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雷公藤煎剂或反应停,或者二者联用治疗了Ⅱ型麻风反应80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17~70岁;病期8个月~13年;66例为LL型,14例为BL型;  相似文献   

2.
II型麻风反应多发生于瘤型 (LL)和界线类偏瘤型 (BL)病人。多年来 ,国内外采用雷公藤和反应停 (酞咪呱啶酮 )联用治疗II型麻风反应疗效不太理想 ,我们对 36例II型麻风反应 ,用雷公藤煎剂和氯苯吩嗪(CFZ)联用治疗 7~ 30天。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在麻风病MDT进行中突然发生II型麻风反应 36例 ,均为家庭治疗患者 ,其中男 2 8例 ,女 8例 ;年龄 2 0~ 6 0岁 ,病期 4个月~ 2 5年 ,BL 2 7例 (75 % ) ,LL9例 (2 5 % ) ,多为结节性红斑 (ENL)反应 ,体温均 38℃以上 ,有肌痛、关节痛、神经痛34例 (94 .4 %…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治疗麻风反应,据报道有效率可达95%以上,对Ⅱ型反应不亚于反应停,对Ⅰ型反应也有很好效果,并对防治残废畸形有益,雷公藤的副作用,主要为胃肠反应及白血球减少,我院在应用雷公藤治疗中曾发生弥漫性脱发二例,因属罕见,兹报告如下: 病例一,患者薛××,女,二十七岁,L_1型麻风,病期三年,73年8月23日入院,入院体检:营养中等,心、肺(-),血色素80%,红血球350万,白血球8800,  相似文献   

4.
麻风神经痛治法虽多,但效果均不满意。本文报道试用雷公藤总甙片治疗麻风严重的多发性神经痛4例,取得满意效果。4例均为男性,分别为BB、BL、LL;病期6~15年;神经痛历时10个月~9年。入院前2例经DDS规则治疗5~12年,1例RFP不规则治疗3年,1例未治疗。1例为Ⅰ型麻风反应,其余为混合型;其ENL等症状轻微,而神经痛明显,为持续性,均累及尺神经和腓总神经,1例尚累及眶上神经和耳大神经。入院后用三联化疗,ENL等症状较快消退,而  相似文献   

5.
Ⅱ型麻风反应多发生于瘤型(LL)和界线类偏瘤型(BL)病人。多年来,国内外采用雷公藤和反应停(酞咪呱啶酮)联用治疗Ⅱ型麻风反应疗效不太理想,我们对36例Ⅱ型麻风反应,用雷公藤煎剂和氯苯吩嗪……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雷公藤有效组分—雷公藤总甙(简称总贰)治疗200例各种皮肤病,包括Sweet综合征、变应性血管炎、湿疹、多形红斑、Behcet综合征、红皮病及关节病型银屑病等.其疗效确切,见效较快.没有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可用于某些对皮质激素有依赖、抗药及禁忌的患者.实验证明,总试有明确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这是治疗许多变应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理基础.常见的副作用为消化道反应及白细胞降低,但不影响治疗.女性患者可有月经紊乱,动物实验发现可抑制肇丸生精上皮,因而,儿童及育龄患者宜慎用,孕妇禁用.  相似文献   

7.
Ⅱ型麻风反应可以引起皮肤、眼、神经和肾脏等全身多部位损害,导致残疾、视力下降等严重后果,其防治历来受到重视.在治疗的情况下,瘤型麻风(LL)超过半数,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约1/4发生此型麻风反应.治疗首选药物沙利度胺由于价格的问题,应用有所限制,而糖皮质激素由于潜在的促进持久菌生长危险和严重的副作用,治疗Ⅱ型反应也受到一定限制.我们自2000年开始应用自制的雷公藤合剂治疗Ⅱ型反应,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院在应用雷公藤治疗麻风反应中曾发生弥漫性脱发两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Ⅱ型麻风反应可以引起皮肤、眼、神经和肾脏等全身多部位损害,导致残疾、视力下降等严重后果,其防治历来受到重视。在治疗的情况下,瘤型麻风(EL)超过半数,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约1/4发生此型麻风反应。治疗首选药物沙利度胺由于价格的问题,应用有所限制,而糖皮质激素由于潜在的促进持久菌生长危险和严重的副作用,治疗Ⅱ型反应也受到一定限制。我们自2000年开始应用自制的雷公藤合剂治疗Ⅱ型反应,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神经疼痛,是麻风反应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它使病员遭受很大痛苦,也使临床工作者在治疗上颇感棘手。病员往往经过反复数次折磨后,即可致残。在激素应用于控制麻风反应之前,收效很不理想。激素问世以来,取得较好疗效。但往往一经用上激素,撤  相似文献   

11.
自从 Browae 提出氯苯吩嗪(B663)有抗炎作用以来,已经证实它对控制麻风结节性红斑反应(即Jopling 分类的Ⅱ型麻风反应)有效。以后有大量文献报导 B663对Ⅱ型麻风反应有效,但很少有报导其对Ⅰ型反应有作用。作者用 B663治疗10例Ⅰ型麻风反应,发现它能使反应状态加剧,要停用 B663并投给强的松龙控制反应。其中两例详细介绍如下:例一:非洲妇女,曾被诊断为瘤型麻风,于1969年8月12日住院。左耳涂片查菌阴性,右耳阳性。用丁氨苯硫脲1.5克/日治疗无效。以后发生“反应”,病情恶化。1970年3月23日后投给B663 500mE/日,反应加剧。1970年5月28日转院治疗。体检见面部有高起的色素沉着皮损,边缘清楚。鼻肿大、色素沉着、皮肤干燥和结痂;躯干和四肢有很多高起、大小不一、边缘清楚的皮损,皮损之间的皮肤正常。7个部位查菌6处阴性,左耳(++),但菌体呈碎裂状。  相似文献   

12.
在麻风病治疗过程中,麻风反应是最严重的合并症。迄今,麻风反应的分类仍有争论,不同类型的机理未明,治疗大多只凭经验。麻风反应常常拖延病情,有时遗留永久的畸形,并常留下难看的疤痕。  相似文献   

13.
王××,男,24岁。1990年3月确诊为BB麻风住院治疗。入院后反复发生麻风反应,浅神经及皮损区疼痛和触压痛,用皮质激素可控制,减量或停药后时有加剧或反复。1990年冬两耳廓内外侧及附近皮肤出现黑褐色厚油腻鳞痂,自疑为灰垢,但不能用水轻易洗去,擦之有疼痛感,强行擦拭鳞痂成小片状剥离,时隔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5岁。1987年4月因冻疮长期不愈加重一月曾住院检查,由于患者同时伴有全身乏力及游走性关节痛,两手遇冷后有雷诺现象,两耳及手足部有轻度萎缩并附有少量鳞屑的暗红色斑块,血沉115mm/h,TTT16U,白蛋白35b/L,球蛋白41g/L,抗S二抗体及RF均为(+),拟诊SLE;并用昆明山海棠治疗,每日3次,每次2片,一月后临床症状及化验指标均有改善而出院。  相似文献   

15.
麻风病在其发展及治疗过程中,常常发生麻风反应神经痛,病人十分痛苦。且神经痛后易引起手脚畸形、残废。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积极寻找有效镇痛药物和方法,是我们面临的课题。从76年以来,我们采用省动物研究所提供的新药“克痛灵”,  相似文献   

16.
麻风反应     
绪言若没有麻风反应,麻风病至多仅是一个美容问题。麻风菌几乎是“完全寄生菌”。在瘤型病人体内,可含有10~(13)条菌而没有体征和不适感。另一方面,结核样型麻风病人麻风菌数量少,目前水平还不能查出,但可致严重的畸形。感染程度与疾病变化相差如此大的原因是机体对入侵病原菌所发生的免疫反应不同所致,因此可以说麻风病是一  相似文献   

17.
麻风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麻风反应系患者无论是疗中、疗前或疗后的一种突发的变应性炎症。临床上主要有两型(另有混合型)。由于麻风杆菌(ML)往往感染外周神经(N),其损伤可能发展很陕,随之伴有感觉丧失、肌肉麻痹。麻风反应的原因、机制和治疗仍是极复杂的问题。不同型的麻风反应表现有不同的免疫学机制,但对此知之甚少。现就有关进展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正> 我们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研制的雷公藤浸膏片治疗泛发性连续性肢端皮炎和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各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例一男,50岁。12年前右拇指外伤后局部及右上肢反复起脓疱。入院前半年手指脓疱增多伴发烧,全身弥漫红斑,密集粟粒大小脓疱和脓池,部分皮损破溃糜  相似文献   

19.
20.
1974以来用手术治疗急慢性神经痛37例,其中LL 3例、BL 11例、BB 9例、BT 8例、TT 6例;男性32例、女性5例;年龄21~45岁;病期5年以内的2l例,6~10年13例,lO年以上3例.神经痛的部位:耳大神经2例,尺30例,正中3例,腓总2例。切开皮肤,分离,切口长度一般超过肿大段的两端。分离出神经干,用尖刀或鞘囊刀在鞘膜上纵切O.5cm,然后用眼科尖钳分离扩大切口,长度应超过肿大段的两端,并将肿大的神经束与鞘膜全部分离。急性肿大神经,可见神经干鞘膜充血、水肿,呈梭形或园柱形,与周围组织没有粘连,粗细均匀。切开可松解减压、止痛,改善神经干的血循环。神经痛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均可手术。术后31例神经痛完全消失(83.78%),5例减轻(13.52%),无效1例(2,7%)。手术除可减轻痛疼,还可防止功能障碍和畸残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