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头孢哌酮/舒巴坦两种给药方案的血清杀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血清杀菌活性(serum bactericidal activi-ty,SBA),对头孢哌酮/舒巴坦(cefoperazone/sulbactam,CPZ/SBT)的两种给药方案进行评价。方法:肺癌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4例,随机分为qd、bid组,每日分别静滴CPZ/SBT1次或2次,持续7d,日剂量均为4g。测定对5种细菌(每种12株)峰时(第3天静滴完后30min)和谷时(第4天静滴前)SBA。结果:两组对5种细菌的峰时SBA中位数均≥1∶8,峰时SBA≥1∶8的百分率相似,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谷时SBA中位数为≤1∶1。结论:CPZ/SBT两种给药方案的峰时SBA均佳,谷时SBA均稍低,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基于药动学(PK)/药效学(PD)模型及蒙特卡罗模拟评价阿米卡星常用给药方案抗感染治疗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EUCAST数据库中阿米卡星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数据,以AUC0-24h/MIC≥75为目标进行蒙特卡罗模拟,获得阿米卡星对细菌不同MIC的达标概率(PTA);结合细菌不同MIC分布情况,计算阿米卡星不同给药方案的累积反应分数(CFR)。结果:当细菌MIC≤0.25 mg·L-1时,阿米卡星所有给药方案PTA=100%,均能达到较好的抗感染效果;当细菌MIC为0.5 mg·L-1和1 mg·L-1时,通过增加阿米卡星的给药剂量仍能获得较高的PTA,可能会获得较好疗效;当细菌MIC≥2 mg·L-1时,所有给药方案的PTA≤12.16%,阿米卡星常规给药均无法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对于4种不同细菌,阿米卡星0.6 g·d-1给药方案的CFR最高,但是对所有细菌的CFR均低于90%。结论:在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患者时,应当根据阿米卡星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MIC来确定是否应用阿米卡星及其给药剂量,但是不推荐阿米卡星应用常规剂量对可能存在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不同给药方案的临床疗效和药物经济学。方法 根据说明书提供的药动学参数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药敏MIC解释标准计算不同方案%T>MIC值,以%T>MIC值≥50%为标准评估有效性和经济性。分析本院8年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资料。结果 %T>MIC值≥50%方案:①1.5 g,q12h组对敏感级;②1.5 g,q8h和3.0 g,q12h组对敏感、中介级;③1.5 g,q6h、3.0 g,q8h和3.0 g,q6h组对敏感、中介、耐药级。3.0 g,q8h组和1.5 g,q6h组%T>MIC值相似,但后者更低价、高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病例59例,超说明书用药占89.83%,总有效率为79.24%。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说明书中q12h用药方案难以适应当前细菌严重耐药状况下临床治疗需求,中重度或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治疗须用q6~8h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成年重症患者比阿培南给药方案。方法基于群体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结合中国细菌耐药监测数据,采用蒙特卡洛模拟,计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成年重症患者比阿培南18种给药方案治疗达标概率(PTA)和累积反应分数(CFR),优化给药方案。结果以40%fT>MIC作为目标靶值,当最低抑菌浓度MIC≥4 mg/L时,比阿培南所有给药方案PTA<90%;对于大肠埃希菌所有给药方案CFR>90%;针对肺炎克雷伯菌,600 mg q12h、q8h、q6h持续静脉输注,600 mg q8h和q6h 3 h静脉输注给药方案CFR值分别为89.85%、89.70%、89.80%、89.40%、89.73%。结论对于ICU重症患者,比阿培南300 mg q12h,0.5~1 h静脉滴注方案可用于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经验性治疗,而针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推荐采用600 mg q8h 3 h、600 mg q6h 3 h静脉输注经验性治疗或根据最低抑菌浓度(MIC)制定目标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摘要:替考拉宁是治疗严重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替考拉宁半衰期长,蛋白结合率高,属于时间依赖性药物, 临床疗效与AUC/MIC相关。替考拉宁在不同人群中的药动学参数变异大,应监测替考拉宁谷浓度进行个体化用药方案的调整。 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替考拉宁在危重症患者、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药动学、给药方 案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主要对近年来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在模型建立、药理学、毒理学、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探讨利用PAE及PK/PD模型制定抗菌药给药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临床上主要利用血药浓度监测来判断抗菌药疗效,本文试图不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利用PK/PD模型、PAE结合药代动力学原理及数学处理方法推算肝肾功能及免疫力正常的患者最适给药间隔及给药剂量。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基于临床前药效学(PD)和Ⅰ期临床药动学(PK)资料,进行给药方案的Monte Carlo模拟,确定头孢曲松钠舒巴坦钠(2:1)Ⅱ期临床试验的给药方案.方法:整理临床前的药敏实验、后抑效应和Ⅰ期临床药动学等PK-PD相关研究资料.以静脉滴注0.5~2.5 g/次(以头孢曲松量计),每日1次(Qd)、2次(Bid)、3次(Tid)等多种给药方案,治疗常见产ESBLs致病菌感染进行Monte Carlo模拟,将获得的累积反应分数(CFR)做给药方案的比较.结果:以CFR>~90%的给药方案为最佳给药方案.按Qd、Bid和Tid等不同频率给药,治疗常见产ESBLs致病菌感染所需的每次最低给药剂量分别为2.2 g、1.3 g和1.1 g.结论:从药物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同步性、以及成本效益角度考虑,头孢曲松钠舒巴坦钠(2:1)Ⅱ期临床试验的最佳给药方案是1.3 g Bid.  相似文献   

11.
通过CNKI、PUBMED等文献库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介绍利奈唑胺在不同疾病中PK/PD特点,从而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以PK/PD参数为依据,对给药方案进行优化,可以更好地发挥抗菌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利奈唑胺具有强大的抗革兰阳性菌活性,由于不同病理生理因素与其PK/PD特点,研究优化给药方案、促进合理用药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国产头孢哌酮/三唑巴坦治疗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以及其他系统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区组随机、平行对照、多中心试验设计,头孢哌酮/三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均为每次给药2.0g,静脉滴注30~60min,q12h或q8h,疗程7~14d。结果 本项试验共入选病例220例,因各种原因淘汰13例,进入疗效分析的病例数为207例,其中头孢哌酮/三唑巴坦组103例,头孢哌酮/舒巴坦组104例,治疗结束头孢哌酮/三唑巴坦与头孢哌酮/舒巴坦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6.1%与94.2%,治疗各种细菌感染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5%与94.3%,各种致病菌清除率分别为91.0%与89.7%,两组细菌产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61.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与6.4%,上述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药敏结果显示头孢哌酮/三唑巴坦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细菌敏感率结果相近,明显优于头孢哌酮,有显著差异。结论 头孢哌酮/三唑巴坦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在治疗临床常见的敏感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以及其他系统感染均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3.
1例60岁女性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静脉滴注0.9%氯化钠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0g,静脉滴注结束后1h出现寒战、发热、呼吸困难,经给予及时对症处置20min后症状逐渐缓解。次日再次输入同样药物,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相似文献   

14.
我院住院患者头孢哌酮/舒巴坦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在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的121份出院病历,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我院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的突出问题体现在用药选择档次偏高(占24.79%)。结论我院对于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应用存在不合理性,需规范临床医师的用药行为,加强药品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责。  相似文献   

15.
朱林 《中国医药科学》2014,(3):83-84,127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在院内感染应用的成本效果。方法院内感染住院患者90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A组、B组与C组各30例,A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B组采用头孢唑啉钠治疗,C组采用头孢地嗪钠治疗。结果A组有效率为90.0%,B组有效率为70.0%,C组的有效率为100.0%,三组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医疗成本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C/E值为26.80,B组为39.95,C组为35.22,C/E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在院内感染治疗中的应用费用少,有效率高,从而有很好的成本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HPLC外标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中的头孢哌酮杂质C。方法使用C18色谱柱,以0.005mol/L氢氧化四丁基铵溶液-乙腈(75:2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0nm,柱温为30℃。结果头孢哌酮杂质C与相邻杂质、主成分与有关物质间达基线分离,头孢哌酮杂质C在3.19~25.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相关系数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7.45%,RSD为2.4%(n=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可用于测定制剂中头孢哌酮杂质C的含量,更有效的控制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17.
国产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制剂的人体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国产头孢哌酮(CPZ)和舒巴坦(Sul)复方制剂在正常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12名健康受试者恒速ivgtt2g国产或进口复方制剂(Sul、CPZ各1g),用RP-HPLC法分别测定CPZ和Sul的经时血药浓度.药-时数据用3P87程序拟合.结果药-时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国产制剂单剂量ivgtt后,CPZ的AUC0→∞为(229.10±44.21)μg*h/ml,T1/2β为(2.20±0.49)h,MRT为(2.96±0.95)h,Cls为(4.7±0.9)L/h,Vc为(7.9±1.3)L;Sul的AUC0→∞为(65.90±6.71)μg*h/ml,T1/2β为(1.11±0.21)h,MRT为(1.53±0.40)h,Cls为(16.0±1.9)L/h,Vc为(15.7±4.6)L.方差分析显示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国产与进口制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国产与进口复方制剂的药物动力学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评价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商品名:舒普深)在中国治疗临床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万方、中国知网、维普、SinoMed、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1978年至2019年7月4日公开发表的关于头孢哌酮/舒巴坦在中国治疗临床感染方面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使用Stata 15.0和SAS 9.4软件进行荟萃(Meta)分析。主要结局指标包括临床有效率与痊愈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细菌清除率(株)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最终纳入110篇文献,其中有82篇、87篇分别纳入有效率和痊愈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临床感染的总有效率为80.3%[95%置信区间(CI):77.4%~83.0%],痊愈率为50.1%(95%CI:45.1%~55.1%)。共38项研究报告了细菌清除率,结果显示细菌清除率为81.1%(95%CI:76.9%~84.9%)。62篇文献报告治疗中发生的不良事件例数,合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7.4%(95%CI:6.1%~8.9%),包括血液系统不良事件、胃肠道不良事件、肝肾功能损害及皮肤不良事...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不同部位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特点,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 分析北京两家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的耐药监测数据,使用Whonet 5.6软件分析不同感染部位的病原菌特点及头孢哌酮/ 舒巴坦对常见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率,并与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酶抑制剂合剂以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进行比较,CHISS统 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泌尿道感染、血流感染及腹腔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占绝对优势分别为56.5%、 36.5%和40.2%,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31.9%);临床常见病原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整体耐药率:大肠埃希 菌11.9%(37/310)、铜绿假单胞菌24.1%(71/295)、肺炎克雷伯菌24.6%(70/285)和鲍曼不动杆菌51.2%(348/680);对临床治疗棘手 的MDR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 雷伯菌的耐药率分别为:62.7%(256/409)、46.4%(55/119)、19.3%(30/155)、52.7%(71/135)、73.3%(6/8)和94.7%(59/62),耐药率 均显著低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其他加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P<0.05);研究的4种革兰阴性病原菌近4年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 增高明显。结论 临床常见革兰阴性病原菌不同菌种间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差异较大,可作为泌尿道感染、血流感染、腹 腔感染及脑脊液感染经验用药的首选;但需加强监测,采取策略防止其耐药率的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复方磺胺甲噁唑分别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两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对于临床分离30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2组抗菌药物对30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联合抑菌指数(FIC)。判断联合效应。结果复方磺胺甲噁唑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MIC为2/38,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至0.5/9.5,FIC指数分布范围主要在0~1。结论复方磺胺甲噁唑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两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后,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