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决高3块开发中储量动用程度差的状况,采用容积法、产量特征曲线法和数值模拟法选择合理井网.以提高平面储量动用程度;通过物理模拟法,确定改善油层纵向动用程度的开采方式。结果表明:蒸汽吞吐开采最优井距为105m;改善开发效果最佳注汽方式为全面注汽,注热水开采效果也较好,但需提高注入速率。  相似文献   

2.
中厚层超稠油油藏动用程度影响因素及挖潜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厚层状超稠油油藏一般储量较大,但开发难度大,动用程度低.综合应用油藏地质及监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了杜229块兴隆台油层平面与纵向上的动用规律.揭示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动用程度的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改善超稠油开发效果提供了基础和方向.研究表明,亚临界锅炉注汽、层系互换、水平井加密、大注汽量集团注汽、一注多采等措施可有效提高油藏动用程度,提高采收率.此次研究结果对于其它油田的中厚层稠油油藏开发也就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渤南油田义11井区平面、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严重,进入特高含水期后,注采矛盾突出,自然递减率达到14.8%,产量快速下降。为减缓递减,改善开发效果,开展了开发技术对策研究。针对主力油层主体部位动用程度高,水淹严重的状况,通过不稳定注水和优化油井采液强度,实现控水稳油;针对局部注采不完善,储量水驱动用程度低的状况,通过完善和恢复注采井网,提高储量水驱动用程度;对合采合注井,通过分层注水和封堵高含水层,减缓层间矛盾;对采出程度低,含水率低的砂体边部和非主力油层,通过储层改造、分层注水、单层开采等措施,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区块开发效果明显改善,年递减率下降至4.1%,基本保持稳定,采收率进一步提高,由30.7%提高到32.0%。  相似文献   

4.
杜229块北部低效区储层物性差,原油粘度高,注汽压力高,蒸汽干度低,导致储量动用程度低.为提高低效区储量动用程度,利用常规开采、亚临界注汽锅炉注汽、水平井动用等多种手段,使低效区储量动用程度逐渐增加,尤其是利用水平井开发后,低效区储量动用程度进一步提高,延缓了该块产量的递减速度,实现了老油田的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5.
浅层特超稠油油藏高周期吞吐挖潜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井楼油田一、二区为浅层特超稠油油藏,高周期吞吐开发呈现周期产量低、汽窜频繁、水淹油层严重、储量动用程度低等生产特点。通过精细油藏研究,配套高周期吞吐后剩余油分布监测技术,实施堵水、优化注采参数、化学增效、区块调剖等工艺技术,二次开发动用弱水淹和中低渗透层,提高油层剖面动用程度,改善油藏整体开发效果,使浅层特超稠油油藏得到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根据江汉油区低渗透油藏的地质及开发特征,在油田开发方面,分别从提高区块储量动用程度,完善注采井网,加强注水调整,优化开发方式,改善渗流条件以及加强油层保护等方面开展了实践,提高了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取得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及认识,对今后江汉油区低渗透油藏的合理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河南井楼油田一、二区为浅层特超稠油油藏 ,高周期吞吐开发呈现周期产量低、汽窜频繁、水淹油层严重、储量动用程度低等生产特点。通过精细油藏研究 ,配套高周期吞吐后剩余油分布监测技术 ,实施堵水、优化注采参数、化学增效、区块调剖等工艺技术 ,二次开发动用弱水淹和中低渗透层 ,提高油层剖面动用程度 ,改善油藏整体开发效果 ,使浅层特超稠油油藏得到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8.
提高低渗碳酸盐岩储集层动用程度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让纳若尔油田为大型低孔低渗复杂碳酸盐岩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由于早期衰竭式开发、中方接管后提高采油速度,地层压力下降快,油田递减逐年增大.在大量生产测试资料统计的基础上,根据产液强度和吸水强度把储集层分为动用好、动用较好、动用差、未动用等4类,其中未动用和动用程度差的储集层占50%以上.提高储集层动用程度,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是油田综合调整的主力方向.采取分层系开采、分层酸压、分层注水、井网加密、气举采油等多个储量动用对策,在平面上完善注采对应关系,提高平面注水波及面积,在纵向上改造弱动用层,提高水驱波及系数.经过3年的实施应用,注水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主力油藏递减率下降10%以上,储量动用程度提高12%,油田采收率提高4.3%.  相似文献   

9.
针对七个泉油田水驱开发效果存在的问题,通过Ⅲ层系注采对应关系分析,对开发效果进行评价,提出目前影响该层系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系统开展合理注采技术政策界限研究,达到精细注采调控,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和储量动用程度,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对最能体现储量动用质量的3个指标即可采储量采出程度、注采对应率和完善水驱控制程度,按不同级别分别赋值,进行无因次化,确立了储量动用质量无因次综合评价标准。利用该标准对胜二区沙二3单元储量动用质量进行分析,并从静态、动态和管理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储量动用质量的因素。实践表明,寻找不同动用质量级别储量的潜力,并制定相应的挖潜对策,能够有效提高水驱油藏的储量动用质量及采收率,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0, pp. 9–10, October, 1991.  相似文献   

18.
19.
20.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