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通过激光熔覆制备不同激光能量密度下的CoCrFeNiMo高熵合金涂层,研究了不同激光能量密度对涂层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CoCrFeNiMo高熵合金涂层的相都由FCC和σ相组成,具为典型枝晶组织,枝晶区和枝晶间区组成分别是FCC相和σ相.随着激光能量密度的升高,涂层显微硬度先升高后下降,和耐磨性成正相关.当激光能量密度为66.7 J·mm-2时,涂层显微硬度达到419.8 HV的最高值,耐磨性最好,其原因是较高硬度提高了涂层抗变形能力,有效抵抗了摩擦副对涂层的磨损.由此可见,高熵合金涂层磨损机制由磨粒磨损、黏着磨损和氧化磨损共同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2.
寿命绩效指标为衡量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其统计推断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产品寿命服从指数分布情形的寿命绩效指标的统计推断问题,在熵损失函数下导出了寿命绩效指标的Bayes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新的检验程序用于产品质量。最后通过实际应用例子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氯化物与苯磺酸甲酯在丙酮、2-丁酮、环己酮、乙腈、DMF和甲醇中的亲核取代反应.反应的动力学行为可用SN2机理来解释.在一定溶剂中不同温度(5~45℃)的反应速率常数可用Arrhenius方程很好地关联.根据Arrhenius方程和过渡态理论分别求得了活化能、指前因子、活化焓和活化熵.对溶剂效应和焓-熵补偿作用进行了讨论.在不同溶剂中以活化能作为标度的Cl-的亲核反应性顺序为:环己酮>丙酮>2-丁酮>DMF>乙腈>甲醇.  相似文献   

4.
PP_(333)是一种三唑类生长延缓剂,对多种农作物有延缓生长的作用.在大麦叶片离体情况下,低浓废PP_(333)(2—5ppm)能延缓大麦离体叶片的衰老进程,其作用类似于6-BA;相反在高浓废时(25ppm)则又明显地加速大麦离休叶的衰老,具有同ABA类似的效应.PP_(333)虽然是一种生长延缓剂,但其低浓废时有延缓叶片衰老的功能.因此,在田间生产上可用来延缓农作物生长后期功能叶衰老进程,其应用的可能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PP,是一种三哗类生长延缓剂,对多种农作物有延缓生长的作用.在大麦叶片离体情况下‘,低浓废PP, 3 3 }2-SPPm)能延缓大麦离体叶片的衰老进程,其作用类似于s-BA,相反在高浓废时(25ppm)则又明显地加速大麦离体叶的衰老,具有同ABA类似的效应.PP,虽然是一种生长延缓剂,但其低浓废时有延缓叶片衰老的功能.因此,在田间生产上可用来延缓农作物生长后期功能叶衰老进程,其应用的可能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用热力学的概念和方法来讨论及评价食物结构的营养问题。作者认为:食物营养熵的内涵到少包含四个层次,即食物绝对熵,食物营养信息熵,食物代谢负熵和食物内滞熵。提出了一个食物营养熵比R值,衡量和择机体综合作用的营养价值。在生物进化过程,宏观上广义食物的营养熵比R值存在趋向极限普遍现象。计算结果表明,不同食物结构的营养熵比R值大小与其营养学评价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TDZ(Thidiazuron)是一种苯基脲的噻重氮取代物(又名噻重氮苯基脲),Mok等发现TDZ在微量情况下具有高度细胞分裂素(CTK)活性,在多种植物组织培养试验中其活性超过嘌呤类CTK.TDZ对延缓叶片衰老作用报道较少,本文将以大麦离体叶为材料,测试TDZ在延缓叶片衰老过程中的作用,并以嘌呤类的6-BA与之作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8.
以20~300K的低温正电子湮没寿命谱学方法研究了NaY沸石、USY沸石及多孔γ-Al2O3的表面结构.实验分别测量了脱水后三样品的低温正电子湮没寿命谱,其中NaY,USY用5个寿命分量分解,γ-Al2O3用4个寿命分量分解.实验结果表明,较短的寿命分量与测量温度无关,而最长的寿命分量(约40ns)则与测量温度有关,不同的寿命温度相关性表明NaY的表面结构与γ-Al2O3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改进的熵值法以及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了影响系统总熵变的各因素及其权重,建立了熵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实现耕地系统集约利用的关键在于较好地控制系统内熵的增长速度,因地制宜地从外界环境中获取负熵流.认为基于耗散结构的熵流模型是研究耕地系统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熵值法和灰色关联法确定不同地区各指标的权重,可以为耕地系统集约节约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压强和温度对聚苯乙烯自由体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0~130℃温度范围内测量了聚苯乙烯(PS)样品中的正电子素湮没寿命,据此计算了样品中自由体积的大小和自由体积分数,发现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它们随温度变化的斜率不同,由此确定了P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0℃.同时,还研究了不同压强对PS的自由体积的大小、浓度及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压强从6MPa增大到20MPa时自由体积分布变窄.同时,当压强超过100MPa,o-Ps寿命分布由单峰变成双峰.这说明高的外力场作用下,样品中分子链构型发生变化,导致分子链堆积密度增加及局部有序区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在10~290 K范围内测量了不同纳米粘土含量的尼龙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中的正电子湮没寿命谱.实验结果发现,在所有样品中,正电子素(otho-positron, o-Ps)的湮没寿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不同的温区段,o-Ps湮没寿命随温度变化的斜率不同,据此确定了尼龙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两个次级松弛转变温度Tβ和Tγ,这是其他实验方法难以测量的.此外还发现,这种次级松弛转变温度随纳米蒙脱土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这表明,无机纳米相和聚合物基体间存在较强的界面相互作用,致使聚合物链段的运动受阻.正电子湮没寿命的连续谱分析还表明,纳米粘土的含量和温度对自由体积分布有重要影响.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被发现--270 K时,在纳米复合材料中o-Ps湮没寿命的分布均裂变为双峰,而在纯尼龙6样品中没有观察到这种峰的裂变.这表明,纳米粘土的加入改变了纳米复合材料中有序区域内链段的堆积密度.  相似文献   

12.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研究了层状二嵌段共聚物与纳米棒共混体系的自组装行为.系统地考虑了棒的粒子数比、长度及棒与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对混合体系自组装的影响.一系列的构型及相转变都是在共聚物的相分离与纳米棒的聚集相行为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当把纳米棒掺入到高分子体系时,从熵和焓的角度可以更本质地理解共混体系的自组装,尤其是棒的相行为.从焓方面,纳米棒与各高分子链段间相互作用决定了棒的分布;从熵方面,棒的各向异性、相区域的空间约束及高分子链的构象熵共同决定了棒的取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建议了一种由两个不同电压扫描率下的饱和电容值确定产生寿命的实验方法。C}7于这一实验方法只涉及不同电压扫描率下产生区宽度之差,因此无论使用Fierret的改进的产生区宽度模型或是使用简单的Zerbst模型都将给出同样的产生寿命值。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同一个MOS电容器样品,从不同电压扫描率组合得到的产生寿命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3种生物胶对动物支气管的粘合作用的比较,以了解不同生物胶对支气管的粘合作用。方法:通过观察生物胶对离体动物肺组织的粘合作用。气囊导管注入生物胶对活体兔支气管的封堵作用及对导管的影响,以了解不同生物胶的特性,结果:WAB生物胶作用差,纤维蛋白封闭剂5min时粘合力为50pbsi,而且不会对导管有明显的粘合作用。而血管栓塞剂(NBCA)5min后粘合作用为70pbsi,但导管易与肺及支气管粘合。结论:纤维蛋白封闭剂适合于支气管内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5.
在pH 7.4的tris-HCl溶液中,Gd(Ⅲ)与铬蓝黑R(EBBR)生成1∶3的配合物,配合物与鲱鱼精DNA形成5∶1的复合物Gd(Ⅲ)(EBBR)3-DNA.通过双倒数法和热力学公式计算得到复合物Gd(Ⅲ)(EBBR)3-DNA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和其他的热力学常数.结合探针法、碱基模拟、Scatchard法和黏度法表明Gd(Ⅲ)(EBBR)3与DNA是通过嵌插作用和沟槽作用形成复合物Gd(Ⅲ)(EBBR)3-DNA.配合物Gd(Ⅲ)(EBBR)3与鲱鱼精DNA形成复合物的过程是由焓和熵共同驱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热解温度对生物炭吸附镉的性能及机制影响,以水稻秸秆为生物炭原料(BC),制备了300℃,500℃和700℃3种不同热解温度的生物炭(BC300、BC500和BC700)。通过灰分测定、元素分析、BET、FT-IR和XRD等方法,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BC500、BC300相比,BC700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BC700具有更高的Cd2+去除能力。BC700对Cd2+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最大理论平衡吸附量为20.3 mg·g-1。生物炭对Cd2+的主要吸附途径是离子交换作用(Qi)和沉淀作用(Qp),其中,离子交换作用是低温热解制备生物炭的主要吸附途径,沉淀作用在高温热解制备生物炭吸附Cd2+过程中所占比例最高。这项研究表明,热解温度不仅影响了生物炭对Cd2+的吸附能力,也影响了生物炭吸附Cd2+的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利用IAsys共振镜生物传感器研究了牛胰脱氧核糖核酸酶Ⅰ(Bp DNase Ⅰ)与DNA的相互作用.求出了不同温度下,Bp DNase Ⅰ与DNA相互作用的结合和解离的动力学速率常数(Kass,Kdiss)和平衡常数(KA,KD),并且计算出了该过程的热力学参数(ΔH和TΔS).在298 K时该结合过程的KA=(3.521 2±0.232 4)×105(mol/L)-1,KD=(2. 852 4±0. 188 3)×10-6 mol/L,TΔS 为(84. 860±3. 712) kJ/mol,该结合过程的ΔH 为(53.222±3.548) kJ/mol,是一个熵驱动的过程.本文还对Mg2 浓度对Bp DNase Ⅰ与DNA的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相同温度下,Bp DNase Ⅰ与DNA的结合作用在有Mg2 存在时较无Mg2 存在时高约30.5 倍,表明Mg2 能极大地提高Bp DNase Ⅰ与DNA的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催化荧光法研究辅酶NADH的抗氧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催化荧光法观察了3种不同类型的活性氧物质(H2O2,.OH,ONOO-)与辅酶NADH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NADH具有明显的清除活性氧的功能,且对不同类型活性氧的清除作用表现不同:对.OH的清除作用最为迅速,对H2O2,ONOO-的清除作用则较为缓慢.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生物体内存在的肌红蛋白因具有过氧化物酶的特性可使清除H2O2的反应大大加速.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新设计CO1、16S、CR3种线粒体基因(位点)的简并引物,对江西地区常见蛇类(2科6属7种)共20个个体样本进行了DNA条形码分析的初步尝试,将实验结果结合GenBank部分蛇类序列数据分析表明,在本实验涉及的蛇类个体及类群的识别上,16S rRNA基因片段合乎通用条码标记的序列的要求;且本实验设计的16S简并引物有适用性强、宽容度大的优势.其次,本研究结果支持"16S rRNA基因至少应该作为脊椎动物标准条码标记--线粒体COI基因不可缺少的补充"观点;提示当前对DNA条形码在不同生物类群的应用方面,尚待在更大的标本样品数量及更多不同基因片段序列数据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在pH 7.4的Tris-HCl缓冲液中,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圆二色谱(CD)以及粘度实验和熔点实验研究农药氰戊菊酯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发现,随着氰戊菊酯浓度增大,DNA农药体系出现紫外增色,CD谱收缩现象,DNA的粘度和熔点明显增大,说明氰戊菊酯主要以嵌入方式与DNA结合,氰戊菊酯可导致DNA链增长,破坏右手螺旋以及碱基堆叠。测定不同温度(293,302,310K)下氰戊菊酯与DNA之间的表观结合常数,并通过Van’t Hoff方程计算出两者作用的热力学参数焓变(ΔH)和熵变(ΔS)分别为78.63kJ.mol-1和359.5J.mol-1.K-1,据此推测疏水作用是两者结合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