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2014年的调查数据,运用OLS回归研究分析了社区环境对孩子学业成就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相较于农村社区的孩子,生活在城市社区的孩子语言应用能力更强,但在数学成绩方面两者没有显著差别。社区性质显著积极地影响家长教育参与和家长教育期望,但城市社区家长教育参与的积极性和教育期望的强烈程度都远远高于农村社区的家长;邻里关系和睦的社区,不仅孩子的学业成绩优秀,而且家长教育参与和家长教育期望程度也高。家长参与和教育期望在社区环境和学业成就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但低层次和过度家长参与会对孩子学业成绩提升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
当代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期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不久,笔者在北京对1500名家长进行了有关对孩子未来期望的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到家长对自己孩子将来的学历、职业及未来生活状况的期望。从此项调查中,发现了三大倾向:学业期望的高学历化与以往的调查相比.此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呈高学历化。调查中,有874  相似文献   

3.
声音     
正在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结束访华之际,沙特阿拉伯2月23日宣布将汉语纳入沙特王国所有教育阶段的课程之中,以使该国教育更具多元性。——人民网近日,围绕杭州家长请钟点工给孩子教室搞卫生一事,网友讨论颇多。有人感慨现在的孩子"太金贵",有人揶揄现在的人"未富先懒",有人觉得家长剥夺了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大好机会……也有人认为将教室卫生分派给家长是逾越家校边界之举。凡事过犹不及。家长积极参与学  相似文献   

4.
社会、学校、家庭是办好教育的三大支柱,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其重要性越来越被社会和家长所认识.作为幼儿园,单靠自己的力量来提高办学水平,往往很难奏效,必须要充分整合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才能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和谐发展.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5.
张阳阳  谢桂华 《社会》2017,37(6):165-193
班级是中国基础教育领域重要的组织设置。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应用分层线性模型,本研究关注班级设置,包括班级组织结构和班级氛围,对初中生教育期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多个组织结构变量中,班主任的受教育程度和教龄对学生教育期望影响显著,但任课老师的资历影响不显著;在多个班级氛围变量中,学生的教育期望既受到班级客观学业水平的影响,亦受到师生之间互动关系的影响。此外,在控制了班级氛围变量后,师资配置对学生教育期望的影响不再显著。总之,在以往研究重点关注个体、家庭和学校影响的基础上,本研究将对教育期望的研究进一步拓展到学校内部的班级环境,并发现师生之间建立的紧密互动关系及良好的班级氛围对学生的教育期望发挥着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时下,特别流行在微信里给孩子或学校获得某项荣誉拉票。有的家长在自己的朋友圈持续数日发微信为孩子拉票;还有学校为了评比名次要求家长必须为学校微信投票,并让老师监督;甚至,还有的家长因微信投票没完成老师下达的指标,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等等,不一而足。为给孩子或学校获得某种莫须有的荣誉,竟然如此弄虚作假、不择手段,这不是在教育、在育人,而是在反教育、负育人。其实,为孩子和学校拉票除了与教育目标和本质相违背之外,也与科学的育人方法和规律相违背。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在提高,也意识到发展孩子的语言很重要,但毕竟处于方言区--环境的限制、家长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因而制约了孩子规范语言(普通话)的习得.显然,能清楚地表达、"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的教育就更多地落在了教师的肩上.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年数据,揭示了父母教育期望对个体非认知能力的作用机制,即不同婚配模式中父母通过提高教育期望,强化婚配效应对子女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教育同质婚对子女非认知能力的发展有积极影响.母亲教育水平与子女自我效能感、 社会行为和交往能力呈现积极的相关性,并且作用高于父亲.高教育同质婚的"协同促进"对子女发展的边际效应最大.教育婚配对子女影响效应具有城乡与性别差异,农村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母亲无法弥补城乡教育发展差异对子女非认知能力的负面影响,农村父亲的教育水平对子女非认知能的影响大于母亲.从子女性别来看,母亲教育水平越高对男孩社会行为能力和交往能力的积极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9.
王甫勤  时怡雯 《社会》2014,34(1):175-195
家庭背景通过子女教育实现优势地位的代际传递,以往国内研究认为,这种代际传递主要通过教育分流和文化资本、社会资本机制得以实现。本文根据威斯康星教育获得模型的研究成果,引入大学教育期望作为家庭背景影响子女大学教育获得的中间机制。研究采用2010年“上海居民家庭生活状况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在少年时具有大学教育期望的人,最终获得大学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加,而个人大学教育期望的产生又主要同家庭背景和父母期望有关。具有优势地位的父母(尤其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对子女上大学的期望较高,并激发了子女上大学的期望。同时,具有优势地位的父母能更多地参与到子女的教育过程中,为子女创造更多的支持条件,这些都有助于子女维持和实现自己的教育期望。因而,整个代际传递的逻辑可以表述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子女,其上大学的期望也越高,这种期望最终会转化为大学教育获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广州九成以上的家庭有亲子阅读活动,超过五成的家长在与幼儿共同阅读时感到"非常愉快或比较愉快",但也有近四成的家长感到"有时愉快,有时麻烦";八成以上家长重视善良、爱心、诚实、责任感等品德的培养,近七成家长主张幼儿园和家庭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孩子施加道德教育,但近二成的家长对自己在幼儿道德教育中的责任不够明确;八成半的家长利用日常生活事件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为主,有意识地利用亲子阅读进行道德教育的只有一成多,几乎所有家长都肯定亲子阅读对幼儿道德教育的效果。根据调查结果,建议幼儿园应定期开设家长讲座,并通过开展阅读主题活动,给家长提供参与的机会,展示幼儿早期阅读中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技巧。建议家长选择符合幼儿道德发展水平、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读物,家长要享受与孩子一起阅读的乐趣,对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良好道德行为,家长要及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