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概述了白酒浑浊的主要危害,白酒常见的浑浊现象及其产生的可能原因和相应的处理措施,介绍了我公司独特的白酒除浊工艺,并对新型除浊方法分子筛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  相似文献   

2.
论白酒浑浊物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国内现在广泛用吸附法生产低度白酒中存在的两大矛盾,从浑浊物质主要是原料带入的三大高级脂肪酸乙酯,浑浊由溶媒、温度、水质所致的因与果,蒸馏工艺与浑浊物质的关系,吸附剂用量、质量与风味物质的关系、状况和在原料、水质、蒸馏、贮存工艺中的防范措施等5个方面进行了较详的论述.全文万余字,计6图、7表.(陆月雪)  相似文献   

3.
白酒除浊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们针对市场需要,根据仰韶酒中微量成份含量的特点在对新产品研制和开发方面逐步转向了对优质低底酒的研究上来。在对它的研制试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对造成浑浊和沉淀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制定方案,而后针对其原因进行试验,寻求最佳解决方法,最后通过冷冻试验(见表3),色...  相似文献   

4.
周恒刚 《酿酒》1993,(3):1-8
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新形势下,我国低度白酒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并得到迅速发展。发展低度白酒是符合酿酒工业坚持优质、低度、多品种要求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对节约粮食和保证人民健康是有利的。以节约粮食而论,按每吨65度白酒消耗粮食2.5吨计,38度白酒每吨可节约粮食1.13吨。即每吨粮食可多增330公斤38度白酒。所谓节约粮食是相对而言,由于低度白酒入喉刺激性小,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有时对低度酒的饮量,并不比折算成酒精度的高浓度酒少喝。  相似文献   

5.
6.
7.
谢玉球 《酿酒》1998,(3):25-26
谈浓香型低度白酒除浊谢玉球(江苏双沟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泗洪县223911)一、中低度酒的发展过程当前低度酒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象老前辈老专家们所讲的,低度酒难题就是“混蛋”问题(混蛋指酒浑浊和酒后味淡的意思),解决味淡工作,只要有一定勾兑技术...  相似文献   

8.
9.
李秀梅 《酿酒》1999,(4):95-95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广大消费者饮用习惯的改变,低度白酒已被广大消费者认可。但是,要想生产好低度白酒,首先要解决好两个技术难题,一是降度后的酒体浑浊,第二是降度后的品味。一、浑浊物的构成1形成浑浊的原因是高度酒降度后形成的,产生浑浊的主要成份是棕...  相似文献   

10.
酒用活性炭用于低度浓香型白酒除浊 ,可有效除去混浊成分 ,对酒质影响不大。处理后的基酒降度至39% ,冷冻至 -15℃ ,酒体仍保持清亮透明。同时 ,酒用炭对新酒有老熟陈化作用。(一平)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酿清谷酱香型白酒中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对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并与茅台、茅台王子、北大仓和徐朝正品牌酱香型白酒香气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顶空固相微萃取时间30 min,萃取温度50 ℃,解吸时间5 min。GC-MS结果表明,从酿清谷酱香型白酒中共鉴定出55种挥发性物质,包括33种酯类、9种酸类、5种醇类、4种酮类、2种醛类、1种烯类和1种苯类,结合气味活度值(OAV),确定出15种具有香味贡献的主要成分。酿清谷酱香型白酒与四种品牌酱香型白酒香气成分对比有明显差异,主要缺少丁酸乙酯、己酸异戊酯和正戊醇等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2.
以5种不同酒龄的酱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酒龄的酱香型白酒品质以及风味变化规律,通过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酱香型年份酒的香气化合物进行整体区分及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检测到不同酒龄的酱香型白酒香气成分差异明显;在5种不同酒龄的酒样中共定性出52种物质。随着酒龄的增加,酯类物质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醇类物质呈现波浪形变化趋势;酸类物质呈上升趋势;呋喃类物质上升趋势明显;其中有8种物质(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庚酸乙酯、戊酸乙酯、丁酸、戊酸、己酸、乙偶姻)的含量上升趋势明显,5种物质(苯乙酸乙酯、2-甲基丙醇、2-甲基丁醇、呋喃、四甲基吡嗪)的含量下降趋势明显。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与线性判别分析(LDA)的结果也表明,5个不同酒龄的酒样在挥发性成分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初步证实了通过电子鼻和气质联用技术区分酱香型白酒酒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酱香型白酒大曲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酱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的重要香型,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风格特点,其所具有的独特风味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欢。大曲在白酒的发酵中有着重要作用,作为白酒的糖化发酵剂,大曲发酵过程中产生丰富的微生物和酶等物质,形成了酱香大曲特有的风味。该文系统综述了酱香型白酒大曲微生物的多样性分析、产香成分分析、酶活研究,以及大曲微生物在酱香型白酒生产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酱香型白酒酿酒微生物的未来的研究提出了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以6个金沙酱酒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金沙酱酒挥发性风味成分,同时对气味活性值(OAV)进行测定,以探究金沙酱酒醇柔风格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6个样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大致相同,通过OAV分析认为醛类物质和酯类物质对金沙酱酒的呈香作用明显强于醇类物质和酸类物质,且可认为异戊醛、丁酸乙酯、己酸乙酯、戊酸乙酯和乙醛为金沙酱酒样的特征香气成分,对金沙酱酒的风味具有重要贡献。金沙酱酒中醇类物质和酸类物质相对含量突出,两者综合共计达到50%~64%,依据这两类物质的味感作用,认为这两类物质相对含量突出可能是金沙酱酒口感醇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酱香型白酒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酱香型白酒因其独特的风味、口感和相对较好的饮后舒适度,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有关酱香型白酒的研究成为了科研人员的热点课题,该文从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酿酒微生物、特征性风味物质研究进展和酿造环境四个方面概述了酱香型白酒的研究现状,并对酱香型白酒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酱香型白酒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将加热强化工艺制成的高温大曲应用于酱香型白酒酿造的第四轮次发酵,考察加热强化大曲对酿造过程及酱香型白酒酒质和四甲基吡嗪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强化大曲组在糟醅酸度、水分、发酵温度、乙偶姻含量等多方面指标与常规曲组差异较大。酒样分析结果表明,加热强化大曲组在控制酒体总酸、平衡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比例等方面表现较好,加热强化大曲组四甲基吡嗪含量由常规曲组的未检出提升至0.13 mg/100 mL。感官评价结果显示,加热强化大曲组酒样酱香突出,酒体醇厚,显著优于常规曲组,且各组酒样风味物质含量与酒体感官评价呈现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17.
郭旭  周山荣 《中国酿造》2019,38(6):212-217
酱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中独具特色的一大品类,主要出产在赤水河中游川黔两省交界地域。波特"五力模型"是分析行业竞争环境的一种有效工具。为了剖析中国酱香型白酒产业的行业竞争环境,引入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中国酱香型白酒产业的进入壁垒、替代品威胁、买方议价能力、供应商议价能力和酱香型白酒产业内部竞争程度,以期为研究的推进和中国酱香型白酒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浓香型白酒降度过程中,会出现失光、浑浊、沉淀等问题,采用活性炭吸附过滤法进行澄清处理,并以浊度、感官评分为响应值,考察活性炭添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3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除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浓香型白酒降度为38%vol时,活性炭吸附除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活性炭添加量0.88‰、吸附时间24 h、吸附温度-5.0 ℃。在此条件下,平均浊度为0.22 NTU,平均感官评分为90.5分。该研究为浓香型白酒降度除浊工艺及浓香型白酒低度酒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各种微生物分析技术逐步应用于酱香型白酒酿酒微生物研究中,人们逐渐认识到酿酒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贡献。该文对近20年微生物分析技术在酱香型白酒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酱香型白酒微生物研究提出了展望,旨在推动酱香白酒行业的技术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从酱香型白酒发酵酒醅中筛选一株高乳酸耐受性的酵母菌进行菌种鉴定,并比较该菌株与模式菌株ATCC6258及用于白酒酿造菌株CICC1926对乳酸的耐受特性,并初步分析该菌株在不同乳酸含量条件下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代谢特征。结果表明,获得一株高乳酸耐受特性的菌株MT-Y01,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与模式菌株ATCC6258及其用于白酒酿造菌株CICC1926相比,菌株MT-Y01对乳酸的耐受性更强,最高可耐受120 g/L的乳酸;该菌株可在0~120 g/L乳酸含量范围内代谢生成多种酱香型白酒中的风味物质,且产酯能力强,是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一株重要的酵母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