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响应面分析的方法对发酵生产替考拉宁的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其产量.方法 以一株替考游动放线菌SIIA 04-7-34为试验菌株,采用逐因子实验法确定替考拉宁合成考察因素的参考范围,再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进行培养基的优化.结果 13个实验因子中筛选到3个显著影响因子:葡萄糖、KH2PO4和接种龄.结论 综合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发酵条件后,替考拉宁发酵产量提高23.3%,实验值与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替考拉宁,并对其分离条件进行优化。以替考拉宁发酵液提取粗品为原料,研究上样浓度、解吸剂、解吸剂pH、解吸剂浓度等因素对替考拉宁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对上样浓度、解吸剂pH、解吸剂浓度三个因素进行Box-Behnken试验设计,以替考拉宁含量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分离条件进行优化。在上样浓度为2500μg/mL、解吸剂pH2.0、解吸剂浓度40%的分离条件下,替考拉宁含量达90.8%。响应面法优化替考拉宁含量比优化前的单因素试验结果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替考拉宁的层析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通过对层析用树脂的筛选和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上样pH值、洗脱液pH、洗脱液乙醇浓度等对替考拉宁提取比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适宜水平。在此基础上,使用Box—Behnken法通过Design—Expert软件设计响应面试验,寻找最优条件。结果替考拉宁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上样pH6.45、洗脱液pH8.00、洗脱液乙醇浓度59%。在此条件下,替考拉宁的提取比为0.9487。结论经优化,替考拉宁分离纯化的提取比提高了10.23%,产品色素符合《中国药典》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刺糖多孢菌CB11为试验菌株,以发酵培养基菌体浓度和多杀菌素产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多杀菌素发酵的种子培养基的碳氮源成分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找出最显著因素并确定其最佳值.方法 种子培养基碳氮源成分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发酵培养基响应面试验.结果 得到最优种子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g/L,甘油5g/L,TSB25g/L,玉米浆10g/L,棉籽蛋白25g/L.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种子接入发酵培养基中所获得的多杀菌素产量达到411.26mg/L,较优化前水平(220.30mg/L)提高了86.68%.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试验优化了发酵培养基,得到对多杀菌素生产影响最显著的三个因素及最佳含最分别为葡萄糖66.6g/L、玉米浆14.6g/L、K2HPO4 2.5g/L,经验证获得的多杀菌素产量为544.60 g/L,较优化前产量提高了24.48%.结论 通过对多杀菌素发酵摇瓶种子培养基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找出了影响多杀菌素发酵的最显著因子及其最适含量,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发酵多杀菌素产量提高了86.68%,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优化竹黄菌CGMCC 2201发酵培养基提高竹红菌素产量。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培养基关键因素,利用中心组合设计与响应面分析法获得关键因素的最佳浓度,结合植物油添加试验,获得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 葡萄糖、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是发酵培养基中的关键因素。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g/L):葡萄糖47.33,硫酸铵2.14,磷酸二氢钾2.87,硫酸镁1.68,豆油10。采用此发酵培养基的竹红菌素产量达257.66mg/L,与优化前培养基相比,提高了141.25%。结论 培养基是影响竹黄菌CGMCC 2201生物合成竹红菌素的重要因素,发酵培养基优化后显著提高了竹红菌素的发酵产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45(7):660-665
优化竹黄菌CGMCC 2201发酵培养基提高竹红菌素产量。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培养基关键因素,利用中心组合设计与响应面分析法获得关键因素的最佳浓度,结合植物油添加试验,获得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 葡萄糖、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是发酵培养基中的关键因素。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g/L):葡萄糖47.33,硫酸铵2.14,磷酸二氢钾2.87,硫酸镁1.68,豆油10。采用此发酵培养基的竹红菌素产量达257.66mg/L,与优化前培养基相比,提高了141.25%。结论 培养基是影响竹黄菌CGMCC  相似文献   

7.
运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多拉菌素生产菌的发酵培养基。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发现正效应因子;接着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确定了黄豆饼粉、麦芽糊精和MgSO4是影响多拉菌素产量的显著因素;然后利用最陡爬坡试验分别找到3个因素的合理浓度范围;并进一步利用中心组合设计优化了黄豆饼粉、麦芽糊精和MgSO4的最佳浓度配比。筛选并优化得到了最适的培养基浓度为黄豆饼粉17.30g/L,麦芽糊精77.30g/L,MgSO4 1.50g/L,基于此,效价达到了589.43mg/L,验证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基本吻合,优化后的培养基工艺能够提升多拉菌素发酵单位20.37%。5L反应罐上发酵过程生理代谢参数变化表明:优化的培养基能够加促菌体的比生长速率,维持较高的氧消耗速率和产物合成速率,大幅度提升了多拉菌素的发酵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1,45(10):994-999
目的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中的无机盐成分,提高他克莫司产量。方法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对他克莫司产量有显著影响的无机盐因子,利用最陡爬坡试验为响应面分析确定中心区域,利用中心组合(central composite)设计与响应面分析法获得关键因素的最佳浓度组合。结果 磷酸氢二钾、硫酸铜、氯化钠和硫酸镁对他克莫司的产量有显著影响,最优无机盐组成为:磷酸氢二钾2g/L,硫酸铜0.02g/L,氯化钠1.81g/L,硫酸镁0.82g/L,在原有培养基上添加该无机盐最优组合,他克莫司产量从586mg/L上升到1037mg/L。与优化前培养基相比,产量提高了77.0%。结论 经响应面法优化,添加最优无机盐组合使他克莫司产量得到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中的无机盐成分,提高他克莫司产量。方法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对他克莫司产量有显著影响的无机盐因子,利用最陡爬坡试验为响应面分析确定中心区域,利用中心组合(central composite)设计与响应面分析法获得关键因素的最佳浓度组合。结果 磷酸氢二钾、硫酸铜、氯化钠和硫酸镁对他克莫司的产量有显著影响,最优无机盐组成为:磷酸氢二钾2g/L,硫酸铜0.02g/L,氯化钠1.81g/L,硫酸镁0.82g/L,在原有培养基上添加该无机盐最优组合,他克莫司产量从586mg/L上升到1037mg/L。与优化前培养基相比,产量提高了77.0%。结论 经响应面法优化,添加最优无机盐组合使他克莫司产量得到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1,45(11):1121-1131
运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多拉菌素生产菌的发酵培养基。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发现正效应因子;接着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确定了黄豆饼粉、麦芽糊精和MgSO4是影响多拉菌素产量的显著因素;然后利用最陡爬坡试验分别找到3个因素的合理浓度范围;并进一步利用中心组合设计优化了黄豆饼粉、麦芽糊精和MgSO4的最佳浓度配比。筛选并优化得到了最适的培养基浓度为黄豆饼粉17.30g/L,麦芽糊精77.30g/L,MgSO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诱变菌株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 AEG3-1为试验株,研究山茶油对该菌株发酵生产多杀菌素的影响。方法 首先单因素实验筛选到最佳植物油脂,再利用响应面实验设计对发酵培养基中最佳植物油脂、葡萄糖、糊精、棉籽蛋白4种成分进行优化,最后在5L罐进行验证。结果 最佳植物油脂是山茶油,在0h添加15.0g/L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获得优化发酵培养基(g/L):山茶油15.1、葡萄糖51.6、糊精19.73、棉籽蛋白21.8,其产量达318.25mg/L,提高了55.61%。在5L罐中,利用优化培养基,分批和补料发酵产量分别达到361.97和512.36mg/L。结论 通过添加山茶油,诱变株的多杀菌素产量显著提高,说明该生产工艺确实可行,可为多杀菌素大规模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诱变结合抗性筛选方法选育多杀菌素高产菌株,并通过发酵培养基优化进一步提高多杀菌素产量。方法 分别确定链霉素、安普霉素和鼠李糖3种抗性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然后以S.s1-4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UV)结合链霉素、安普霉素、鼠李糖抗性因子诱变选育,在此基础上利用亚硝基胍(NTG)结合上述抗性因子诱变选育,并利用响应面实验设计对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糊精、棉籽蛋白3种成分进行优化。结果 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照射30s,涂布于抗性平板上,筛选得到S.s2-21,S.s2-21再用NTG处理30min,涂布于抗性平板上,最终获得1株遗传性状稳定的菌株S.s3-37,产量为78.26mg/L,提高了45.71%;发酵培养基优化后,其产量达83.00mg/L。结论 利用紫外和NTG结合抗性复合诱变选育获得多杀菌素高产菌株是有效的,通过发酵培养基优化,其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54.55%,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林可霉素A(Lin A)产量提高以及林可霉素B组分(Lin B)含量降低为目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林可链霉菌18-8菌株的含硫前体物质(硫酸钠、甲硫氨酸、半胱氨酸)与戊糖磷酸途径(HMP)的关键前体(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钠)以及相关醇类、离子(肌醇、氯化钴)等物质进行组合优化。首先对7个因素进行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得到3个显著性因子:葡萄糖酸钙、肌醇和氯化钴。再通过Box-Behnken设计3因素3水平实验,利用Design-Expert 8.5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最佳优化条件为:氯化钴7.97mg/L、葡萄糖酸钙6.0g/L、肌醇0.42g/L。摇瓶验证Lin A液相效价为5210mg/L,比优化前提高21%,Lin B含量为4.3%,比出发菌株的Lin B含量(6.0%)降低39.5%;在15L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实验,Lin A液相效价可达8980mg/L,比对照(6630mg/L)提高35%,Lin B含量在90h达到最低含量2.4%,相比对照Lin B含量(4.8%)降低50%,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一株海洋真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HK1-6的青霉酸代谢产物进行发酵优化,以期获得足量的化合物研究青霉酸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拮抗性。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真菌HK1-6产青霉酸的土豆液体培养基进行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青霉酸产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研究表明,真菌HK1-6高产青霉酸的土豆液体培养基各因素最优水平为葡萄糖30 g,土豆200 g,海盐10 g,pH为4,产量可达0.908 g/L,而原发酵条件下青霉酸产量约为0.423 g/L。结论 真菌HK1-6采用最优土豆液体培养基发酵后,青霉酸的产量显著提高,产量较原培养条件提高约2.1倍。  相似文献   

15.
郑孝贤 《中国抗生素杂志》2019,44(12):1371-1376
目的 通过抗生素链霉菌对发酵培养基和发酵工艺优化,对发酵过程中所用的关键原料进行了研究,提高喷司他汀的发酵产量。方法 考察和评估抗生素链霉菌发酵生产喷司他汀发酵培养基中的关键原料,研究关键材料的供应商及用量,提高喷司他汀产量,于5000L发酵罐上进行发酵工艺验证试验。结果 喷司他汀摇瓶发酵单位达232mg/L,结果较原始工艺提高了28%;在5000L发酵罐发酵单位达210mg/L,较原始工艺提高了74%。 结论 控制发酵培养基中的植物油种类、来源和用量,能有效提高喷司他汀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