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岩石热解技术在海拉尔盆地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重点阐述了岩石热解技术在海拉尔盆地的轻质油油层的识别、原油性质的判别、产能估算等方面的应用效果,为岩石热解技术在海拉尔盆地的应用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应用热解技术识别油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对潜江凹陷新沟咀组5个含油区25口井130块不同含油级别的砂岩储层样品的分析,并结合录井、电测及试油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建立了江汉盆地识别评价油层的热解参数标准。  相似文献   

3.
对岩石热解技术在海拉尔盆地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重点阐述了岩石热解技术在海拉尔盆地的轻质油油层的识别、原油性质的判别、产能估算等方面的应用效果,为岩石热解技术在海拉尔盆地的应用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岩石热解技术已在油气田勘探开发研究中广泛应用,在评价生油岩生烃潜力和储集岩含油性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岩石热解分析方法研究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和贝尔凹陷的白垩系各生油岩层,得出结论认为:干酪根主要类型为Ⅱ型,生油潜力较好.  相似文献   

5.
葡西地区葡萄花油层为三角洲前缘相沉积砂体,既有岩性纯、孔渗好的储层,又有含泥、含钙、薄互层的储层。针对该地区储层的特点,选择了反映储层特征的电阻率、孔隙度、产能指数、含油饱和度等8项参数,将测井、录井资料有机结合,通过对储层下限值的确定,建立了3种油水层解释图版。根据测井、录井资料的特点,从单井原油地质储量入手,应用含油饱和度与油层有效孔隙度及有效厚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油层产能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6.
以苏北盆地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分布特征及识别方法研究的成果为基础,探讨并完善了低电阻率油层有关概念,低电阻率油层研究有关油层单元的选择;神经网络识别方法的特点及该方法存在的缺陷,地质综合判别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的必要性、重要性。并总结指出了苏北盆地低电阻率油层的分布层位、分布规律,对于低电阻率油层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轻质油层岩心、岩屑的观察,结合地化热解分析、气相色谱分析、荧光显微图像技术以及气测等资料的应用,形成相应的综合识别评价方法,建立轻质油层荧光显微图像解释标准,在大庆长垣西部中浅层轻质油层识别评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油层影响因素多样、分布的非均质性较强、定量识别难度大的特点,以TH盆地SN区块J2s油层为例,采用多层次模糊模型,优选测井孔隙度()、测井渗透率(K)、储集层有效厚度(H)、测井渗透率变异系数(Vk)、测井渗透率突进系数(Tk)、钻井液含气量(G)、湿度比(Wh)、平衡比(Bh)、特征比(Ch)9种测井、录井参数作为油层定量评价因素,建立多层次模糊模型,对该区块油层进行定量评价。采用多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系数,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油层进行评价,解决了油层评价因素间的关联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实例分析表明,6口井的评价结果与油层实际产能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基于该评价模型的油层定量评价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轻质油层岩心、岩屑的观察,结合地化热解分析、气相色谱分析、荧光显微图像技术以及气测等资料的应用,形成相应的综合识别评价方法,建立轻质油层荧光显微图像解释标准,在大庆长垣西部中浅层轻质油层识别评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海拉尔盆地岩性地震勘探方法及攻关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保真度和成像精度,并增强解释精度,满足岩性油气藏精细勘探需要,通过对海拉尔盆地岩性地震勘探方法研究,形成以宽方位角观测系统设计的"四高(高接收道数,高覆盖次数,高时间采样率,高空间采样率)、四精确(精确测量,精确表层调查,精确吸收衰减分析,精确激发井深设计)、三小(小面元,小组合距,小滚动距)、二中(中频检波器,中药量)、一宽(宽方位角观测)、三措施(震检联合组合,实时现场质量监控,实时动态环境干扰监控)"岩性勘探地震采集方法,保真处理及精确成像、复杂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解释、精确储层预测、岩性圈闭识别描述等技术为核心的岩性地震勘探配套技术系列,在海拉尔盆地地震勘探中应用取得了突出的地质效果.随着勘探难度加大,需进一步加强基底裂缝储层、南一段砂体地震识别预测、复杂油藏含油气性地震预测方法攻关.  相似文献   

11.
海拉尔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分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海拉尔盆地原油绝大多数为正常密度的中高蜡低硫成熟原油,部分为轻质中高蜡成熟原油,少量为中低蜡低成熟稠油;全油碳同位素值为-34‰~25‰,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与分布特征变化很大,说明生油母质的组成和沉积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原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将该盆地原油分为5种类型:第一类以碳同位素组成轻、伽马蜡烷含量高、无重排甾烷为特征,分布于巴彦呼舒凹陷;第二类以碳同位素组成轻、伽马蜡烷和重排甾烷含量中-低为特征,分布干乌尔逊凹陷南部地区;第三类以碳同位素组成较轻、伽马蜡烷含量低和富含重排甾烷、Ts、C29Ts、C30重排藿烷为特征,分布于乌尔逊凹陷北部和贝尔凹陷;第四类以碳同位素组成重、伽马蜡烷含量中一低和富含重排甾烷、Ts、C29Ts为特征,分布于呼伦湖凹陷;第五类以碳同位素组成重、Pr/Ph值高、富含C29甾烷和重排甾烷、C27甾烷异常低、无伽马蜡皖为特征,为煤系原油,分布于呼和湖凹陷。图5参8  相似文献   

12.
海拉尔盆地舒1井低蜡稠油成因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海拉尔盆地巴彦呼舒凹陷舒1井原油密度达0.932g/cm^3,但含蜡量仅为6%,属于低蜡稠油。原油中饱和烃含量仅30%左右,而非烃含量达30%以上;全油碳同位素组成很轻,δ^13C值分布为-34‰~-31‰;原油中类异戊二烯烷烃丰富,且以植烷占明显优势,Pr/Ph值小于0.9;甾烷组成中以ααα-20R构型甾烷为主,αββ构型异胆甾烷低,没有重排甾烷;萜烷组成以五环萜烷为主,三环萜烷含量低;含有丰富的伽马蜡烷和β-胡萝卜烷。原油的各种地球化学参数表明其属于低成熟原油,其成烃母质属于沉积于成水强还原环境的水生藻类有机质,是下白垩统南屯组烃源岩在低成熟阶段形成的产物。图4表1参8  相似文献   

13.
海拉尔盆地潜山油藏测井裂缝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宪游 《断块油气田》2009,16(1):118-120
在贝尔凹陷贝中地区潜山储层岩石类型及储集空间观察和认识的基础上,得出此地区为一裂缝性潜山油藏。应用海拉尔盆地现有勘探开发资料,主要选用了深浅侧向电阻率差比测井方法对此地医潜山储层裂缝进行了初步预测,预测结果与理论实际吻合较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此地区裂缝识别规范表,可对今后海拉尔盆地裂缝性储层油气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内外不同有效厚度,不同开发阶段蒸汽吞吐引效的成功实例,推断出轻质油油藏蒸汽吞吐引效能够扩大油藏供液半径,提高油藏开发效果,该文对轻质油油藏注蒸汽吞吐引效机理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不同原油增产措施所消耗的费用,探讨了轻质油油藏注蒸汽吞吐引效的可行性,并结合油田挖潜的需要,提出了对套管进行热力保护或预引力完井的要求。采用该项技术将提高浅层轻质(稀油)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定量荧光录井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将储集层评价由以相对独立的参数特征为基础上升到量化且系列与标准化评价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针对三塘湖盆地火成岩储集层与原油性质的特点,进行了几十口井的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应用研究,分析了不同油质类型的谱图特征和利用主峰波长及油性指数识别储集层原油性质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当油含量与油性指数和岩心与岩屑样含油产状的统计分析,结合试油与测试结果对比,提出了利用相当油含量、油性指数与含油产状评价储集层的标准,形成了适用于三塘湖盆地火成岩储集层相对规范的评价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评价方法解释符合率较高,为该盆地原油油质与储集层解释评价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背斜众多,油气分布广泛,油气性质多样。该地区存在5套有效烃源岩,油-源关系十分复杂,长期以来对原油来源存在很大争议。系统采集了南缘地区5套烃源岩及不同构造原油样品,对烃源岩抽提物与原油碳同位素组成、正构烷烃及类异戊二烯烷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等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缘地区4种典型类型原油分别来源于不同时代的烃源岩:1第1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轻,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分布比较平缓,含有较丰富的β-胡萝卜烷,甾烷以C28、C29规则甾烷为主,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2第2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重,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分布比较平缓,Pr/Ph比值高,甾烷以C29规则甾烷和重排甾烷为主,三环萜烷以C19为主,伽马蜡烷含量很低,来源于侏罗纪煤系烃源岩;3第3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轻,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分布随碳数增高大幅下降,Pr/Ph比值小于1.0,C27、C28、C29甾烷呈"V"型分布,异胆甾烷、重排甾烷、Ts、C29Ts、C30重排藿烷、伽马蜡烷含量高,来源于白垩系清水河组烃源岩;4第4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重,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分布随碳数增高下降幅度大,C27、C28、C29甾烷呈"V"型分布且以ααα-20R为主,甲藻甾烷尤为丰富,来源于古近系安集海河组烃源岩。目前在南缘地区尚未发现三叠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  相似文献   

17.
从轻烃分子及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两方面刻画了塔中4石炭系油藏原油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同时结合高分子量烃类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初步厘定了蒸发分馏、水溶分馏、有机质熟化、热蚀变等次生作用对石炭系原油的影响程度,并探讨了其地质意义。石炭系不同油组(CI、CII、CIII)原油轻烃地球化学特征显示,CI 和CII-CIII可分别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成藏体系。CI原油主要是早期形成的低熟原油,该类原油轻烃富含正构烷烃,贫环烷烃和芳烃,链烷烃/环烷烃比值偏高,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富含12C,高分子量芳烃成熟度指标偏低;CI原油保存相对较好,可能只遭受了程度较弱的水溶分馏等次生改造。CII与CIII原油大多是晚期形成的高熟原油,这类原油轻烃富含轻质环烷烃和芳烃,贫正构烷烃,链烷烃/环烷烃比值偏低,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富含13C,高分子量芳烃成熟度指标偏高;热蚀变和蒸发分馏次生作用对CII与CIII原油轻烃地球化学特征有重要影响,不同期次及成因原油在CII与CIII油组内相互混合的现象也较为普遍;CII与CIII部分遭受热蚀变改造的原油可能是寒武系-下奥陶统古油藏内的原油热裂解后通过断层运移到石炭系聚集成藏,原油热裂解对该区晚期天然气形成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e RePu area is located in the Tarim Basin, China.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dovician crude oil and the source rocks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he Ordovician carbonatite reservoir oil in this area exhibited light component, rich chain hydrocarbon and poor aromatic hydrocarbon. The composition of C7 compound showed the advantage of n-heptane, which belonged to type I generative kerogen, and it was deep buried highly mature crude oil. The crude oil biomarker compounds all exhibited high content of long-chain tricyclic terpanes and high Ts/Tm values. The large presence of alkane aromatization compounds indicated strong reduc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during crude oil formation. By comprehensive judgment that the main oil source of the Ordovician reservoirs in the RePu area was the Cambrian source rock.  相似文献   

19.
对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西曹固构造带的断层圈闭进行了解剖,该区断层圈闭的主要类型分为同向和反向断层型圈闭,并通过断距的变化特征绘制出断距—距离曲线,恢复了断层的分段生长过程,明确了断层圈闭的成因机制。同向断层圈闭形成在断层分段生长时期的断裂带上盘区域;反向断层圈闭形成于断层成核时期的断裂带下盘区域的分段生长点之间,此部位也是断裂带下盘区域中断距最大的部位。在此基础上,对断层的主要物性参数即断层与地层之间的关系(同、反向断层)、最大断距、断层倾角与走向、地层倾角、断层段长度、旋转角度等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同、反向断层圈闭面积的模式和定量计算方法。应用晋93断圈进行了验证,计算误差值仅为2%左右,说明断层圈闭定量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原油分布广泛,不同地区原油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按照碳同位素与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可以分为4种典型类型:1第1类原油典型特征是碳同位素组成轻,全油δ13C值通常小于-29‰,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分布比较平缓,δ13C值通常小于-28‰,含有较丰富的β-胡萝卜烷,甾烷以C28、C29规则甾烷为主,重排甾烷低,伽马蜡烷含量变化较大;2第2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重,全油δ13C值通常在-28‰~-26‰,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分布比较平缓,δ13C值通常大于-28‰,Pr/Ph比值高,甾烷以C29规则甾烷和重排甾烷为主,三环萜烷以C19为主,伽马蜡烷含量很低;3第3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轻,全油δ13C值通常小于-29‰,C9以上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分布随碳数增高大幅下降,δ13C值在-27‰~-34‰,Pr/Ph比值小于1.0,C27、C28、C29甾烷呈"V"型分布,异胆甾烷、重排甾烷含量高,Ts、C29Ts、C30重排藿烷高,Ts/Tm >1,伽马蜡烷含量高且具有两个异构体,甾/萜烷比值高;4第4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重,全油δ13C值通常在-28‰~-26‰,C9以上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分布随碳数增高下降幅度大,δ13C值在-23‰~-29‰,C27、C28、C29甾烷呈"V"型分布且以ααα-20R为主,异胆甾烷丰度低,甲藻甾烷尤为丰富,三环萜烷以C19为主,伽马蜡烷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