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减少干法后处理中氧化物钙热还原环节所产生的放射性废盐数量,需要将废盐中的氧化钙转化成氯化钙以重复利用。以无水氯化氢作氯化剂,采用气体鼓泡法对氯化钙熔盐中的氧化钙进行氯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熔盐液面高度、反应温度、氯化氢过量值和流量对熔盐氯化率的影响;借助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考察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寻求最优条件组合;利用方差分析检验分析结果的正确性。最终确定熔盐氯化条件的较优组合:熔盐液面高度为75 mm、反应温度为830℃、氯化氢过量60%、氯化氢流量为0.4 L/min,各因素主次顺序为氯化氢过量值、熔盐液面高度、氯化氢流量、反应温度。该工艺可使熔盐的氯化率稳定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高黏度氯化橡胶(HVCR)的生产技术研发和应用现状,分析了生产HVCR的控制重点和难点,指出了氯化和脱溶工艺的核心技术。最后展望了HVCR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主要研究了氯化聚乙烯使用开炼机和密炼机在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的门尼黏度。研究表明:在开炼机中加工氯化聚乙烯,加工温度相同时,较低温度(80~110℃)下,门尼黏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较高温度(120~130℃)下,门尼黏度随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加工时间相同时,门尼黏度随加工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密炼机中加工氯化聚乙烯,加工温度相同时,门尼黏度随时间变化不是很明显,较高温度(150℃)时,门尼黏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加工时间相同时,门尼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工业上采用NaCl-KCl熔盐体系提纯粗四氯化锆过程中,夹杂物在熔盐体系中富集,造成NaCl-KCl熔盐体系的恶化。利用旋转法、拉筒法和阿基米德原理研究了粗四氯化锆中主要夹杂物二氧化锆对NaCl-KCl熔盐体系表面张力、黏度和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60~740 ℃,二氧化锆含量一定的熔盐体系的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黏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当二氧化锆质量分数为0%、10%、15%、20%时密度与温度无关,但当二氧化锆质量分数为5%时,密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温度一定时,熔盐表面张力随二氧化锆含量的增加先保持稳定后迅速减小,黏度随二氧化锆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加,密度随二氧化锆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后保持稳定不变。  相似文献   

5.
采用旋转法对用于电沉积制备钨涂层的Na2WO4–WO3熔盐体系的高温黏度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熔盐体系温度对沉积物的形貌与物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73~1223 K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熔盐黏度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当温度低于1113 K时,无法在石墨表面获得钨涂层.该熔盐体系电沉积制备表面致密均匀的纯钨涂层的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6.
氯化聚氯乙烯特性,应用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南 《中国氯碱》1997,(9):27-28,34
本文论述了氯化聚氯乙烯的特性,应用及国内外现状。明确指出CPVC将在化工,建筑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应大力发展CPVC工业。  相似文献   

7.
<正>攀钢研究院与攀钢钛业公司共同开展的全攀枝花钛精矿冶炼钛渣试验研究近日完成。试验表明,全攀枝花钛精矿冶炼74%品位钛渣用于熔盐氯化生产四氯化钛工艺可行,经济效益显著。据介绍,攀钢集团自产钛渣为主要品位74%的酸溶性钛渣,用于硫酸法钛白原料。长期以来,攀钢集团大量依靠外购高品质钛精矿生产钛渣,攀枝  相似文献   

8.
熔盐电解技术是乏燃料干法后处理的重要技术路线。以二氧化铈为氧化物乏燃料的模拟物,探索了氧化物乏燃料在氯化锂-氯化钾熔盐体系中的熔解问题,研究了各参数(温度、时间、流速等)对氯化反应的影响,成功使用液态锌阴极回收熔盐中低浓度的铈,通过真空减压蒸馏成功实现了铈-锌合金的分离,为乏燃料的干法后处理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配方的特性黏度和在线黏度的实测案例,对特性黏度和在线黏度测量结果的相关性、数据转换和偏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特性黏度和在线黏度测量值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通过适当的数据转换,在线黏度计可用于快速、实时、连续测量特性黏度。  相似文献   

10.
《合成纤维工业》2015,(4):67-69
以石蜡油(LP)为溶剂配制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LP溶液,运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低剪切速率下UHMWPE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Mη)、溶液浓度和温度对UHMWPE/LP溶液体系黏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UHMWPE/LP溶液的黏度随Mη及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溶液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正交试验结果为UHMWPE的浓度对UHMWPE/LP溶液体系的黏度影响最大,Mη次之,在190~220℃下,温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热稳定性高、电化学性能良好的室温熔盐高氯酸锂(LiClO4)-1,3-氮氧杂环戊-2-酮(OZO),对其作为电解质材料在活性炭电化学电容器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测试表明,活性炭电极与该类室温熔盐电解质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兼容性,比电容达到55.2 F/g,并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循环充放电760次后容量损失小于5%.结合室温熔盐不宜燃、不挥发等特性,表明其是超级电容器非常有前景的新型电解液.  相似文献   

12.
储热技术是太阳能热发电行业的关键技术,而熔融盐是储热行业的主导材料。对储热材料的概念和类型做了介绍。概述了太阳能热发电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对比了碳酸盐、氯化盐、硝酸盐作为储热材料的优缺点,重点综述了熔融盐及其与其他材料(如金属、膨胀石墨、陶瓷等)的复合熔盐的研究进展,提出了避免孤立研究储热材料和开发多种复合技术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氯化聚丙烯(CPP)-涂料树脂在甲苯溶液中的粘度,发现体系的粘度主要是由CPP含量决定的。但是,因为不同体系(三元和四元体系)的涂料树脂与CPP相互作用情况不同,所以粘度变化与CPP含量的变化规律并不相同。以石油树脂和醇酸树脂为例,对它和CPP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生产实践,论述WSA硫酸装置熔盐系统的设计及在正常操作与开停车期间的控制参数。详细介绍了熔盐性质,提出在熔盐充装、熔盐管道、阀门、泵槽、保温设置等方面应注意的事项和规避的风险,以保证硫酸装置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5.
高径厚比片状Al2O3在高端珠光颜料片状基材应用方面潜力巨大,但是其制备技术为国外所垄断,开发片状Al2O3商用生产技术迫在眉睫。熔盐法是制备片状Al2O3的理想方法,目前尚无系统研究熔盐法关键工艺参数对片状Al2O3影响规律的报道。本文通过片状Al2O3的形成机理,系统研究了TiO2添加剂、Na3P3O9添加剂、煅烧温度和熔盐用量4种关键工艺参数对制备片状Al2O3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优化制备工艺,提出最优工艺参数。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Al2O3的形貌、粒度和物相。结果表明:采用熔融盐(Na2SO4-K2SO4)添加NaCO3为凝胶剂,再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3.0%的Na3P3O9和2.0%的TiO2为添加剂,在煅烧温度为1200℃、保温时间5h时,所制得的六角片状Al2O3粉体具有优异的品质,其平均粒径约为4μm,厚度为50~200nm,径厚比为20~80。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金刚石表面熔盐镀覆Ti,镀Ti层的物相为TiC和Ti,创建了“金刚石-TiC-Ti”镀Ti层结构模型。提出了金刚石的脱落度和胎体材料对金刚石的把持力系数的新概念。使用一般金刚石与使用熔盐镀Ti金刚石的金刚石锯片相比,金刚石的脱落度由72.2%降至32.3%,减少39.9%;胎体材料对金刚石的把持力系数由75.6%增至92.81%,提高了17.21%。  相似文献   

17.
对熔盐电解法制备硼粉的方法进行了论述,比较了各熔盐体系的优点和缺点,得出了氯化钾或氯化钾和氟化钾混合物的熔盐体系最适宜。用冷却曲线法对KF-KCl-KBF4体系熔盐体系的初晶温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KF-KCl-KBF4体系的初晶温度为1 023—1 033 K,即750—760℃之间,当电解温度高于初晶温度20—30℃时,电解效率最高。这就为熔盐电解法制备元素硼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The density of molten sodium salt hydrate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energy storage applications has been determined by using a modified Sprengel pycnometer. The variation of density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shows linear behaviour. An empirical generalised correlation between reduced parameters of density and temperature is reported. This correlation predicts the density of salt hydrate melts of Na, Ca, Zn, Co, Ni, Cr and Fe ions from the density at the melting point, within an accuracy of ± 0.5 percent, for temperatures from the melting point to about 40 K above the melting poi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