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胃轻瘫(DGP)病人血浆胰高糖素样肽=1(GLP-1)水平对固体胃排空的影响.方法 应用放射性核素法对55例2型糖尿病病人及15例正常人(NC组)进行固体胃半排空时间(T1/2)测定.根据T1/2结果将糖尿病病人分为胃排空时间正常的DM组和胃排空延迟的DGP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空腹及餐后30、...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胃液排空功能,同时观察西沙比利对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方法 应用超声检查对22例正常组及20例糖尿病患者的胃液半排空时间进行比较,并用西沙比利(10 mg tid)治疗其中11名有胃轻瘫的病人,4周后复查对照。结果 正常组胃液半排空间为(t1/2)(14.80±4.35)min,Ⅱ型糖尿病组的胃半排空时间为(28.00±8.94)min,二者之间有显著的差异。口服西沙比利后11名患者的胃半排空时间由(33.64±5.05)min减至(20.91±5.39)min。结论 糖尿病患者胃排空有明显的障碍,西沙比利可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本实验为糖尿病人临床应用西沙比利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胃排空时间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将80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两组均予以饮食调整、适量运动及药物控制血糖治疗.常规组和干预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干预,干预时间均为8周.结果 干预4、8周后,两组胃固体排空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或P<0.01),且干预组缩短时间更明显(P<0.05);治疗8周后,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X^2=4.50,P<0.05);随访半年及1年干预组患者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X^2=4.72和4.94,P<0.05).结论 饮食护理干预用于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具有较好疗效,可缩短胃固体排空时间,并可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舒肝片辅治肥胖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5例,对照组55例,2组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加服舒肝片4片,每天2次;对照组不加服任何药物。2组疗程均为30 d。疗程结束时观察2组临床症状评分、血浆瘦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胃排空率、胃电图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77%vs.29.09%,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及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瘦素水平较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降低(P<0.05),GLP-1水平较治疗前无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瘦素、GLP-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腔排空率、胃电图显示的平均幅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片可降低糖尿病患者体内瘦素水平,从而影响胃排空,临床疗效好,为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合并胃轻瘫患者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5.
红霉素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例糖尿病胄轻瘫患者口服红霉素125mg,2次/d.服药前后行症状计分及B超测定胃排空动能。结果显示:上消化不良症状及胃排空功能均显著改善(P<0.01)。提示:红霉素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影响因素、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显影技术和B超在糖尿病性胃轻瘫诊断中的应用及西沙必利治疗效果.[方法]①对120例2型糖尿病进行临床分析.②120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核素^99mTc-SC标记固体试餐,SPECT显像技术检测胃半排空时间(T1/2);B组予B超检测T1/2.两组均检测空腹血糖(FBG)和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③胃T1/2延迟者予西沙必利30 mg,/d,疗程均为1个月,复查胃T1/2.[结果]①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发生与年龄、病程、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神经病变及微血管病变呈正相关(P<0.01);②A组60例患者中24例(40.0%)胃T1/2延迟;B组:60例患者中22例(36.7%).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西沙必利治疗A组有效率为91.7%,B组为90.9%.[结论]糖尿病性胃轻瘫与年龄、病程、高血糖、神经病变及微血管病变相关;SPECT显像技术与B超检出率相似,但不排除与病例数少有关.患者对这两种检查方法耐受性好,但SPECT显像技术费用高,不利于广泛开展,而B超价廉,易于临床使用.西沙必利是有力的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有一定的改善胃排空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影响因素、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显影技术和B超在糖尿病性胃轻瘫诊断中的应用及西沙必利治疗效果.[方法]①对120例2型糖尿病进行临床分析.②120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核素^99mTc-SC标记固体试餐,SPECT显像技术检测胃半排空时间(T1/2);B组予B超检测T1/2.两组均检测空腹血糖(FBG)和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③胃T1/2延迟者予西沙必利30 mg,/d,疗程均为1个月,复查胃T1/2.[结果]①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发生与年龄、病程、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神经病变及微血管病变呈正相关(P<0.01);②A组60例患者中24例(40.0%)胃T1/2延迟;B组:60例患者中22例(36.7%).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西沙必利治疗A组有效率为91.7%,B组为90.9%.[结论]糖尿病性胃轻瘫与年龄、病程、高血糖、神经病变及微血管病变相关;SPECT显像技术与B超检出率相似,但不排除与病例数少有关.患者对这两种检查方法耐受性好,但SPECT显像技术费用高,不利于广泛开展,而B超价廉,易于临床使用.西沙必利是有力的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有一定的改善胃排空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erosisfaeto-α,TNF-α)在2型糖尿病胃轻瘫(DGP)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8例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及7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超声检查试验餐胃排空率,观察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排空率与TNF-α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中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说明TNF-α与糖尿病胃轻瘫存在一定的关系。结论 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TNF-α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说明TNF-α在2型糖尿病胃轻瘫发病中起一定作用,进而影响糖尿病患者胃排空。  相似文献   

9.
目的 2型糖尿病患者较一般人群易感染幽门螺杆菌,而且根除率远低于后者,此次研究探索以呋喃唑酮为三联根除方案对糖尿病患者感染H.pylori初次治疗的疗效的比较,统计其中胃轻瘫患者缓解率.方法 将112例经查14C呼气试验证实的H.pylori阳性的2型糖尿病胃轻瘫痪患者分为三组,其中A组及C组给予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埃索美拉唑疗程(三联10d疗法),并且A组加用多潘立酮口服10 d,而B组只使用多潘立酮口服10 d,结束4周后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观察A、C组H.pylori根除率,胃排空试验检测根除前后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排空时间变化.结果 C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达86.36%(47/52),而A组根除率为69.64%(38/56),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轻瘫症状缓解率为78.9%(30/38),而B组胃轻瘫症状缓解率为53.6%(3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呋喃唑酮为三联的10 d疗法具有较高的根除率,但在糖尿病患者中疗效相对较差,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胃轻瘫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2型糖尿病胃轻瘫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2型糖尿病伴胃轻瘫组(1组)、2型糖尿病不伴胃轻瘫组(2组)和健康人群组(3组),每组各40例,进行HP检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伴胃轻瘫组HP感染率87.5%,2型糖尿病不伴胃轻瘫组HP感染率40%,健康人群组HP感染率22.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HP感染率明显高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伴胃轻瘫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不伴胃轻瘫者,HP感染与2型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相关,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HP,在胃轻瘫症状出现前进行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节约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通过检测其胃壁组织SCF的表达水平,探讨SCF与糖尿病胃轻瘫的关系。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建立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应用RT—PCR和Wester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各实验组胃壁SCF基因(cDNA)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分析SCF表达水平与糖尿病胃轻瘫的关系。结果: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排空明显延迟;SCF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用西沙必利处理后表达升高,且与病情轻重有相关性。结论:SCF与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有关,SCF在糖尿病胃轻瘫中的表达水平可以反映其病情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排空率及胃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大鼠胃排空率及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穴位组、电针非穴组、胃复安组,每组10只。 DGP模型制备采用单次腹腔注射2%链脲佐菌素溶液和高糖高脂饮食喂养8周的方法。电针穴位组取大鼠“足三里”“梁门”“三阴交”穴,电针非穴组取穴位对照点,胃复安组予1.7%胃复安药液(1 mL/100 g)灌胃。用血糖仪测血糖;以酚红为标记物,检测大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BL-420F生物机能系统记录大鼠胃电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穴位组、电针非穴组和胃复安组大鼠症状积分、血糖均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胃排空率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电针穴位组、电针非穴组和胃复安组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电针非穴组胃电图平均振幅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穴位组症状积分、血糖显著下降(P<0.01,P<0.05),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明显增加(P<0.05,P<0.01),胃电图平均振幅明显增高(P<0.05);与电针非穴组比较,电针穴位组症状积分明显下降(P<0.05);与胃复安组比较,电针穴位组症状积分显著下降(P<0.01)。结论电针可改善DGP模型大鼠一般状况,控制血糖水平,促进胃排空,改善胃运动障碍,调节胃电图平均振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13C-辛酸呼气试验测定肝硬化患者胃固体排空功能变化特点。方法:选取4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测定胃固体食物排空时间并与10例健康对照者的胃固体食物排空时间进行比较,按Child-pugh分级进行A、B、C 3级之间胃固体排空时间的比较。结果:乙肝肝硬化患者GET1/2和Tlag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乙肝肝硬化组Child-pugh分级A级与健康对照组GET1/2无统计学差异(P>0.05),B级、C级患者GET1/2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胃排空延迟,表现为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越高胃排空能力越弱;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级患者与健康正常者比较胃排空无明显延迟。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性胃轻瘫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糖尿病性胃轻瘫(DGP)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DGP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早饱感及餐后腹胀,可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有胃排空延迟症状,排除机械性梗阻的病因即可诊断为胃轻瘫。胃排空闪烁扫描法是诊断胃排空延迟的金标准。DGP的常用治疗措施是饮食调理、促胃动力药、止吐药等。现就DGP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肠内营养治疗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贺  项和平  张长乐 《安徽医学》2010,31(10):1177-117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胃排空障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43例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中,有13例应用肠外营养(PN组),30例利用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灌注瑞素施行肠内营养(EN组)。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胃肠减压量、胃排空障碍恢复时间及术后体质量减轻数,评估肠内营养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与肠外营养组比较,肠内营养组术后住院时间平均减少(7.9±2)d,胃排空障碍恢复时间平均缩短(4±1)d,胃肠减压量较PN组明显减少,体重减少较PN组少(3.1±0.1)kg。结论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有利于机体营养状况改善,是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肠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血浆胃肠激素水平变化在功能性消化不良 (F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 (RIA)方法对 2 0例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及 3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 (运动障碍型 ,FD组 )患者进行了空腹及脂餐后 6 0min血浆胃动素 (MTL)、血管活性肠肽 (VIP)、生长抑素 (SS)、胆囊收缩素 (CCK)水平测定。结果 FD组空腹及餐后MTL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VIP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SS测定值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餐后FD组CCK测定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血浆MTL、CCK、VIP ,在FD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胃轻瘫(DGP)是糖尿病常见的消化道并发症,主要是因胃蠕动节律紊乱、胃动力下降、胃排空延迟引起。目前DG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认为与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变、胃平滑肌形态学改变、胃肠激素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胃排空试验是DGP诊断的主要手段。DGP的治疗缺乏特效药物和方法,促胃动力药物仍然是治疗的最佳选择。本文就DGP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