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放射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但其心肺剂量则易导致放射性心脏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如何减少心脏剂量、降低放疗并发症成为乳腺癌精准放疗的研究重点。深吸气屏气是一类呼吸控制方法,其应用于放疗可减少心肺等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以期减少放射性心脏损伤、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本文旨在概述乳腺癌放疗引起的心脏毒性及保护方法,深吸气屏气技术的剂量优势及应用,为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思路及方向。  相似文献   

2.
摘 要:在乳腺癌放射治疗时如何使剂量传递精准地传递到靶区是研究方向之一,而深吸气屏气技术是目前乳腺癌放射治疗中最流行的技术。全文综述乳腺癌放射治疗中深吸气屏气技术及相应的衍生技术的进展,为临床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深吸气屏气(deep inspiration breath hold,DIBH)技术在左侧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优势。方法:对澳门镜湖医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连续收治的41例左侧乳腺癌患者,接受术后放疗的资料进行总结,比较DIBH和自由呼吸(free breath,FB)两种呼吸模式下放疗的剂量学差异,包括靶区适形性(conformity index,CI)和均匀性(homogeneity index,HI)参数,肺、心脏、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以及右侧乳腺剂量比较。结果:DIBH和FB两种模式下心脏的平均剂量、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平均剂量、左肺V20有显著性差别,分别是(4.92±1.93)Gy vs (6.53±2.30)Gy(P<0.001)、(18.71±9.00)Gy vs (27.21±8.81)Gy(P<0.001)、(23.42±6.67)% vs (28.03±8.68)%(P<0.001)。单纯全乳/胸壁放疗与全乳/胸壁+区域淋巴结放疗两组在DIBH模式下,左肺V20下降的百分比分别为16.53%和2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BH和FB的靶区适形性和均匀性均无差异。结论:采用DIBH可以显著减少心脏、冠状动脉和肺等重要器官的照射。无论是单纯乳腺/胸壁放疗还是合并区域淋巴结放疗,采用DIBH技术均可以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究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使用深吸气屏气技术对左肺剂量的影响。方法:2020年11月01日前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寻找符合纳入标准的期刊文章,评价指标为左肺V20及左肺Dmean,通过Stata 12.0对提取的研究数据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0篇文献,共663例患者,异质性分析结果I2 检验(I-squared=69.5%)及Q检验(P=0.000)提示纳入20项研究间异质性较大。亚组分析结果:40例及以上组I2检验(I-squared=0%)及Q检验(P=0.909)提示各研究间无异质性;40例以下组I2检验(I-squared=76.8%)及Q检验(P=0.000) 提示异质性显著,说明异质性来源可能为样本量过小。最终对40例及以上组7项研究进行效应量合并,左肺V20在DIBH与自由呼吸(FB)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MD=-0.28,95%CI(-0.41,-0.15),Z=4.16,P=0.000];左肺Dmean在DIBH与FB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MD=-0.20,95%CI(-0.33,-0.07),Z=2.96,P=0.003]。Egger回归检验结果提示本研究不存在明显的发表偏倚V20(P=0.971>0.05)及Dmean(P=0.666>0.05)。结论: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使用DIBH技术可以降低肺部照射剂量,从而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概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深吸气屏气(DIBH)技术行全乳放疗(WBI)的治疗时间与放疗计划的相关性,明确放疗分次间重复性,观察治疗时心脏位置及剂量学变化,计算DIBH技术对左侧乳腺癌术后WBI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入组15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行WBI的患者,符合DIBH控制要求。比较治疗时间与计划射野数和跳数的关系,采用CBCT计算放疗分次间的摆位误差及PTV外放边界。将CBCT与计划CT图像融合,以验证放疗时心脏位置和剂量的准确性。组间数据行非参数Firedman检验。结果 采用DIBH技术放疗的平均单次治疗时间为4.6 min,治疗时间与调强野最大子野数、总子野数和总跳数相关。平均心脏位移体积为19.1 cm3(3.8%),CBCT与计划CT的心脏Dmean相差5.1 cGy,心脏V5-V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摆位误差的系统误差(Σ)和随机误差(σ)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上分别为1.9、2.1、2.0 mm和1.3、1.3、1.4 mm。三维外扩的最小边界左右、头脚、前后方向上分别为5.7、6.2、6.0 mm。结论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DIBH技术行WBI未明显延长治疗时间,且治疗时间与放疗计划相关。DIBH技术各治疗分次间重复性良好,起到了保护心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深吸气屏气(deep inspiration breath-hold,DIBH)和自由呼吸(free breathing,FB)两种呼吸模式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动态容积旋转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探寻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最佳呼吸模式。方法:选取11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女性患者,分别在DIBH-CT和FB-CT图像上设计切线弧t-VMAT计划。结果:DIBH呼吸模式下心脏V5、V10、V20、V30、Dmean、左冠状动脉前降支Dmean、左肺Dmean、右肺V5、Dmean及右侧乳腺V5、Dmean均低于FB呼吸模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及左肺平均剂量分别下降26.2%、47.7%和11.8%。结论:DIBH呼吸模式显著降低了心脏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等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采用t-VMAT计划缩短了深吸气屏气技术的治疗时间,提高了患者舒适度,更好的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在胸腹部肿瘤的放疗中,呼吸运动对放疗的负面影响贯穿放疗全流程。深吸气屏气(DIBH)是放疗中呼吸运动管理的一种方法,能够在放疗全流程中减少呼吸运动对放疗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DIBH技术与其他呼吸运动管理措施(四维CT、门控技术、追踪等)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操作要求。本文的目的是对DIBH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现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采用深吸气屏气(DIBH)技术对心脏剂量的改善情况,分析可能影响心脏剂量的解剖因素。方法 前瞻性入组 15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全乳放疗患者,符合呼吸控制要求。分别在自由呼吸(FB)和DIBH状态下进行2次模拟CT扫描,在DIBH图像上制定全乳放疗计划。比较FB和DIBH状态下心肺位置和体积变化以及心肺剂量差异,探究FB状态下各解剖因素与心脏剂量的相关性。对计数资料组间行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双变量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法。结果 DIBH与FB状态下心脏体积相似(P=0.773),而双肺体积明显增加(P=0.001)。心脏、冠脉左前降支、左心室、右心室和左肺 Dmean、Dmax和V5—V40均明显降低(P<0.05)。DIBH使肺体积增加越显著,心脏平均剂量下降幅度越大。FB状态下乳腺体积、心肺体积比、乳腺下界与心脏下界距离、最大心脏切缘距离分别与心脏剂量呈线性相关,其中心肺体积比、最大心脏切缘距离与心脏剂量具有独立相关性。结论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DIBH技术行全乳放疗较FB状态明显降低心肺剂量。肺体积的变化是改善心脏相对解剖位置的基础。心肺体积比、最大心脏切缘距离或许可以作为进行DIBH技术治疗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视觉反馈呼吸训练模块在左侧乳腺癌深吸气屏气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30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拟行全乳放疗患者经宣教培训后全部符合深吸气屏气要求,使用主动呼吸控制设备控制屏气状态行CT定位。将其随机分为使用(A组)和未使用(B组)视觉反馈呼吸训练方法两组各15例。A组使用光学体表监测系统的视觉反馈呼吸训练模块实现...  相似文献   

10.
术后放疗引起的心脏不良反应可增加乳腺癌患者特别是左乳腺癌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的风险与心脏受照射剂量成正比。深吸气屏气(DIBH)技术已被证明能明显降低左乳腺癌患者的心脏剂量,但不同患者从该技术获益程度差异较大,且该技术的实施需要额外的设备、时间及人力等,所以需要提前筛选出适用该技术的患者。本文全面分析了影响DIBH筛选的定位前一般因素,侧重于系统性总结了CT模拟定位图像相关指标,即CT模拟定位时测量心脏接触距离(CCD_(ps))、心胸距离(HCD)、最大心脏宽度(HW_(max))和最大心脏深度(HD_(max))的乘积,及CT模拟定位后测量最大心脏距离、照射野内心脏体积(HVIF)及自由呼吸(FB)与DIBH状态下肺体积差值及心脏体积差值等解剖学指标。这些指标对评估以切线野为主放疗计划是否采用DIBH技术有指导意义。治疗计划系统中快速计划(RP)功能可快速预测DIBH获益程度。本文旨在帮助临床医生筛选出适合采用DIBH技术的患者,使DIBH技术资源能够被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1.
孙莉  赵毅 《现代肿瘤医学》2019,(13):2420-2424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2,HER-2)均不表达的乳腺癌。按其功能特征可归纳为5类分子分型:以DNA修复缺陷或生长因子为途径的基底细胞样三阴性乳腺癌;以上皮-间充质转化和肿瘤干细胞为特征的间质样三阴性乳腺癌;免疫调节型三阴性乳腺癌;雄激素受体过表达的管腔/分泌型三阴性乳腺癌;HER-2富集型三阴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恶性程度高且异型性较大,其治疗困难且预后较差,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不敏感。目前很多学者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各有研究,并有临床试验证实下述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 Adjuvant left breast radiotherapy (ALBR) for breast cancer can result in significant radiation dose to the heart. Current evidence suggests a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sk of cardiac morbidity and radiation dose to cardiac volume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otential benefit of utilising a deep inspiration breath hold (DIBH) technique to reduce cardiac doses. Methods: Thirty patients with left‐sided breast cancer underwent CT‐simulation scans in free breathing (FB) and DIBH. Treatment plans were generated using a hybri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technique with 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A dosimetric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the two techniques for the heart,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LAD), left lung and contralateral breast. Results: Compared with FB, DIBH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heart V30 (7.1 vs. 2.4%, P < 0.0001), mean heart dose (6.9 vs. 3.9 Gy, P < 0.001), maximum LAD planning risk volume (PRV) dose, (51.6 vs. 45.6 Gy, P = 0.0032) and the mean LAD PRV dose (31.7 vs. 21.9 Gy, P < 0.001).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noted for lung V20, mean lung dose or mean dose to the contralateral breast. The DIBH plans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ly larger total lung volumes (1126 vs. 2051 cc, P < 0.0001), smaller maximum heart depth (2.08 vs. 1.17 cm, P < 0.0001) and irradiated heart volume (36.9 vs. 12.1 cc, P < 0.0001). Conclusions: DIBH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radiation dose to the heart and LAD compared with an FB technique for ALBR. Ongoing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determine optimal cardiac dose constraints and methods of predicting which patients will derive the most benefit from a DIBH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3.
吴洋  宋燕妮 《现代肿瘤医学》2020,(18):3255-3259
乳腺癌是一类具有异质性的肿瘤,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法和疗效都不相同。尽管目前仍在努力为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法,但其术后是否需要化疗仍然是肿瘤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以往治疗主要依赖于经典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我们需要更定量的诊断方法和合理的个体化治疗。虽然化疗可降低疾病复发风险并提高生存率,但它带来的不良反应事件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低复发风险(recurrence risk,RS)有可能超过化疗益处。21基因检测不仅可以预测这类早期乳腺癌化疗疗效及评估预后,还可提供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指导用药,为患者增添信心。本文就乳腺癌21基因检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远处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晚期乳腺癌是不可治愈的。寡转移是介于局限期和广泛转移的一种中间状态。放疗在寡转移性乳腺癌的局部治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立体定向放疗(SBRT)技术的发展,可以予以根治剂量,同时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既往研究证明SBRT是安全有效的,对乳腺癌的骨、肺、肝、脑、淋巴结等寡转移的局控率>80%。但是,如何筛选真正的寡转移还存在一定争议,进一步的随机临床研究证实放疗能否改善患者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备受关注。尽管大部分基础实验研究证明ADSCs具有“促肿瘤”的作用,但是临床病例调查分析结果却有所不同。本文系统性回顾了ADSCs的生物学特性,ADSCs在乳腺癌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ADSCs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以及自体脂肪填充或移植的临床现状,对实验室基础研究及临床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因早期症状不典型,至发现时往往已为中晚期,失去最佳手术治疗时机和机会。作为非手术治疗之一的放射治疗技术,其发展在近年来已有了较大的进步。放疗包括体外放疗和体内放疗,皆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和相对可控的不良反应。本文就肝癌放射治疗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是所有患癌群体中5年生存率较高群体,早期患者生存率可达到近90%。其中80%的乳腺癌患者术后需要接受放射治疗,目前的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放疗后10至20年期患放射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未接受放射治疗患者风险明显升高。随着现代放疗技术的日渐成熟,从最初二维时代进入到如今逆向调强适型时代,明显减少了射线对心血管疾病的损伤,本文对乳腺癌放射治疗时心脏防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