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利用肝脏三维图像进行肝内血管分析并自动划分肝段及虚拟解剖性肝切除术,以适应虚拟肝脏手术计划的要求.方法 基于患者螺旋CT断层扫描图像,应用自主研发的虚拟肝脏手术规划系统软件Liv1.0,对门静脉分支在段水平上进行标记,自动划分肝段范围并模拟解剖性肝切除术.结果 按照肝段血管的分布,软件自动分割出门静脉每个段分支分布的相应肝段范围,重建出以肝段划分为基础的肝脏三维模型,清楚、准确地显示各肝段分布范围和界限.在此基础上可行肝脏虚拟解剖性切除术及估算切除的肝脏体积.结论 利用软件Liv 1.0可清晰地重建肝脏及其管道系统三维图像,自动划分肝段并进行虚拟解剖性肝脏切除手术及肝脏体积测量.所有操作在个人计算机上完成,便于临床外科医生掌握,从而为虚拟肝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软件平台.  相似文献   

2.
治愈性肝切除治疗肝癌的主要目的是切除有足够切缘的肿瘤,同时亦保留足够的余肝体积和功能以支持病人快速康复。近年来,肝脏外科发展迅速,新的切肝技术涌现。概括而言,肝切除手术仅有5个操作步骤,即:(1)分离韧带和游离肝脏。(2)阻断第一肝门的有关分支,即阻断有关切除肝脏部分的入肝血流及胆管。(3)阻断第三肝门的肝短静脉。(4)阻断第二肝门的有关肝静脉。(3)+(4)等同于阻断有关切除肝脏部分的出肝血流。(5)离断肝实质。此外,在关腹前须彻底止血清洗。不同肝切除方法以不同的顺序联合上述5个步骤。部分肝切除可分为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理论上,解剖性肝切除比非解剖性肝切除的优点多。因此,非解剖性肝切除只应施行在肿瘤位于数个肝段的交界处,或肿瘤较小并且位于肝脏周边的病人。解剖性肝切除是基于肝内解剖,将肝脏分为两个半肝,4个肝区(或扇区)和8个肝段。解剖性肝切除是根据肝内解剖平面进行,故出血较少且余肝功能较好。手术可在术前或术中计划,而且手术可遵循肿瘤学的原则进行。解剖性肝切除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1)基于肝脏表面解剖学标志和使用术中超声引导。(2)首先控制Glisson肝蒂供应准备切除的肝段。(3)术中超声引导穿刺供应将要切除肝段的门静脉分支,并注入染料。(4)使用球囊导管通过肠系膜上静脉的属支进行性阻断门静脉或注入染料。最新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脏领域的应用,使解剖性肝切除手术在术前可进行更好地规划。  相似文献   

3.
解剖性肝切除不但能够保证足够的无瘤切缘,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非肿瘤肝组织.2012年2月,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运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成功为1例61岁的男性多发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解剖性肝Ⅵ、Ⅶ、Ⅷ段切除术.术前CT检查示肝Ⅵ、Ⅶ、Ⅷ段多发占位性病变,三维重建测算左半肝体积少于最小存活肝脏体积.为了最大限度保留剩余肝脏,拟行保留Ⅴ段的解剖性肝Ⅵ、Ⅶ、Ⅷ段切除术.术中运用了两次Glisson蒂阻断技术,解剖出右半肝和右后叶的Glisson蒂,从而确定肝Ⅵ、Ⅶ、Ⅷ段的切除范围,完成了解剖性肝Ⅵ、Ⅶ、Ⅷ段切除.区域性的入肝血流阻断技术是减轻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对手术的顺利完成及患者术后恢复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philips256层智能CT(iCT)对肝脏三维重建(3D)并行模拟解剖性肝切除,研究肝切除术前最佳的影像支持方案。方法提取103例256层iCT的肝脏三期图像,用Philips Brilliance Workspace Portal软件对肝脏及门脉属支行MIP和3D重建,并建立模拟肝段切除模型,评估其对解剖性肝切除的指导作用。结果 103例3D肝脏容积为(1219±191)ml,肝质量为(1451±227)g。34例(33.0%)具典型的肝段门静脉干(三级支主干),而其余69例(67.0%)无肝段门静脉主干,此时肝段门脉为2~4(2.5±1.1)支、直接发自门脉二级或三级分支。以具有三级门脉独立供血的锥形单位为一个肝段,则肝脏段的数量为:6段28例(27.2%),7段34例(33.0%),8段41例(39.8%),平均(7.1±0.8)段。模拟切除肝和实际切除肝之间的肝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并非每个Couinand肝段都具有肝段门脉干,解剖性肝切除时如果把其中一支当成主支结扎势必造成阻断不彻底、导致出血过多;术前256层:3D重建和模拟肝段切除是指导精准解剖性肝切除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5.
对散在分布于肝Ⅱ、Ⅲ、Ⅵ、Ⅶ段的肝胆管结石患者施行解剖性肝切除,可达到根治目的,而且手术复杂程度不高.由于可以保留较多的功能性剩余肝脏体积,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的几率较低.然而,对于广泛累及多个肝段的复杂型肝胆管结石,解剖性肝切除的指征则要受到患者术前肝功能状态,术后可保留的功能性剩余肝脏体积等指标的严格限制,而且针对此类患者的解剖性肝切除技术也更为复杂.我科对1例复杂型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了保留肝Ⅰ、Ⅳ段的解剖性多肝段切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周俭,徐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在现代"精准外科"的理念下,解剖性肝切除日益受到推崇,其定义是完整切除解剖上相对独立的肝段、亚段或联合肝段的切肝技术。相对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解剖性肝切除在切除病灶的同时,一并切除了相应门静脉分支流域的肝段,理论上可以降低肿瘤随门静脉血流在荷瘤肝段播散转移的风险,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否精准肝外科必须行解剖性肝切除,非解剖性肝切除就一定是不"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解剖性右肝三段切除治疗右肝巨大或多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12例右肝巨大或多发性肝癌患者术前CT肝脏体积测定显示,若行右半肝切除则预留肝脏体积百分率(%FLRV)不足,若行右肝三段切除则%FLRV平均增加14.3%,故行保留V段或VIII段的右肝三段切除术。术中通过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的方法确定出V段或VIII段的位置,从而在肝表面标记出一条“┏┛”或“┕┓”形的切除线;在切割横断肝实质时根据不同的切除平面采取右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或全肝的入肝血流阻断的方法,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解剖性右肝三段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285 min,平均失血量为720 mL。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V段或VIII段的出入肝血流均完整保留,无围手术期死亡,所有患者AFP均于 2个月内降至正常范围。术后全组12例患者至今10例仍存活,最长1例患者已无瘤生存3年;1例死于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例死于肝脏多发转移肝功能衰竭,另外1例发现肝左内叶复发、2例发现肺部转移患者经综合治疗带瘤生存,其他患者无肿瘤复发、转移等情况,肝功能和AFP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解剖性右肝三段切除术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无瘤肝组织,可作为V段或VIII段未受累的右肝巨大或多发性肝癌一种常规手术方法,从而提高肝癌的整体切除率。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解剖性肝叶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秀军  黄海 《临床外科杂志》2005,13(10):606-607
自从1987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展至今,腹腔镜技术已经涉及腹部外科的所有脏器手术。在肝脏外科,由于腹腔镜器械设备的不断更新,腔镜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腹腔镜手术范围逐渐从肝脏肿瘤的诊断或活检、肝囊肿开窗引流扩展到肝脏部分切除直至目前的肝叶解剖性切除。近年来,解剖性肝叶切除术仅在少数几个腹腔镜中心开展,现将腹腔镜解剖性肝叶切除术的有关问题做一论述。一、腹腔镜解剖性肝叶切除术适应证的选择对于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肿瘤的部位和大小是能否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叶切除术的关键。一般认为病灶位于左外叶、左内叶前段以及Ⅴ段和Ⅵ段…  相似文献   

9.
罗丁 《腹部外科》2007,20(5):267-268
肝脏第I、II、IV、V、及VIII段(Coninaud分段)因邻近第一、二、三肝门所在位置,且在解剖上位于腔静脉周围的肝中央部位,被形象地称为中央肝段;而第III、VI、VII段则可称之为周围肝段。在治疗荷有肿瘤、肝内胆管结石等病变的局部或规则性中央肝叶、段切除术中,往往面临着较单纯的周围肝叶、段切除更为复杂的技术问题,而出血控制与预防胆管损伤是其中的焦点。一、术中出血的控制术中大量失血是导致大块肝切除术后预后不良独立的危险因素。由于与第一、二、三肝门有着密切的解剖关系,中央肝叶、段的肝切除术中常常因大血管的损伤而出现…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居高不下。我国肝细胞癌患者常同时伴有病毒性肝炎甚至肝硬化,术前肝功能及肝脏储备功能不佳,因此,对手术方式及切除范围有较高要求。解剖性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细胞癌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患者的远期疗效。解剖性肝切除术不同于规则性肝切除术,其可以在完整切除癌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肝实质,理论上是肝细胞癌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案。随着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发展与进步,实现了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但判断肝段之间的界面仍非常困难。采用吲哚菁绿荧光引导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安全、可行,有助于外科医师对肝段之间界面的识别和肝脏外科医师安全、规范地行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肝脏血管和胆道的解剖结构的深入了解,解剖性肝切除已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并从解剖性肝叶切除逐渐精确到解剖性肝段切除。为进一步提高解剖性肝段切除的手术安全性,规范手术流程,本文拟以肝VIII段切除为例,从术前评估的标准化、手术步骤的标准化以及术后管理的标准化等方面对以第三级肝蒂为主导的解剖性肝段切除制定标准化流程,为解剖性肝段切除的手术步骤和围手术期管理提供规范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单独肝尾状叶全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尾状叶因其有独立的血管供应和胆汁引流系统,故当前不论在哪一个分类体系中,都将其作为一单独的肝叶,Couinaud将其作为独立的肝段(I肝段)。尾状叶的特殊性除了其复杂的周邻解剖学关系外,它同时属于左肝和右肝,故在手术治疗上肝尾状叶全切除术时,既是左侧的肝脏手术,也是右侧的肝脏手术,虽然尾状叶的左侧(段)一般体积较大亦较恒定。 尾状叶在常态下体积较小,因它是肝脏的一部分,所以它可能患有肝脏的各种疾病,如原发性肝脏良性和恶性肿瘤、继发性肿瘤,肝内胆管的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影像学检查在活体供肝评估中的应用现状。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方法对活体供肝评估中影像学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结果 术前CT和MRI可准确评估肝脏体积与粗略评估肝脏大泡型脂肪变性情况;CT血管成像可显示供肝肝动脉、门静脉与肝静脉的解剖结构,术中胆管造影可显示胆管系统的解剖变异。结论 影像学检查在活体供肝评估中的多个环节都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解剖性肝Ⅶ段切除术是被公认难度较大的肝段切除手术方式之一。肝Ⅶ段因其位置与解剖特点,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时存在显露不佳、操作困难、肝蒂解剖复杂、切除平面难以确定和断肝容易出血等问题。笔者在行腹腔镜解剖性肝Ⅶ段切除术时病人常规采取左侧半卧位,将Trocar布局整体向右季肋区偏移,根据术前三维重建个体化选择适宜的肝Ⅶ段肝蒂解剖方式,由肝Ⅵ和Ⅶ段间平面开始离断肝脏,以垂直方向寻找和显露肝右静脉主干,然后以肝右静脉作为肝内路标指引肝实质离断。笔者临床经验表明:通过选择合适手术策略能有效降低腹腔镜解剖性肝Ⅶ段切除术难度、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可控性,同时保证肿瘤根治性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0,(5):455-458,462
解剖性肝段切除可以显著改善肝细胞癌的预后[1],已经可以完成腹腔镜下S1~S8所有肝段的解剖性切除[2]。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的难点是荷瘤肝段的标记以及断肝平面的选择,传统的肝段标记技术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尤其是腹腔镜下完成传统肝段标记更加困难,加之腹腔镜相对于传统开腹不能直视及触摸,在肿瘤定位及肝段标记相关领域亟需新技术支持。近10年来,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成像技术在肝胆外科领域应用进展较快。ICG经肝脏摄取,胆道排泄,且有荧光特性,在肝外胆管解剖、肝脏肿瘤定位以及肝段标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9年Ishizawa等[3]报道ICG荧光成像系统用于肝脏肿瘤手术中。ICG荧光会在肝细胞癌的癌组织中和转移癌的周围肝实质中积累。Kudo等[4]报道腹腔镜下荧光成像技术应用于肝肿瘤的鉴别。ICG荧光成像也应用于肝段边界的识别,使解剖性肝切除术更加精准[5]。本文综述ICG荧光导航在腹腔镜肝胆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三维重建技术联合持久美蓝染色在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2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CT或MRI增强扫描检查,并将所得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立体评估肝脏肿瘤的门静脉供血及其与毗邻脉管的空间解剖关系.随后采用持久美蓝染色技术行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术.结果 三维重建所确定的肿瘤所在门静脉区域及其与相应肝蒂解剖关系的准确性为12/12,美蓝染色后的目标肝段与三维重建肝段的形状相符.本组行扩大半肝切除术2例,肝叶切除术3例,肝段(亚段)切除术5例,联合肝段切除术2例.12例患者肿瘤平均直径为5.6 cm(2.5~16.0 cm),平均手术时间为(150 ± 24)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36±2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0±3)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2.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2例患者出现肿瘤肝内复发,其中1例死于肿瘤进展.结论 采用三维重建技术有助于精确评估肝脏肿瘤与毗邻脉管的解剖关系,联合持久肝脏染色的方法可显著提高解剖性肝切除术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17.
肝段为本的肝切除手术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前言规则性肝切除术是指预先切断病肝部分的入肝血流后 ,按解剖上的肝段、区、半肝或肝三区的范围切除肝组织。由于这方法是沿解剖学上的界面切除相应的肝组织 ,所以这手术也称为解剖性肝切除术。规则性肝切除术 ,很常常被误解为一定是大面积性肝切除。这误解的起因 ,是由于以前对肝内解剖认识不够深入 ,规则性肝切除 ,只限于右半肝切除、左半肝切除、右三区肝切除、左三区肝切除和左外区切除等五种常见手术。后来经过不少人的努力 ,肝脏内部的解剖 ,渐渐变得明确。Couinaud最初把肝脏分为 8个段[1 ] ,而每个段可视为功能和解剖上是…  相似文献   

18.
肝切除依然是目前肝细胞癌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切除方式包括解剖性肝切除和非解剖性肝切除。由于目前相关的临床研究均为回顾性研究,缺乏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实践中究竟是选择解剖性肝切除还是非解剖性肝切除,尚存在争议。肝癌肝切除的成功依赖于肿瘤根治性切除和剩余肝脏功能之间的精准平衡。解剖性肝切除的优势在于完整切除荷瘤肝段(叶),同时将供应荷瘤肝段(叶)的门静脉系统完整移除,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亚临床转移灶,减少肿瘤残留和术后复发,改善长期生存。非解剖性肝切除仅对切缘阴性范围有要求,能够较好地保留无瘤的功能性肝脏组织。综合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和肿瘤相关因素,兼顾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将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手术切除方式。  相似文献   

19.
解剖性肝切除是精准肝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确判定拟切除肝段的边界是实施解剖性肝切除的前提和关键。综合应用肝脏解剖学标志和术中超声定位技术、选择性目标肝蒂阻断技术、目标肝段门静脉染色技术及以肝静脉为导向的肝实质离断技术可以帮助在术中精准地确定肝脏切面并引导切面走向。解剖性肝切除的效果应以肝脏切面标志血管的显露和剩余肝组织的缺血或瘀血区域来判定。  相似文献   

20.
右肝各肝段胆管的显露和切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适应右肝内各段胆管的显露,切开和肝段切除手术的需要.作者研究了30个人肝标本的肝内各叶、段胆管、血管的解剖关系。选择肝脏膈面切开肝实质进路,比较容易显露右肝各段胆管的汇合部,便于进行右肝内胆管的切开.肝段切除等肝内手术。用于临床手术治疗右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并多处狭窄的患者10例,取得成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