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仙 《全科护理》2011,9(22):2002-2003
[目的]观察产后乳房按摩减轻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将200例剖宫产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乳房按摩。比较两组产妇术后第3天、第4天乳房胀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第3天、第4天乳房胀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乳房按摩可减轻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仪联合乳房按摩对剖宫产术后初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选取剖宫产初产妇334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纯实施乳房按摩;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产妇始动泌乳时间、24 h和48 h泌乳量、母乳喂养率、乳房胀痛程度和硬度。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泌乳充足率、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产妇产后24 h和48 h泌乳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乳房胀痛程度、硬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康复治疗仪结合乳房按摩可以有效促进剖宫产初产妇泌乳,提高产妇泌乳量,进而提高母乳喂养率,并可减轻产妇乳房胀痛等不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房护理方法对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妇泌乳的影响,为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胀痛、促进产妇早泌乳提供一种方便可行的乳房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健康、足月、剖宫产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湿敷+按摩+挤奶的方法护理乳房,观察组采用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按摩+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吸乳的方法护理乳房。观察2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产后4d乳房胀痛程度及肿胀硬度。结果观察组乳房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Z=-3.830,P0.01);产后4d观察组乳房胀痛程度和硬度均轻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采用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按摩+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吸乳的乳房护理干预模式在促进产妇泌乳、减轻乳房肿胀程度及硬度方面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对减轻母婴分离产妇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母婴分离产妇1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乳房护理,研究组在产后第1天开始进行乳房穴位按摩,连续3 d.比较2组产后第3天产妇乳房胀痛程度的主观评分、乳房硬度、乳腺管通畅程度及乳房充盈度.结果 研究组产妇产后第3天乳房胀痛程度自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乳房硬度及乳房充盈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乳腺管通畅度则比对照组高.结论 乳房穴位按摩可明显减轻母婴分离产妇乳房胀痛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对减轻母婴分离产妇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母婴分离产妇1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乳房护理,研究组在产后第1天开始进行乳房穴位按摩,连续3 d.比较2组产后第3天产妇乳房胀痛程度的主观评分、乳房硬度、乳腺管通畅程度及乳房充盈度.结果 研究组产妇产后第3天乳房胀痛程度自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乳房硬度及乳房充盈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乳腺管通畅度则比对照组高.结论 乳房穴位按摩可明显减轻母婴分离产妇乳房胀痛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乳房康抚按摩对剖宫产妇术后泌乳效果及乳房胀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220例单胎妊娠初产的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产后行常规护理、早吸吮、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产后12h内开始进行乳房康抚按摩。观察两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泌乳时间、泌乳量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4h、48h、72h乳房胀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产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7天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平均开始泌乳时间为(16.2±3.8)h,对照组平均开始泌乳时间为(28.3±4.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产后24h、48h、72h及42d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产妇乳房康抚按摩能促进乳腺管通畅和泌乳,减少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后乳房康抚按摩对剖宫产妇术后泌乳效果及乳房胀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220例单胎妊娠初产的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产后行常规护理、早吸吮、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产后12 h内开始进行乳房康抚按摩。观察两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泌乳时间、泌乳量及全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48 h、72 h乳房胀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7天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开始泌乳时间为(16.2±3.8)h,对照组平均开始泌乳时间为(28.3±4.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4 h、48 h、72 h及42 d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乳房康抚按摩能促进乳腺管通畅和泌乳,减少乳房胀痛,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接收的出现产后乳房胀痛的100例初产妇,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产妇50例,对观察组产妇进行产后乳房热敷、按摩,哺乳后挤奶等多种产后护理措施;对照组产妇产后进行乳房按摩,2次/d,分别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后乳房的胀痛感以及乳房硬度。结果产后第2d,观察组产妇乳房疼痛感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第3d开始,观察组产妇乳房疼痛明显减缓,且疼痛感逐渐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第2d,观察组产妇乳房的硬度略大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第4d,观察组产妇乳房的硬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初产妇产后进行乳房胀痛的护理,能明显减轻产妇乳房的硬度以及胀痛情况,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肿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69例产后乳房胀痛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A和研究组B,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A给予按摩挤乳+乳房湿敷50%硫酸镁护理,研究组B给予按摩挤乳+乳房外敷海带+康复治疗仪按摩乳房护理。比较三组产妇的乳房乳胀硬度和疼痛程度。结果:经过为期1周的护理之后,三组患者的乳房乳胀硬度和疼痛程度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护理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B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产后乳房肿胀产妇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按摩挤乳+乳房外敷海带+康复治疗仪按摩乳房的护理干预方法,改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乳房穴位按摩对减轻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晓琴 《护理研究》2007,21(14):1270-1271
[目的]探讨乳房穴位按摩在减轻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方面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我院产科分娩产妇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即热敷乳房)进行乳房护理;研究组在产后第2天即开始乳房穴位按摩,按摩手法及乳房护理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结果]研究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小于对照组,乳汁分泌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进行乳房穴位按摩可减轻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11.
乳房穴位按摩对减轻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晓琴 《护理研究》2007,21(5):1270-1271
[目的]探讨乳房穴位按摩在减轻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方面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我院产科分娩产妇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即热敷乳房)进行乳房护理;研究组在产后第2天即开始乳房穴位按摩,按摩手法及乳房护理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结果]研究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小于对照组,乳汁分泌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进行乳房穴位按摩可减轻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进一步寻求简便有效的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13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以抓抖法为主辅助哺乳前挤奶的方法护理乳房;对照组采用以热敷,按摩为主辅助哺乳后挤奶的方法护理乳房.结果 两组产妇产后第1天乳房疼痛,乳房硬度比较无明显差异,产妇产后第2天观察组乳房疼痛大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第3~5天观察组乳房疼痛低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第2~4天乳房硬度观察组大于对照组,产后第5天乳房硬度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产妇哺乳前采用抓抖法,挤奶法护理乳房是一种简便,有效预防乳房胀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程琳 《中国临床护理》2011,3(3):236-237
目的 进一步寻求简便有效的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11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以抓抖法为主辅助哺乳前挤奶的方法护理乳房;对照组采用以热敷、按摩为主辅助哺乳后挤奶的方法护理乳房.结果 两组产妇产后第1天乳房疼痛、乳房硬度比较无明显差异,产妇产后第2天观察组乳房疼痛大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第3~5天观察组乳房疼痛低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第2~4天乳房硬度观察组大于对照组,产后第5日乳房硬度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产妇哺乳前采用抓抖法、挤奶法护理乳房是一种简便、有效预防乳房胀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巴莱多定律在产后乳房胀痛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10例自愿母乳喂养的产妇分为观察组(104例)和对照组(10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外,通过分析发生产后乳房胀痛的原因后,运用巴莱多定律确定导致发生产后乳房胀痛重点因素的20%,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观察两组产妇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48h和72h乳房胀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第2天、第3天的泌乳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巴莱多定律运用于产后乳房胀痛护理管理中可降低产后乳房胀痛程度,促进产妇泌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房按摩在产后母乳喂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采用常规护理的20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实施乳房按摩的200例初产妇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情况、母乳喂养情况、乳房胀痛、乳房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首次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充足程度、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乳房胀痛评分、乳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房按摩护理能够促进初产妇产后泌乳,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减少乳房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常产妇产褥期乳房状况护理评估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正常产妇98例作为对照组,评价产后乳房状况,并根据产妇容易出现的乳房问题提出相应护理对策。另外选取正常产妇99例作为观察组,对其进行针对性的乳房护理。对比2组产妇产后乳房充盈程度、乳腺管通畅情况、乳房胀痛程度以及乳腺炎和乳头皲裂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乳房充盈I型和乳腺管通畅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房胀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乳腺炎和乳头皲裂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褥期产妇进行乳房按摩可以通畅乳腺管有利于乳汁排出,减轻产妇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功能治疗仪联合电动吸乳器对减轻产妇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将300例自然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给予产后多功能治疗仪联合电动吸乳器进行乳房护理,2次/d,持续4d;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湿敷、按摩、手法挤奶等)进行乳房护理,2次/d,持续4d。比较两组产妇乳房肿痛程度及肿胀硬度。结果产后4d内两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及肿胀硬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及肿胀硬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产后多功能治疗仪联合电动吸乳器具有良好减轻产妇乳房胀痛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护理干预对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300例,在产后第1天、第2天给予产科常规护理,第3天开始,观察组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专职护士对产妇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床边乳房按摩护理干预,对照组继续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评价两组泌乳及乳房胀痛情况。[结果]产后第3天后观察组产妇泌乳率高、泌乳量增加,无乳胀乳痛现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后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精油按摩乳房,可增加产妇乳汁分泌,防止乳胀乳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5P手法按摩乳房预防剖宫产术后乳汁淤积的效果。方法:将94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乳房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5P手法按摩乳房,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泌乳开始时间、住院时间、乳汁分泌量以及产后72、96 h乳汁淤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胀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5P手法按摩乳房可显著降低剖宫产术后乳汁淤积发生风险,有利于促进产妇乳汁分泌,缩短住院时间,减轻乳房胀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房精油穴位按摩在产后乳汁淤积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6例产后乳汁淤积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精油配合乳房穴位按摩。观察2组产妇护理后3 d泌乳情况及乳房胀痛改善情况。结果护理3 d后观察组乳汁分泌多者占88.37%(38/43),高于对照组的67.44%(2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0级乳房胀痛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乳汁淤积护理中应用精油配合乳房穴位按摩,可有效促进乳汁分泌,缓解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