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随着浙江省"美丽乡村"行动计划的实施,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美丽乡村景观规划的重要性。文章主要对浙江省平原地区乡村景观现状及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并探讨景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村落景观杂乱、水网景观污染严重、缺乏地域特色乡土特色等。提出"看得见远方、望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规划设计思路,最后对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作出总结,以期对浙江省平原地区乡村景观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岭南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历史文化悠久,岭南文化隽永秀美,重商、开放、兼容、远儒,岭南园林亦为中国园林三大流派之一。文章以北京园林博览会主会场一一岭南园再现岭南文化景观为例,探讨岭南园的建园构思、空间布局及艺术手法,从岭南园典雅意境、创新艺术手法、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体现岭南园林造园艺术,表达岭南园林"兼容并蓄,自成一体"的精神,阐述弘扬发展岭南园林风格和文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园林中的"曲水"景观起源于农历三月三的上巳节的一种巫祭仪式。上巳节"修楔"的民俗活动其本身就包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极高的审美价值,这就促使曲水景观这一园林设置形式逐渐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里一个经典的园林艺术模板。文章是从《园冶》中"曲水"的考辩入手对"曲水"进行分析,探讨"曲水"这一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置形式的起源发展及如何运用到现代的景观设计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西方格式塔心理学体系中关于"图底关系"的理论,并结合昆明昙华寺和安宁楠园为研究的实例,对中国传统古典园林洞门做出一定层面上的分析,以求在现实与理论之间找到一定的审美理论依据。为中国传统和现代风景园林景观的营造,新的审美意境的培养,以及营造景观方法提供参例。  相似文献   

5.
1997年Charles Waldheim在景观都市主义研讨会上预告了"景观""都市主义"这种学科融合。该理念的提出更加确认景观基础建设与城市社区的融合能够体现出一座城市的建造和延展,为了一座城市环境的发展,景观基础建设逐渐被看作是城市与景观之间的某种媒介。这些媒介不仅决定着城市的发展,同时也决定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由此来研究新都市主义景观设计则是在此基础上增加新的方向、新的融合、新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继举世瞩目的广东深圳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又已成为环渤海区域及全国发展战略布局中重要的一步棋。天津滨海新区港口区域的景观建设,不仅是塑造港口城市优美环境和独特景观的需要,也是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需要。本文运用城市规划、港口规划、景观生态学等基础理论,从多角度分析国内外著名港口城市景观实例,并概括总结出塑造天津滨海新区港口区域景观规划三个原则和四个要素。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造园手法以及深远幽静的空间氛围为后人所研究和学习。文章主要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总结出其中主要的营造景观空间层次的手法,希望对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科,它在满足艺术欣赏需求的同时也要达到实用性。每当人们提到景观园林时人们总会很快联想到蓝天碧水,奇山怪石,百花争艳,万树吐香。然而这辉煌的成果正是一代代景观设计师、一代代工匠等献智、献谋而来的。中国的古典园林设计当属景观园林设计的一朵奇葩。中国的古典园林设计流长,本文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影响因素、艺术特征以及对世界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园林专业的景观学习要求,搭建一个具有考试、批改、计分等学习功能的虚拟现实园林建筑体系十分必要.本文提出一个基于VR的虚拟现实古典园林教学系统的建设方案,对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总体规划、教学系统和考试系统提出了具体建设措施.实践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建设的虚拟现实古典园林教学系统能基本满足学生学习园林专业课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着重探索满族民居作为满族文化的符号,在塑造地域特征、文化内涵、空间构成等方面的优秀思想,挖掘其蕴含的乡村景观价值,从本质上继承和发扬传统满族民居文化的艺术精神;对传统满族民居文化进行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现在和未来,为规划、设计具有满族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乡村景观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电影艺术始终贯穿着新媒体艺术等多领域。特别是近年来,电影艺术以景观艺术的地域性为特征走进了人类生活。文章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将电影中的建筑艺术与景观艺术结合起来,既发挥了电影传媒优势又能表达出景观设计的内涵。J.K.罗琳创作的《哈利·波特》系列书籍受到全世界的追捧,先后被翻译成74种语言,成为最热销的书籍之一。从书中改编的系列电影收入达到了75亿美元,周边产品品牌价值超过10亿美元,电影中令人难忘的拍摄地点也成为了最吸引哈迷们的地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交通量的日益增加,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城市立交桥建设的数量和规模也会不断的增大。对于这种情况,在保证立交桥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如何对立交桥空间的环境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以达到视觉艺术性、景观特色性、空间利用性、以人为本、生态持续性的目的,将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亟待探索和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自然景区越来越成为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所向往的圣洁之地。随着自然景区被人们广泛的接触从而导致了"天然景观人为化"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旅游自然景区下旅游行为归纳分析以达到对设计行为的认知,并根据对九寨沟和黄龙景区的考察及调查的相关资料,对旅游自然景区下的设计行为进行解析用以说明"设计"对自然景区内天然景观与人为景观的重要性,以及应用设计的手段来解决"天然景观人为化"的问题,保持人为景观与天然景观的平衡。为今后旅游自然景区的设计活动拓展思路,提供新的设计视角。  相似文献   

14.
赵晶  宋力 《计算机科学》2011,(4):492-496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医院就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医院的户外景观设计越来越成为医院规划设计、建设和改 造的重点。在现代医院规划设计、建设改造中,具有无限魅力的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在布局选址、空间营造和人性化设计等方面对于现 代医院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对现代医院户外景观存在问题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古典私家园林 的可借鉴之处。同时,立足新时代对私家园林的成功之处进行了理性分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满足人民需要,具有时代特色的 现代医院康复景观。  相似文献   

15.
康复花园是提供与园林相关的活动区域来治疗特定身体或精神疾病的场所,同样也是为帮助有心理压力和精神疾病的人群得 到安静而设计的花园。以新加坡植物园中康复花园为实例,指出药用植物在康复花园中具有的植物造景、文化内涵和保健康复作用, 介绍了新加坡植物园康复花园对中国药用植物在康复花园景观规划中应用的启示,为营造“以人为本”的景观类型以及建设环境友好 型社会,有助于通过具有康复保健功能的景观规划形式,帮助人们主动参与治疗身心方面的疾患,并引导人们融入到药用植物打造的 自然环境中,恢复健康,保持健康。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范围内道路网络对景观格局影响的分析尚不充足的情况,提出了道路建设和景观规划的相关建议。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为研究区,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基于景观类型数据和道路网络数据,采用缓冲区分析和情景分析方法,分别在类型层次和景观层次上分析研究区道路网络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地区道路网络密度的变化范围为0.004~11.782km/km~2;在类型层次上,道路的参与加剧景观破碎化,对不同景观类型的影响差异明显;在景观层次上,随着缓冲区距离的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减小,景观格局变化速率减慢。因此,道路建设应与景观规划相协调,针对不同道路缓冲区范围、不同景观类型应制定相应的保护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各方面的需求,景观的作用愈显重要,而"景观装置"正是景观设计中功能和精神的重要体现。从景观装置设计来看景观作品的艺术内涵、技术特点和人性化设想的合理性可以更直接,更具体,更显效果。通过景观装置设计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景观的品位。  相似文献   

18.
历史文化名镇中的步行街景观作为当地地域文化的载体,在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镇形象和改善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围绕国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步行街景观进行分析,以河南开封朱仙镇年画街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比对研究的方法分析城镇步行街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步行街景观规划方法和建议。保护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并以多元化的形式将其发扬光大,对整个城镇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晓青  芮潇 《计算机仿真》2023,(2):236-239+248
为提升景观规划效用,提出基于数据量化分析的动态视觉景观规划。以数据量化分析作为动态视觉景观规划计算手段,通过人均绿地的面积、绿地率、多样性的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破碎度的指数、分离度指数、分维度指数、连通性指数得到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再利用城市景观可达性、景观服务效率、人口密度、城市路网、景观绿地形状实现数据量化分析。同时以角二阶矩、相关系数、信息熵以及对比度四种纹理特征描述景观系统图像纹理,采用最大似然法分类完成动态景观整体布局规划。仿真结果证明:所提方法系统性研究相关数据,可精准表达规划设计细节,有效改善地区生态环境,降低空气污染,可作为现实景观规划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西方的艺术设计内在的植入当代中国的设计中,一直是人言人殊,又常说常新的话题。通常我们说"本土化",而在文化层面上就是"语境化",今天中国设计已必然与中国本身的文化传统或民族性发生关系。中国设计中内植的融入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以设计和视觉的角度解读中国古典文献,用发展着的动态的创作理论去对待中国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