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在聚氯乙烯(PVC)中,Sb_2O_3-ZnSn(OH)_6,Sb_2O_3-ZnNH_4PO_4,ZnSn(OH)_6-ZnNH_4PO_4二元体系的协同阻燃性能,以及Sb_2O_3-ZnSn(OH)_6-ZnNH_4PO_4三元系的阻燃性能,采用混料回归实验设计,导出了三元系氧指数与阻燃剂含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经计算机计算并绘制出了氧指数等值图,该体系中Sb_2O_3-ZnSn(OH)_6,Sb_2O_3-ZnNH_4PO_4复配具有正的协同作用,而ZnSn(OH)_6-ZnNH_4PO_4复配则表现为负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CO和NO双分子探针-IR技术研究了双金属Rh-Co/Al_2O_3催化剂的Rh-Co相互作用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Rh_2CO_2(CO)_(12)簇合物制得的Rh_2CO_2/Al_2O_3中的Rh-Co相互作用强,使其在673KH_2还原后产生一种新的线式CO吸附的Co中心。此Co中心对CO和NO的吸附性能不同于Co_2/Al_2O_3(由Co_2(CO)_8制得)上的Co中心。由金属盐共浸制得的(Rh+Co)/Al_2O_3中的Rh-Co相互作用弱,Co中心对CO和NO的吸附性能与单金属Co_2/Al_2O_3相同。Rn_4/Al_2O_3(由Rh_4(CO)_(12)制得)上3种CO吸附的Rh中心对CO和NO的吸附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在孪生CO吸附的Rh中心上,CO强于NO;在线式CO吸附的Rh中心上,CO与NO相近;在桥式CO吸附的Rh中心上,CO弱于NO。CO在Co_2/Al_2O_3上不产生分子吸附态。  相似文献   

3.
初步探讨了Pb-Pb3(PO4)2化学修饰电极的响应机理,提出了该修饰电极在溶液中的界面模型,说明了该修饰电极电位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用斜率法和等摩尔系列法确定了三元萃合物的组成,比较了不同中性膦(磷)对Re(Ⅶ)萃取的协同效应,用红外光谱研究了萃合物的键合情况,计算了萃取过程的热力学函数.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提出用Tween-20作为增敏剂,使Re(Ⅶ)-结晶紫缔合物在水相增溶直接显色,不必用苯萃取,在615nm处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1.89×1051·mole-1·cm-1.在酒石酸等隐蔽剂存在下,选择性好,可用于某些矿样中少量铼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D001CC强酸性树脂吸附分离金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D001CC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从硫脲浸金液中吸附分离金和银的性能。结果表明,在酸性介质中,该树脂对硫脲金(Au(Tu)2+ )、硫脲银(Ag(Tu)2+ )配离子(Tu= CS(NH2)2)均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容量Au 为68.8m g/g-Resin,Ag 为99.1m g/g-Resin。负载金银的树脂可分别用NaCN-NaOH 溶液和Na2S2O3 的H3BO3-NaOH 缓冲溶液定量洗脱,达到了一定程度的金银分离  相似文献   

7.
离子交换树脂可吸附金属有色配合物,通过直接测定已经吸附了金属有色配合物的树脂相的吸光度,不需预浓缩或分离,可检测样品溶液中痕量金属离子的含量。研究了Ti(Ⅳ)-H2O2-5-Br-PADAP(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形成的三元异配合物定量吸附于树脂上的实验条件,在PH3.0-5.0的酸性介质中,加入草酸钠掩蔽铁(Ⅲ)后,在过氧化氢存在下,使Ti(Ⅳ)与5-Br-PADAP显色  相似文献   

8.
通过聚环硫氯丙烷与咪唑进行高分子反应,合成了以聚硫醚为主链、侧链带有咪唑基团的螯合树脂(简称PSIM)。该树脂对Au(Ⅲ)、Pd(Ⅱ)、Pt(Ⅳ)、Ag(Ⅰ)等贵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吸附容量(mmol金属离子每克树脂)分别达6.01、5.53、3.43和4.73,对Hg(Ⅱ)的吸附次之,对Cu(Ⅱ)、Zn(Ⅱ)、Cd(Ⅱ)很弱,而对Pb(Ⅱ)不吸附,并考察了介质酸浓度对PSIM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不同酸性介质(硝酸、硫酸、盐酸)中,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蜜胺树脂)对金的吸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酸性介质中,该树脂对金有较高的吸附率(达80%以上)和好的选择性,并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所合成标题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P空间群。晶胞参数:a=3.090(2)nm,b=1.2034(6)nm,c=1.2025(6)nm;a=86.64(41,β=81.13(5)y=81.11(5)°;Z=4.配合物中钪(Ⅲ)配位多面体为八面体。  相似文献   

11.
离子交换树脂可吸附金属有色配合物,通过直接测定已经吸附了金属有色配合物的树脂相的吸光度,不需预浓缩或分离,可检测样品溶液中痕量金属离子的含量。研究了Ti(Ⅳ)─H_2O_2─5─Br─PADAP(2─(5─溴─2─毗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形成的三元异配合物定量吸附于树脂上的实验条件,在pH3.0~5.0的酸性介质中,加入草酸钠掩蔽铁(Ⅲ)后,在过氧化氢存在下,使Ti(Ⅳ)与5─Br─PADAP显色并与树脂混合搅拌15min,吸附达平衡,树脂相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20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3.65×10 ̄5L·mol ̄(-1)·cm ̄(-1);钛含量在0~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测定铁矿中的痕量钛,相对标准偏差为1.4%;回收率为99%~101%。  相似文献   

12.
对淬火及淬火后变形Fe-P-N合金在-50℃~350℃温度区的内耗进行了测量,并用TEM观察、分析了合金中的第二相.结果表明,在N的质量分数不超过0.003%和P的质量分数小于0.064%的实验条件下,合金的SKK峰与Snoek峰的峰高比(hSKK/hSs)和Cp-2/3呈线性关系;在Fe-P合金固溶体区中有FeP化合物存在.  相似文献   

13.
在多种配副下测定了Fe-Re合金和Fe(ReO4)3的摩擦因数随温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Fe-Re合金及Fe(ReO4)3的润滑行为和配副有关;在相近的试验条件下,它们的摩擦因数随温度变化有相似的趋势。Fe-Re合金在100℃以下及450~600℃间有2个较低的摩擦因数区,分别与自生的铁铼氧化物及高温下因摩擦而生成的Fe(ReO4)3,的润滑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借助DTA研究了NdCl_3-SrCl_2-CaCl_2三元体系相图。发现该体系内有对应于NdCl_3、Sr_3NdCl_9、α_1和α_2的5个液相面,6条二次结晶线,一个三元低共熔点E(47.0%NdCl_3,24.5%SrCl_2;562°C)和三元转熔点P(43.4%NdCl_3,25.3%SrCl_2;587°C).试用极化与反极化概念探讨了含稀土相图、化合物生成及其稳定性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用一高分辨、微机控制的三晶体x-射线衍射仪来测量Ga_xIn_(1-x)P外延膜中(11)与()衍射峰的积分强度差,定量地确定了有序度。讨论Ga_xIn_(1-x)P外延膜中有序度与成份调制间的关系。考察了成份调制与施主-受主对复会发光能量间的关联。通过计及施主一受主对在由成份调制所导致的超格子势场中的附加能量,导出了施主一受主对在部分有序相中跃迁时新的能量方程。  相似文献   

16.
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所合成标题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正交晶系,P_(cab)空间群。晶胞参数:a=2.464(2),b=2.462(2),c=2.465(1)nm;Z=8。配合物中,中心离子Sc ̄(3+)与6个来自nCS-的氮原子配位,这6个氮位于八面体的6个顶角上,构成配阴离子Sc(Ncs),它以1:3的比例与3个[(C_4H_9)N] ̄+组成离子型晶体。  相似文献   

17.
球形大孔聚氯乙烯树脂(PVC)与多乙烯多胺反应,生成胺化交联树脂.胺化树脂与含硫试剂和异硫氰酸苯脂反应,制得不同硫脲结构的TU-Ⅰ和TU-Ⅱ螯合树脂.TU-Ⅰ对Au(Ⅲ),Pt(Ⅳ),Pd(Ⅱ)有很大的饱和吸附量,吸附Au(Ⅲ)时出现边吸附边还原析出金的现象.TU-Ⅱ在低酸度下对Pd(Ⅱ)的吸附率仅为15%,而对Au(Ⅲ),Pt(Ⅳ)的吸附率仍在90%以上.TU-Ⅰ,TU-Ⅱ不吸附或少量吸附贱金属离子,显示出对贵金属离子的高选择性吸附能力,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偶氮胂Ⅲ(ArSⅢ)配合物在溶液中和在离子交换树脂中的形成条件.给出了-ArsⅢ在溶液中和树脂中各自的吸收光谱,λmax液=650.3nm,λmax树脂=660nm。在大量硝酸盐存在下,与形成Eu(NO3)3),该配阴离子与ArⅢ显色后,能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以NO-3型树脂吸附率高且保持恒定。对溶液相及树脂相配合物的组成研究表明:溶液相Eu:AⅢ=1:1;树脂相Eu:ArsⅢ=1:6。树脂配合物一阶导数光谱峰位置为:576.0(+)nm,1.599(十)D1;655.2(-1)nm,2.114(-)D1。  相似文献   

19.
离子交换法提取α-酮基-L-古龙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离子交换法对发酵液中维生素C中间体α-酮基-L-古龙酸(KGA)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系统筛选、研究了四种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KGA的静态和动态吸附性能以及影响因素,并对洗脱条件进行了探索。实验结果表明,E5树脂对发酵液中KGA的提炼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诣零BCI-代数p-半单部分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诣零BCI-代数p-半单部分SP(X)的元素特征,给出诣零BCI-代数中SP(X)成为理想的两个充要条件,即在诣零代数X=Nk(X)中,SP(X)成为理想当且仅当以下条件之一成立:(i)x∈X,u∈SP(X),若x*uk=0,则x=0;(i)x∈P(X),u∈SP(X),若x*uk=0,则x=0.并对其商代数的结合性进行了刻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