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几种常见鱼类鱼鳞、鱼骨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鲤鱼、鲢鱼、鳙鱼、草鱼、罗非鱼五种鱼鳞、鱼骨基本成分(以湿基计)的分析表明,鱼鳞、鱼骨中粗蛋白和钙、磷含量都很丰富.鱼鳞中水分含量鲢鱼鳞最高,粗蛋白鲤鱼鳞最高,粗灰分罗非鱼鳞含量最高,粗脂肪鲤鱼鳞含量最高,钙、磷含量皆以罗非鱼鳞含量最高.鱼骨水分鳙鱼骨含量最高,草鱼骨粗蛋白含量最高,粗灰分罗非鱼骨含量最高,粗脂肪以鲤鱼骨含量为最高,钙、磷含量都以罗非鱼骨为最高.  相似文献   

2.
几种鱼肌肉蛋白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鲤鱼、草鱼、白鲫鱼、鲢鱼、罗非鱼及鲨鱼的肌肉蛋白做鉴别分析.实验采用4种不同抽提液对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进行提取.肌肉蛋白经电泳后以银染色或考马斯亮蓝染色并对蛋白质图谱作对比分析.根据蛋白质条带的数量、迁移率及浓度等特点,得出各鱼种间的相似性及差异性.结果表明,以SDS-PAGE电泳法可实现对水产食品原料品种的初步鉴别.  相似文献   

3.
随机取水库养殖和池塘养殖鳙鱼、鲢鱼、鲤鱼各8条,分别测定各鱼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钙、磷占鲜鱼重的百分比.结果表明:水库与池塘养殖方式三种鱼的粗蛋白含量由高至低均为鲢鱼、鳙鱼、鲤鱼,鲢鱼高于鲤鱼(P〈0.05);两种养殖模式三种鱼的粗脂肪含量由高至低均为鲤鱼、鳙鱼、鲢鱼,鲤鱼高于鲢鱼(P〈0.01);两种养殖方式三种鱼的粗灰分、磷、钙含量的高低趋势却不同.两种养殖模式中,同品种鱼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池塘养殖模式鱼的粗脂肪含量均高于水库养殖模式的鱼.三种鱼的粗灰分含量,池塘养殖模式均显著低于水库养殖模式(P〈0.01),而磷、钙的含量三种鱼在两种养殖模式下表现的高低趋势却不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四种淡水鱼在- 5℃、-12℃及-18℃下冻藏近二个月,测定其冻藏期间鱼肌肉蛋白质变性程度。结果表明,四种鱼蛋白质变性大小顺序为:鳙鱼>鲢鱼>草鱼>鲤鱼。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方法,研究了正常草鱼和患出血病草鱼的肾脏、肝脏、脾脏、心脏、鳃、肌肉以及血清中的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结果表明,患病草鱼和正常草鱼各组织器官及血清中的MDH同工酶酶谱均为6条带,患病鱼的酶谱明显地不同于正常鱼的酶谱;MDH同工酶的活性具有组织和器官的特异性,同一组织及器官,患病草鱼MDH同工酶的总活性较正常草鱼偏高,其中鳃、肝脏、脾脏以及血清中的MDH同工酶总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种组织及器官,患病草鱼的MDH同工酶的相应组分,活性序列产生了较大的差异;MDH同工酶可以作为草鱼患出血病的一个生理、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6.
利用RT-PCR技术在鲤鱼(Cyprinus carpio)中首次克隆得到了NOD1基因编码序列全长。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鲤鱼NOD1具有3个保守结构域和相应的保守位点,在进化中与草鱼亲缘关系最近;半定量RT-PCR分析NOD1基因在鲤鱼不同组织中分布发现,NOD1在头肾和血液中表达最高,在肌肉、皮肤和性腺中表达量最少;鳗弧菌(V.anguillarum)刺激后NOD1基因在肝脏、脾脏、头肾和前肠中表达量都有明显上升。研究结果显示NOD1在鲤鱼应对鳗弧菌刺激天然免疫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对鲤鱼代谢酶类及抗氧化活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对鲤鱼的急性毒性作用.选取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鲤鱼肝脏有关代谢酶类活性的影响以及对鲤鱼抗氧化活性的改变.结果表明,除最低浓度组(1.0μg/L)外,其余各实验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对鲤鱼血清反映肝功能的有关酶类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活性均有显著性升高;同时,鲤鱼肝细胞、鱼鳃和肌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表现为显著性降低,而膜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却显著性升高.说明一定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对鲤鱼肝脏具有明显毒性,对鲤鱼的抗氧化能力有明显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是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分α,β,γ 3个亚型,PPAR具有多种生物学效能,对其基因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揭示草食性鱼类对营养物利用规律及其机制.通过简并引物克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PPAR基因cDNA核心序列,应用3'RACE技术扩增该序列的3'末端序列,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最后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草鱼肝脏、脑、脾脏、肌肉、脂肪和心脏的PPARα、PPARβ和PPARγ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草鱼PPARα、PPARβ和PPARy基因cDNA核心序列片段大小为631 bp,604 bp和651 bp,分别编码210、201和217个氨基酸,PPARy经3'RACE后共获得大小为1 331 bp的片段,编码337个氨基酸.草鱼与鲤鱼(Cyprinus carpio)、斑马鱼(Danio rerio)、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等鱼类PPAR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很高,为71.4%~96.1%;与人(Homo sapiens)、大鼠(Rattus norvegicus)、小鼠(Mus musculus)、牛(Bos taurus)等哺乳动物PPAR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也较高,为65.0%~77.6%;与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等两栖动物PPAR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约为67.0%.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草鱼PPARα于肝脏,PPARβ于肝脏、肌肉和心脏,PPARγ于肝脏的表达相对较高.相同物种不同PPAR亚型的同源性较低,而不同物种同型PPAR同源性很高,反映了不同亚型在结构上的差异,这与其在功能上的差异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用人工放养模拟试验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铅对几种食用鱼进行试验,以了解鱼对铅的富集规律。1、随铅浓度升高,鱼体各部位含铅量相应递增;2、鱼的各部位富集量是不同的,即鳃>内脏>骨骼>头>肌肉;3、不同鱼种富集系数有差异,鲤鱼最高,草鱼、鲢鱼有交叉现象。 上述规律为进一步研究铅在生态系统中迁移积累规律,为制定鱼的食用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鲫鱼体内重金属的分布和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采自嘉陵江重庆段的鲫鱼的鱼鳞、肉和内脏中的汞、铅、砷、铜、铬和锌等的含量进行了监测,并对其分布和积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汞、锌在鲫鱼体内的分布为鱼鳞大于内脏大于鱼肉;砷的分布为鱼麟大于鱼肉大于内脏;铜在鱼内脏中含量较高;铅和铬的分布为内脏大于鱼鳞大于鱼肉。  相似文献   

11.
为开发以鱼粉为原料的优质饲料蛋白源以及相关保健食品,开展了用不同鱼粉为氮源发酵枯草芽孢杆菌生产蛋白酶及其酶解效果的研究,比较了不同菌种的发酵效果,确定了最佳发酵时间.通过蛋白酶活性测定和氨基态氮含量测定分析了不同菌种的产酶能力和酶活性大小及其酶解效果.结果表明,用罗非鱼鱼粉和处理过的鳕鱼鱼粉发酵商业化的工业菌种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酶活性显著高于鲢鱼鱼粉(P<0.05),发酵后上清液中的氨基态氮含量也显著高于鲢鱼鱼粉(P<0.05),即工业化的枯草芽孢杆菌对不同鱼粉的发酵效果不同,罗非鱼鱼粉和处理过的鳕鱼鱼粉发酵效果显著优于鲢鱼鱼粉.  相似文献   

12.
五种淡水鱼对固定气泡幕反应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了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鲫鱼(Caras-sius auratus)等五种淡水鱼对固定气泡幕的反应,气泡幕对这五种鱼均有一定的阻拦作用,但阻挡效果不理想,阻拦率分别为:罗非鱼53%,鲢44.6%,鳙27.6%,草鱼23.3%,鲫鱼21.7%,该五种鱼对气泡幕均有明显的适应现象,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和实验重复次数的增加,阻拦率常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Liver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detoxification of microcystins(MCs) via conjugation to glutathione(GSH).We evalu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asonal variation in fish gut contents and the expression of GST isoforms in mud carp(Cirrhina molitorella) and Nile tilapia(Oreochromis niloticus).We quantified the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plankton in the water column and foregut of mud carp and Nile tilapia in the tropical Xiangang Reservoir between October 2007 and July 2008.The mRNA expression of 7 liver GST isoforms was determined by real-time RT-PCR.The gut contents of both species were dependent on the amount and type of phytoplankton and zooplankton in the water.The expression of liver GST genes in Nile tilapia and mud carp was positively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respectively,with the abundance of toxic cyanobacteria in the fore-gut.The expression of liver GST mRNA was correlated to the abundance of toxic cyanobacteria in the gut contents of both species,suggesting that mRNA expression of GST isoforms could be used as a biomarker in Nile tilapia and mud carp to monitor cyanobacteria blooms in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生脆肉鲩鱼背肌和生草鱼背肌的质构特性、水分含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质不同成分的测定,结合扫描电镜技术,研究水分、脂肪含量、蛋白质成分和肌肉纤维的平均大小对质构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脆肉鲩鱼肌肉的硬度、弹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均比草鱼高,分别高出11.14%,3.4%, 15.75%和14.27%,但粘聚性比草鱼低16.16%。而脆肉鲩鱼的这些特征与其肌肉中的水分含量、基质蛋白的含量和肌肉纤维的平均直径与密度有关,特别是肌肉纤维的平均直径对脆肉鲩鱼肌肉的硬度影响更大,但是在本研究中脂肪含量对脆肉鲩鱼的硬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原肌球蛋白基因在草鱼肌肉中的作用,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草鱼原肌球蛋白基因c DNA,并对该基因在普通草鱼和脆肉鲩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原肌球蛋白基因c DNA全长序列为1 705 bp,包含387 bp的5′UTR序列,1 307 bp的3′UTR序列和855 bp开放阅读框(ORF)。其ORF编码284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普通草鱼与斑马鱼、墨西哥脂鲤的原肌球蛋白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是93%和87%,氨基酸同源性分别是96%和93%。在聚类上普通草鱼原肌球蛋白基因与其他鲤科鱼类同源性较高,表明亲缘关系最近,与传统分类相一致。Real time-PCR结果表明原肌球蛋白基因在所检测的普通草鱼和脆肉鲩7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原肌球蛋白基因在普通草鱼腹肌中表达最高,其次为前肠。原肌球蛋白基因在脆肉鲩腹肌中的表达低于普通草鱼,而脆肉鲩中肌肉、肝脏、肾脏、前肠、后肠中原肌球蛋白基因表达量大于普通草鱼相对应组织,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甲氰菊酯对鱼类的致毒机理,将白鲢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甲氰菊酯溶液中,结果可见,鳃组织出现鳃小叶增生、扭曲,鳃小叶末端膨大,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等现象,而且鳃组织的损伤程度与暴露剂量、时间正相关,并与鳃匀浆中的Na+,K+-ATPase活力及鱼群死亡率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因此认为鳃组织病理学损伤作用是甲氰菊酯对白鲢高毒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研究鲢、草鱼幼鱼对三种不同形状网目定置网片的反应,并探讨草鱼幼鱼反应节律性。结果表明:定置网片对两种幼鱼均有一定的诱集作用,其作用大小与网目形状有关.不同形状网目对鱼的视觉诱引力相同,而扁形网目对鱼的触觉诱引力大于长形、方形网目.穿网能力的顺序:方形>长形>扁形可用穿网系数K来定量表述.草鱼幼鱼趋网、碰网和穿网尾次数具明显昼夜节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