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服饰作为一定社会伦理的外部表现,以自己特有的色彩、服制、纹样等形式表现着这些伦理观念,从而以一定文化符号的形式构建了服饰伦理的道德内容和价值体系。通过对壮族传统服饰的色彩、纹饰、质料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壮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将人与自然看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模式。壮族传统服饰不管从制作方式、造型结构还是图形、色彩都展现出壮族高超制作工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形象地凸显了壮族伦理道德观点的精髓。壮族传统服饰通过其丰富的伦理内涵起到维护社会秩序、教化人民的伦理作用。  相似文献   

2.
衣食住行是人生最重要的四件事,衣指的就是服饰。服饰的特点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有其存在的特有的时代背景,通过探讨当代服饰伦理的现象及解决对策,能够规范当代服饰的发展,为人们服饰的选择提供依据,解决当代服饰中的道德问题,提供一些关于服饰伦理理念和趋势建议。本文主要采用应用伦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我国当代服饰伦理现象及解决途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和研究:服饰的概念和功能,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什么是服饰伦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面临的服饰的伦理冲突;当代服饰伦理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服饰文化传递着时代变迁与文化发展的信息,中国服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风俗习惯、道德礼仪、等级地位、典章制度以及审美情趣。中国传统服饰的翻译一般采用直译、意译及改译等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一萱 《职业时空》2013,(6):109-111,114
衣食住行,以衣为首。自古以来,服饰就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生活必需品之一。所谓“衣披天下”、“衣锦还乡”都说明了中国服饰的历史悠久和业绩辉煌。在古代社会,统治阶级为巩固自身地位,把服饰的实用功能深化到更高级别的功能,服饰除能蔽体外,还被当做分贵贱、别等级的统治工具,成为等级社会鲜明的形象代言人。  相似文献   

5.
塞缪尔·理查森在《帕梅拉》中通过建构服饰、空间与身体的谱系关系寄寓自己的社会和文化愿景。小说中,帕梅拉的身体先后从自我坚守过渡到权力协商,最后蜕变为男性霸权话语下的臣服客体,身体的多重面相暗合了现代性初期人们对家庭伦理秩序的探索和想象。  相似文献   

6.
任何社会都是一定伦理约束中的社会,任何道德也是建立在一定社会基础上的道德,简言之,道德的价值判断和行为趋向总是和特定的历史社会联系在一起的。历史上有关道德的理论话题可以大致分为两种:道德至上论和功利主义论,前者强调人性的可塑性,在“道”与“器”的选择困境中要求“道”在自我人格中不断完善和发扬光大,要求人性的持续改造以及君子之风的良好培养,并以此来带动整个社会的改造,这是典型的儒家传统教义;后者则把道德放置在理性人的标尺之下,衡量人们道德与否的基础是市场交易中人的伦理行为的正当程度,它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交易平等…  相似文献   

7.
缪鸳鸯 《现代交际》2011,(12):116-117
本文从满清服饰产生的历史背景入手,通过剖析满清服饰的造型、用料、装饰等特征,从而得出满清服饰在服装的款形上体现满族人着装特点:在服饰纹样上继承和发扬了汉民族吉祥纹样,并赋予更丰富的寓意;重装饰性和审美价值,以奢华的风格表现服装整体效果,体现出满汉兼容且极尽奢华繁冗的服饰特征。  相似文献   

8.
网络伦理的困境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伦理是网络社会良性运行的必需条件,但网络社会的虚拟性、无序性,上网者的网络道德特征以及网络伦理的自律性特点,使网络伦理存在生存困境,我们必须增加网络道德实践,更新网络道德模式,促进虚拟道德向网络道德的回归,推动网络伦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培  曹薇 《现代交际》2010,(10):52-52,51
伦理学研究中善恶问题历来为各家道德学说所重视,从道德判断与伦理选择的区别出发,分析人性善恶问题的道德判断与伦理选择的各自规定,以恶为人性分析的切入点,深刻揭示和研究关于恶的本质及其方法论意义,将为理论和实践超越“善恶之辨”,构建有现代意义的伦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关于藏族服饰的研究,近年来出现了许多专著和文章,从这些专著和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多藏学研究者或专家,在此方面的研究是比较丰富而全面的。青海藏族服饰也属于这一研究领域,近年来学术界对于青海藏族服饰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但相关的著作和论文数量还不是很多。通过对青海藏族服饰的研究,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解读青海藏族服饰文化和艺术,进而带给我们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贺州瑶族服饰是我国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老人民通过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物质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从瑶族服饰的图纹、文化、传承应用等方面对其内涵进行分析,就其在现在社会中的发展以及应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陈霞 《现代交际》2010,(9):87-88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传统二维服饰历史的追根溯源,认为新石器时代短袍等形制服饰,已经是二维服饰的雏形。文章比较中西方二维服饰与三维服饰之间的迥异关系,并进一步重点探讨二维服饰的结构特点,及现代设计如何运用现代设计手段与现代工艺结合中国古代传统二维设计,实现现代设计和中国传统服饰精神和技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苗族的服饰是众多民族中较具特色的,其服饰中的刺绣,图案,色彩都相当的精彩。由于苗族人民长期居住与我国西南相对封闭的地区,因此服饰中还保留着较多的原始风貌,但随着社会的开放,外来文化的涌入,其传统服饰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至今很多传统服饰和纹样都已失传,因此对苗族服饰色彩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从苗族服饰色彩中总结出其自身的特点,从中分析苗饰色彩风格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伦理是指人们处理相互关系时遵循的各种道德准则.凡是在参与者达到两人或两人以上的活动中,伦理就不可避免.阿玛蒂亚·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中明确地指出:"没有文化之外的制度,更没有无道德维度和伦理基础的制度,且只有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并建立在一定道德伦理基础之上的制度规则,才会具有现实的约束力,才会为经济增长提供充分激励."  相似文献   

15.
周超 《现代妇女》2014,(3):208-208,203
正一、"全球伦理"的产生和特点"全球伦理"作为一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议题,由1993年召开的世界宗教议会提出。之所以在90年代初出现全球伦理这一议题,学者们普遍认为有两个大的时代背景,一是冷战结束后国际间的冲突纷争愈加激烈,其中许多冲突都是以宗教为名的;而是现代社会的道德水平不断衰落,道德滑坡现象在全世界普遍存在。全球伦理的提出,其主旨正在于强调基本道德的根本重要性,展示基本道德在不同宗教中的深层基础以  相似文献   

16.
儒商研究:儒家伦理与现代社会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儒商为切入点,尝试探究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所谓儒商,指怀抱儒家道德价值的商人。本文首先构造儒人的理念型,作为衡量儒商的准绳。研究通过熟人推介,以深入访谈方式,共走访了40位企业家。结果显示,讲求道德价值的儒商,做生意的时候虽然未必物尽其利,总可以在利害计较的市场找到一席之地。由此可见,以儒家伦理来抗拒现代社会工具理性横肆,并非能与不能,而是为与不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以及传统观念的学习,了解到历史上女性与男性社会地位的不协调,并以女性服饰的研究和对比,折射出中国与阿拉伯女性的社会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8.
北京东四南大街有一家装饰古朴的小店,门脸儿处大大的“禅语”二字引得来来往往的人们驻足,店内服饰以棉麻质地的布衣为主,做工精致而富有设计感,透着一股恬淡、自然的气息,赋予这一件件服饰作品以生命力的便是兼为店主和设计的豆豆,豆豆将她所理解的禅意揉进服饰里,  相似文献   

19.
强虎 《现代妇女》2014,(11):464-465
进入现代化社会以后,道德主要受到了两方面的影响和大的变化。一方面,现代化工业社会的急剧发展导致道德的严重世俗化,大众的道德意识不断减弱,道德在人们心中的分量逐渐降低;另一方面,现代化社会的多元化趋向日益明显,在此多元化发展中道德的差异性也不断被突显出来,道德成了一种相对性的道德。这两个方面对道德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导致了道德的不断弱化。普遍主义的规范伦理学也变的越来越不可能实现,而主张"底线伦理"的普遍道义论又让人感到巨大的道德危机。对这些道德弱化的表现和意识引起了大众对传统美德伦理的关注和广泛讨论,进而产生对美德伦理复兴的渴望与追寻。因此,在现代化社会中,美德伦理在日渐成为大众追求向往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传媒以其独特的传播特点及其作用与功能,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道德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社会现实发生巨变并对道德产生影响。新闻传播则以反映社会变动的现实为基准点,对人的道德产生导向作用。因此媒介伦理交叉学科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在庞大的媒介伦理体系中,应怎样界定传媒与道德的关系呢·本文拟从传播学—伦理学维度思考,从而得出:传媒与道德的本质关系主要是指两个层面的东西。其核心即为:媒介传播的道德规律,具有道德属性的价值判断。一是媒介传播主体及其传播行为的道德,这被异化为传播的道德外化体系,二是媒介信息的道德价值,被异化为传播的内化体系,这两者共同建构着媒介伦理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