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加深漳州市民众对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认识与认同,提升市民中医药健康素养和预防疾病的意识与能力,探索将治未病思想融入到漳州市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中。以多年中医药教育及健康服务实践经验为基础,通过文献资料研究、调查研究和实践研究,探索“治未病”思想指导下建设漳州市健康服务体系的路径与方法。初步建立了中医药健康知识技能、中医药文化传播机制,组团队、搭平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服务模式,研发服务资源,打造服务品牌,推动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素养提升,不仅拓宽了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的路径,更有利于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是国家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文章对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系的构建做了深入阐述,以构建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框架为目标,坚持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以个体健康为中心,与多家“治未病”试点单位进行交流,尽可能从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中医药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3.
朱丽 《双足与保健》2009,(10):16-17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出自我国古代医著《黄帝内经》的这句名言道出了至今为止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为积极响应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首届中医”治未病“高峰论坛的号召,全国”治未病健康工程”拉开帷幕。随着“治未病”工作的深入开展,必将使中医药的服务对象由病人拓展到未病人、亚健康人和健康人,服务范围由医疗为主拓展到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各方面,中医药的活力将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未病理论与当代健康理念的关系。建议施行融合中医药治未病思想的当代健康理念新模式。方法阐述中医药治未病和当代健康理念的理论基础。论述中医药治未病思想在当代健康理念中应用于指导诊断病因,提供防治思路上意义重大。结论将"中医药体质辨识调理+西医标准化诊疗干预"有机结合,加快推进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以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对中医院发展机遇及问题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仪副总理在2007年1月“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建议,把“治未病”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而后许多中医院积极响应,启动了中医“治未病”工程,拓展了中医药的服务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渴望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和医疗技术,可能正是当今预防或减少心脑血管、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有力武器。作为承载“治未病”功能的各级中医院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会面对较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倒金字塔”形日益严重,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中医药学作为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尤其是其“治未病”理念,在亚健康和慢病管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推进中医药参与健康养老服务,各地纷纷采取行动,构建了形式多样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模式。江苏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由于江苏养老行业基础扎实、中医理念深入人心、中医服务体系完善,再加上近年来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使得江苏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并探索出“中医+养老+旅游+休闲”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为全国中医药健康养老模式提供了江苏样板。但目前中医药参与健康养老仍面临诸如功能定位不明确、服务和管理的标准规范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完善政策落实,以推进中医药参与健康养老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并加快培养高级人才、专业技能人才,以人才推动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治未病”出自《黄帝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具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涵义,符合现代医学发展模式从“疾病治疗”向“疾病预防”的转变需要。然而,目前我国治未病模式主要分为“临床型”“科研型”“探索型”,各为体系,存在缺乏统一规范、理论与实践结合滞后等诸多问题,如何有效发挥中医“治未病”思想,进一步探索有效管理模式,对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健康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8年8月9日讯:近日,江苏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及50%的村卫生室开展中医健康干预服务。6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9.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健康观,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健康医学模式。"治未病"理念蕴含着丰富的预防医学思想,开展中医药"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大局的需要,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提高群众对"治未病"的认知、完善"治未病"工程的运行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及资金保障对促进"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以来,相继推行“治未病”科建设,印发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大力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中医“治未病”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与瘥后防复等思想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医预防保健的思维模式,而健康管理是对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评估、干预与随访跟踪的全过程。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法,从历史源流、思想内涵、指导思想及关键策略与技术等方面对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进行了深入对比剖析,发掘了中医“治未病”在理论层面和综合调理手段上优势更为明显,而现代健康管理在应用流程与技术方法更为先进;二者的相同点在于对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的追求,强调整体医学观念及对影响健康之“因”的关注,且在理论与实践、核心理念及技术方法上存在可能融合点。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未病-未传-未复”阶段性监测-评估-干预应为中医健康管理的主导思路,当前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亚健康、体质偏颇、慢性病等人群的健康管理(预防、治疗及康复干预)研究取得一定成效,但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医健康或疾病风险监测与评估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首个关于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国家级规划公布,备受行业内外瞩目。作者结合区域实际,提出提供"治未病"服务、促进健康养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等3条建议,旨在促进中医药服务深化医改,真正造福于人民健康事业。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中医药报》2020年8月6日讯:日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省民政厅等14部门联合行文,提出要加快推进医疗健康服务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从八个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助推健康养老提升工程。其中明确提出要推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据了解,贵州将建立健全支持养老机构发展中医药服务的政策措施,坚持养老与养生结合,将中医治未病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中医药报》3月13日讯: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召开全省中医工作会议。会议部署全面推进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建成符合标准的十九个“治未病”中心。推进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建立“治未病”科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健康管理主要体现在“治未病”思想上。本文通过在“治未病”三个层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康复综述可穿戴设备的应用情况,并提倡加强既病防变及病后康复方面的研究,以更好地进行中医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相关文件精神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医院于2010年底组织实施江阴市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方案,创新预防保健服务模式,突出中医药特色服务内涵,收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的进步,疾病医学正在向健康医学转变,人们对预防保健更加重视。反映中医药优势特色的重要理论-“治未病”思想将更加深入人心,而“逆针灸”作为“治未病”的主要手段,以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新年伊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治未病”健康工程深入开展之际,于2009年1月14日上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办了第二届“治未病”高峰论坛。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总后卫生部有关领导、部分院士和知名专家、全国各地中医药主管部门领导,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代表和有关机构代表,再次相聚在钓鱼台国宾馆。  相似文献   

18.
刘瑜  刘欣欣  李莲  林春秀 《光明中医》2023,(8):1579-1582
当前,治未病服务“宽泛化”、理论与实践结合脱节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增强治未病服务的生活化属性、品牌的文化基础与群众基础,文章以赣州市中医院“虔派健康”治未病服务体系为例,阐释赣南客家人维系健康、对抗疾患及探索生命的过程中,赣南客家文化与中医药文化不断交融,形成了赣南特色治未病观。地域文化中蕴含的生命价值观,为增强客户和患者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依从性提供参考依据。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因地制宜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构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治未病”是中医养生与治疗的主要组成部分,属于医学领域的最高目标。治未病以健康为核心理念,重视个体化、防病和治病相结合的全程康复养生与预防疾病思想。治未病相关中医理论有中医体质识辨、逆针灸、药膳和养生锻炼。以上结合,才能彰显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和推动中医药学术研究发展的强大后劲和动力。  相似文献   

20.
“治未病”理念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已明确提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治未病”包含着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变,病后调护的思想。国家多次号召各地区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开展中医健康服务。本文介绍了“治未病”工程背景、现实指导意义和天津地区实施“治未病”工程的必要性和优势,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