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提高X线与CT对创伤性湿肺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0例有较完整的临床X线资料胸部创伤所引起的创伤湿肺。结果:X线与CT表现均分为4型(1)间质型:两肺纹理增粗,模糊,(2)弥漫实变型:两肺弥漫斑点状及斑片状阴影,(3)节段性或大叶实变型,大片状或呈叶、段分布的高密度影,(4)云雾型:两肺呈磨玻璃样改变。结论:早期发现和初步诊断,常依赖于X线平片检查,CT因具有横断扫描的特点及密度分辨率高的优越性则可以作出准确诊断,是目前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甲型H1N1流感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12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X线和CT表现.X线检查包括普通胸部DR摄片和床边DR摄片,CT检查包括常规螺旋CT扫描和高分辨率CT(HRCT)扫描.结果 (1)X线表现分为初期、进展期、恢复期3期.初期:X线检查发现单发斑片状或云雾状密度影3例.双侧多发病灶9例,其中两下肺多发片状模糊影5例,两上、中、下肺中外带多发节段性片状模糊影2例,右下肺大片实变影,同时左肺出现散在斑片状模糊影1例,两肺门影增浓、模糊,肺门周围分布点片状模糊影1例.进展期:所有病例病灶迅速扩大,表现为多肺段或多肺叶浸润,两肺均受累及,病灶多变,呈现出游走性浸润.恢复期:病灶逐渐吸收,残留有纤维条索影7例,网格状肺纹理2例,栗粒结节影2例,两下肺小片状均匀密度影1例.(2)CT表现:实变影,表现为两肺单发或多发的斑片状或大片状模糊影12例, 支气管充气像8例.磨玻璃样密度影6例.肺间质性改变包括肺纹理呈网格状5例,胸膜下弧线影3例,胸膜下斑片状磨玻璃影5例,小叶间隙增厚4例,这些征象可同时存在.(3)合并症:气胸4例,纵隔皮下气肿4例,腹膜后积气1例,真菌性空洞3例,蜂窝肺1例.结论 重症甲型H1N1流感并发ARDS影像学表现复杂、多变,并发症多,影像学检查能及时准确地显示甲型H1N1流感并发ARDS各阶段的病变过程,有利于指导和评估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先天性支气管闭锁(CBA)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CBA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5例均行X线及CT检查,1例行普通X线断层摄影,2例行MRI检查。结果X线胸片示3例肺门区肿块样阴影.1例局部肺野多发结节阴影,1例囊肿周围肺野过度透亮。胸部CT示5例黏液囊肿显示为多发分支状和棍棒状肿块或结节样阴影及周围肺野的过度充气改变。2例显示周围肺野支气管扩张改变。2例胸部MRI示囊肿T1、T2均为高信号。结论黏液囊肿和周围肺野的过度充气是CBA典型表现,CT对CBA的诊断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贾红明  崔冰  左六二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099-1101
目的:探讨经静脉应用毒品致胸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8年间28例临床收治证实的经静脉应用毒品致胸部病变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两肺纹理增粗、多模糊5例,浸润性斑片状、片状模糊阴影X线胸片12例、CT14例,结节影X线胸片16例、CT17例,空洞影X线胸片10例、CT13例,肺气囊X线胸片17例、CT19例,心脏增大6例,胸腔积液X线胸片6例、CT12例,液气胸3例,6例CTPA显示肺动脉充盈缺损2例(2/6)。多种形态病灶并存。本组除5例仅1种改变外,余23例均出现两种以上病变,病灶分布肺外周或胸膜下,主要在中下肺野。结论:影像学检查是静脉应用毒品致胸部病变重要的检查方法,多发周边或胸膜下的气囊、结节伴或不伴空洞是较为特征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白血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放射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刚  曹治婷  邹莹  刘正刚   《放射学实践》2010,25(2):160-163
目的:探讨白血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菌(IPA)感染的X线及CT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原学及病理组织学证实为IPA的52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常规做胸部X线及MSCT检查,其中48例做了2次以上的X线及CT复查。结果:本组IPA病灶形态多样化,表现为多发斑片及片状影12例,单发或多发小结节状影18例,出现“晕环”征14例,肺内肿块影9例,胸膜下楔型实变影5例,曲菌球及空气新月征8例,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表现39例,X线胸片和CT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88.5%及100%。结论:IPA是白血病患者最常见并发症,早期出现的“晕环”征及中晚期出现的“空气新月征”较具特征性,对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需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真菌病的临床影像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1例肺真菌病(穿刺/手术/支纤镜病理证实16例,痰培养及临床证实5例)的X线、CT表现。20例行胸部X线及CT检查,1例仅行胸片检查。结果:肺曲霉菌6例,肺隐球菌8例,肺念珠菌2例,肺毛霉菌3例,肺放线菌2例。左肺6例,右肺6例,双肺多发9例。多发病灶常位于胸膜下,且以两肺中下叶受侵最常见。呈单/多发结节或肿块/空洞10例;呈单/多发斑片影者4例;斑片与结节/空洞影混合者7例。晕征、新月征、洞中球征/滚珠征/悬球征/洞中丝征为本病较为特征性表现。结论:影像学表现典型者可做出诊断,疑似者应及时进一步检查,以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结石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X线及CT在支气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的支气管结石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右侧6例,左侧1例,单发6例,多发1例.X线表现为肺门区的斑点状钙化影.CT表现为支气管壁内或腔内的高密度影.根据结石的位置可分为壁内结石和腔内结石.结石远端肺叶阻塞性肺炎2例,支气管扩张3例,肺不张1例.结论 螺旋CT检查可直接显示结石并精确定位,诊断价值明显优于X线胸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严重肺感染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 6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大剂量使用了免疫抑制剂,术后3个月左右发生了严重的肺感染。6例均进行了胸部X线和螺旋CT检查,其中巨细胞病毒肺炎5例,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1例。首次CT扫描在X线检查后的第2d进行。结果 6例中,4例首次X线检查阴性。全部病例CT检查均发现异常,最常见的CT表现是:(1)两肺多发片状影;(2)弥漫分布边界不清的小结节影;(3)磨玻璃样高密度影;(4)片状实变;(5)肺间质增厚和胸腔积液。结论 在肾移植术后肺感染患者中,CT能较早地发现肺部异常,尤其是在X线检查阴性时,应尽早进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重症肺炎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胸部X线、CT影像表现及动态变化特点。方法:对17例(男9例,女8例)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重症肺炎患者行胸部X线摄片和薄层CT扫描检查,由2名影像学专家对其影像表现及动态变化进行评价分析。结果:①早期病变位于一侧肺下叶15例,位于上肺叶者2例。进展期病变累及双侧肺16例(16/17,94.1%),累及一侧肺叶1例(1/17,5.9%),病变累及4~6个肺叶共16例(94.1%)。②早期和进展期影像学表现见磨玻璃样影和/或肺实变影17例(17/17,100%);13例患者出现胸膜腔积液(13/17,76.5%)。③恢复期主要表现为多发小斑片影(14例)、片状磨玻璃影(9例)、条索状影(16例)及肺气囊(3例)。出院前胸部CT检查以网格状及胸膜下线影(6例)间隔旁肺气肿、瘢痕型肺气肿及纵隔旁胸膜下肺大疱等(4例)为主。2例合并有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其中1例还合并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有15例符合最早出现的病灶晚吸收,较晚出现的病灶最早吸收的特点。结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重症肺炎患者具有明显磨玻璃样影及肺实变表现,病灶以两下叶及背部为著,变化快且广泛,病灶吸收缓慢,恢复期见肺纤维化等特点。影像学的动态观察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以及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PCP)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该病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艾滋病PCP确诊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资料及特点。结果:例1首次胸片及CT检查示双肺随机分布的多发斑片状、大片状渗出性高密度影,伴磨玻璃密度渗出影;抗渗出治疗1周复查,病变进展至双肺弥漫渗出伴实变。例2初次CT检查示双肺弥漫分布的磨玻璃渗出及部分实变影,伴间质渗出改变;抗感染抗病毒治疗5 d复查CT,双肺渗出无明显吸收,肺实变显著进展,范围扩大,大量纵隔气肿。例3双肺弥漫性多发片状磨玻璃影及实变影,以肺门为中心向心性实变、背侧实变,左侧少量胸腔积液。结论:艾滋病PCP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对临床诊断有较好地提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X线及CT表现。结果:初诊误诊为支气管肺炎3例,肺结核1例,1例先误诊为肺炎后又误诊为肺结核,误诊率50%。X线表现双肺片絮状阴影及磨玻璃样改变3例;双肺中下肺野斑片状影,肺纹理增多模糊3例;弥漫分布粟粒状、小结节状影伴磨玻璃样改变2例;弥漫分布网织状阴影2例。伴肺门影增大模糊3例、心影增大1例等。普通CT表现为两中下肺呈片絮状、小结节状阴影1例;弥漫分布粟粒状阴影伴磨玻璃样改变者2例。2例见空气支气管征,1例见多发小气囊。HRCT表现为两肺内弥漫分布网结节影1例,表现两肺网织影及散在小斑片状阴影、小叶间隔增厚1例。结论: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X线及CT检查是发现并提示IPH的基本检查手段,影像表现结合临床,尤其是小儿痰、胃液中发现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是提高确诊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影像学诊断。资料与方法 搜集13例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以及胸片和CT检查资料,对其胸片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X线胸片早期表现基本正常或仅表现两肺纹理增多模糊,其中4例在3-7d内复查胸片,病灶发展迅速,可见磨玻璃影和大片状实变影,弥漫分布于两肺野内;CT主要影像学表现有两肺弥漫分布的磨玻璃影13例,小结节影9例,斑片状实变影8例及小叶间隔增厚7例等,其中以磨玻璃影最为常见,并通常与其他影像学表现混合存在。结论 X线胸片是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最基本的检查方法。CMV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尤其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可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郎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6例经病理证实的PLCH患者均经胸部X线平片和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了鉴别诊断。结果X线胸片与HRCT显示了双肺弥漫网状、星状结节影2例,弥漫性分布的囊疱与星状结节并存2例,两肺实变影、磨玻璃样影是1例,以及单侧肺斑片状浸润性改变1例。结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网状、星状结节影及囊疱影表现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可提示PLCH的诊断。PLCH应与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特发性间质纤维化,以及结节病等鉴别。  相似文献   

14.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胸部X线和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X线和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7例SARS病例,所有患者均摄有胸部X线片,6例行胸部CT平扫。结果 SARS胸部X线表现分为5型,其中局限型7例(19%),局限扩散型21例(57%),间质型2例(5%),间质扩散型5例(14%),结节-实变型2例(5%)。结论 X线和CT对SARS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少见部位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83例少见部位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初诊正确48例,误诊29例,漏诊6例。影像学表现为斑点状、斑片状、大片状、空洞、肿块、条索状、钙化影或纵隔肿块。结论大部分少见部位的肺结核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但确诊需依靠X线、CT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核性心包积液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方法29例临床上高度怀疑结核性心包积液(TPE)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和胸部X线检查。8例患者又经胸部CT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全部患者的影像与临床资料。结果超声心动图证实了所有患者的心包积液伴胸腔积液及心脏疾患。X线(透视,胸片)发现18例心包与胸腔积液及3例肺结核。CT检查不但能发现全部患者的心包与胸腔积液,而且还发现了X线胸片上未显示的3例肺内云絮状钙化灶与3例心包壁增厚。29例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疼(100%),气急(41.4%),及心悸(24.1%)。心包液的实验室检验表明,ADA>45UL-1见于8例,TR-PCR阳性5例,PPD阳性10例。结论及时影像检查与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是早期确诊TPE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的影像学诊断。资料与方法 7例均有完整的临床。实验室以及胸片和高分辨率CT(HRCT)检查资料,均经病理证实,对其平片与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X线表现;7例肺野内弥漫分布有片絮状阴影与磨玻璃样改变,4例有散在粟粒状,结节状阴影,5例有弥漫分布的网织状影,HRCT;7例两肺呈弥漫性分布片絮状实变影及磨玻璃样影。5例两肺弥漫分布粟粒状。小结节状影,4例可见多发小囊状影及网状影及网状影,2例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轼例有小叶间隔增厚。结论 X线平片是发现并提示IPH最基本的检查手段。影像学检查特别是HRCT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分析。尤其是在痰或胃液中及肺泡灌洗液内查到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可明确诊断,并不一定完全依赖于纤支镜或肺活检病理来确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部闭合性肺实质损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8例胸部闭合性肺实质损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胸部闭合性肺实质损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归纳为:①肺挫伤36例,影像学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伴有斑点状、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大片状密度增高影;磨玻璃样改变;②肺撕裂伤22例,影像学表现为边缘光滑的空洞样团块影;边缘模糊的团片状密度增高影,其内夹杂密度减低区,囊腔内可见气-液平面;③肺血肿10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团块影,边缘尚清楚,可有分叶,周围略高于中心.肺外表现:血气胸28例、皮下气肿或纵隔气肿15例、单纯性气胸6例.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诊断和动态观察胸部闭合性肺实质损伤的最佳方法,典型的肺实质损伤单凭X线平片、CT、外伤史即可诊断,但CT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