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男性患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PCI)后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法与气囊压迫止血器的止血的效果差异。方法 将经右侧桡动脉行TRA-PCI的208例男性患者,根据术后压迫止血方式不同分为弹力绷带压迫止血组(n=105)和气囊压迫止血器组(n=103),比较两组基线特征及桡动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既往史、入院诊断、在院用药情况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术区出血、皮肤瘀斑、上肢肿胀、手部发绀、张力性水疱、桡动脉闭塞、上肢悬挂治疗的比例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弹力绷带压迫止血组较气囊压迫止血器组上肢麻木(0.00%vs. 2.91%,P<0.05)、上肢疼痛(0.00%vs. 5.83%,P<0.05)、总体事件(4.76%vs. 17.48%,P<0.01)比例低,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迷走神经反射、动静脉瘘发生。结论 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法与气囊压迫止血器相比,能够减少男性患者TRA-PCI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皮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患者早期下地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3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和治疗的患者在拔除6F动脉鞘管6h后下地活动,观察其穿刺点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30例141个穿刺部位中发生小血肿8处,皮下淤血8处,小渗血3处,发生腹膜后血肿1处,随访1~3d,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经皮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6h下地活动是可行和安全的,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和降低患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
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动脉止血是手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观察了经皮股动脉用6F动脉鞘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130例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情况。1资料和方法2004年7月10日-8月15日在墨尔本Epworth医院维多利亚心脏中心连续有175例患者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使用6F动脉鞘,除外使用止血装置及术中血肿,术后人工压迫止血者入选。共130例患者人选,男性92例,女性38例,年龄68.1±12.0(42-88)岁。130例患者行股动脉穿刺141例次,7例患者穿刺同一动脉2次,1例患者穿刺同一动脉3次,有2例患者虽有2次穿刺,但分别是左、右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98例,择期和造影同时介入治疗32例,操作时间8-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脉止血贴压迫器在经桡动脉径路介入术后止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Allen试验正常,并经桡动脉径路行介入治疗的2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按止血方法分为2组:常规组(绷带加压包扎,170例)和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110例),分别观察止血效果、止血耗时、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手部肿胀和局部组织坏死情况等。结果常规组止血效果为100%,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为9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初始成功压迫止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显著长于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分别为(14.5±5.7)min比(2.2±0.8)min,(9.7±4.3)h比(3.1±1.2)h,均为P0.01];常规组手部肿胀率明显高于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20%比10.9%,P0.05);两种方法对手远端m供均无影响(均为P0.05);常规组术后假性动脉瘤的发生低于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0.6%比2.7%,P0.05),但无需特殊处理,两组均无压迫处局部皮肤缺血坏死、严重出血、动静脉瘘及皮肤破溃感染发生。结论动脉止血贴压迫器在经桡动脉介入术后止血安全、高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拔管后压迫和制动时间长,且易出现迷走反射及穿刺部位血肿.我科于2003年2月至7月应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封堵穿刺部位,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在脑血管介入诊疗术后的应用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592例经皮股动脉穿刺行血管介入诊断和治疗术后病人,分别进行血管封堵器封堵或人工压迫股动脉穿刺点止血,观察病人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和止血成功率、血管并发症。结果血管封堵组的止血时间(1.5±0.67)min、下肢制动时间(3.9±0.7)h、腹股沟血肿10.56%及迷走反射发生率较人工压迫组比较明显缩短,两组间的止血成功率(99.72%vs 99.14%)、假性动脉瘤发生率(0.56%vs 1.71%)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封堵动脉穿刺口可以大大缩短病人止血时间及平卧时间,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两种止血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诊疗术的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及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后,传统压迫法与采用Angioseal缝合器止血法的制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为术前指导和术后护理提供依据。方法:CAG及PCI患者214例按止血方法不同分为传统压迫止血组和血管缝合组,比较两组术后制动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采用Angioseal缝合法成功率达100%,与压迫法止血比较下肢制动时间不论单纯CAG还是PCI均显著缩短(P<0.01),缝合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如渗血、局部血肿、迟发出血(第3天以后,至1周)、心迷走反射等显著低于传统压迫止血组(P<0.01)。结论:Angioseal缝合器止血较传统压迫止血护理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使用螺旋式和气囊式两种桡动脉压迫器的止血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近2年来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400例患者,螺旋压迫器组、气囊压迫器组各200例,对单纯行冠脉造影者使用5F动脉鞘,而行PCI者根据情况使用6F动脉鞘。对两组患者的初次止血的成功率、肢体肿胀程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初次止血成功率及手掌肿胀程度并无差异,螺旋式压迫器组前臂肿胀的发生率高于气囊式压迫器组,但其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气囊式压迫器组。结论 :两种压迫器均可获得满意的止血效果,但在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各具优势和不足,尚有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elix压迫器用于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压迫止血与患者的舒适度。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1组(160例)、观察2组(202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Helix压迫器分别压迫止血2小时和4小时,对照组采用弹力胶布加压包扎法压迫止血,比较各组止血的效果及舒适度。结果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的一次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4.00%、98.75%、99.01%;对照组手部胀痛、出血血肿、皮肤破损坏死、桡动脉急性闭塞等并发症均高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1组比较,虽然观察2组在一次止血成功率上有所提高,但是手部发绀、血肿、胀痛感、皮肤皮损、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也随之增多,观察组舒适度要高于对照组。结论 Helix压迫器用于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效果好,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舒适度高,能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压迫时间以2小时为宜。  相似文献   

10.
国产YM—GU-动脉压迫止血器在介入术后的止血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YM-CU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97例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惠者,按术后止血方法分成YM-GU-动脉压迫止血器组(简称YM-GU组,38例)和人工压迫两组(59例),对比两组止血成功率、下地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40%vs 96.60%,P>0.05),YM-GU组止血时间、下地活动时间较人工压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国产YM-GU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疗效可靠,可早期下地活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 ,应用Angio Seal血管闭合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6例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 ,立即应用Angio Seal装置闭合动脉穿刺点止血 ,记录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及局部血管并发症。结果 :Angio Seal血管闭合成功率为 97 2 % ,止血时间(2 0 4± 1 81)min ,制动时间 (4 17± 2 0 5 )h。 3例术后少量渗血 ,1例术后即刻迷走神经反射。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Angio Seal血管闭合器止血安全、有效 ,并发症发生率低 ,对高危患者同样适用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例 1 患者 女 ,5 2岁 ,因胸痛加重 1周入院。查体 :血压 140 90mmHg,心率 90次 分 ,律齐。心电图V1 5 ST段下移0 0 5mV。入院后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SCA) ,术后发现右侧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立即于穿刺侧股动脉注射肝素及γ t PA 5 0mg ,约 2 6分钟后足背动脉搏动逐渐恢复 ,5 6分钟恢复正常。例 2 患者 男 ,37岁 ,以胸痛 4小时就诊。查体 :血压82 5 2mmHg,心率 72次 分 ,律齐 ,右下肢肌肉明显萎缩。心电图提示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入院后行SCA ,术后半小时病人右下肢麻木、胀痛。查体 :右侧足背动脉搏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原因、临床表现、徒手压迫法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3月—2012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干部病房住院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6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用徒手压迫法治疗均1次性成功,成功率100%,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与多种因素有关,早发现,早诊断,及时予徒手压迫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冠状动脉造影术(CAG)与冠脉介入治疗(PC I)术后,应用经皮血管闭合器(Angio-SealTM)与人工压迫止血对患者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Angio-SealTM止血疗效及安全性,并对其操作要点进行归纳总结。方法:将接受CAG与PC I术的患者277例,分为Angio-SealTM组(107例)与人工压迫止血组(170例),观察两组患者止血时间、卧床及制动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ngio-SealTM止血组与人工压迫止血组相比,止血时间、卧床及制动时间显著缩短,血管并发症明显降低。应用Angio-SealTM止血成功率97%。结论:Angio-SealTM止血明显优于人工压迫止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血管闭合装置与人工压迫止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5年6月间,我院经股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使用血管闭合装置与人工压迫止血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22例患者接受了PCI,60例患者采取人工压迫止血,术后卧床时间(12.10±0.76)h,血管穿刺部位血肿11例,动静脉漏1例,出血假性动脉瘤2例;62例患者使用血管闭合装置,术后卧床时间(6.65±2.10)h,血管穿刺部位血肿5例,无动静脉漏和出血假性动脉瘤.使用血管闭合装置组与人工压迫组相比,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缩短[(6.65±2.10)h和(12.10±0.76)h,P<0.001),血肿(18.3%和8.1%,P=0.091)、动静脉漏(1.6%和0,P=0.323)、假性动脉瘤(3.3%和0,P=0.147)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后使用外周血管闭合装置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但并不能明显降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诊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防治措施和费用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575例行冠状动脉诊疗患者中27例出现并发症的病例。结果血肿10例;迷走反射6例;动静脉瘘2例;腘动脉血栓1例;穿刺部位表皮皮肤破溃感染2例;冠状动脉穿孔2例;桡动脉痉挛4例。结论减少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并发症需要重视术前预防,术中规范操作,术后严密监测,及时发现,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非心脏并发症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以及冠心病患者数量的增加 ,与介入有关的非心脏并发症数量也在增加 ,了解这些并发症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 ,避免延误病情。本文总结自 1 998年来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和支架置入术后出现的非心脏并发症 2 0例的诊治经验。1   对象与方法1 998年 1月~ 2 0 0 1年 5月 ,我院共收治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和支架置入术 1 0 2 5例 ,其中男75 0例 ,女 2 75例 ;全部病例经介入治疗后发生各种非心脏并发症 2 0例 ,男 1 3例 ,女 7例 ,年龄 38~ 72( 5 9.1± 9.5 0 )岁。非心脏并发症种类 …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TR-Band气囊压迫止血的减压方案及压迫时间。方法 PCI组术后均予以TR-Band气囊压迫桡动脉穿刺点止血,PCI组于术后4小时减压,随机分为4个亚组,分别于8h(A组)、10h(B组)、12h(C组)、16h(D组)后解除气囊,观察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结果四个亚组比较,可见术后8h后解除气囊的出血发生率仍较高4例(13.3%),10h后2例(6.67%)有下降(P0.05),但直至12h方显著下降至1例(3.33%)(P0.05),与16h后解除气囊的出血发生1例(3.33%)一致(P0.05)。结论 PCI组TR-Band气囊压迫后减压时间4h,每隔2h抽出2ml,共3次,术后12h解除气囊即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TR-Band气囊压迫止血的减压方案及压迫时间。方法 PCI组术后均予以TR-Band气囊压迫桡动脉穿刺点止血,PCI组于术后4小时减压,随机分为4个亚组,分别于8h(A组)、10h(B组)、12h(C组)、16h(D组)后解除气囊,观察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结果四个亚组比较,可见术后8h后解除气囊的出血发生率仍较高4例(13.3%),10h后2例(6.67%)有下降(P0.05),但直至12h方显著下降至1例(3.33%)(P0.05),与16h后解除气囊的出血发生1例(3.33%)一致(P0.05)。结论 PCI组TR-Band气囊压迫后减压时间4h,每隔2h抽出2ml,共3次,术后12h解除气囊即可。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临床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 CAG)。CAG显示冠状动脉管腔的轮廓和相对于正常管腔的狭窄程度,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根据结果指导进一步治疗,但只能对病变的狭窄程度进行解剖学的影像评价,而对病变是否导致心肌缺血无法做出功能学的评价,而冠状动脉狭窄,尤其是临界病变,对远端血流在功能上究竟产生多大的影响,是否会导致心肌缺血进而引起症状,则不得而知。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