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结合本校研究生培养与学位工作的创新实践,探讨了新形势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创新举措。着重介绍了近年来,举办研究生教育学术论坛、博士生综合考试、改革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办法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许多中国学生在瑞典攻读研究生,圆满结业后,可获得较高的学位。在欧洲各国,学位不尽相同。法国、西德和斯堪的纳维亚诸国等实行一种体制,而英国又是一种体制。前一种体制中,攻读研究生可取得三种较高学位:Master硕士、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工作重心,在总结多年研究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从规范招生过程、加强培养过程质量监控、把好学位论文质量关、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这4个方面加强管理,将有助于提升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是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最早单位之一。1978年国家恢复学位制时就招收了第一批攻读硕士研究生。1983年国家教委批准马鞍山矿山研究院采矿工程硕士学位授于权,是马鞍山哪时唯一有学位授予权单位。现已有10个专业、25名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分配在5个省工作,其中2人分别考入德国柏林技术大学和东北工学院攻读博士生,2人先后出国进行合作项目的科学研究。他们承担了各类科研任务约35项,完成率70%;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约近40篇,一部分同志已担当课题组长和研究室领导职务,逐渐成为科学研究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十多年来,我院对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已经  相似文献   

5.
《中国矿山工程》2006,35(4):I0008
张木毅.男,1964年11月出生,广东汕头市人,1987年7月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中共党员。后毕业于中南大学(原中南工业大学)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班。  相似文献   

6.
田忠诚同志1930年出生于辽宁,1955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选矿专业,1956—1960年为苏联莫斯科黄金学院贵金属教研室攻读副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毕业后获副博士(现称博士)学位。现任长沙矿冶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锰矿室主任,兼任长沙矿冶研究院黄金室主任、湖南省国际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全国锰矿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黄金学会理事、湖南省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黄金》和《矿冶工程》杂志编委。  相似文献   

7.
采矿经济学课程在欧洲讲授了两个多世纪,在美国也差不多讲授了一个世纪。这些课程是工程经济学在矿业中的变体,是由矿产工程系开设的。在20世纪30年代,矿物经济学首先出现于美国的各矿业学院。该学科超出了矿床和矿山的范畴,它一般地考察矿物资源的经济问题,并特殊地考察诸多个别的矿物工业经济问题。1947年,美国授予了第一批矿物经济学学位。有些采矿工程师和地质工程师专攻采矿经济学,然而很少被纳入单独的的学位计划。与此相反,在美国和其他几个国家,采矿系或矿业学院的研究生却将经济学作为自己的学习内容。然后,他们撰写采矿经济学题目的毕业论文或学位论文。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技术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在安全评价中的重要性,探讨了煤矿评价机构如何进行技术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介绍了技术档案信息在安全评价中的应用,供煤矿安全评价机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松全元教授1936年3月生于北京市,1958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1960年到北京钢铁学院工作。现为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选矿教研室副主任,有色金属选矿学术委员会委员,细粒选矿学术委员会委员。他长期工作在数学第一线,讲授“浮选”课。1982年起,专门讲授研究生学位课“表面化学”和选像课“现代选矿测试技术及其应用”。他把化学基础与选矿理论相结合,为研究生学习更高深的课程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攻读浮选的研究生,论文期间,都用了这两门课的知识,受益非浅,深得研究生的好评。且对9年至三98五年他在美国犹…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 :为了让《选煤技术》的读者了解本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发展动向及前沿性研究课题 ,本刊从这期开始连续刊登最近几年与选煤专业有关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论文摘要 (6 0 0字左右 ,只要能把论文的创新点、研究成果等说清 ,字数越少越好 ) ,请中国矿业大学 (徐州及北京校区 )、淮南工业学院、黑龙江矿业学院、太原理工大学等有关大学及科研单位的研究生管理机构将最近几年培养的研究生论文摘要组织寄予我编辑部。要求内容 (参照下面刊登的 ) :论文题目 ,研究生姓名 ,学位 ,导师 ,培养学校 ,摘要正文 ,现工作单位 ,职务 ,职称 ,通讯地址 ,邮…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技术开发了相山基地环境信息系统,初步实现了环境信息系统的地图管理、业务管理、应用分析、系统管理等基本功能。系统可视化程度高,信息查询与处理方便,实用性强,在加强铀矿冶企业环境信息化水平、提高环境管理效率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我国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各地勘单位的信息化程度和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的普及率不断提高,尤其是地质资料管理系统的信息安全事关国家基础地质资料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的整合和利用地质资料,保障地理信息和数据的安全,也将逐渐成为地勘单位在信息化时代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地勘单位信息化安全体系的建设是近年来在大数据和智能化驱动下的新兴发展领域,众多地勘单位为了保证地质资料安全这一核心资产,近年来已经逐步开始搭建地质资料管理系统的平台和解决方案。本文结合作者就职的地勘单位在信息安全管理和数据安全领域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总结出一套适时可用的针对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设计思路,并结合自身单位实际情况,从体系规划、模式探索、机构建立等方面,深入浅出的阐述地质资料管理系统的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生产信息的统计分析是评价矿山生产组织管理效果量化指标的唯一来源,并能帮助企业高层决策者及时发现矿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将来的生产调整提供依据。本文对露天矿山生产信息统计分析系统的业务逻辑及实现模式都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明确了生产信息收集、信息处理的具体内容及可行方式。  相似文献   

14.
周琦 《矿冶》2008,17(2):117-119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企业信息化成为了国家信息化的重点,而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也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本文以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为例,从究竟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要解决哪些主要问题、如何实施才能成功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谈一下个人的想法。  相似文献   

15.
夏勇  钟家洪 《煤炭技术》2012,31(10):281-282
科技信息时代下企业的经营已实现办公自动化模式,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管理系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信息传递平台。人力资源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后备力量,加强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企业人才潜能价值的充分发挥,人事信息是企业内部经营的重要资源。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网络化建设的内容之一,也是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鉴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煤炭科技投入低,投入动力不足,在学术界也缺乏对煤炭科技投入动力的研究。因此,本文构建了生产能力利用率、综采程度等14项指标的动力评价指标体系,调研了24个较大煤炭企业指标数据,并应用未确知聚类理论对煤炭企业科技投入动力进行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24个样本中四类的企业占到了9个,结果表明我国的煤炭企业科技投入动力不足,需要加强投入动力管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国家也下大力度进行整治。除了人为因素比如对生产安全的不重视、无视国家法律法规违规建矿、违章操作等,落后的管理系统和检测技术也是造成煤矿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本文将探讨如何基于ASP.NET平台,开发煤炭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生产管理效率,降低事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计算机与通信网络在所有领域的大量运用,信息与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更新,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也愈发重要。对于一个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来说,若没有安全技术就不可以说系统是可靠的。本文从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角度出发,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内部控制和外在技术两方面,大致讲述了信息管理系统安全体系的建设、实际运用和外部防范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地质钻探施工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地质钻探施工设计和施工过程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在分析地质钻探信息流和信息化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钻探施工管理信息化的总体思路和技术方案,主要由钻探技术信息交互平台、钻探施工设计系统和钻探施工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组成,包括合同管理、设计管理、钻孔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统计报表、领导关注、档案管理8大功能模块。该系统实施后可显著提高地质钻探设计、施工和管理水平,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市煤矿众多,且受多种类型和因素的水害威胁,给煤矿防治水工作带来困难。针对煤矿水害威胁因素进行分类管理,评估其危害程度并进行分等定级,有利于煤矿防治水的针对性管理。本文在分析鄂尔多斯市各类水害威胁因素基础上,设计开发了一套煤矿防治水评价管理系统。系统基于J2EE架构,采用B/S网络结构,模型—视图—控制设计模式,通过spring + struts结构控制业务传递。以JSP为前端页面展示。并采用综合指数法对煤矿水害进行评估分级,实现了对大量煤矿的水害威胁因素的信息化管理,有效的提高了煤矿管理效率,是一次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