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自制聚(丙烯酸-丙烯酰胺)/蒙脱土[P(AA/AM)/MMT]吸水材料制备SBR/NBR吸水膨胀橡胶.吸水膨胀橡胶优化配方为:SBR 50,NBR 50,轻质碳酸钙 40,氧化锌 5,硬脂酸 2,防老剂4010 1,聚乙二醇 10,P(AA/AM)/MMT 60,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10,硫黄 1,促进剂TMTD 1.SBR/NBR吸水膨胀橡胶吸水膨胀性能及在水中的稳定性优异,物理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
以氧化石墨烯(GO)为改性剂,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咪唑啉盐酸盐(Va-044)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GO-聚(AA-AM)[P(AA-AM)]吸水树脂,并研究了GO对吸水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O改性吸水树脂的最佳制备条件:中和度为80%,GO,NMBA,Va-044用量分别为AA质量的0.3%,0.7%,0.7%,m(AA)∶m(AM)为3∶1,得到的吸水树脂的吸水倍率为293.0 g/g。GO的加入明显改善了吸水树脂的溶胀速率、保水性能及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作为单体,N,N–亚甲基丙烯酰胺(MBA)作为交联剂,利用反向悬浮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丙烯酰胺(PAA–AM)交联微球,研究了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分散剂浓度、搅拌速度、AA中和度对交联微球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体中AM的质量分数为60%、交联剂用量为1%、AA中和度为80%、分散剂浓度为1%、搅拌速度为350 r/min,交联微球的吸水倍率分别达到最大值450.77,426.83,426.83,426.83,424.23 g/g。  相似文献   

4.
采用机械共混法将氯化聚乙烯(CPE)与自制吸水树脂丙烯酸钠-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三元共聚物P(NaAA-AM-HMA)共混合成吸水膨胀弹性体,讨论了吸水树脂用量、增容剂CPE-g-(AM-co-MAH)用量对吸水膨胀弹性体吸水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增容剂的共混物随吸水树脂量增大,吸水率增大,但是力学性能降低。将增容剂添加到共混试样中,改善了CPE与吸水树脂P(NaAA-AM-HMA)的相容性,提高了体系的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能,以加入3Phr的CPE-g-(AM-co-MAH)的增容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研制了一种吸水膨胀聚合物堵漏剂,该堵剂由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膨润土、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通过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合成。并通过实验探讨了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此聚合物堵漏剂的性能的影响,获得了适宜的制备条件为:引发剂用量0.35%;AA/AM=3:1;单体浓度30%;膨润土加入量15%;交联剂用量0.06%;体系pH值7.0;反应温度50℃。再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聚合物配方进行了优选。并将优选出的几组配方进行堵漏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吸水膨胀聚合物具有堵漏性能,且该聚合物具有吸液倍数大、耐盐性好、吸水后凝胶强度较好的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海藻酸钠复合吸水树脂的生物降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醚化海藻酸钠(ESA)、聚乙烯醇(PVA)、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为单体,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法制备聚丙烯酸钠p(NaAA)吸水树脂和海藻酸钠/丙烯酸钠(SA/NaAA)、海藻酸钠/丙烯酸钠/聚乙烯醇(SA/NaAA/PVA)及海藻酸钠/丙烯酸钠/丙烯酰胺(SA/NaAA/AM)吸水性复合树脂。采用微生物处理方法对以上吸水材料进行了表观降解性能的初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环境混合霉菌降低了海藻酸钠复合吸水树脂的质量和力学性能,60d试片失重率依次为9.41%、20.65%和18.60%,试片的破坏形变百分率下降依次是23.5%、25.1% 和26.4%;单一细菌和真菌降解实验显示,菌群在含有AM和PVA的SA/AA/AM和SA/AA/PVA凝胶中呈现中度或深度生长状态,在SA/AA凝胶表面呈现轻度生长。  相似文献   

7.
选择自制的吸水树脂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P(AA-AM))与氯化聚乙烯(CPE)为共混原料,以CPE-g-PEG两亲性接枝共聚物为增容剂,机械共混制备了增容型吸水膨胀弹性体(WSE).对共混物的亚微形态、吸水膨胀特性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TEM结果表明简单共混时,CPE/P(AA-AM)共混物试样的相容性差.添加CPE-g-PEG后CPE与P(AA-AM)相间有一定程度的连接.接枝物的加入,改善了共混试样的重复使用情况,降低了其质量损失率,提高了WSE的稳定性,改善了试样的力学性能,接枝物加入量为6份时,拉伸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8.
P(AA/AM/APEG)/纳米二氧化硅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烯丙基聚氧乙烯醚(APEG)为单体,再引入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P(AA/AM/APEG)/纳米二氧化硅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交联剂加量、引发剂加量、纳米二氧化硅加量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最佳条件加入纳米二氧化硅能提高树脂的吸水性能,粒径在80~120目时,复合树脂吸水倍率达到1 865 g/g,P(AA/AM/APEG)树脂吸水倍率为1 681g/g;温度在20~60℃时,复合吸水树脂吸水倍率变化幅度不大;pH在6~8时,其吸水性能最好,吸水倍率为1 865~1 444 g/g;此外,复合树脂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能,树脂常温下保存15 d,其保水率达到83.2%。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纳米二氧化硅成功接枝到聚合物上并形成海绵状结构。  相似文献   

9.
油田堵水调剖用吸水膨胀聚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丙烯腈(AN)三元共聚法合成了两种分别适于淡水和盐水的吸水膨胀聚合物。在该种聚合物合成中掺入了30%粉煤灰颗粒作骨架,N,N-二甲基丙烯酰胺(MBIN)作交联剂,这种聚合物适于油田注水井及油井堵水调剖用。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最佳吸水膨胀配方进行了优选。  相似文献   

10.
以天然胶乳为原料,丙烯酰胺为吸水单体,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制得吸水膨胀天然橡胶(WSNR)。分别以甲醛为单体交联剂,硫磺为天然橡胶交联剂,经过接枝共聚反应制备单体交联型吸水膨胀天然橡胶(WSNR-c)和橡胶硫化交联型吸水膨胀天然橡胶(WSNR-v)。研究了不同交联方式对吸水膨胀橡胶吸水倍率、重复吸水能力和弹性模量的影响,并对吸水膨胀天然橡胶中水的状态、热失重过程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吸水膨胀天然橡胶的吸水倍率、重复吸水恢复率和储能模量随着吸水单体和天然橡胶交联程度的提高而降低;交联处理使吸水膨胀天然橡胶吸束缚水的能力减弱,失水稳定性降低;吸水膨胀天然橡胶经交联处理后体系网络结构致密,孔洞减少。  相似文献   

11.
吸水膨胀型聚合物堵漏剂的合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芸欣  罗跃  陈利平 《当代化工》2009,38(6):563-565,569
研制了一种吸水膨胀聚合物堵漏剂,该堵剂由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膨润土、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通过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合成。并通过实验探讨了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此聚合物堵漏剂的性能的影响,获得了适宜的制备条件为:引发剂用量0.35%;m(AA):m(AM)=3:1;单体浓度30%;膨润土加入量15%;交联剂用量0.06%;体系pH值7.0;反应温度50℃。再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聚合物配方进行了优选。并将优选出的几组配方进行堵漏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吸水膨胀聚合物具有堵漏性能,且该聚合物具有吸液倍数大、耐盐性好、吸水后凝胶强度较好的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吸水树脂PAA/AM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做引发剂,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反应单体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适用于淡水和盐水的吸水膨胀聚合物。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最佳吸水膨胀配方进行了优选:单体浓度[M]=30%;单体中和度N=75%;引发剂浓度[I]=0.15%;交联剂浓度[C]=0.011%;反应温度为75℃及反应时间3h。对PAA的吸液速率进行了测定,并讨论了它的反复吸液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造纸黑液、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原料,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木质素接枝共聚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采用红外光谱对树脂进行了初步表征,测定了树脂的吸水性能;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最佳合成条件为:NAM:NAA=0.2,AA中和度为60%,引发剂用量为0.1%,聚合温度为70℃,此时树脂对去离子水的吸水倍率为730g·g-1。  相似文献   

14.
《应用化工》2016,(1):22-25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单体,四烯丙基氯化铵(TAAC)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聚合体系中加入蒙脱土(MMT),制备了聚合物/蒙脱土复合耐高温预交联颗粒。考察了MMT添加量、引发剂浓度、交联剂浓度对其吸水倍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MT表面—OH基团与单体发生接枝反应或者形成氢键,化学与物理交联形成三维的吸水网络空间结构,MMT的存在能显著提高吸水倍率并表现出良好的耐温性能,最佳条件下,25℃蒸馏丙烯酰胺(AM)水中达到225 g/g,200℃达到110 g/g。使用FTIR、XRD、SEM对样品进行表征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用葵花秸秆髓与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得到高吸水树脂,通过四组单因素实验选择出吸水倍率最高的吸水树腊的配方:m[单体总量(AA+AM)];m(秸秆)=7:1,m(引发剂),m(秸秆)=0.04,m(交联剂):m(秸秆)=0.008,反应温度为50℃.并通过实验测定发现该配方的老化年、接枝率、凝胶强度等性能明显优于淀粉类吸水树脂.  相似文献   

16.
交联型吸水膨胀弹性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氯化聚乙烯(CPE)和聚乙二醇(PEG)的钠盐发生偶联反应合成了交联型吸水膨胀弹性体,讨论了反应条件对共聚物中PEG含量的影响,并且讨论了其溶胀性能。结果表明,交联型吸水膨胀弹性体中PEG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该材料的平衡吸水率增大。交联聚合物随吸水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吸水5d就达到平衡,最大吸水率为208.2%,该聚合物的保水能力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吸收的水分越多,失去的水分也越多。  相似文献   

17.
共聚物高吸水树脂凝胶堵水剂的合成和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林  方耀  吕红梅 《应用化工》2011,40(5):867-869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单体,增强剂为填充料,合成了一种均质的网络结构的吸水树脂凝胶选择性堵水剂。结果表明,高吸水树脂凝胶的最佳配方为:单体配比AM∶AA∶MBA为1∶3∶8(质量比).交联剂用量为0.02%(占单体总质量的比例,下同),引发剂的用量为0.05%,增强剂的用量为5%,pH为9。该吸水树脂在常压下,吸盐水率可以达到140 g/g,吸水率可以达到600.2 g/g,堵水率大于80%,堵油率小于20%。产品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性能和较好的选择性堵水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SAMPS)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制备了凝胶堵水剂。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单体用量、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等对堵水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单体用量15%,单体配比为n_(AM)∶n_(SAMPS)∶n_(AA)=2∶1∶1,引发剂用量为1.7%,聚合反应温度为50℃。该凝胶堵水剂抗温抗盐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9.
赵敏 《橡胶工业》2016,63(7):402-402
正由海南大学申请的专利(公开号CN104693458A,公开日期2015-06-10)"一种制备硫化型吸水膨胀天然橡胶的方法",涉及的硫化型吸水膨胀天然橡胶(NR)是通过由浓缩胶乳、稳定剂、异丙苯过氧化氢(CHP)/四乙烯五胺(TEPA)引发剂体系、丙烯酸钠的单体溶液、丙烯酰胺单体  相似文献   

20.
熊琼  何培新 《弹性体》2009,19(1):46-48
采用机械共混将氯化聚乙烯(CPE)、增容剂CPE接枝甲基丙烯酸-β-羟乙(CPE—g—HE—MA)与自制的吸水树脂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口-羟乙酯共聚N[-P(AA—HEMA)]共混合成了CPE/P(AA—HEMA)/(CPE—g—HEMA)吸水膨胀弹性体。讨论比较了未添加和添加增容剂CPE—g—HEMA2种共混体系的吸水性能(吸水率、吸盐水率和质量损失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