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提高防灾救灾能力与管理水平,完善防灾救灾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体系,强化防灾救灾技术和装备,提高救灾实效,山东省地震局、省灾协等部门派员组成山东省防灾救灾赴日考察团,于2001年8月对东京都、名古屋市防灾救灾指挥中心、名古屋市防灾救灾综合演习以及爱知县知多南部消防组合等进行了考察,并与日方有关专家就防灾救灾技  相似文献   

2.
3.
《民防苑》2009,(5):47-47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目为“防灾减灾日”。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民防苑》2009,(6):6-7
今年5月12日是国家首个“防灾减灾日”,为了进一步增强广大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民众应对突发事件的防护能力,5月6日至13日,上海市民防办及19个区县民防办举办了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曰”集中宣传周活动。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每年造成非正常死亡的人数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200万人,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调查显示,灾害后果如此严重,与民众的防灾意识淡薄有很大的关系。我国46%的民众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了解十分有限,26.6%的人甚至根本不了解。国外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对民众的防灾教育。  相似文献   

6.
“社区减灾”是指活跃在社区里的各个主体,如居民、企业、民间组织、基层政府等结成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在灾害面前具备基本的自救、互救能力。日本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尤甚,多年来频频遭遇暴雨、暴风雪、洪水、地震、火山、泥石流、海啸、台风等灾害袭击。  相似文献   

7.
正日本是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因其位置、地形、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一年四季多发气象灾害,日本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台风、暴雨、大雪、干旱和酷暑、冷夏、浓雾和冰雹等,其中  相似文献   

8.
9.
何京 《防灾博览》2007,(6):17-18
火山喷发和地震,是日本这个岛国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等,都造成了极其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以生命和鲜血为代价,换来了日本对防灾救灾工作的高度重视,并且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在城市建立防灾公园就是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民防苑》2009,(5):F0004-F0004
1.防灾减灾 人人有责 2.防灾减灾 从我做起  相似文献   

11.
《民防苑》2009,(6):4-5
5月6日下午,上海市政府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市政府新闻发言人陈启伟主持新闻发布会。市民防办主任刘南山介绍了本市开展“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的目的意义、主要安排、采取措施等情况,市民政局副局长姚凯将上海市综合减灾工作情况作了概述,并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防灾博览》2009,(2):24-31
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既包括防灾减灾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也包括防灾减灾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减灾的综合防控能力建设,涉及到健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是一项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综合防灾减灾涉及全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调动各种资源、运用多种手段来开展,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共同参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起步较晚,  相似文献   

13.
《民防苑》2014,(5)
正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  相似文献   

14.
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岛国日本是一个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因此住房建得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不过,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往往会出现大规模停水停电的现象,虽然住房无恙,但持续停电却给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出于"未雨绸缪"的考虑,日本如今出现了能有效应对灾害时停水停电等状况的"防灾住宅"。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遭受着多种灾害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与破坏。全球日趋严重的多种灾害,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6.
《民防苑》2009,(9)
从汶川地震到甲型H1N1流感蔓延,再到莫拉克台风肆虐,一系列自然灾害给我国乃至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在防灾减灾层面向世人敲响了警钟。今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防灾减灾日",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范,我国防灾减灾工作发生深层变革。  相似文献   

17.
杭东 《防灾博览》2013,(6):56-58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目前地球上有不少灾害频发的地区和国家,我们把这些国家称之为“多灾国家”。为了在生存中求发展,这些多灾国家都特别重视防灾教育。  相似文献   

18.
程辉 《防灾博览》2011,(2):65-67
新西兰政府非常重视自然灾害的防御工作,国家设有民防部专门负责地震、洪水、火山、滑坡、土壤流失、海啸、风暴等灾害防御工作。各大区(相当于我国的省)和地方(相当于我国的市、县)三级都设有负责灾害防御的政府民防总指挥中心。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是多发气象灾害的国家,洪水、暴雨、热带风暴等气象灾害给澳大利亚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一定的威胁。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为了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害,澳大利亚针对气象灾害建立了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防灾减灾体系主要由国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联邦政府灾害管理组织和州灾害管理组织以及民间防灾组织组成。各机构分工和职能明确,运转高效协调。按国家宪法的规定,地方政府负责灾害应急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而联邦政府对外代表澳大利亚负责  相似文献   

20.
《自然灾害学报》2007,16(5):166-166
“纪念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成立20周年暨防灾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9月3—6日在哈尔滨隆重召开。此会由中国灾协主办,《自然灾害学报》编辑部承办。参加会议的有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常务副会长宋瑞祥,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会长刘玉辰,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王自法所长以及全国部分省、市地震、气象、民政等部门主管协会工作的领导和各地协会办事机构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