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应用范围现浇混凝土空心板分为非预应力现浇混凝土空心板和预应力现浇混凝土空心板。非预应力现浇混凝土空心板适用于跨度与现行的普通框架或高层普通框架同跨度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适用于大开间大跨度的建筑结构,现浇混凝土空心板体系借鉴了预制构件和现浇结构的优点,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设计简便,施工方便。2优势1)设计优势传统的框架梁或井字梁方案,梁高需做到跨度的1/8~1/15,其结构部分特别是层高会受到严重影响。在相同的建筑高度内,采用现浇空心板会获得同等层高内的更多的净高或同等净高下更多的层数。现浇空心板解决了过去的预…  相似文献   

2.
徐中文 《建筑技术》2004,35(8):614-615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体系可适应日益增多的大开间、大跨度建筑的需求.从制作工艺和施工方法上,该体系可分为先张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和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前者即为SP板。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体系借鉴了预制构件和现浇结构的优点.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设计简便.施工方便。  相似文献   

3.
李振国  王维 《山西建筑》2009,35(1):87-88
考虑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构造特点,推导了进行板内力分析的各向异性有限元法公式,用在此基础上编写的壳体有限元分析程序进行算例比较,说明了采用各向异性四边形壳体有限元分析现浇预应力混凝土非规则空心楼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非规则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维  陈晓宝 《工业建筑》2005,35(2):47-49,63
考虑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构造特点 ,推导了进行板内力分析的各向异性有限元法公式。用在此基础上编写的壳体有限元分析程序进行算例比较 ,说明了采用各向异性四边形壳体有限元分析现浇预应力混凝土非规则空心楼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大跨度预应力现浇空心板设计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跨度预应力空心板的设计有不同于普通混凝土空心板和预应力实心板之处,需要在设计中加以注意。基于近年来在北京地区做的大量的预应力现浇空心板的设计与施工工作,就预应力现浇空心板的工程设计中的一些要点及经验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徐焱 《预应力技术》2016,20(2):7-15
本文主要说明预应力技术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中应用的特性,着重介绍一种新研制的LPM预应力空心楼盖结构技术,及一些现浇预应力空心板的代表性工程,实践证实在空心楼盖中使用现浇预应力空心板具有技术、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图书馆 16m× 30m现浇预应力空心板的设计过程 ,并将其与现浇预应力实心板设计方案进行了比较 ,阐述了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在大跨度楼盖结构中应用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4块170mm厚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叠合板和8块120 mm厚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底板进行结构性能试验研究及对比分析,研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叠合板的抗裂性及裂缝发展规律、挠度、承载力等结构性能,分析跨高比、配筋率等影响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叠合板破坏性质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与全预应力构件相比,叠合板的抗裂承载力不会因为现浇叠合...  相似文献   

9.
赵翀  王菲 《建筑技术开发》2011,(10):16-17,54
以北京市军供站的大跨度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为例,介绍大跨度预应力空心板的结构设计特点与计算方法,最后介绍预应力空心板的施工过程及相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范伟霞  卓敏 《山西建筑》2011,37(3):37-38
对现浇预应力空心楼板结构的特点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当前混凝土空心板的设计计算方法及各种方法的计算原理,并结合施工工艺指出了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以期促进现浇预应力空心板结构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普拉特交通能源有限公司(包头)垃圾焚烧发电厂由八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其中原生态垃圾库、成品垃圾库屋架结构为预应力折线型钢筋混凝土屋架,车间屋架跨度为27m,屋脊距下弦高度为3.12m,屋架为现场预制,每榀屋架重14.57t,预制时为四榀叠打,共54榀。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折线形屋架现阶段施工中较为少见,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屋架几何尺寸大,纵向抗弯曲变形性能差,易断裂,现主要就屋架吊装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12.
 在等应变假设和瞬时加载条件下,研究单面和双面排水情况下未打穿砂井地基的固结问题。通过设置虚拟砂井的方法考虑未打穿土层的径竖向组合渗流;同时,为考虑施工对土体的扰动随离砂井的距离增大而逐渐减小的事实,引入一个函数,将土体水平渗透系数统一表达,并在假设的3种模式下(涂抹区水平渗透系数不变、呈线性变化和呈抛物线变化),得到未打穿砂井地基固结解析解。编制计算程序,详细阐述编程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对未打穿砂井地基的固结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涂抹区水平渗透系数呈抛物线变化时地基固结最快,呈线性变化时次之,不变时最慢;施工扰动范围、程度越大,固结越慢;砂井打入深度越深,固结越快;砂井渗透系数越大,固结越快。  相似文献   

13.
泥石流常用排导槽水力条件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前泥石流防治工程中广泛采用的横断面型式主要有直墙V型断面、梯型断面、矩型断面、圆型断面。将泥石流排导槽的断面型态系数定义为湿周与水力半径之比,在此基础上推导出直墙V型、梯型、矩型、圆型排导槽水力最佳时相应的断面型态系数,对相同槽型排导槽水力断面的研究表明:直墙V型槽横坡系数在0~3时,随横坡系数增大,水力条件更优;横坡系数大于3后,随横坡系数的增大,水力条件越差;横坡系数等于3时,水力条件最佳。梯型槽边坡系数在0~0.577时,随边坡系数增大,水力条件越优;边坡系数大于0.577后,随边坡系数的增大,水力条件越差,边坡系数等于0.577时,水力条件最佳。对直墙V型、梯型、矩型、圆型槽的水力最佳断面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圆型断面排导槽水力条件比其他3种都优;当边坡系数大于0,小于等于1.333时,梯型槽较矩型断面优越;当边坡系数大于1.333时,梯型槽没有矩型槽优越。当横坡系数大于0,小于0.75时,直墙V型槽没有矩型优越;当横坡系数大于0.75时,直墙V型槽比矩型优越;在横坡系数、边坡系数值相同的情况下,且在0与1之间时,梯型槽比直墙V型槽优越;当大于1时,梯型槽没有直墙V型槽优越;当两者均为1时,水力条件相同。  相似文献   

14.
某体育馆网架球节点加固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某体育馆是一个综合体育馆,其屋盖为椭圆形网架结构,长轴71.8米,短轴59.8米。本文着重介绍该体育馆网架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焊接球节点的承载力不足停工,经过分析,找出原因,设计了加固方案,并经过节点实验,验证后实施,网架顺利完工,质量可靠,已经使用多年。  相似文献   

15.
针对深埋圆形隧洞轴对称问题,将Hoke-Brown准则方程代入考虑渗透体积力影响的平衡微分方程进行求解,得到关于塑性区洞周应力的隐式方程,通过求解超越方程得到塑性区洞周应力数值解;再考虑应力重分布影响,利用塑性区半径处应力连续条件得到弹性区岩体应力数值解。将该解答与基于Mohr-Coulomb准则的解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准则条件下岩体应力分布规律相似。采用Hoke-Brown准则计算时,塑性区较小,径向应力绝对值较大,塑性区环向应力也较大;采用Mohr-Coulomb准则准则计算时,塑性区较大,径向应力绝对值较小,塑性区环向应力也较小。在内外水头比值较小时,按Mohr-Coulomb准则求得的峰值应力较按Hoke-Brown准则求得值大,当水头比较大时则相反。  相似文献   

16.
马来酸酐系混凝土减水剂的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影响马来酸酐系混凝土减水剂合成工艺的几种因素进行探讨,优化了马来酸酐系混凝土减水剂的合成工艺.通过试验得出:当使用用量为反应物重量4倍的甲苯作为带水剂.掺加5%~6%的自制复合催化剂时,酯化反应的酯化率较高;当选用分子量为600的聚乙二醇单甲醚作为聚合反应单体,酸醇比为6.3:20,掺加5%的引发剂时,所制备的减水剂的性能较好,掺加减水剂的水泥净浆的初始流动度较高且经时流动度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17.
透水混凝土是一种利于促进水循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环保型建筑材料,本文通过分析目标孔隙率、粉煤灰的量、硅粉的量和纳米SiO2的量等因素对透水混凝土正交试验影响。结果表明: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最优配合比为目标孔隙率取16%、硅灰掺量取8%、粉煤灰掺量取10%、纳米SiO2掺量取0.5%;透水混凝土孔隙率的最优配合比为目标孔隙率取24%、粉煤灰掺量取10%、硅灰掺量取2%、纳米SiO2掺量取1%;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的最佳配合比为目标孔隙率取24%、硅灰掺量取8%、粉煤灰掺量取20%、纳米SiO2掺量取1%。  相似文献   

18.
孔明 《工业建筑》2014,(Z1):94-97
随着近些年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新型材料的出现,以及建筑结构技术的进步,工业建筑不再是仅仅用来存放设备,满足生产需要的容纳体,它也需要注入新的生命。在工业建筑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建筑的坚固性和实用性,更要努力做到美观性。  相似文献   

19.
岩样单轴拉伸损伤不均匀性分析——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损伤变量(率)的局部化特征。基于非局部理论,将损伤变量作为非局部变量,它与局部损伤变量及其二阶梯度有关。岩石的本构关系取为双线性应变软化。利用弹性区与损伤局部化区域交界处的交界条件(局部损伤变量为零)及损伤局部化区域的宽度为局部损伤变量达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宽度的假设,得到了应变软化阶段局部损伤变量、局部损伤变量率及损伤局部化区域的宽度的解析解。此外,在应变软化阶段,拉应力、拉应变及非局部损伤变量的关系与经典损伤模型在应变软化阶段的定义方式不相同,其差别在于非局部损伤变量前的系数是2而不是l。这样定义的优越性是可以保证局部损伤变量的最大值为l,意味着在损伤局部化区域的中部试样完全被拉断,与人们的常识相符。局部损伤变量在损伤局部化区域的平均值就是非局部损伤变量,而且,最大局部损伤变量是平均损伤变量的2倍。  相似文献   

20.
高强钢弹对花岗岩正侵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压缩气体炮上开展了系列高强钢弹对花岗岩正侵彻的模型实验,获得了侵彻深度与侵彻速度的关系,建立了可用于高强度岩石侵彻深度预测的经验公式,该公式与实验结果一致性良好。同时,分析了模型实验靶体横向尺寸效应,对于一定尺寸的弹、靶体,存在确保数据有效的侵彻速度上限;估算了侵彻时靶体强度,侵彻时花岗岩强度高出其单轴抗压强度好几倍;采用能量守恒原理估算了侵彻过程中平均减速度,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性良好;在材料试验机上开展了静态侵彻实验,静态侵彻未能实现深侵彻,这说明碰撞产生的应力波是实现深侵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