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通过构建有序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确权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农地确权显著提升了农民主观幸福感,与未确权的农民相比,已确权的农民主观幸福感更高;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研究结论可靠;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增加农业收入和减少家庭抵押借贷是农地确权促进农民主观幸福感提升的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农地确权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作用主要表现在健康状况良好、村庄地处丘陵和山区以及东部地区的样本上。为此,应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农地确权成果,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凸显农地生产性功能,不断提升农民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就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及培养的方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不断提高农民主观幸福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基于幸福经济学理论,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与代际异质性。结果表明,64%的农户选择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51%的农民自身感到比较幸福或非常幸福,农民主观幸福感有较大提升空间。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有助于提升农民主观幸福感,通过内生转换模型、更换核心变量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从作用机制来看,农机社会化服务通过促进非农就业提升农民主观幸福感;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代际异质性,其显著提升老一代的农民主观幸福感,但对新一代的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据此,本文提出了大力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向专业化与规范化方向发展,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对接,持续促进农民主观幸福感提升。  相似文献   

4.
郭玉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307-12308
以云南省玉溪市300户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为资料,研究了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选取了20个指标构建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指标体系,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因子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找出了影响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子,分别为宏观环境因子、个人特征因子、个人生活的客观条件因子、个人生活的主观感受因子、收入因子、健康状况因子和子女教育因子。  相似文献   

5.
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对江南大学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测评,主要研究人口统计学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级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明显差异,专业、生源地、是否是独生子女、父母平均受教育程度和每月零用钱数额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针对郑州某高职院校班主任进行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高职班主任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男班主任和女班主任的均值均高于全国常模;高职班主任的主观幸福感在婚姻、年龄、教龄、职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另外,高职班主任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任班主任工作时间、学历、行政职务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天津农业科学》2015,(7):86-88
以新生代农民工为调查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行为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收集数据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和其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相应地他们的主观幸福感越高;不同方式的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8.
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在部分县(市)进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这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更是整个国家朝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大步骤。本文将以具体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和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新农保"情境下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并比较该试点县的已投保人群与未投保人群的主观幸福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农民主观幸福感提升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农民工的问卷调查,了解农民工文化消费现状及其主观幸福感,研究文化消费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运用二元选择模型研究农民工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及文化消费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不同文化活动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外出旅游、看电视节目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效应,而去电影院看电影、读书看报不具有显著正效应。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中国农民主观幸福感将呈现"新常态"的进化态势。着重从经济增长下行对农民非农就业及其经济收入、区域经济增缓对公共财政支出、经济发展转型对农民工从业素质提升、经济下行对新型城镇化吸纳新居民能力、经济下行对其幸福感内核变化等五个方面开展研究,结合其制约因素,提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下提升中国农民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345-346
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地居民生活质量,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我们研究分析肃南县少数民族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采用《肃南县少数民族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两个乡镇居民进行抽样调查,并对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收入、地域、民族等变量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家庭养老保障的现状,根据CHARLS数据库2015年的数据,从子女代提供代际支持的角度,运用OLS模型和有序logit模型,从经济支持、情感交流和生活照料三个方面,研究子女代际支持对于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认为,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其中,经济支持的影响大于情感交流和生活照料,且收入、年龄、健康、教育程度是比较显著的控制变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探讨农业机械化水平、农地确权对农户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找出提升农户主观幸福的有效路径,拓宽政策研究视角.[方法/过程]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运用Or-dered Logistic回归模型,从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地确权等维度对农户幸福感的影响机理进行探究.[结果/结论]研究发...  相似文献   

14.
主观幸福感研究对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发挥他们的个人潜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包括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内部因素包括人格特征、归因方式、应对方式、情绪智力等;外部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生活事件、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等。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策略要结合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综合考虑:一是大学生要从主观角度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设定科学合理的幸福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二是高校要从客观角度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和谐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广泛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以农村灾害安置移民为研究对象,基于盐城市17个风灾集中安置社区256份移民问卷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从安置住房条件、安置社区环境2个方面选取8个变量,分析住房安置对灾害移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大部分移民的自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或以上水平;从安置住房条件来看,分房方式、住房质量、住房面积与移民的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住房支出与灾害移民的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从安置社区环境来看,社区配套和社区参与对灾害移民的主观幸福感影响不显著,社区卫生和干群关系显著影响移民的主观幸福感且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防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相关部门对相应区域采取"封闭"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居民日常作息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为了解疫情期间居民的日间活动与晚间睡眠的变化,探究生理变量与主观幸福感和神经质人格的关系,本研究于COVID-19期间(2020年2月17日-27日)招募有效参与者68人[平均年龄(47.53±5.42)岁],采用每日情绪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收集参与者的每日情绪状态以及对于生活的满意度水平,采用大五人格神经质问卷测量参与者的神经质水平,采用身体活动记录仪采集参与者在此期间的客观活动数据.研究显示:疫情期间,参与者日间以中低活动为主,夜间总睡眠时间超过8h,入睡时间凌晨0点左右,睡眠中点推迟到凌晨4点左右;此外,活动均值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而入睡时间的延后会降低居民的积极情绪体验,从而降低其主观幸福感,且高神经质人群更易受到情绪状态变化的影响.认为增加日间高强度活动以及规律作息可以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人们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性评价。本文主要针对城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进研究,对影响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因素进行分析。本文采用自编式问卷时200名马尚镇城镇居民进行调查,试图从人口学特征、个人特征、社会环境三个维度探究影响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家庭关怀度、感戴、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密切,其中感戴在家庭关怀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主要探讨了农村大学生家庭关怀度、感戴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家庭关怀指数量表、单维感戴量表和国际大学生调查量表对全国五所高校内996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得出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家庭关怀度与感戴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家庭关怀度、感戴两者均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家庭关怀度能够通过感戴的中介作用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主观幸福感研究是近年来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以河北农业大学635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崔春华编制的《河北省大学生幸福感量表》,从友谊满意度、家庭满意度、自我信心、生活充实感、爱情满意度、个人成长、目标感、环境适应性等8个维度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进行了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性别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年级、专业类别、月生活费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总体呈中等偏上水平,性别、年级、专业类别、消费水平均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建议从合理安排大学时光,提高所学专业认知,开展有意义的校园活动,重视理财能力的培养等4方面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描述了感恩状况及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对感恩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居住地变量上,感恩的部分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性别对消极情绪、生活满意度有影响、总体幸福感有影响;感恩各维度和总分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感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