄影新技术的出现对乳腺癌诊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旨在对比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与常规影像学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5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且经临床或超声检查怀疑乳腺病变的22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B超、全屏数字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DBT和MRI检查.高年资影像医师双盲阅片,参照2013版BI-RADS分类标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并利用Z检验比较DBT与其他检查方法的统计学差异.结果:30例患者因图像不符合诊断要求而排除,剩余197例患者共发现205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73例,恶性病灶132例.B超、FFDM、DBT、DBT+FFDM和MRI基于BI-RADS分类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308、0.8592、0.9167、0.9198和0.9354;两两比较结果显示,DBT的AUC高于B超和FFDM,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比B超相比,Z=7.36,P=0.0067;与FFDM相比,Z=4.89,P=0.0271);DBT与MRI、DBT+FFDM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MRI相比,Z=0.02,P=0.9002;与DBT+FFDM相比,Z=0.69,P=0.4048).结论:DBT较B超、FFDM能显著提高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并与MRI诊断效能相当.DBT作为乳腺X摄影新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对致密型乳腺病变特征的显示效果,以及FFDM检查、FFDM结合DBT检查诊断致密型乳腺病变的准确性,评价DBT诊断致密型乳腺病变的价值.方法 选择致密型乳腺患者134例,分别采用FFDM、FFDM结合DBT进行独立诊断,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评价FFDM、FFDM结合DBT诊断致密型乳腺病变的准确性.比较FFDM和DBT显示的病变特征以及肿块型病变的最长径.结果 134例患者中,良性病变69例,恶性病变65例.65例恶性病变中,DBT和FFDM检出毛刺征分别为30例和14例.在69例良性病变中,DBT和FFDM检出肿物边缘清楚分别为46例和33例.DBT检查显示血管穿入征3例.在3型乳腺中,FFDM与DBT检查毛刺征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清楚和血管征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层厚1 mm时,63.9% (23/36)的DBT与FFDM显示钙化的效果相似,5.6% (2/36)的DBT显示效果优于FFDM,30.6% (11/36)显示效果差于FFDM;FFDM与DBT显示钙化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改变层厚为1 cm时,二者显示钙化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T测量肿块型病变最长径为(2.46±1.64)cm,FFDM测量最长径为(2.58±1.62)c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DM、FFDM结合DBT诊断病变的准确性分别为88.8%和91.8%.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FFDM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7,FFDM结合DBT诊断的AUC值为0.918.结论 对致密型乳腺疾病的诊断,DBT在显示病变的形态特征和微小钙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FFDM结合DBT对提高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汤伟  杨孟  高毅 《中国癌症杂志》2018,28(11):813-818
背景与目的: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的大规模使用可显著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但对于致密型乳腺患者,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减低。本研究旨在对比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与常规影像学检查术前评估乳腺癌肿块大小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5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的13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FFDM、DB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选取每种检查均可测量最大径的肿块纳入本研究。由3名高年资放射诊断科医师分别测量可见肿块最大径,利用方差分析比较DBT、超声、FFDM及MRI与术后大体标本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种检查与大体标本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并应用配对t检验评价DBT术前评估肿块大小的能力。结果:136例患者共发现140枚肿块,排除26例患者选择先辅助化疗后再行手术,最后纳入研究的为114枚肿块。DBT及MRI测得肿瘤最大径与病理测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FDM和超声与病理测量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FFDM相比:t=3.30,P=0.013 4;与超声相比:t=2.58,P=0.021 5)。DBT(r=0.81)、MRI测量值(r=0.84)与病理测量值的相关性显著高于超声(r=0.68)和FFDM组(r=0.69)。结论:DBT术前评估乳腺癌肿块大小的能力显著优于超声和FFDM,与MRI相似;DBT作为乳腺X线摄影新技术,在乳腺癌术前分期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周宏岩  于韬 《现代肿瘤医学》2020,(18):3219-3222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digital mammography,DM)发现的乳腺病灶与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诊断乳腺病灶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进行乳腺癌检查发现乳腺病灶的患者DM和DBT检查资料,对DM、DBT发现的乳腺病灶的最大直径、形态、边缘、密度、深度、象限、钟点方向、距乳头距离、乳腺实质BI-ARDS分类、可疑性钙化分布、可疑性钙化形态及最终分类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DBT、DM检查共同发现病灶165例,其中可疑性钙化23例,结构扭曲15例,肿块154例,不对称致密60例。两种方法检查乳腺病灶的钟点方向、距乳头距离、象限、深度一致性分别为0.84、0.99、0.85、0.85。两种方法图像特征描述的一致性参数分别为最大直径0.97、形态0.91、边缘0.94、密度0.94。两种方法钙化特征描述的一致性参数可疑性钙化分布0.86、可疑性钙化形态0.94。形态乳腺实质BI-ARDS分类一致性参数为0.95。病灶BI-ARDS分类一致性参数为0.94。结论:在乳腺病灶诊断方面,DBT和DM具有较好的一致性,DBT较DM可以发现更多的乳腺病灶,可作为乳腺X线摄影的补充方法应用于诊断及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技术(DBT)联合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怀疑女性乳腺疾病的患者398例,均给予FFDM、DBT检查,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的分型标准(BI-RADS)对乳腺病灶进行分类,以病理结果为对照,分析FFDM、FFDM联合DBT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FFDM联合DBT检查的2类检出率明显高于FFDM检查(P<0.05);在诊断乳腺正常与良性病变中,FFDM联合DBT检查的2类检出率明显高于FFDM检查(P<0.05);在诊断乳腺癌中,FFDM联合DBT检查的5类检出率明显高于FFDM检查(P<0.05);FFDM联合DBT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准确度明显高于FFDM检查(P<0.05)。结论:与单独FFDM检查比较,FFDM联合DBT可更有效地对乳腺病灶进行BI-RADS分类,有利于提高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 分析数字乳腺X线检查对乳腺可疑钙化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22年3月共755例临床触诊阴性、数字乳腺X线检查结果分级为Ⅳ级以上的乳腺可疑钙化灶患者,术前一周内均行超声检查,超声阴性的可疑钙化灶手术当日行数字乳腺X线金属丝定位,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可疑钙化灶的病理结果及影像学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755例患者中,恶性病变295例,良性病变460例。针对数字乳腺X线检查中发现的可疑钙化灶,超声检出率为75.10%(567/755)。数字乳腺X线检查钙化灶的灵敏度(91.18%)和准确率(85.56%)均高于超声的80.34%和79.73%,漏诊率(3.44%)和误诊率(10.99%)均低于超声的7.68%和1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超声阴性,数字乳腺X线检查发现可疑钙化灶患者188例,术后病理结果为乳腺恶性病变79例,良性病变109例,恶性病变检出率42.02%;188例可疑钙化灶良恶性组间钙化灶的形态和分布、密度、数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数字乳腺X线检查在临床触诊阴性、超声阴性的可疑钙化灶诊断中有一定价值,适用于临床早期乳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在常规超声诊断为乳腺BI-RADS 4类的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并经常规超声诊断为乳腺BI-RADS 4类的76例患者共76个乳腺肿块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以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建立诊断试验分析。结果:最终病理证实良性病变53例(良性组),恶性病变23例(恶性组)。超声造影特点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有穿入或扭曲血管、对比剂不均匀性增强、内部有充盈缺损及造影后面积较二维增大在恶性组的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诊断乳腺BI-RADS 4类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96%、85%和88%。结论:良恶性乳腺肿块的超声造影特征明显不同,超声造影可以有效鉴别BI-RADS 4类乳腺病灶的良恶性,有望提高穿刺活检的恶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乳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纤维腺瘤)、8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VEGF、PEDF和CD34表达情况进行检测。 CD34表达反映微血管密度( MVD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VEGF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7%(61/85),高于在乳腺良性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0%(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59, P=0.002);PED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1.2%(35/85),低于在乳腺良性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0%(1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83, P=0.000)。在乳腺癌组织中VEGF与PEDF表达呈负相关( r=-0.365, P=0.019)。乳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与肿瘤直径(χ2=26.31,P=0.000)、TNM分期(χ2=5.428,P=0.020)、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368, P=0.021);PEDF表达与TNM分期(χ2=8.584, P=0.003)、肿瘤直径(χ2=11.079,P=0.001)、绝经状态(χ2=4.507,P=0.034)、ER状态有关(χ2=3.974,P=0.046)。 MVD值在PEDF阴性组高于阳性组(38.67±6.52比22.56±5.16,Z=-0.984,P=0.000),在VEGF阳性组则高于阴性组(38.78±6.28比25.36±5.12,Z=-0.972,P=0.000)。结论乳腺癌组织中存在PEDF、VEGF的表达相关性,且与MVD相关,对认识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指导乳腺癌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paraganglioma,PPGLs)术后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早期(术后2年内)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60例初诊为PPGLs术后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骨转移灶的分布差异。结果:60 例PPGLs患者单发骨转移14 例(23.3%),多发者46 例(76.7%)。发生骨转移的中位时间为 84 个月,早期骨转移者 15 例(25%)。单因素分析示PPGLs患者的年龄与早期骨转移有关(χ2=6.207,P=0.045)。早期骨转移中年龄<60岁者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00,P=0.000)。PPGLs共发现骨转移灶 353处,其中胸椎转移 79 处。27例(45.0%)患者出现骨转移相关并发症,依次为骨痛(88.9%)、麻木(51.9%)、骨折(37.0%)、瘫痪(11.1%)及高钙血症(3.7%)。结论:PPGLs患者的年龄与早期骨转移有关,年龄<60岁者发生早期骨转移多见,绝大多数骨转移发生在手术 2年以后。PPGLs骨转移灶通常为多发,其中以胸椎转移最为常见。骨转移相关并发症最常见为骨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促肝再生磷酸酶蛋白(PRL-3)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检索知网、万方、和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数据库以“PRL-3,结直肠癌”为主要检索词收集从2000年至2017年1月1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PRL-3和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相关文献,对文献筛选和评价,符合标准的文献用RevMan5.3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篇文献,共包括1 489例病例,835例正常对照。PRL-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L-3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表达低于结直肠癌组(I2=12%,P<0.000 01,OR=4.01);PRL-3蛋白在高分化的结直肠癌组的表达低于中、低分化组(OR=1.45,P=0.03,I2=39%);PRL-3蛋白在未超过浆膜层组的表达低于侵及或超过浆膜层组(OR=2.36,P=0.01,I2=61%);PRL-3蛋白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低于有转移组(OR=3.74,P<0.000 01,I2=54%),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PRL-3蛋白在不伴有肝转移组的表达低于有肝转移组(OR=2.88,P<0.000 1,I2=36%);PRL-3蛋白在Ⅰ+Ⅱ期组的表达低于Ⅲ+Ⅳ期组(OR=7.97,P<0.000 01,I2=28%)。结论:PRL-3参与了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转移过程,是预后不良的指征。  相似文献   

14.
赵万成  杨清 《现代肿瘤医学》2018,(20):3281-3284
目的:通过对交界性浆液性卵巢肿瘤(ser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SBOTs)中CA125及超声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CA125联合超声在术前预判交界性浆液性卵巢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并分析2010年至2015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全面分期手术的169例SBOTs患者的CA125及超声结果。结果:17~40岁SBOTs患者 66例,占总人数的39.05%;Ⅰa或Ⅰc期SBOTs 患者100例,占总人数的59.17%。大部分Ⅰa或Ⅰc期SBOTs CA125在正常范围内(48.00%,48/100)或稍增高(22.00%,22/100),而Ⅱ-Ⅲ期明显升高(χ2=25.532,P=0.000)。术前超声提示附件区肿物为囊实性者共计117例,占总人数69.23%;超声提示肿物为单侧且分期为Ⅰa或Ⅰc期者94例(78.33%,94/120),明显多于双侧者(χ2=62.902,P=0.000);超声提示盆腔积液≥2 cm者Ⅰa或Ⅰc期仅2例,而Ⅱ-Ⅲ期19例,两者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χ2=47.747,P=0.000)。结论:CA125正常或稍升高、超声提示附件区单侧囊实性肿物、盆腔积液无明显增多是大部分Ⅰa或Ⅰc期SBOTs的特点,据此可对于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术前预判考虑给予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p16基因缺失与鼻咽癌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16基因缺失在鼻咽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重PCR分析法,对157例鼻咽癌标本p16基因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鼻咽癌组织中p16基因第2外显子的缺失率为35.0%(55/157)。p16基因第2外显子的缺失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性别、年龄无显著性相关,但生存期〈3年者的p16基因第2外显子的缺失率高于生存期〉3年者(69.57%vs.29.10%,χ^2=14.12,P=0.000)。[结论]p16基因第2外显子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Elf-1与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它们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7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应用组织芯片仪制备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PowerVision TM- 9000(PV-9000)法检测Elf-1、survivin的表达。结果 在7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lf-1阳性染色定位于肺癌细胞核及胞质,阳性表达53例(73.61%),其表达强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χ2=14.849,P=0.021)。不同临床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lf 1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27,P=0.000),Elf-1表达强度在淋巴结有转移组显著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χ2=18.342,P=0.000);survivin阳性染色定位于肺癌细胞核及胞质,阳性表达44例(61.11%),其表达强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χ2=16.251,P=0.012),不同临床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70,P=0.000),survivin表达强度在淋巴结有转移组显著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χ2=8.723,P=0.033);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lf-1与survivin的表达强度呈极显著性正相关(τ=0.255,P<0.05)。结论 Elf-1的表达强度与survivin的表达程度密切相关,均与肺癌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两者均可成为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LAG方案(克拉屈滨+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和MEA方案(米托蒽醌+依托泊苷+阿糖胞苷)在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RR-AML)患者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并分析在难治性AML患者中应用两种方案的优劣性,为RR-AML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RR-AML患者,比较CLAG组(n=20)和MEA组(n=24)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种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一步比较CLAG方案和MEA方案在治疗20例难治性AML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结果:CLAG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40.0 %(8/20)高于MEA组29.2 %(7/24),但是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1.104,P=0.766);CLAG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优于MEA组,并且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6.834,P=0.004;χ2=6.883,P=0.001);CLAG组肺部感染发生率较MEA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6,P=0.033),粒细胞缺乏发生率亦高于ME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性AML患者CLAG方案治疗的中位OS、PFS均优于MEA方案治疗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37,P=0.820;χ2=0.463,P=1.000)。结论:CLAG方案可作为RR-AML患者一线挽救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可控,以期再次达到CR,获得造血干细胞移植机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PVL1壳蛋白联合MCM2检测对HPV DNA阳性患者宫颈病变的诊断及随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共531例。先行HPV DNA分型检测及活检确定病理类型,检测HPVL1和MCM2 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45岁的HPV DNA阳性患者宫颈病变发病数量明显增加;HPVL1 壳蛋白表达阳性率随宫颈病变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宫颈病变加重,MCM2阳性比率逐渐上升,联合HPVL1检测,当同时HPVL1阴性,LSIL和HSIL两组中MCM2的阳性率分别为66.92%和90.91%(P=0.000)。HPVL1壳蛋白阳性病例自然消退 22例(78.57%),持续存在5例(17.86%),进展1例(3.57%);HPVL1壳蛋白阴性病例自然消退13例(14.94%),持续存在 67例(77.01%),进展 7例(8.05%)。LSIL患者中HPVL1壳蛋白阳性和HPVL1壳蛋白阴性者相比,2年自然消退率HPVL1壳蛋白阳性者高(P=0.000)。结论:HPV DNA持续性感染是宫颈病变的高危因素;HPVL1壳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与宫颈病变的恶性程度呈负相关;通过联合检测HPVL1和MCM2,对判断和预测宫颈病变,尤其是区分LSIL和HSIL,比单独进行两项检测的价值更高;HPVL1壳蛋白在预测LSIL转归中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庄涛  何洋  王晴  张蓓 《现代肿瘤医学》2021,(20):3614-3618
目的:研究AIM2与HPV16病毒载量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检测正常宫颈组织(50例)、LSIL(56例)、HSIL(108例)及宫颈癌组织(145例)中AIM2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硕世21 HPV 分型定量检测系统,BMRT)检测所有纳入患者HPV16型DNA病毒载量,分析AIM2蛋白表达水平、HPV16病毒载量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有无差异以及AIM2蛋白表达水平与HPV16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AIM2在正常宫颈组、LSIL组、HSIL组、宫颈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0%(6/50)、26.8%(15/56)、82.4%(89/108)、84.1%(122/145),呈逐渐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675,P<0.001)。HPV16在正常宫颈组、LSIL组、HSIL组、宫颈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0%(8/50)、30.4%(17/56)、44.4%(48/108)、47.6%(69/145),呈逐渐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67,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得:HPV16病毒载量与宫颈组织病变程度之间呈正相关(r=0.229,P<0.001),AIM2表达水平与HPV16病毒载量也呈正相关(r=0.467,P<0.001)。结论:宫颈病变程度与AIM2蛋白表达水平及HPV16病毒载量密切相关,AIM2蛋白表达水平及HPV16病毒载量随病变程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后肿瘤缓解深度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入组条件的50例初治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Spearman秩相关检验评价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化疗后肿瘤缓解深度与生存期的相关性,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肿瘤缓解深度对生存期的影响,应用COX比例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肿瘤缓解深度与PFS及OS均呈中等程度相关。不同缓解深度患者的生存期存在统计学差异。体重减少(P<0.000 1)、缓解深度(P<0.001)为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体重减少(P<0.000 1)、体力状态(P=0.001 2)、缓解深度(P<0.001)、化疗周期(P=0.000 2)、二线治疗(P=0.006 7)为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后肿瘤缓解深度对患者生存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