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VEGF-C、MMP-2在结直肠癌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关系,探讨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46例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2014年至2017年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的新鲜肿瘤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46例结直肠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C mRNA、MMP-2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直肠癌与癌旁正常组织VEGF-C、MMP-2蛋白的表达,分析VEGF-C mRNA、MMP-2 mRNA和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特征间关系。结果:46例结直肠癌中VEGF-C mRNA(P<0.05)、MMP-2 mRNA(P<0.05)转录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VEGF-C mRNA转录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直径等无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有相关性(P<0.05);MMP-2 mRNA转录水平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无相关性(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VEGF-C蛋白表达量与性别、肿瘤直径和远处转移无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等相关(P<0.05);MMP-2蛋白表达量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和远处转移无相关性(P>0.05),只与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等相关(P<0.05)。两基因间mRNA转录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呈线性相关性(P<0.01)。结论:VEGF-C、MMP-2蛋白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及转移过程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为作潜在靶向标志物,为临床上进一步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肌动蛋白凝胶蛋白(transgelin,TAGLN)及肌动蛋白凝胶蛋白2(transgelin2,TAGLN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3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89例结直肠癌患者病理组织标本及配对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AGLN和TAGLN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析TAGLN、TAGLN2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AGL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7%(54/8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8.2%(3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GLN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Ki67表达、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明显相关(P均<0.05);TAGLN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9.7%(62/8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1.5%(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GLN2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Ki67表达及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 TAGLN蛋白表达与TAGLN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19,P=0.039)。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患者生存时间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Ki67表达、远处转移、TAGLN和TAGLN2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远处转移、TNM分期和TAGLN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对于结直肠癌患者,TAGLN的表达与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Ki67表达、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TAGLN2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Ki67表达和远处转移有关。TAGLN表达、TNM分期和远处转移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 RhoGDI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 Northern blot和 Western blot 检测具有不同侵袭、转移潜能的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SW480)中 RhoGDI2 mRNA 及蛋白的表达。收集行手术切除并随访满5年的结直肠癌患者原发灶癌组织石蜡标本80例及相应的癌旁非癌组织、转移性淋巴结癌组织石蜡标本各20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120例标本中 RhoGDI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SW620、SW480人结直肠癌细胞系中 RhoGDI2 mRNA 及蛋白的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1),前者表达均高于后者。结直肠癌相关组织中 RhoGDI2蛋白存在差异性表达(转移淋巴结癌组织>原发灶癌组织>癌旁非癌组织,P <0.01)。RhoGDI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周围淋巴管浸润、周围神经浸润、TNM 分期显著相关(P <0.05)。RhoGDI2高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者(P <0.01)。高 RhoGDI2表达是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P <0.05)。结论:RhoGDI2在结直肠癌中的高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可能是一个有效的结直肠癌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EZH2和SMYD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EZH2和SMYD3蛋白的表达情况与结直肠癌不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探讨EZH2和SMYD3蛋白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相关性,为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全新的分子标志及靶点。方法:结直肠癌组织(实验组)及癌旁组织(对照组)标本取自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石蜡包埋标本,共6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EZH2和SMYD3蛋白表达情况,结合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病理,根据2017版NCCN指南完成TNM分期,用χ2检验分析EZH2和SMYD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EZH2和SMYD3蛋白表达情况与结直肠癌术后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Log-rank 检验分析EZH2和SMYD3蛋白与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EZH2和SMYD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EZH2及SMYD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表明两者均在结直肠癌的发展中表达上调。EZH2蛋白表达情况与肿瘤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SMYD3蛋白表达情况与肿瘤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发生部位有显著相关性,表明两者的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 EZH2、SMYD3蛋白表达阳性结直肠癌患者术后DFS较短,表明两者的表达可能提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在结直肠癌组织中,EZH2、SMYD3蛋白的表达情况呈正相关关系,表明两者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呈协同作用。结论:EZH2、SMYD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在结直肠癌组织表达中呈明显正相关,并且与结直肠癌的不良预后相关,可能会是结直肠癌患者重要的预后因子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 associated gene 1,MTA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至2013年期间在我院经病理科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10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MTA1蛋白和mRNA在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 结果:在101例结肠癌组织中MT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相应癌旁组织(P<0.01);MTA1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淋巴管浸润、神经浸润呈正相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在19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TA1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其癌旁组织(P<0.05)。结论:MTA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相对高表达,其表达量的高低可影响患者预后,在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KIAA152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96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KIAA152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其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及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KIAA1522蛋白在癌旁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中主要定位于细胞浆,阳性表达率为12.5%(12/96),而在结直肠癌组织中KIAA152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1.3%(78/96),两者间差异显著(P <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KIAA1522蛋白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3年无瘤生存期短显著正相关(P=0.017,Log-rank检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KIAA1522蛋白阳性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P=0.020)。卡方检验的分析结果显示,KIAA1522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的远处转移正相关(P=0.012,Fisher精确检验)。结论:KIAA152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远处转移及患者术后生存期短显著相关,可能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及转移的潜在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直肠癌组织中VEGF-C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与磁共振成像功能学及表征的相关性,探讨其在直肠癌诊断及预后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35例,采集癌组织及配对的正常直肠组织和癌旁正常直肠组织,进行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观察VEGF-C mRNA及蛋白在直肠癌组织及配对正常直肠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VEGF-C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分析、VEGF-C蛋白表达与磁共振成像ADC值及TIC分型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及癌旁组比较,癌组织组VEGF-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高(P<0.000 1、P<0.000 1)。VEGF-C蛋白表达水平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01),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血管或神经浸润及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VEGF-C表达水平与ADC值为负相关性(P<0.000 1)。VEGF-C表达水平与TIC分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VEGF-C与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及磁共振的ADC值具有相关性,可以与磁共振结合共同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ortactin(CTT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TT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TTN蛋白的表达变化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TT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6%(P<0.01)。CTTN蛋白(P<0.05)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的T分期(浸润深度)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P>0.05)。生存分析的结果显示,CTTN阳性患者的预后差于CTTN阴性患者(P=0.014)。结论:CTTN蛋白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增加,并与结直肠肿瘤的浸润深度有关,可能作为结直肠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p-mTOR(Ser2448,活化形式的mTOR)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变化并评价其用于判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441例结直肠癌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p-mTOR的表达,收集患者至少5年的随访信息,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mTOR在癌旁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中阳性表达率为4%(17/441),而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8%(254/441),两者间差异显著(P < 0.01)。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p-mTOR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病理分期显著正相关(P均 < 0.05)。同时,p-mTOR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P均 < 0.05),p-mTOR高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52和60个月,明显短于p-mTOR低表达患者的71和70个月。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mTOR表达水平为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mTOR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有可能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死亡及复发转移风险的候选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程周扬  陶然  王瞿辉 《肿瘤学杂志》2019,25(12):1054-1058
摘 要:[目的]测定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LOH12CR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取72例直肠癌患者的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实时聚合酶联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直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LOH12CR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直肠癌组织LOH12CR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直肠癌患者癌组织LOH12CR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下调(P<0.05);(2)LOH12CR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距肛缘距离无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3)术后6个月时出现肿瘤复发/转移的患者其术前LOH12CR1 mRNA和蛋白较未复发/转移患者显著降低(P<0.05);(4)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OH12CR1 mRNA和蛋白水平、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Dukes分期、淋巴转移是影响直肠癌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抑癌基因LOH12CR1可能参与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并与患者术后临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Runx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Runx3蛋白与Runx3 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Runx3基因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Runx3蛋白的表达;并采用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Runx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6.73%,Runx3 mRNA表达明显低于其配对的正常黏膜组织(0.306±0.126 vs 1.605±0.437,P=0.001,P<0.05);Runx3蛋白及Runx3 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远处转移、浸润深度和肿瘤位置无关(P>0.05);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Runx3 mRNA和Runx3蛋白是结直肠癌患者的重要预后因素(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unx3 mRNA和Runx3蛋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Runx3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有望成为临床诊治的新靶点,并为结直肠癌的治疗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aveolin-1蛋白在人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大肠癌、27例腺瘤及22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Caveolin-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Caveolin-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各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Caveolin-1蛋白在大肠癌、腺瘤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为29.35%、59.26%和86.36%。Caveolin-1蛋白在不同组织学类型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P〈0.05)。在有无远处转移的比较中显示Caveolin-1的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aveolin-1蛋白在癌旁正常黏膜、腺瘤及癌组织中呈渐进性低表达,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在大肠癌的恶性演进和转移中具有重要意义,可能作为大肠癌重要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lnc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aurine upregulated gene 1,TUG1)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以及其促进结直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TUG1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TUG1表达水平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TUG1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预后的相关性。CCK8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和敲低TUG1后的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或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TUG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TUG1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CEA水平、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提示,TUG1表达水平越高,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越差(P<0.05)。CCK8和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cDNA3.1-TUG1组结直肠癌细胞中TUG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细胞增殖活性和侵袭数目增多(P<0.05);而siRNA-TUG1组结直肠癌细胞中TUG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增殖活性和侵袭数目减少(P<0.05)。结论:TUG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TUG1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并且,lncRNA TUG1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激活增强子结合蛋白4(activating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4,AP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株BGC823和正常胃上皮细胞中AP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胃癌组织中AP4 mRNA和蛋白的表达;进一步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对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并用Kaplan-Meier计算不同AP4表达情况患者的生存率曲线。结果:与正常胃上皮细胞相比,胃癌细胞株BGC823中AP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在胃癌组织中,AP4 mRNA的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配对的癌旁组织(3.848±0.426 vs 1.411±0.405,P<0.05);在蛋白水平,胃癌组织也显著高于配对的癌旁组织,且AP4蛋白表达与胃癌的脉管浸润(P<0.05)、浸润深度(P<0.05)及TNM分期(P<0.05)相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关(均P>0.05);Kaplan-Meier 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P4蛋白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进一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P4蛋白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AP4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可能成为协助胃癌诊断和治疗的新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糖蛋白6A(GPM6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和突变情况,探讨其对临床预后和治疗的价值。方法: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下载GPM6A基因表达谱资料及临床相关资料。分析GPM6A在肿瘤组织及相匹配的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研究GPM6A的表达差异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公共数据库对比分析GPM6A基因变异情况。结果:肺癌组织中的GPM6A表达明显低于配对的正常组织(P<0.001),GPM6A表达与肿瘤组织的大小(P<0.05)、病例理分期(P<0.05)相关,肿瘤组织恶性程度越高,GPM6A表达水平越低。在正常组织当中,GPM6A表达水平与患者存在吸烟史(P<0.05)相关,存在吸烟史的患者要比无吸烟史患者GPM6A水平低,但在肿瘤组织中GPM6A表达与吸烟史无相关性。经由建立Cox回归模型发现影响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分别为年龄和淋巴结转移(P<0.05)。GPM6A基因拷贝数广泛变异,推测是由于杂合子的缺失导致了GPM6A表达水平降低。结论:在肺癌组织中GPM6A低表达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之一,GPM6A可为预测肿瘤发生、转移及判断预后的有效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Bmi-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癌旁和正常组织中CD133、Bmi-1的表达,对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与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和大小、病理分级、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D133、Bmi-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30/60)和73.33%(44/60),显著高于癌旁及正常组织(P<0.01);CD13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和病理分级相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Bmi-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相关(P<0.01),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CD133和Bmi-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CD133+肿瘤细胞,即肿瘤干细胞;CD133+肿瘤细胞和Bmi-1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Bmi-1表达可能成为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 1,HDAC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dependent kinase 1,CDK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普外科进行手术切除的51例结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非肿瘤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组织中HDAC1和CDK1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DAC1和CDK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析肿瘤组织中HDAC1和CDK1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函数分析HDAC1和CDK1不同表达情况与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中HDAC1和CDK1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P<0.05);肿瘤组织中HDAC1表达水平与CDK1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2);肿瘤组织中HDAC1表达与患者肿瘤直径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CDK1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DAC1、CDK1阳性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均低于其相应阴性表达患者(P<0.05),HDAC1和CDK1共阳性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低于HDAC1和(或)CDK1阴性患者(P<0.05)。结论:HDAC1和CDK1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且两者呈正相关,推测两者在促进结肠癌进展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表皮-钙黏附素(E-CD)和Snail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侵袭、转移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E-CD和Snail蛋白在30例正常大肠黏膜、30例大肠腺瘤及142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E-CD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强阳性表达率为90.0%,明显高于其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的强阳性表达率(63.3%和41.5%,P<0.05).Snail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2.1%,明显高于其在正常大肠黏膜和大肠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7%和26.7%,P<0.05).E-CD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静脉侵犯、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以及Duke's分期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以及病理组织学类型无关(均P0.05).Snail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静脉侵犯、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类型以及Duke's分期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大小无关(均P>0.05).E-CD蛋白与Snail蛋自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508).E-CD蛋白阳性表达者的术后1、3和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P<0.05),Snail蛋白阴性表达者的术后1、3和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者(P<0.05).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E-CD和Snail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大肠癌独立的预后指标(均P<0.05).结论 E-CD和Snail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明显相关,E-CD蛋白表达降低和Snail蛋白表达增强的大肠癌患者病期晚、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and the clinical pathological relationship of p27 and Skp2 in the tissues of colorectal cancer,discus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s of p27and Skp2 among 30 cases of colorectal cancer tissue specimen and 18 cases of normal colorectal tissue samples with immunohistochemistry SP method.Results: The average positive rate of p27 among the normal colorectal tissue samples was55.2%,which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lorectal cancer tissue samples(27.5%,P<0.05).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p27 and the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Dukes stage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were distinctly negative(P<0.05).The average positive rate of Skp2 among the colorectal cancer tissue specimens was 9.5%,which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colorectal tissue samples(1.8%,P<0.05).There was an obviously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Skp2 and the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P<0.05),and the expression of Skp2 ha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patients' age,sex,Dukes stage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P>0.05).There was an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p27 and Skp2(r=-0.806,P<0.01).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Skp2 in the colorectal cancer tissues is correlative with the degradation of p27;Skp2,the oncogene of colorectal cancer,is involved in colorectal carcinogenesis,which may be the new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