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试通过在健存连续的脊髓上建立犬腹壁人工膀胱反射弧,从而使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得到恢复。方法:实验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三实验室完成。将犬的右胸12肋间神经前根近端与右骶2神经前根远端在硬膜囊内行显微吻合,将骶2神经后根远端与胸12后根进行端侧显微吻合,经轴突再生后,建立腹壁—脊髓中枢—膀胱这一新的人工反射通路,通过刺激右侧腹壁激发排尿。神经根吻合术后9个月,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膀胱测压、膀胱逼尿肌肌电图等早期功能观察。结果:胸12椎管平面下截瘫前后,单相方波(115mV,1.0ms)刺激右胸12神经后根,所有7犬均可在吻合口远端记录到动作电位,其形态和波幅与对照组相似;截瘫48h后,串刺激(1000mV,10Hz,2s)右胸12神经后根,经新建的反射弧引出的膀胱收缩平均可达正常对照组的61%,刺激右侧腹壁引出的膀胱收缩平均达正常的51%。结论:体神经的运动传出支通过轴突再生能够长入自主神经的副交感性纤维,并具有良好的传导运动兴奋的功能;利用健存连续的脊髓上的体反射,通过硬膜囊内神经根吻合的方法,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实现患者的可控制性排尿;同时也为患者建立了自主性膀胱反射通路,通过训练后以期待能达到患者的自主性排尿。  相似文献   

2.
建立脊髓损伤犬腹壁膀胱人工反射弧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利用截瘫平面下健存的体反射建立膀胱人工反射弧,是否可实现可控制性排尿?目的:通过在健存连续的脊髓上建立犬腹壁人工膀胱反射弧,恢复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设计:以实验动物为对象的自身左、右侧对照观察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4/2004-11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完成。成年雄性实验家犬6只,体质量10~12 kg。干预:将犬的右T2肋间神经前根近端与右S2神经前根远端在硬膜囊内行显微吻合,将S2神经后根远端与T12后根进行端侧显微吻合,经轴突再生后,建立腹壁-脊髓中枢-膀胱这一新的人工反射通路,通过刺激右侧腹壁激发排尿。神经根吻合术后9个月,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观察及根据膀胱压力增加值计算膀胱收缩功能并与左侧进行对照。主要观察指标:①神经电生理观察。②膀胱收缩功能。结果:6只犬均进入结果分析。①T12椎管平面下截瘫前后,单相方波(115mV,1.0ms)刺激右T12神经后根,所有6只犬均可在吻合口远端记录到动作电位,其形态和波幅与左侧相似。②截瘫48h后,串刺激(1000mV,10Hz,2s)右T12神经后根,经新建的反射弧引出的膀胱收缩平均可达左侧的61%,刺激右侧腹壁引出的膀胱收缩平均达正常的51%。结论:利用脊髓损伤平面以上的体反射建立新的人工膀胱反射通路为膀胱感觉的脊髓上传通路建立了神经通道,并具有良好的传导运动兴奋的功能;新建立的人工膀胱反射弧可以产生膀胱收缩,实现犬可控制性排尿。  相似文献   

3.
背景利用截瘫平面下健存的体反射建立膀胱人工反射弧,是否可实现可控制性排尿?目的通过在健存连续的脊髓上建立犬腹壁人工膀胱反射弧,恢复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设计以实验动物为对象的自身左、右侧对照观察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4/2004-11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完成.成年雄性实验家犬6只,体质量10~12 kg.干预将犬的右T12肋间神经前根近端与右S2神经前根远端在硬膜囊内行显微吻合,将S2神经后根远端与T12后根进行端侧显微吻合,经轴突再生后,建立腹壁-脊髓中枢-膀胱这一新的人工反射通路,通过刺激右侧腹壁激发排尿.神经根吻合术后9个月,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观察及根据膀胱压力增加值计算膀胱收缩功能并与左侧进行对照.主要观察指标①神经电生理观察.②膀胱收缩功能.结果6只犬均进入结果分析.①T12椎管平面下截瘫前后,单相方波(115 mV,1.0 ms)刺激右T12神经后根,所有6只犬均可在吻合口远端记录到动作电位,其形态和波幅与左侧相似.②截瘫48 h后,串刺激(1000 mV,10 Hz,2 s)右T12神经后根,经新建的反射弧引出的膀胱收缩平均可达左侧的61%,刺激右侧腹壁引出的膀胱收缩平均达正常的51%.结论利用脊髓损伤平面以上的体反射建立新的人工膀胱反射通路为膀胱感觉的脊髓上传通路建立了神经通道,并具有良好的传导运动兴奋的功能;新建立的人工膀胱反射弧可以产生膀胱收缩,实现犬可控制性排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构建犬"腹壁反射-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以恢复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方法:对6只雄性犬麻醉后进行T12和S2神经的解剖,将T12前根近端与S2前根远端通过一段尾神经在硬膜囊内行显微缝合,保持T12后根完整,经过一段时间轴突再生后,建立"腹壁反射-脊髓中枢-膀胱"人工膀胱反射弧.神经根吻合术后6个月和18个月,分别在破坏L5~S2脊髓节段前后进行膀胱神经电生理、膀胱测压、膀胱逼尿肌肌电图等早期和远期功能观察.结果:实验侧膀胱神经动作电位和膀胱逼尿肌肌电图,其形态与波幅与对照侧相似.1、2、4号犬术后6个月截瘫48 h后,电刺激经新建的反射弧引出的膀胱收缩平均可达正常对照组71.80%.5、6号犬术后18个月,相同电流刺激引出的膀胱收缩平均达正常的84.42%.结论:体神经的运动传出支经自体神经移植,其轴突能再生长入膀胱平滑肌内副交感神经节细胞.并具有良好的传导运动兴奋的功能;构建犬"腹壁反射-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可望实现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可控性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5.
脊髓损伤后的排尿功能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2种恢复脊髓损伤 (SCI)后控制性排尿的新方法及其临床经验。方法 :(1)总结国内第1例Brindley 骶神经前根电刺激器埋置术的手术方法和经验。(2)在成功建立犬膝腱 -脊髓 -膀胱人工反射弧的基础上 ,对3例圆锥上SCI痉挛性膀胱的病人 ,进行肌腱 -脊髓 -膀胱人工反射弧建立术。结果 :安装Brindley电刺激器的病人 ,术后随访6个月 ,控制性排尿良好 ,尿失禁被完全根除。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的3例病人 ,1例随访13个月 ,已能通过人工反射弧激发排尿 ,效果良好。结论 :骶神经前根电刺激和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是恢复SCI病人控制性排尿功能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经神经途径重建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经神经途径重建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包括3种术式,即骶神经前根电刺激术、选择性骶神经根切断术和腱-脊髓-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可在一定程度上重建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总结了对16例行该3种术式患者的护理,即做好心理护理、术前禁用阿托品、术后4d保持平俯卧位等;详细介绍了3种不同术式患者康复训练的方法,包括正确设置排尿程序、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和保护膀胱刺激器、加压排尿、间歇性清洁导尿、扳机点排尿、敲击跟腱或扳动踝关节引发排尿等.本组术后膀胱容量增大,尿失禁明显减轻或消失,排尿次数从术前的每日7~15次减少为每日4~6次.  相似文献   

7.
背景SD大鼠不同骶神经根对膀胱功能的选择性支配作用目前仍不十分清楚.目的研究骶神经根对膀胱功能的选择性支配,为临床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重建及建立实验性人工膀胱动物模型提供依据.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两所大学的骨科,一所大学医学院的生理学教研室.材料2000-10/2002-06在复旦大学医学院卫生部手功能重建重点实验室进行实验,雄性清洁级SD大鼠10只,体质量250~300 g.干预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左侧为实验侧,另一组右侧为实验侧.对10只脊髓损伤后的SD大鼠进行硬膜外S1-4神经根电刺激.主要观察指标记录膀胱神经丛动作电位和膀胱平滑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变化,同时通过膀胱内插入测压管并经压力换能器记录膀胱内压的变化.结果S1~4神经均参与SD大鼠的膀胱神经功能支配,其中以S2神经最主要,S1,S3神经次之,S4神经的支配作用最小.结论不同的骶神经根对膀胱平滑肌的支配效能不同,利用膀胱平滑肌的主要支配神经根进行人工电刺激排尿或通过神经吻合重建人工膀胱反射弧,对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排尿功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背景:SD大鼠不同骶神经根对膀胱功能的选择性支配作用目前仍不十分清楚。目的:研究骶神经根对膀胱功能的选择性支配,为临床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重建及建立实验性人工膀胱动物模型提供依据。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两所大学的骨科,一所大学医学院的生理学教研室。材料:2000-10/2002-06在复旦大学医学院卫生部手功能重建重点实验室进行实验,雄性清洁级SD大鼠10只,体质量250-300g。干预: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左侧为实验侧.另一组右侧为实验侧。对10只脊髓损伤后的SD大鼠进行硬膜外S1-4神经根电刺激。主要观察指标:记录膀胱神经丛动作电位和膀胱平滑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变化,同时通过膀胱内插入测压管并经压力换能器记录膀胱内压的变化。结果:S1-4神经均参与SD大鼠的膀胱神经功能支配,其中以S2神经最主要,S1,S3神经次之,S4神经的支配作用最小。结论:不同的骶神经根对膀胱平滑肌的支配效能不同,利用膀胱平滑肌的主要支配神经根进行人工电刺激排尿或通过神经吻合重建人工膀胱反射弧,对提高脊髓损伤患的膀胱排尿功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伟  钟贵彬 《中国临床康复》2013,(24):4502-4508
背景:如何重建脊髓损伤肢体运动功能对截瘫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探索利用脊髓损伤平面以上健存的脊神经前根与支配股四头肌的腰神经建立神经通路,恢复脊髓损伤后股四头肌的神经支配和肌收缩功能。方法:对清洁级SD大鼠L1神经根的前根与L3神经根的前根进行显微吻合。经一段时间(6个月)的轴突再生后,期望建立新的肌肉收缩功能。神经缝合后6个月,在破坏L2脊髓节段前后,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观察股四头肌神经支配情况。结果与结论:在同侧L2半切脊髓前后,电刺激移植神经干时可记录到股四头肌的收缩肌电图。在同侧L2半切脊髓前后,电刺激L1感觉根时可同样在股四头肌记录到肌电图。说明利用脊髓损伤平面以上健存的L1神经根前根与L3神经前根移植吻合能重建新的股四头肌神经支配反射通路,并使股四头肌低级反射中枢上移。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行神经根移位术改善机体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脊髓损伤后行神经根移位术对机体远端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切除L2段脊髓0.5cm。一周后切断右侧L1和L2神经根,其中实验组A组行神经根移位术即L1神经根近端和12神经根远端吻合;对照组B组仅行12神经根原位吻合。术后12周分别行神经肌电生理,组织学检查,肌肉湿重测定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观察神经根移位术后神经元定位,纤维再生和肌肉萎缩情况。结果术后12周,A组右侧股四头肌失神经支配现象明显改善,股四头肌功能有所恢复,而B组无改善。结论神经根移位术能重建脊髓损伤后的反射和传导通路,从而恢复截瘫肢体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11.
脊髓损伤后的排尿功能重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侯春林  张世民 《现代康复》2000,4(6):815-817
介绍2种恢复脊髓损伤后控制性排尿的新方法及其临床经验。方法:(1)总结国内第1例Brindley骶神经前根电刺激器埋置术的手术方法和经验。(2)在成功建立犬膝腱-脊髓-膀胱人工反射孤的基础上,对3例圆锥上SCI痉挛性膀胱的病人,进行肌腱-脊髓-膀胱人工反射孤建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截瘫平面下腰神经根移位与骶神经根吻接后神经生长能力。方法:SD大鼠30只,抽签法随机分为A,B两组,将脊髓在L1平面横断后,在硬膜囊内将L3神经根移位于S1神经根端端吻合。A,B两组分别在3周和6周取材作组织学检查。结果:在神经吻合口纵切面上,A组没有再生神经纤维通过吻合口,B组有5例少量再生神经纤维通过吻合口,吻合口远端神经纤维计数为(894±31)个/mm2,对照侧为(1087±28)个/mm2,两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3.3,P<0.01)。结论:截瘫平面下腰神经根移位与骶神经根吻接后神经生长能力差。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截瘫后膀胱功能的分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分期护理方法促进外伤性截瘫后膀胱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对35例外伤性截瘫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脊髓休克期采用个体化放尿,脊髓反射恢复期采用按压法、诱尿法、扳机排尿等方法训练膀胱功能,促进自主排尿功能恢复。结果35例患者中,23例摆脱尿管,恢复自主膀胱;12例需借助按压排尿和间歇性导尿。结论分期护理方法符合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变化规律,能够早期建立自主性膀胱。  相似文献   

14.
外伤后脊髓横断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所致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是医学上的一大难题。我科肖传国教授创建肖氏手术方法 ,人工建立体神经 -内脏神经反射弧控制排尿 ,获得成功。通过对 31例脊髓神经损伤病人利用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躯体神经与骶神经吻合 ,重建膀胱功能[1 ] ,经过 1a~3a随访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 998年— 2 0 0 0年 ,我科共收治外伤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病人 31例。男 2 7例 ,女 4例 ;年龄最大的 60岁 ,最小的 2 2岁 ,平均 36岁。受伤时间最长 2 0a ,最短 6个月 ,平均 5 .5a。…  相似文献   

15.
截瘫平面下腰骶神经根吻接后神经生长能力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截瘫平面下腰神经根移位与骶神经根吻接后神经生长能力。方法:SD大鼠30只,抽签法随机分为A,B两组,将脊髓在L1平面横断后,在硬膜囊内将L3神经根移位于S1神经根端端吻合。A,B两组分别在3周和6周取材作组织学检查。结果:在神经吻合口纵切面上,A组没有再生神经纤维通过吻合口,B组有5例少量再生神经纤维通过吻合口,吻合口远端神经纤维计数为(894&;#177;31)个/mm^2,对照侧为(1087&;#177;28)个/mm^2,两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3,3,P&;lt;0.01)。结论:截瘫平面下腰神经根移位与骶神经根吻接后神经生长能力差。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脊髓损伤所致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膀胱功能训练的方法及效果.包括帮助患者建立脊髓性膀胱自主排尿功能,实行膀胱充盈训练、间歇性导尿、中医穴位按压诱导、手法挤压等刺激患者的排尿反射的方法,同时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认为膀胱功能训练有利于改善脊髓损伤致截瘫患者的排尿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膀胱训练在截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截瘫患者因脊髓损伤中枢神经传导中断致排尿障碍。为尽早帮助患者建立脊髓性膀胱自主排尿功能,作者在对截瘫患者护理中实行了膀胱训练,为诱发排尿反射加用了中医的穴位按压方法,提高了患者留置尿管拔除后第一次自主排尿的成功率,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19...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后膀胱神经支配重建是膀胱功能重建的方法之一。理想上的神经病理性膀胱功能障碍的治疗是通过恢复中枢控制而康复功能性排尿 ,这需要彻底了解影响轴突再生和平滑肌神经重支配的因素。有关膀胱神经重支配的研究报道首于1907年发表 ,此后相关的实验研究及临床手术报道并不多。最近 ,有关膀胱人工反射弧建立的实验研究可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献综述对历史上膀胱神经支配重建的研究报道进行总结和提练 ,着重说明不同研究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按膀胱机能分类对截瘫患者排尿异常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9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2月我院共收治脊柱损伤合并截瘫 32例 ,我们按膀胱机能分类对患者排尿异常进行护理 ,改正了截瘫患者排尿异常的常规护理不当之处 ,尽早使患者建立有效的排尿机能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2例中男 19例 ,女 13例 ,19~6 0岁 ,颈椎损伤并截瘫 12例 ,胸腰椎损伤并截瘫 2 0例。损伤原因 :车祸损伤 8例 ,高处坠下伤 13例 ,砸伤 7例及其他意外伤 4例 ,8例合并其他外伤。2 护理2 1 膀胱机能分类 依据膀胱排尿机能 ,将膀胱分为以下几类 ,(1)无张力性膀胱 :在脊髓损伤早期 ,患者膀胱完全失去神经支配 ,逼尿肌…  相似文献   

20.
圆锥上脊髓损伤绝大多数将并发高张力、高反射的痉挛性膀胱,贮尿与排尿功能双重障碍,文章介绍了S2~4神经前根电刺激配合后根完全切断去传入,恢复脊髓损伤患者可控制性排尿的理论、适应证和临床效果,并介绍电刺激下生理性排尿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