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呼吸肌训练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症状、睡眠质量以及肺功能等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40例OSAS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减重、运动锻炼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指导呼吸肌训练。收集入组前、治疗6 周后2 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肺通气功能、Epworth嗜睡量表(E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呼吸紊乱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肺功能及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AHI、PSQI评分、ESS评分均显著降低,LSa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6 周后的潮气量(VT)、深吸气量(IC)、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最大呼气中段量(MMEF)、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HI改善值=0.998×MIP改善值+0.022×IC改善值+0.011×MMEF改善值-0.001×MVV改善值-0.652×MEP改善值+8.915。结论:呼吸肌训练可有效地改善OSAS患者的呼吸暂停症状、肺功能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72-75
目的 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2016 年11 月~2018 年11 月收治的83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piInfo 2000 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 例与观察组42 例。对照组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2 周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简式Fugl-Meyer 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extremity,FMA-LE)、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10 m 步行最大速度及改良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评分。结果 FMA-LE 情况及10 m 步行最大速度:治疗前,两组患者FMA-LE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LE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10 m 步行最大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AC 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FAC 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AC 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Ashworth 痉挛评定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 痉挛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下肢康复机器人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更有助于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痉挛程度,操作简单,临床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规范化康复方案在脑卒中急性期应用对于患者的认知和运动功能改善作用。方法:选取98例急性发作期的脑卒中患者开展临床分组对照研究,随机、均等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9例)实施规范化康复方案,对照组(49例)实施常规康复方案。对比2组实施前后认知和运动功能变化情况,并对比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实施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和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且试验组评分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后2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实施前显著升高(P <0.05),且实施后组间比较差异也存在显著性(P <0.05)。结论:在脑卒中急性期引入规范化康复方案不仅能够显著改善其认知和运动功能,还能有效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翁雪燕  陈绵雄  林慧 《重庆医学》2018,(15):2007-2010
目的 探讨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的影响及心率恢复(HR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活动平板试验,分析导致HRR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HRR异常分为普通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普通治疗组应用二甲双胍辅并控制饮食,强化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轻度强化运动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生化指标和HRR的变化情况.结果 异常HRR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静息心率、最大心率及收缩压(SBP)呈明显相关(P<0.05).经过2个月的轻度强化运动训练后,普通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患者的FBG、HbA1c及静息心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RR明显增加;与普通治疗组治疗后相比,强化治疗组治疗后的FBG、HbA1c、静息心率明显下降,HRR明显增加(P<0.05).结论 FBG、HbA1c、静息心率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HRR异常重要的危险因素,轻度强化运动训练能够降低血糖水平,增加HRR,进而有效地改善CAN.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强制性诱导运动治疗偏瘫型脑瘫(CP)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上肢功能障碍的CP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均接受儿童康复中心的常规康复治疗,运动治疗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观察组采用强制性诱导运动治疗(CIMT),均每天训练2 h,每组5 d,12周后对两组进行康复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0.0%(P〈0.01)。经过12周康复治疗后,两组患儿FMA(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MBI(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强制诱导运动治疗偏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疗效显著,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新型管理模式对早期PD患者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PD患者(Hoehn-Yahr分级标准为I期、II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西药(美多芭125 mg,3次/d,餐前1 h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PD新型康复管理模式(加用PD康复操治疗,每次训练30 min,5次/周;并使患者成为PD康复俱乐部会员,定期参加俱乐部活动);2组患者均治疗12周,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 III)、Berg平衡量表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组UPDRS III、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UPDRS III评分和Berg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UPDRS II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Berg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对治疗前后UPDRS III分项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言语表达、面部表情、强直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静止性震颤、手部动作性或姿势性震颤、手指拍打试验、手运动、轮替运动、腿部灵活性、起立、姿势、步态、姿势稳定性、躯体少动评分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新型康复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早期PD患者的手部及下肢运动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提高患者的姿势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呼吸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 脑梗死患者80例(Brunnstrom Ⅰ~Ⅲ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呼吸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后用FMA功能量表下肢部分、BBS平衡功能量表、MB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以及mRS运动功能量表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mRS)、平衡功能评分(BB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均较前得到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呼吸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能够提高患者下肢的运动、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将就诊的7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纳入研究,随机分成研究组(25例)、对照组1(25例)和对照组2(25例).研究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引导式教育;对照组1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2仅给予一次性家庭康复指导.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和儿童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定.结果 3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t=19.271,P<0.01;对照组l t=15.464,P<0.01;对照组2=2.416,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l的精细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独立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2治疗后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独立能力改善均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引导式教育能更有效提高痉挛型儿童脑瘫的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穴位包药、高频电疗,运动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患者随机分为内科治疗组和内科治疗加康复治疗,常规治疗组(内科治疗为主)。对照组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包药,高频电疗、运动疗法,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2个月分别用运动耐力简易测评法,呼吸困难程度简易分级量表、血气酸碱分析报告(PCO2PO2)进行肺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无里著性(P〉0.05)。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呼吸因难评分及运动耐力评分,血气(PCO2,PO2)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2个月时,2组患者之间,肺功能、血气指标、呼吸困难及Barthel指数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康复运动训练加中药穴位,加物理因子治疗,有利于患者肺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降低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 )患者氧合的影响。方法将40例AE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两组均常规药物及鼻管低流量吸氧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仰卧位通气,观察组采用俯卧位通气,两组持续时间均为2 h,1次/d。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血气分析检测以及生命体征监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 PaO2)和氧合指数( PaO2/Fi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PaO2和PaO2/FiO2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脉搏以及呼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p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疗法能够改善AECOPD患者的氧合状态,可作为治疗AECOPD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且为一种安全的、可操作的临床手段,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康复介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10月住院治疗的LDH患者100例,使用摸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康复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早期功能锻炼康复介入进行干预,对比两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腰椎功能(ODI评分)及疼痛情况(VAS评分),并检测治疗前后血前列腺素E2(PGE2)水平,评估本次研究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SF-36评分均显著升高,ODI评分显著降低(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各方面SF-36、ODI评分改善更为显著(均P<0.01)。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2个月、3个月PGE2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且治疗有效率高达96%(P<0.01)。结论:早期功能锻炼康复介入可有效缓解机体炎症水平,提高腰椎功能,降低疼痛,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LDH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康复干预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8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15例中重度COPD患者,均接受呼吸内科常规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患者的健康宣教及康复训练指导采用电话随访方式,观察组58例患者给予肺康复治疗,内容包括运动疗法与健康教育.结果 两组干预后FEV、FVC等肺功能指标及6MWD明显升高,观察组升高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年平均复发住院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及总卧床时间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活动、抑郁焦虑及总均分数均明显降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中重度COPD患者实施运动疗法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肺康复能够增强运动耐力,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运动康复疗法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心功能及心肌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8月温州市中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被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CI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1和观察组2,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1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2在曲美他嗪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康复运动训练。比较PCI术前和术后24 h,三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CK-MB)、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I,cTnI)以及炎症因子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浓度;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三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心功能指标、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PCI术后24 h,三组患者的CK-MB、cTnI、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和观察组2的CK-MB、cTnI、hs-CRP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2的LVEF明显高于观察组1(P0.05);观察组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mension,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2的LVESD、LVEDD明显低于观察组1(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2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1(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2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1(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运动康复疗法能有效减轻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显著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菱形阻滞联合腔内臭氧注射和运动康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7月于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腔内臭氧注射和运动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菱形阻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于奥马哈理论的围手术期全程康复管理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患者心理应激、6 min步行距离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74例TAV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围术期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取基于奥马哈理论的围手术期全程康复管理。统计2组并发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心理应激、心功能指标、健康行为(health promotionlifestyleprofile-Ⅱ,HPLP-Ⅱ)、6 min步行距离及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跨瓣压差较对照组低,主动脉瓣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特质焦虑(Trait Anxiety Inventory,T~AI)、状态焦虑(State Anxiety Inventory,S~A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HPLP-Ⅱ量表6个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生活质量及6 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奥马哈理论的围手术期全程康复管理应用于TAVR患者,可减轻其心理应激,提高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预防并发症发生,在改善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性化神经肌训练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膝关节功能、疼痛、僵硬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50例KOA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取抗阻训练,观察组采取个性化神经肌训练(包括热身运动、神经肌训练、冷身运动),治疗时间均为6周。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疼痛与僵硬症状[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评估]、30 s椅子坐起试验、40 m快走试验、入组前2周内止痛药使用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及治疗结束后2周内的止痛药使用率、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采用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评估]、生活质量[采用关节炎生活质量测量量表2-短卷(arthritis impact measurement scale 2-short form,AIMS2-SF)评估]。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症状评分、僵硬症状评分、日常活动难度评分、WOMAC总分较治疗前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30 s椅子坐起试验、40 m快走试验和止痛药使用率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6、IL-1β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KSS评分和AIMS2-SF评分呈现升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个性化神经肌训练可提高下肢稳定性和协调性,并抑制炎症,改善疼痛与僵硬症状,有利于患者躯体功能、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中实施有氧抗阻运动结合健康信念干预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老年COPD病人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及健康信念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有氧抗阻运动,连续干预12周。比较2组干预前后心肺功能与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最大耗氧量、相对最大摄氧量、峰值氧脉搏、最大心率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干预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在老年COPD病人中实施有氧抗阻运动结合健康信念干预可改善病人心肺储备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6):104-107+111
目的 探讨运动并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本院呼吸科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运动训练和呼吸训练。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训练4周、8周时的肺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训练8周时的FEV1、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训练4周、8周时的日常生活活动、社会活动能力、抑郁、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训练4周、8周时的mMRC明显低于对照组,6MW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动并呼吸训练是一种有效的COPD稳定期康复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艾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除内科基础治疗外,给予康复训练,包括正确摆放体位、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和艾灸。采用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量表、上肢FuglMeyer功能量表(upper limb 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U-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daily living scale,AD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风痰瘀阻证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P物质(substance P,SP)和血浆缓激肽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痛觉过敏、远端水肿和肩部活动运动3个维度评分及SHS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SHS量表3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U-FMA和ADL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NIHSS和风痰瘀阻证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U-FMA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NIHSS和风痰瘀阻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CGRP水平升高,SP和缓激肽水平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SP和缓激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4)观察组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为8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5,P0.05)。结论:针刺联合艾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